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86-3-/2019-0208002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龍新鄉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部門預算 | 發布日期 | 2019-02-08 |
| 文號 | 瀏覽量 |
——2019年1月22日在龍新鄉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龍新鄉財政所所長 楊源輝
各位代表:
受鄉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會報告2018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9年地方財政預算(草案)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列席人員提出寶貴意見。
一、2018年地方財政收入執行情況
2018年,在鄉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鄉人大的監督下,財稅部門緊緊圍繞中心工作,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努力培植財源,強化收入征管,嚴格執行年初預算。結合相關預算體制和鄉鎮財政資金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精神,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防范財政和金融風險,狠抓增收節支,細化財政預算支出,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圓滿和超額完成了鄉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確定的收支目標任務。
全鄉完成財政總收入3280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45萬元,基金上級補助收入535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年初預算數2588萬元的106.07%,較上年3751萬元減1006萬元,減少26.82%。其中:上級財政補助收入2130萬元(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1106萬元,專項轉移支付收入1024萬元),比上年3115萬元減985萬元,減少31.62 %;完成稅收收入570萬元(其中:增值稅125.52萬元,改征增值稅122.92萬元,資源稅225.91萬元,煙葉稅95.65萬元),完成年初預算570萬元的100%,較上年500萬元增70萬元,增長14%;債務轉貸收入45萬元。
二、2018年預算支出完成情況
(一)2018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02萬元,其中:
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717萬元,完成預算數843萬元的85.05%,較上年946萬元減少229萬元,減少24.21%,其中:人大事務支出14萬元,政協事務支出8萬元,政府辦公廳(室)及相關機構事務支出471萬元,其他政府辦公廳(室)及相關機構事務支出8萬元,財政事務支出50萬元,其他財政事務支出5萬元,其他稅收事務支出20萬元,紀檢監察事務支出40萬元,群眾團體事務支出13萬元,黨委辦公廳(室)及相關機構事務支出83萬元,其他共產黨事務支出4萬元,其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萬元。
2.國防支出3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數1萬元的300%。
3.公共安全支出4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數4萬元的100%,較上年3萬元增1萬元,增長33.33%。
4.教育支出20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數20萬元的100%,較上年18萬元增2萬元,增長11.11%。
5.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40萬元,完成預算數33萬元的424.24%,較上年43萬元增97萬元,增長225.58%,其中:群眾文化支出34萬元,其他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06萬元。
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04萬元,完成預算數202萬元的100.99%,較上年157萬元增加47萬元,增長29.94%,其中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出59萬元,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支出108萬元,撫恤支出12萬元,殯葬支出25萬元。
7.節能環保支出10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數10萬元的100%,較上年10萬元持平。
8.城鄉社區事務支出397萬元,完成預算數49萬元的810.2%,較上年682萬元減少325萬元,減少47.65%,減少原因是上級專款減少所致,其中:城鄉社區規劃與管理支出51萬元;城鄉社區公共服務支出346萬元。
