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93-5-09_D/2017-0611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龍江鄉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通知公告 | 發布日期 | 2017-06-11 |
| 文號 | 瀏覽量 |
夏秋時節是野生菌生長和產出的旺盛期,也是誤食野生菌中毒的高發期,為有效預防和控制野生菌中毒事件發生,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飲食安全,龍江鄉人民政府特發布如下預警公告:
一、食用野生菌中毒的原因
(一)誤食有毒菌類。常見的野生菌有上百種,但能食用的野生菌只有三四十種;一些有毒菌與無毒菌外形相似或混雜生長,常常誤采誤食發生中毒。
(二)烹調加工不當。即使是無毒的野生菌,如果加工過程中沒有煮透煮熟,或者多品種食用加工,食用后容易發生中毒。
(三)生長環境因素。一些野生菌雖屬無毒菌類,但如果其所生長的地方發生污染(特別是農藥),誤采誤食這種地方生長的菌類,食用后很容易發生中毒。
二、食用野生菌中毒的危害
有毒野生菌毒性成分復雜,即便通過烹調、加工或者曬干等
方式也不能完全破壞其毒性。中毒表現各異,主要有惡心、嘔吐、
流涎、流淚、精神錯亂、急性貧血、黃疸、臟器損害等,嚴重者可致死。食用野生菌中毒后,病情兇險,病死率高,且沒有特效
療法。
三、有效防控食用野生菌中毒
我鄉野生菌資源非常豐富,廣大群眾喜愛食用,但由于缺乏簡便有效的毒菌識別方法,或者加工、食用方法不當,極易引發中毒事件,因此廣大群眾在采購、加工、食用野生菌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不采食自己不熟悉的菌類,不吃過熟或幼小的野生菌,以免發生意外,危害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二)在購買野生菌等時,不要購買或食用自己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菌。
(三)加工烹調食用方法要得當,野生菌不宜涼拌食用,要炒熟煮透,不要用急火快炒。最好每次食用一種野生菌,避免混合食用多種野生菌產生反應引起中毒。食用量要有所控制,不要一次食用過多。食用野生菌時不要飲酒,以避免所含成分與乙醇產生不良反應引起中毒。
(四)嚴禁學校食堂、集體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婚喪宴請、大型會議等集體用餐單位加工食用、出售野生菌類食品,禁止農村集體聚餐加工食用野生菌,避免發生因食用野生菌引起的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
(五)餐飲服務單位要加強內部管理,嚴把食品原料關,加大對食品原料的索證索票檢查,并做好原料進貨臺賬登記,嚴把
野生菌采購關和加工關,不采購不熟悉或霉變的菌子,嚴格按照 安全的烹調方法加工菌子,并留樣備查,確保消費者食用安全。
四、嚴格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
各村(社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野生菌中毒防治工作,把防控野生菌中毒作為當前工作的重要內容抓緊抓實抓好,最大限度減少野生菌中毒事件的發生。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要通過粘貼宣傳畫、發放宣傳材料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廣泛宣傳正確食用野生菌的方法和鑒別野生菌的知識,增強經營者自律意識,提高人民群眾對野生菌的識別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強化應急防范措施,及時處理各類食品安全事故投訴舉報。對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控制,及時報告和互通信息,認真做好應急值守工作,提高防范處置能力,確保人民群眾飲食安全。
五、妥善處置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
消費者食用野生菌后,如果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看東西不明或幻視、幻聽等癥狀應及時前往醫院治療,來不及就醫的,應積極采用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盡快排除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毒素后及時就醫,同時要保留好野生菌樣品或嘔吐物供專業人員救治參考。各村(社區)、各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制度,若發生中毒事件,應及時報告。
特別提醒:廣大群眾要注意識別野生菌形態,對不認識的野生菌均勿采食。食用野生菌10分鐘后~72小時內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痛,頭暈等癥狀,應盡快到醫院就診。若發生食物中毒事件,或者發現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進行投訴舉報,可
撥打電話12331。
特此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