<noscript id="ux5nb"></noscript>
    1. <sup id="ux5nb"></sup>
      <fieldset id="ux5nb"><i id="ux5nb"></i></fieldset>

        黑人av无码一区,日韩伦理片,在线观看中文字幕国产码,色色97,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亚洲,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麻豆,美女黄网站人色视频免费国产,伊在人间香蕉最新视频
        無障礙瀏覽 長者模式 打開適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龍陵縣人民政府
        索引號 01526284-7-/2018-0201001 發布機構 龍陵縣龍山鎮人民政府
        公開目錄 政府工作報告 發布日期 2018-02-01
        文號 瀏覽量
        主題詞 其他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鎮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列席人員提出寶貴意見。

        一、銳意進取、務實擔當,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局面

        2017年是本屆政府履新之年,一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鎮人民政府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團結帶領全鎮各族人民,在搶抓機遇中乘勢而上,在爬坡過坎中克難前行,在攻堅轉型中蓄勢崛起,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總量跨越、質效提升”的“競進”態勢。全年生產總值突破35億元大關,達354250萬元,同比增34506.64萬元,增長10.7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806.64萬元,同比增7361.33萬元,增長25%。完成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000萬元,同比減1681萬元,減少29.59%,完成任務數4000萬元的100 %。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7123萬元,同比增1676萬元,增長30.76 %。農村經濟總收入50632萬元,同比增3953萬元,增長8.4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62元,同比增1164元,增長12.51 %。農村信用社存款余額74610萬元,同比增11669萬元,增長18.54 %;貸款余額55712萬元,同比增1987萬元,增長3.69%。鎮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都已圓滿完成,實現了新一屆政府工作的首戰告捷。

        (一)經濟保持穩健增長。圍繞發展目標,堅持壯大規模、打牢基礎、優化結構、促進增長,鎮政府切實加強分析監測,強化要素保障,嚴格督促檢查,加大協調力度,確保了經濟平穩運行。

        農業產業健康發展。2017年實現農業生產總值45212萬元,同比增3397.64萬元,增長8.13%。糧食生產實現“十二連增”,全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50360畝,實現糧食總產1583.26萬公斤,同比增28.61萬公斤,增長8.14%。傳統產業穩步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勢頭強勁。實現漁業總產1711.6噸,同比增86.6噸,增長5.33%。實現茶葉總產755噸,產值137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03%、15.73%。交售煙葉1.5萬擔,實現產值2104.35萬元。實現畜牧產業總產值11097萬元,同比增1557萬元,增長16.32%。黃山羊出欄11837只,同比增1654只,增長16.24%,實現肉類總產3459.6噸,同比增415.5噸,增長13.64%。實現林業總產值16932萬元,同比增642萬元,增長3.94%。新植仿野生石斛250畝,石斛種植面積達4200畝,實現產量707.7噸,產值10616萬元。新植核桃500畝,核桃總面積53390畝,實現產量468.8噸,產值1992萬元。重樓保有面積350畝,產量17.5噸,產值613萬元。草果保有面積9055畝,實現產量454噸,產值2270萬元。糯橄欖保有面積2674畝,實現產量140.8噸,產值115萬元。澳洲堅果種植面積2932畝,實現產量7.86噸,產值19萬元。放養胡蜂6000巢,實現產值451萬元。放養中華蜜蜂1100巢,中華蜜蜂養殖效益初顯。傳統產業做骨架、特色產業做支撐、新興產業做引領的產業多元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取得突破,消除“空殼村”成效得到鞏固,全年扶強 “薄弱村”3個、提升“富裕村”2個、打造 “經濟強村”1個。專業合作社達58個,合作社成員達10848人。經營家庭農場14個,經營土地面積700余畝。進一步規范農村土地流轉管理,全年土地流轉244戶1366畝,農村土地確權工作進入歸檔發證階段。

        非公經濟克難奮進。2017年非公經濟實現總產值309038萬元,同比增31109萬元,增長11.19%。其中,工業總產值234510萬元,同比增20832萬元,增長9.74%。非公經濟組織發展達4023戶,從業人員9109人。其中,個體工商戶3132戶,從業人員3821人,私營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891戶,從業人員5288人。實現營業總收入281660萬元,同比增41126萬元,增長17.09%。知識產權、商標品牌意識進一步增強,商標注冊迅速發展,全鎮有效注冊商標405件,其中馳名商標1件,著名商標13件,知名商標11件。