9.農林水事務支出1093萬元,完成預算數1317萬元的82.99%,較上年1803萬元減少710萬元,減少39.38%,其中:農業事業運行支出226萬元;科技轉化與推廣服務支出35萬元;農村公益事業支出35萬元;對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補助支出39萬元;林業事業機構支出88萬元;水利防汛支出3萬元;扶貧支出154萬元(其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出67萬元,生產發展支出68萬元,其他扶貧支出19萬元)農村綜合改革支出513萬元(其中:對村級“一事一議”補助支出350萬元,對村民委員會和村黨總支支出163萬元)。
10.國土海洋氣象等支出2萬元。
11.債務付息支出12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數11萬元的109.09%。
(二)政府性基金支出535萬元(其中征地和拆遷補償支出500萬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出35萬元)。
(三)債務還本支出45萬元。
(四)上解支出98萬元。
2018年全鄉地方財政收支平衡情況是:稅收收入570萬元,一般公共預算上級補助收入2130萬元(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1106萬元、專項轉移支付收入1024萬元),基金上級補助收入535萬元,債務轉貸收入45萬元,財政總收入3280萬元。鄉級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02萬元,基金支出535萬元,上解上級支出98萬元,債務還本支出45萬元,完成財政總支出3280萬元,年末保持財政收支平衡。
三、2018年財政的主要工作
(一)強化收入征管機制,積極組織財源
認真落實積極的財稅政策,積極響應和支持營改增稅改工作,充分發揮政策和資金的導向作用,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是積極做好項目資金爭取工作,并整合各類資金,支持易地扶貧搬遷等一系列惠民基礎設施建設、以項目建設帶動經濟發展和增加財制政收入,全年共爭取上級專項補助資金2130萬元,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1106萬元,專項轉移支付資金1024萬元。二是強化稅收征管工作,抓好對重點稅源的監控,全面實行簡易計稅征管辦法,積極挖掘增收潛力,做到依法征管,應收盡收,稅收收入穩定持續增長,全年完成稅收收入570萬元,完成縣級考核任務570萬元的100%,實際完成665.12萬元,增收95.12萬元,比縣級安排的稅收基數245萬元增420.12萬元。三是建立稅收分析制度。財稅部門按月、季對現有稅源及即將安排的項目內容進行核實、分析、做到及時、足額征收,建立健全稅務部門收入月報告制度。
(二)積極爭取資金助力脫貧攻堅,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夯實,經濟發展快速拉動
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重要思想,不斷強化財務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和能力,引導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財稅工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中央預算內易地搬遷基建投資資金到位64.8萬元,累計收回置換貸款672.13萬元;發放易地扶貧搬遷建房補助2954.73萬元;發放拆除舊房補助302.4萬元;籌借110萬元支持老獨田搬遷點基礎設施建設,爭取150萬元啟動荊竹坪村鑫華坪搬遷點建設;發放2016至2018年農村危房改造資金1652.85萬元,集中解決農戶C、D級危房修繕加固及拆除重建工程;支持6個村壯大集體經濟發展資金123萬元,各項扶貧政策的落實,扶貧搬遷點的建設,有力助推了龍新鄉脫貧攻堅工作,改善了我鄉山區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為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爭取“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投入494萬元,其中:建設龍新社區芹菜河搬遷點水利設施建設300萬元;黃草壩社區靛地中小組道路建設50萬元,雪山村正興片區溝渠建設20萬元,菜子地村匡家道路建設45萬元,龍新社區響鼓道路建設30萬元。申請組織部90萬元、文體局80萬元建成10個小組文化活動室;支付黃草壩永隆硅鈣征地拆遷費用500萬元;爭取人居環境串戶路入戶路建設資金271萬元;2018年新增投資250多萬元建設勐冒社區“四位一體”邊境黨建長廊建設項目。
(三)強化預算內資金、往來款項資金管理,加大財政資金監管力度
一年來,鄉財政所嚴格落實財政的監督職能,全面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強化預算執行,規范財政資金的管理,繼續加強“零戶統管”管理工作,做好對鄉直單位、村賬鄉代管的財務工作監管和指導,嚴格執行五不直接分管的管理機制,實行聯合簽字審批程序,提高財政資金運行的安全性、規范性和有效性。一是著力規范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對非稅收入資金實行依證收費、專戶儲存、及時上繳和申請撥付的管理辦法,確保非稅收入資金及時足額納入財政管理,全年共完成非稅收入繳庫60.86萬元。二是實施票據電子化規范管理,按照“以票管款、票款同步”的原則,財政監管的目標也逐漸得到體現,同時規范票據的領用、注銷和保管、票據結報手續,嚴格按照有關制度監督票據使用,確保財政資金及時、足額入賬。三是規范專項資金特別是扶貧專項資金的管理,認真學習和領會脫貧攻堅相關政策,規范項目資金申報、資金來源、資金去向、會計處理、項目招標、項目監管、資金撥付審批及項目資料收集歸檔等各項基礎性工作。四是定期開展閑置資金清理工作,全年共清理上繳國庫閑置資金12筆共606.94萬元。五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壓縮“三公”經費開支。