        第三產業穩中求新。圍繞龍陵縣“三張名片”的打造,全鎮在旅游業的帶動下,餐飲住宿蓬勃發展,社會化、專業化的采購、運輸、包裝、轉運、倉儲、加工、配送的城市網絡體系得到強化。電子商務實現新發展,2017年實現交易額7.01億元,其中銷售額達3.29億元,在全縣排名第一。

        招商引資進展順利。2017年成功引進云南滇匯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砂糖桔水果產業基地項目1個,協議引進資金1150萬元,輻射帶動276戶農戶發展砂糖桔水果產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

        (二)脫貧攻堅成績斐然。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建立了最嚴格的脫貧攻堅獎懲機制,采取一戶一策的方式,逐項開列清單,統籌推進脫貧攻堅及教育、衛生、民政、社保等民生事業發展。

        貧困識別更加精準。啟動兩輪龍山鎮動態管理村情民情貧情分析預判工作,抽調鎮村(社區)骨干力量,從嚴從實開展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工作,精準鎖定2017年度動態管理最終對象。尹兆場社區如期脫貧退出,全鎮正常脫貧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295戶1251人,目前在庫未脫貧建檔立卡戶927戶3748人(含返貧戶人口),實現貧困對象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應扶盡扶,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打牢了基礎。

        扶貧措施更加有力。實施產業發展促脫貧。圍繞打造脫貧支柱產業,堅持“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畜則畜”的原則,充分發揮貧困地區生態優勢、特色優勢,整合各類產業扶貧資金830萬元,重點扶持5個貧困村、17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農、林、牧特色產業,建檔立卡貧困戶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戶均有2個以上“短平快”增收產業的局面基本形成。實施易地搬遷促脫貧。投資1.5億元的7個易地扶貧搬遷點全部開工建設,其中5個安置點建檔立卡貧困戶房屋主體完工316戶,入住256戶。實施農村危房改造228戶,兌付補助資金191.9萬元。實施生態補償促脫貧。圍繞確保全鎮36.6萬畝林區安全工作目標,按照“脫貧、擇優、公開”原則將符合條件的8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選聘為生態護林員,實現戶均增加收入10000元以上,生態經濟成為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有力支撐。實施社會兜底促脫貧。全力做好參合參保工作,全鎮醫療保險參合42335人,人參合率102.5%,繳費金額676.76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23957人,參保率97.93%,繳費金額223.58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538人參加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建檔立卡貧困戶7402人全部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救助,參合率達100%。實施發展教育促脫貧。大力改善貧困村辦學條件,不斷夯實教育扶貧基礎。精準識別、精準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發放義務教育寄宿生生活和非寄宿生生活補助費84.41萬元,惠及貧困學生1616人次;發放學前教育學生補助資金23250元,惠及貧困學生155人次;發放8個特少民族學生補助資金22250元,補助貧困學生89人,各階段義務教育公平均衡發展。實施勞力培訓促脫貧。加大就業培訓力度,積極開展電子商務、楓斗加工、胡蜂養殖、黃山羊養殖等實用技術培訓,共培訓農村勞動力13934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763人次),轉移農村勞動力15521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7人次)。實施健康救助促脫貧。全面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大疾病防控、衛生應急工作力度,統籌推進中醫藥、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愛國衛生等工作,完成家庭醫生簽約18141人,其中簽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402人,簽約率達100%。

        結對幫扶更加有效。組織29個省市縣鎮各級掛包單位676名干部職工,繼續深入開展“掛包幫、轉走訪”工作,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1784戶,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12期、607人次。掛包單位支持駐村項目14個,支持資金累計66.67萬元,幫助協調項目2個,協調項目資金35萬元,參與調解矛盾糾紛111起,提出合理化意見建議237條。

        (三)項目建設深入推進。一年來,我們致力于抓機遇、強后勁,抓住國家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的戰略機遇,實施了一批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城鄉發展基礎日益增強。基層組織建設方面。投資844.32萬元,新建村(社區)綜合業務用房3幢、村民小組活動室16個。新農村建設及扶貧開發等方面。投資2289.37萬元,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11個、轉移支付項目11個、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2個、傳統古村落環境整治項目1個、傳統古村落保護項目1個、省級規劃示范村建設項目1個、核桃坪片區綜合開發工程項目1個。交通項目建設方面。投資9295.2萬元,實施全長116.19公里國開行基金貧困村道路建設項目。投資1100萬元,實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水利項目建設方面。投資3961.2萬元,實施浦發滇西邊境片區扶貧投資發展基金人飲、水庫水源地保護、水毀修復工程、水庫維修養護、水庫水質處理、移民、庫區漁業養殖等項目59個,有效解決9個村(社區)群眾飲水安全問題。文化及衛生項目建設等方面。投資644萬元,實施旅游示范項目、鄉村特色旅游、文化旅游富民、農村體育場地、七彩云南體育場地、文化活動房、百縣萬村書屋等項目13個。投資414萬元,實施浦發行基金衛生室建設項目6個。投資18.5萬元,補助農戶安裝太陽能節能灶185臺。烤煙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資60.6萬元新建占地24畝的戶孔茅草園育苗基地。投資50.76萬元對烤房、煙水設施、煙區道路等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和維護。

        (四)城鄉建設活力新現。城鄉建設成效明顯。搶抓國家棚戶區改造的重大機遇,堅持把棚改與改善城市基礎設施、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城市綜合體有機結合。龍山中路棚戶區改造步伐不斷加快,1599套安置房全面開工,拆除各類建筑面積32.7萬平方米。“美麗龍山”建設步伐加快,龍山湖(一期)、東坡森林公園(一期)、休閑廣場改造提升等項目相繼竣工并投入使用,縣城綠化覆蓋率達38%,人均公園面積達10.29平方米。人居環境不斷提升,縣城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征地拆遷工作有序推進。全年共征用城市建設用地566.86畝、遷墳317冢,共兌付土地及附屬物補償6306.65萬元。組織開展鎮級項目征地255.33畝,兌付補償費255.17萬元。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強化責任擔當意識,全力做好城市社區預留地貨幣安置兌付工作,共兌付小組預留地228.18畝的補償資金13690.82萬元,有力的推動了征地拆遷工作。縣城面積達5.7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44%。

        (五)民生事業健康發展。教育資源更加優化。教育改革成效明顯,全鎮各中小學教育教學成績躍居全縣前列。投資3722萬元,實施核桃坪小學恢復重建項目,大坪子小學、楊梅山小學等7個校建項目和河頭中學浦發行項目1期教學綜合樓、學生宿舍樓建設。共發放義務教育寄宿生生活補助費301.93萬元,惠及學生4336人,非寄宿生生活補助費62萬元,惠及學生620人,義務教育營養餐補助費354.03萬元,惠及學生5781人,學前教育營養餐補助費46.07萬元,惠及學生616人。初中入學率99.9%,鞏固率100%;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均達到100%;學前教育入園率達95.9%。14所完小和河頭中學已達到二級一等以上,達標率分別為93.3%、100%。深入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師德師風建設,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提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順利通過國家督導評估驗收。衛生體系更加完善。食藥品安全、防保工作、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艾滋病防控等公共衛生服務全面落實,城市社區居民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大病醫療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縣中醫醫院遷建項目進展順利。計劃生育工作有序推進,查處當年違法多生育案件19件,征收社會撫養費2萬元,嚴格落實兩孩政策,“獎優免補”等獎勵扶助政策落實到位。文化事業更加繁榮。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更加完善,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進,阿昌族婚慶習俗申報成為省級非遺項目。文體事業健康發展,全民健身形成常態。“脫貧攻堅文藝專場”等文藝活動有聲有色,民俗民間文化保護成效明顯。完成村村通衛星直播覆蓋工程,廣播、電視、4G數據網絡實現全覆蓋。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社會救助精準識別政策取得實質性突破,規范農村低保動態管理,完善農村醫療、助學等救助制度,做好救災救濟,有效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累計發放低保、優撫、救助等各種補助資金2080萬元,受益7.46萬人次。發放救災口糧32噸,受益967戶次、4143人次。貸免扶補更加有序。認真落實就業優惠政策,發放小額貼息貸款1350萬元,貸款惠及17個村(社區),受益貧困戶270戶1088人;發放石斛林業貼息貸款1550.6萬元,惠及群眾162戶;發放SPPA項目貸款25萬元,惠及50名農村婦女;組織農村勞動力有序輸出288人次,完成任務的102.85%。群眾出行更加便捷。鎮級投入補助資金16萬元,于2017年6月成功開通縣城至尹兆場社區公交線路,有效解決龍河公路沿線6個村(社區)75個村民小組群眾出行難、出行貴和出行安全的問題。