(四)“工資統一發放”工作順利開展
在鄉財政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保證了全鄉工作人員每月工資及時足額發放,做到“保工資、保機構運轉、保民生”。全鄉在職職工工資統發全部納入“云南省財政資金一體化系統”網絡版進行統一管理發放。截至2018年12月,全鄉納入統發系統人數68人,退休人員28人。
(五)惠農政策得到全面落實
積極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和措施,確保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農戶手中。2018年發放補貼資金412.41萬元,其中: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330.17萬元,受益農戶6969戶,補貼面積34179.58畝;發放退耕還林補貼資金53.22萬元,受益農戶1204戶,補貼面積6272.3畝;發放森林生態效益補貼資金5.62萬元,受益農戶988戶,補貼面積5623畝;發放草原生態補貼資金23.4萬元,受益農戶2568戶。
(六)注重科學理財,嚴格執行預算,提升管理水平
嚴格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全面推進“零余額賬戶”模式的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加大授權和直接支付力度,嚴格實行公務卡結算制度,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公務支出管理。一是全面實行指標網絡一體化管理,預算會計、“零戶統管會計”實行軟件網絡化管理,嚴格執行年初預算,執行財務月分析制度。二是財政工作信息系統全面實現網絡化辦公,預算、總決算、部門決算、“三公”經費等相關工作信息全部實行網上公開,實現了財政收支公開化、透明化,陽光操作。
(七)完善債務分析監控體系,政府債務得到有效控制
2018年末,全鄉政府債務余額386萬元,全部實現政債務轉貸,當年實行債務轉貸資金45萬元,債券置換后仍由鄉級承擔,386萬元政府轉貸資金到位后已全部兌現給債權人,目前全鄉暫無新的顯性債務發生。
各位代表,2018年全鄉財政收支目標任務雖已較好完成,但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一是財源結構單一,發展后勁不足。我鄉嚴重缺乏財源型支柱產業,烤煙生產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而培植新型財源需要一個漫長過程,導致財政收入難于穩定增長。二是收支矛盾突出,鄉級自付財力增長過大,保障壓力不斷增大,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三是扶貧資金投入點多面廣,資金投入大,特別是易地扶貧搬遷點建設資金缺口較大,監督管理工作任務繁重,風險控制任務艱巨,債務轉貸支付利息費用過大。四是財政干部隊伍建設有待加強,脫貧攻堅政策理論水平和會計相關知識有待提升。這些問題將是今后一段時期鄉財政面臨的主要困難,對于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應對和解決。
四、2019年地方財政預算(草案)情況
2019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我鄉脫貧工作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之年,認真做好2019年財稅各項工作,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確保龍新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穩定、協調和快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圍繞面臨的形勢和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2019年我鄉地方財政預算收支編制和財政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市、縣級相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堅定推進改革,妥善應對金融和財政風險的挑戰,引導形成良好社會預期,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為動力,以快速拉動經濟發展為目標,實現人民收入增長、財政增收。我們將繼續加強財政收入管理,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健全財政預算體系,完善預算管理制度;規范政府債務管理,防止和化解財政風險;嚴肅財政紀律,從嚴控制一般預算支出特別是“三公”經費支出;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落實財政政策、努力培植財源;強化收入征管、優化支出結構;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為將龍新建成為龍陵縣城的沿邊開發區、服務功能區提供有力支撐。
圍繞上述指導思想和全鄉的經濟發展目標及結合現行財稅體制,編制符合我鄉實際的地方財政預算。全鄉2019年公共財政收支預算擬安排建議如下:
2019年,全鄉稅收收入660萬元,比上年完成數570萬元增90萬元,增長15.79%。其中:國內增值稅150萬元,比上年完成數125萬元增25萬元,增長20%;改征增值稅140萬元,比上年完成數123萬元增17萬元,增長13.82%;資源稅280萬元,比上年完成數226萬元增54萬元,增長23.89%;煙葉稅90萬元,比上年完成數96萬元減6萬元,減少6.3%;上級補助收入2206萬元(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1481萬元,專項轉移支付收入725萬元),財政總收入2866萬元。
2019年財政總支出2866萬無,其中超收上解支出125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41萬元。
(一)支出預算安排的依據
按照預算體制改革要求計算全鄉人員經費,由鄉財政統一發放。2019年預算支出標準按《中共龍陵縣委辦公室 龍陵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龍陵縣鄉鎮財政體制管理辦法>(試行)》(龍辦發〔2013〕6號)文件精神執行。
1﹒村級人員經費安排。村干部工資按2018年12月實有人數48人,實際補助額計算;農計員12人,每村設1人(勐冒社區2人),每人每月680元;村炊事員按每村1人計算,每人每月補助400元;村民小組長按每個小組核定1人,全鄉214人,每人每月補助200元;村(社區)下設黨支部書記全鄉45人,按各村實際人數每人每月200元(其中村民小組長和村黨支部書記一肩挑每人每月補助300元);村“三委”全鄉71人,按各村實際人數每人每月補助50元。
2﹒公務費安排。村級公用經費及黨建工作經費按平均每村每年5萬元計算,根據我鄉實際每村基數4萬元,其余1萬元按2014年末農業人口所占比例計算;預算單位公務費按在職人員每人每年3000元計算;政府車輛經費安排3輛,每輛每年2萬元計算,其余鄉直各單位不再安排交通運行維護費支出;紀檢保障經費按三人計算,每人每年7200元;社會維穩及禁毒防艾經費按2018年末總人口每人0.3元計算;工會經費按2018年底在職人員年工資總額的2%計算,職工醫療、大病保險、工傷、生育和失業保險按在職人員工資計算列支。
3﹒全鄉財政供養人員以各單位12月份在職在編68人為準,退休人員28人縣級直接扣減補助由縣人社局發放,半供養人員包括財政應負擔的臨時工、村(社區)干部、大學生村官、農計員、村“兩委”一監督委員、村民小組長、村(社區)下設黨支部書記、遺屬補助等財政補助人員,工資按實有人數當年實際補助額計算。
4﹒各類專項資金及其他資金預算標準參照(龍辦發〔2013〕6號)文件精神執行。
(二)鄉級財政支出預算(草案)
2019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866萬元,比2018年決算數2745萬元增121萬元。具體支出情況為:
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108萬元。其中:人大事務支出16萬元;政府辦公廳(室)及相關機構事務支出852萬元;財政事務支出68萬元;稅收事務支出16萬元;紀檢監察事務支出45萬元;社團支出14萬元;黨委辦公廳(室)及相關機構事務支出93萬元;其他共產黨事務支出4萬元。
2﹒國防支出1萬元。
3﹒公共安全支出5萬元。
4﹒教育支出20萬元。
5﹒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37萬元。
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12萬元。其中: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出55萬元;遺屬、困難補助支出7萬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支出102萬元;退休人員職業年金做實部分5萬元,撫恤支出18萬元;殯葬支出25萬元。
7.衛生健康支出59萬元,其中:衛生工作經費2萬元,行政單位醫療18萬元,事業單位醫療20萬元,公務員醫療補助19萬元
8﹒節能環保支出10萬元。
9﹒城鄉社區事務支出54萬元。
10﹒農林水事務支出1235萬元。其中:農業事業機構支出234萬元;科技轉化與推廣服務支出37萬元;農村公益事業支出35萬元;對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補助支出38萬元;林業事業機構支出95萬元;水利支出3萬元;農村綜合改革支出793萬元。
11﹒超基數上解支出125萬元。
全鄉地方預算收支平衡情況是:財政總收入2866萬元,其中稅收收入660萬元,上級財政補助收入2206萬元;財政總支出2866萬元,其中鄉級一般預算支出2741萬元,超基數上解支出125萬元,當年地方預算保持收支平衡。
五、2019年財政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做到應收盡收,增強財政保障能力
按照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著力加強轉方式、調結構,堅持加快經濟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積極開發冷涼山區特有的礦藏、旅游、生物、溫泉、生態等資源,加快特色經濟發展及集鎮建設步伐,大力培育生態健康旅游支柱產業,促進財政增收,改變收入單一的現狀,形成“財源多極化,收入多元化,征收規范化”的格局,并做到應收盡收,力爭完成稅收收入660萬元。健全完善公共財政管理體系,加強非稅收入管理,確保“收支兩條線”的執行。努力從政策上、體制上爭取更多、更大的支持,積極爭取各種項目資金投入,夯實各領域基礎設施建設。