        (六)生態建設步伐加速。鎮政府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立鎮、綠色發展之路。以“美麗龍山”建設為目標,大力實施提升城鄉人居環境行動。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農村“七改三清”整治行動有序開展,集鎮供水、公共廁所、農村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等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全年共拆除“兩違”建筑1.97萬平方米,投資60余萬元,實施綠色機關、綠色社區創建工作,綠化面積3920平方米。大力實施殯葬改革。2017年啟動5個城市社區遺體火化工作,全鎮范圍內所有機關、企事業單位、駐龍單位干部職工、離退休人員、部隊指戰員以及敬老院、福利院等集中供養人員亡故后全部執行火化。投資381萬元建成的龍山鎮公益性公墓投入使用,火化對象火化率達100%,遷墳178冢、拆除活人墓711冢,千年殯葬習俗正在逐步轉變。大力實施“森林龍山”建設。森林生態“守護神”3號專項整治行動深入開展,查處林政案件29起,立案29起,處罰違法行為人29人,共收繳罰款和木材變價款19余萬元。全年完成低效林改造1000畝,森林撫育5000畝,糯橄欖新植樣板200畝、撫育管理50畝,核桃撫育管理300畝,轄區林地面積達36.6萬畝,森林覆蓋率保持在74.2%以上。大力實施“河長制”工程。及時摸清家底,全鎮13條河流、11座水庫、1座壩塘、1座湖泊、4條渠道均建立“河長制”機制,全面推行“一河一策”,加大巡查、清淤除障、非法采石采砂治理力度,水生態環境改善明顯。

        (七)社會治理得到加強。“法治龍山”“平安龍山”步入新常態,“七五”普法深入開展,公民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進一步增強。“6995”“995”網格化服務管理提檔升級,精細化社會治理機制不斷完善。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違法犯罪打擊更加有效,防范和處理邪教、重點人員、特殊人群管控扎實有效,第四輪禁毒防艾人民戰爭成效明顯。全年共立治安案件472起,查處259起;立刑事案件226起,破102起;破獲零星販毒、非法持有毒品案件1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6人,查處吸毒人員131人,繳獲各類毒品216.05克。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人員無脫管、漏管和重新犯罪現象,群眾安全感和治安滿意度不斷提升。抓實法律援助工作,做到應援盡援,全年辦理法律援助14件。實施人民調解“以獎代補”機制,辦理卷宗116件,兌付獎勵資金1.4萬元。在信訪工作中強化社會矛盾排查調處,暢通群眾訴求渠道,2017年受理群眾來信來訪40件,辦結39件,辦結率97.5%。深入開展矛盾糾紛鎮村組三級三次調解活動,排查各類矛盾糾紛510件(比上年減74件),調處488件,調處率95.7%。加強實地走訪調查,妥善做好重大項目建設征地、依法拆除等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工作扎實開展,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和一批疑難信訪案件得到妥善化解。持續深入推進“五級聯動”工作機制,受理群眾訴求466件、辦結466件;受理扶貧領域群眾訴求179件、辦結179件,群眾滿意度均達100%。應急管理工作不斷完善,災害防御能力切實提高。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和企業主體責任制,安全生產、森林防火、食藥品安全、消防管理、緝槍治爆、掃黃打非、道路交通、地質災害防治等工作深入推進。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武裝、統戰、宣傳、老干、老齡、保密、檔案、殘疾人、土地確權、市場監管和工青婦、社區建設等工作扎實開展,為全鎮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經濟發展、家庭和睦、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大好局面日益鞏固。

        (八)政府建設成效顯著。鞏固作風建設成果,提高工作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政府。認真貫徹學習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縣實施細則,加強作風建設與破解發展難題相結合,正風肅紀漸成常態,“四風”得到根本遏制,工作作風大為轉變,政治紀律性明顯增強。認真落實法治政府、責任政府、陽光政府、效能政府各項制度,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和信息公開化進程,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得到提高。加強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和督促檢查工作,嚴肅查處違紀違法和腐敗案件。自覺接受鎮人大的監督,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6件,辦復率、面商率均為100%,取得良好效果、獲得好評。

        各位代表!舊歲已展千重錦,新年再進百尺竿。回首2017,我們深感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鎮黨委統攬全局、正確決策的結果;是鎮人大加強監督、積極支持的結果,凝聚著全鎮各族人民和社會各界的心血、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謹代表鎮人民政府,向所有理解、關心、支持和幫助龍山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鎮在全縣乃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中的差距仍然十分明顯,發展不夠快、不充分、不協調、不平衡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一是支撐跨越發展的基礎滯后、短板突出;二是支撐跨越發展的產業弱小、鏈條不長、配套不夠,支撐經濟持續向好的優勢產業體系還沒有形成;三是支撐跨越發展的人才缺乏、創新不足;四是支撐跨越發展的觀念不強、氛圍不濃;五是支撐跨越發展的作風不硬、嚴實不夠。對此,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用永恒的追求,下最大氣力解決,讓人民群眾滿意。

        二、勠力同心、毫不懈怠,奮力開啟龍山跨越發展新時代

        各位代表!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戰之年。挑戰和機遇并存,困難與優勢同在。當前經濟發展已轉入新常態,龍山發展也進入新階段。從龍山實際看,進入新時代,機遇大于挑戰,只要我們堅決摒棄“等靠要”惰性思想,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持以脫貧攻堅為統領,堅持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堅定發展信心,做到穩中求進積極進、穩中有為主動為,同心同德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開啟龍山發展新時代,奮力譜寫轉型發展、跨越趕超、全面小康的“龍山新篇章”。

        總體思路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脫貧攻堅為統領,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穩中求進為工作總基調,深入實施“六大戰略”,搶抓經濟和社會轉型跨越發展的戰略機遇,全力推進經濟轉型換檔進位升級,奮力開創新時代跨越發展新局面,將龍山建設成為全縣鎮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實驗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者、法制建設的示范區、基層黨建的領頭雁,與全國全省全市全縣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2018年主要目標建議為:實現生產總值增長12%以上。其中,工業總產值增長11%以上,農業總產值增長8%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以上。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以上。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500萬公斤以上。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以上。

        圍繞上述目標,必須突出抓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轉方式調結構,同心同德做大做強產業。堅持以轉方式、調結構、促跨越為主線,發揮資源、區位優勢,加快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努力構建“接二連三”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千方百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實現農業總產值增長8%以上。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化體系。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特色經濟農作物、山地牧業、高效林業、淡水養魚和開放農業。以提高單產為重點,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總產保持在1500萬公斤以上。堅持“低改為主,新植為輔”的原則,穩定茶葉種植面積1.1萬畝,實現茶葉總產760噸。進一步創新煙葉生產體制,全面推行“工業+煙站+合作社+煙農”的生產組織管理模式,認真落實科技政策措施,調整結構、提質增效,確保交售煙葉1.6萬擔,實現產值2400萬元以上。加快發展畜牧業,實現產值10980萬元以上。著力提高核桃、石斛、黃山羊、胡蜂養殖等產業的質量和效益。建立風險防范機制,大力發展冬早蔬菜、澳洲堅果、草果等高原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壯大石斛、中藥材、黑木耳、糯橄欖、中華蜜蜂等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發展專業村、特色村,將比較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品優勢、競爭優勢,推動農業發展挖潛力、提質量、增效益。重點打造一批生態農業專業村,著力提高農業全產業鏈效益,推動糧經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銷一體、產業融合發展,塑造生態農業的龍山品牌。力實施“工業促鎮”戰略。圍繞實現工業總產值增長11%以上目標。依托區位、人才、資源優勢,以發展城鄉經濟和增加群眾收入為目的,切實發揮二、三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發揮水利資源優勢,支持駐鎮硅、電企業的正常生產。穩步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努力形成低投入、低耗能、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節約型增長方式,實現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落實好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稅費優惠政策,支持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加快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走“專、精、特、新”的路子。切實加大民營經濟發展扶持力度,確保民營經濟增加值在全鎮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不斷增加。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切實發揮好城市輻射帶動作用,著力擴大有效供給,推動現代物流、互聯網等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健全農村物流網絡,加強交通運輸、供銷、郵政等相關物流服務和設施的共享銜接,促進現代商貿、文體旅游、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優化布局。深化“淘寶進農村”工程,探索發展“實體經濟+電子商務+智慧物流”的新型商貿模式,切實加快電子商務發展步伐。依托“三張名片”打造,加快“互聯網+”與全域旅游發展融合,積極探索農業觀光游、抗戰文化游、黃龍玉文化游、溫泉養生游等旅游產品線上營銷模式,著力提高現代服務業占比。