(二)統籌兼顧,實現“三保”,服務全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公共財政政策,堅持統籌兼顧,量入為出,量財辦事,確保重點的原則,在確保人員工資足額發放和機構正常運轉的同時,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補助,加大脫貧攻堅資金的投入力度,保證民生資金的需求。一是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落實農業優惠政策,重點支持農、林、畜優勢產業的發展,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二是積極貫徹落實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財政政策,規范資金管理,多渠道整合項目資金,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和資金的引導、拉動作用,支持全鄉經濟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三)嚴格依法理財,不斷提高財政監督管理水平
隨著財政各項改革的不斷推進,新形勢對財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結合我鄉面臨的情況,一是加強專項資金特別是扶貧資金的管理,進一步健全完善資金管理機制,對專項資金實行分項目核算收支,加快各項補助的支出進度,減少財政閑置資金存量,加強財政資金監督管理和跟蹤問效,確保資金的有效運行。二是加強財政支出監督,建立完善財務分析體系,確保財政資金合理分配、安全運行、發揮效益,做到精打細算,勤儉辦事,嚴格防范金融和財政風險,管好用活每一筆財政資金。三是堅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嚴格“三公”經費管理,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切實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從嚴控制一般性開支,確保“三公”經費逐年降低。四是進一步規范國有資產核算和管理,嚴格執政府采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積極盤活現有資產資源,優化資產資源配置。
(四)強化惠農政策落實
積極實施農村綜合改革,落實惠農惠民政策,建立健全農民穩定減負增收的長效機制,規范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及時兌現易地搬遷農戶的建房補助、拆舊補助、農村危房改造及各項惠農補助資金,確保各項惠農補貼資金落到實處。
(五)繼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人民增收
加強財政資金特別是專項資金的管理將成為財政資金監管的重中之重,加大扶貧資金管理工作,主動籌措資金,搞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工程建設后期掃尾、基礎建設資金結算和兌付工作,積極支持三關溫泉開發項目建設,抓住有利時機,加大農村各項基礎設施的投入,實現人民和財政雙增收。
(六)穩步推進財政改革,提升依法理財水平
堅持改革創新,在提高管理水平上下功夫。一是加強財經知識學習,認真落實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加強法律法規、財會知識學習,有序推進行政、事業單位新的會計制度改革,強化法治思維,增強依法理財能力。加強對新《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的學習、培訓,提升財政服務水平,將政府收入和支出全部納入預算管理,細化部門預算,提高預算完整性和執行力。二是加快作風轉變。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縣相關規定的落實,著力解決“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從源頭上制止腐敗現象的滋生和蔓延。三是深化財政信息化改革。使用好鄉鎮財政一體化平臺,積極建設業務標準統一、操作功能完善、網絡安全可靠、覆蓋全部財政資金的信息管理系統;推進非稅收入管理信息化建設,對非稅收入各個環節進行規范化管理。四是深化財政信息公開。強化工作措施,堅持以“財政收支透明,打造陽光財政”為要求,做好財政預算、決算、債務及“三公”經費公開工作,將預決算細化到功能支出分類的項級科目,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各位代表,做好2019年的財稅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將在鄉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鄉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圍繞財稅工作為中心、助推脫貧攻堅,服務大局,克服困難,忠于職守,以敢于擔當的勇氣和決心,扎實工作,確保本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為實現 “十三五”預定各項目標任務,開創龍新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做出新的貢獻!
附件: 《龍新鄉2018年鄉級財政收支執行情況及2019年預算(草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