        (二)堅持扶志扶智結合,同心同德打贏脫貧攻堅。全面推進脫貧攻堅。按照“五個一批”、“六個精準”要求,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地施策、合力攻堅,繼續加大已脫貧3個貧困村、857戶3654人的扶持力度,進一步鞏固好脫貧成果,確保已脫貧對象穩定脫貧,力爭實現芒麥、麥地、楊梅山、新下寨、河頭5個貧困村出列、762戶3139人脫貧。切實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實施產業發展“換窮業”。以規模農業為抓手,堅持產業發展“短平快”和“管長遠”互補,全力實施產業發展規劃,爭取更多的產業資金投入,扶持帶動貧困戶實現脫貧增收。抓好傳統種植業、養殖業,培育壯大特色產業,確保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均有2項以上產業支撐,每個村(社區)均有1至2 個特色優勢產業,力爭每個特色優勢產業均有1至2 個龍頭企業帶動,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肉牛養殖全覆蓋。實施易地搬遷“挪窮窩”。堅持易地扶貧搬遷與統籌城鄉、產業扶貧有機結合,加強易地扶貧搬遷點基礎設施建設,并做好后續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確保安置戶居有所安、居有所業、居有所樂,力爭年內完成搬遷貧困群眾797戶334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559戶2394人),實現安居與樂業并重、搬遷與脫貧同步。實施結對幫扶“斬窮根”。繼續組織省市縣鎮各級掛包干部職工,深入開展“掛包幫、轉走訪”工作,強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動態管理,切實做到不脫貧不脫鉤。實施生態扶貧“破窮局”。擴大公益林涵蓋范圍,積極爭取納入碳排放標準的補償范圍,加大公益林管護人員配備,擴大靠山吃山的保障,使生態經濟成為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有力支撐。實施教育培訓“挖窮基”。落實好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救助政策,不讓任何一個貧困孩子失學和輸在起跑線上;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廣辟貧困人口就業增收渠道,年內轉移培訓勞動力8000人次以上。實施社會兜底“脫窮境”。有序推進農村低保、特困供養、醫療救助、救災應急等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機銜接,確保從社會救助的層面對特殊貧困群眾兜底脫貧,做到“兜得準、兜得穩、兜得實”。

        (三)堅持強基礎抓根本,同心同德增強活力動力。不斷充實項目儲備庫,切實提升項目謀劃和跟蹤管理能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比2017年增長25%以上。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一是想方設法促項目開工建設。舉全鎮之力,對落地龍山和涉及龍山的項目,全力搞好協調服務。啟動實施投資28424萬元的板場河水庫、轉移支付、省級規劃示范村、美麗鄉村等41個項目。切實把鎮級農村公路建設成為“四好農村路”,努力提高道路通暢保障能力。二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搶抓節令,合理倒排工期,科學組織施工,抓好投資9295.2萬元的國開基金4個貧困村116.19公里道路建設項目;抓好投資6545.97萬元的浦發項目龍陵縣龍川江沿岸片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項目37件、學校建設項目2個、衛生室建設項目6個;抓好投資1685.03萬元實施核桃坪片區綜合開發項目、移民項目、交通基礎設施等9個項目。全力以赴抓實項目儲備。搶抓國家在扶貧開發、新型城鎮化、產業發展、“五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利好政策,積極向上爭取“四位一體”、新農村、美麗鄉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邊境地區轉移支付、活動場所建設、道路交通、扶貧整村推進、教育、文化等項目資金支持,做實項目儲備,做強項目包裝,形成建設一批、儲備一批的連續不斷、滾動實施的項目儲備格局。進一步加強項目實施管理,公開透明做好項目招投標工作,安全規范做好項目的資金、監理、質量、施工等監督管理工作,真正實現精細施工提質量,建后管理保成效。

        (四)堅持抓當前謀長遠,同心同德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堅持以改革統領全局,加快發展方式創新,全力營造龍山大開放、大招商、大發展的新格局。以改革增強內生發展活力為主線,持續推進社會治理、文化事業、生態文明、社會事業等各項改革。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用足用好用活相關政策,加快建立多元化可持續新型城鎮化建設投融資機制,擴展融資渠道,大力推行PPP模式,促進項目投資多元化,探索生產要素第三方服務外包模式,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全力抓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建立土地流轉平臺,推進土地有序流轉,實現所有權、經營權、承包權三權分置。依法推進殯葬改革,2018年啟動大坪子社區遺體火化工作,穩步推進遺體火化和節地生態文明殯葬。強化招商引資工作。圍繞重點項目、重點產業等,全方位實施精準招商。進一步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努力構建良好的投資環境,著力拓展開放合作新空間,力爭引進一批投資額度大、帶動力強的項目。

        (五)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同心同德建設美麗龍山。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鎮戰略,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大美龍山”。提升“氣質”讓天更藍。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推廣清潔能源使用,進一步加大對噪聲污染、油煙污染、粉塵污染違法排污及農村“兩污”治理力度。增加“顏值”讓地更綠。深入開展提升城鄉人居環境行動,突出抓好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農村“七改三清”人居環境和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堅決遏制“兩違”建筑增量,全面消除縣城規劃區“兩違”建筑存量并形成長效機制。確保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污水集中處理率達100%。加快綠色單位、綠色社區、綠色村寨、綠色校園創建工作步伐。繼續深入實施生態治理保護和造林綠化,綜合治理水土流失。嚴控杉木種植,維護生態平衡。積極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實施好公益林管護,深入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大力推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有效改變農村臟亂差狀況。凈化“水質”讓水更清。全面推進河長制,實施水環境保護整治行動,抓實東河、西河等河流、湖泊、水庫、壩塘、渠道以及黑臭水體治理,抓好飲用水水源安全監管。開展轄區流域水生態修復,嚴格排污許可制度,從源頭上治理黑臭水體。強化“保護”讓資源更節約。堅守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加強用地指標管控,加大對閑置土地、違法用地清查處置力度,嚴格農村宅基地管理。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力度,切實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嚴厲打擊土地違法和非法采礦行為,加大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力度,抓好非煤礦山轉型升級,提高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

        (六)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同心同德建設實力龍山。全力以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配合縣委、縣政府抓好“四城同創”工作,全力支持龍山中路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建設,提高安置房、保障性住房的供給效率,滿足不同層次住房需求。啟動實施赧場片區、白塔片區、五板橋片區等棚戶區改造建設項目,加速龍玉大道興農路至環城東路段、龍山中路、遠征路、長庚路延長段、松山路延長段等市政道路改擴建,協同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盤活城市資源,創新城市管理方法和經營理念,建設智慧城市管理系統,理順城鎮管理執法體制,提高城市運營管理水平。全力以赴優化空間布局。結合扶貧開發修改完善村莊規劃,探索旅游帶動城鄉統籌發展,切實加強集鎮、村莊規劃,構筑以縣城為中心,以河頭、麥地和香柏河、橫山為兩翼支撐的空間布局,在城邊、水邊、山邊實施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全力以赴振興鄉村經濟。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科學編制規劃,優化鄉村布局,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激活鄉村力量,增強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升農民收入水平;有序推進美麗鄉村、傳統村落保護、石斛小鎮、健康小鎮等項目建設,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商貿物流等農村服務業,挖掘鄉村文化,弘揚鄉風美德,彰顯鄉村特色,樹立鄉村自信,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七)堅持惠民生保穩定,同心同德促進社會和諧。堅持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集中力量辦成一批群眾關切的民生實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天職,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關心低收入群眾生活,更加關注發展社會事業,更加重視社會和諧穩定,努力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始終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堅定不移實施“科教興鎮”和“人才強鎮”戰略,進一步調整優化教育布局和結構,全面提高“兩基”水平,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關愛留守兒童、殘疾兒童、隨遷兒童、家庭貧困學生,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率鞏固率達100%。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加大校園周邊環境整治,更加重視校園安全。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繼續完善新農合制度,切實提高醫療服務保障水平,加快中醫藥發展,加強村(社區)衛生室建設管理,加強對疾病防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大疫情監控等處置能力和水平;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認真落實婦幼保健、傳染病防治措施。穩步推進“獎優免補”、“少生快富”工程,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開展好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全面推進解決人口政策與社會發展新機制,提高人口素質。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鎮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實現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全覆蓋。進一步落實社會救助制度,切實解決好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問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認真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關心老年人健康事業,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推進“健康龍山”建設。高度重視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繼續實施“戶戶通”等惠民工程,開展好“歡樂鄉村大家樂”、“全民閱讀”等活動,不斷豐富社區文化體育活動和廣場文化娛樂活動。整理打造民族民間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古村落文化,多視角、全方位展示龍山豐富多彩的地方民俗文化。加強對文化遺產的修繕和保護,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及傳承人申報工作。

        (八)堅持抓牢財稅金融,同心同德增強保障能力。嚴格執行財稅政策法規,著力培育財源、涵養稅源,增強財政支撐保障能力,全面落實“營改增”等減稅降費政策;依法依規組織收入,做到“應收盡收”,努力實現財稅收入穩定增長。堅持“量入為出、精打細算、有保有壓”的原則,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集中財力化解鎮級政府性債務。深入推進“收支兩條線”管理,杜絕截留、擠占和挪用資金、擅自變更和改變資金用途等現象。堅持厲行節約,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從嚴控制“三公”經費和一般性開支、新增支出,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繼續爭取信用聯社、國開行、浦發行等金融機構的支持,加大融資力度,積極探索金融行業支持經濟發展的路子,努力解決無錢辦事難題。

        (九)堅持強化民主法治,同心同德創新社會治理。著力構建核心價值體系。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倡導善行義舉,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范。繼續做好民族團結工作,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扶持力度,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同富裕。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增強村民自治意識,加強村務公開,提高民主管理水平,積極推行村級“四議兩公開”工作,切實保障和發揮村民的民主權利,超前謀劃好新一屆村級換屆選舉工作。繼續抓好工青婦、宣傳、統計、武裝、統戰、土地、人力資源開發、市場監管、司法、檔案、電力、交通、殘疾人事業、社區建設等工作,促進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和進步。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深入推進“法治龍山”“平安龍山”建設,抓好“七五”普法和加快依法治鎮進程,提高群眾的法律素質和法律意識。深入推進社會精細化網格化治理模式,強化“6995”、“995”服務平臺運用,切實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積極預防和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完善矛盾糾紛調處聯動機制,整合司法、綜治、治保、人力、物力資源,全面提高社會綜合治理成效。通過法制宣傳、法治建設,推進綜治網絡建設,提高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營造良好的和諧氛圍。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深入開展禁毒防艾人民戰爭、防范和處理邪教工作,堅決維護社會穩定。切實做好新形勢下信訪工作,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全面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一票否決”規定,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努力減少一般事故發生,強力抓好森林防火、食品藥品安全、防災減災等工作,為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勇擔發展之責,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自覺接受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全面推進依法治鎮,建設人民滿意政府。統籌推進法治龍山、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為改革開放發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著力建設法治社會,抓實法制教育,落實普法責任,加大法治創建力度,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全鎮人民的共同追求。一是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嚴格遵循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公示、咨詢、聽證等制度,完善重大事項、重大決策民主協商和咨詢制度,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完善重大決策終身追究制度、責任倒查機制,防止權力濫用。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高度重視公眾監督、網絡監督和輿論監督,切實提高人大代表意見建議辦結率和滿意率。二是堅持務實施政,建設服務政府。堅持察實情、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踐行“三嚴三實”“忠誠、干凈、擔當”要求,把握問題導向,敢于較真碰硬,注重工作時效。進一步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切實做好“放管服”工作,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全面推進服務政府建設。三是堅持從嚴治政,建設廉潔政府。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以高壓態勢堅決查處和預防腐敗。繼續推進和鞏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以項目招投標監管、工程建設整治、政府采購規范、公務行為制度化等為重點,加強履職服務情況的監督檢查。堅決打擊以權代法,防治不作為、亂作為,克服慵懶散慢軟,對嚴重失職、瀆職行為,嚴肅查處、絕不姑息,堅決維護全鎮風清氣正大環境,全面推進廉潔政府建設。

        各位代表!山高自有人行路,水深不乏破浪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履職盡責的最大動力。只要我們樹立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理念,堅定信心、胸懷壯志,取法乎上、狠抓落實,就沒有翻不過的山,就沒有邁不過的坎。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鎮人大的監督和大力支持下,牢記使命不懈怠、不忘初心加油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不懈奮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剧情91精品蜜臀一区| 中文字幕日韩国产精品|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不卡| 国产乱码日韩亚洲精品成人| 成人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精品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好看电影| 女同另类激情在线三区| 国产精品夜夜春夜夜爽久久小说| 亚洲大尺度一区二区av|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丰满人妻被黑人猛烈进入| 野外做受三级视频|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超碰97| 涩涩爱狼人亚洲一区在线|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 国内精品自线在拍| 免费看国产精品3a黄的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无码中出| 亚洲的天堂在线中文字幕| 女人腿张开让男人桶爽|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av|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丰满|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九九热在线免费播放视频| 202丰满熟女妇大|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综合|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后入式|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av色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麻豆一二三区| 中文字幕日韩有码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直播| 午夜精品福利亚洲国产|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日韩有码精品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不卡| 精品国产乱弄九九99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