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94-3-/2022-0712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臘勐鎮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發展規劃 | 發布日期 | 2022-07-12 |
| 文號 | 瀏覽量 |
為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切實解決食品安全存在的難題,努力為全鎮創造一個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和工作安排,臘勐鎮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工作規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和工作安排,立足嚴的主基調,立足落實見效,立足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政治要求,進一步強化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極端負責的態度落實好“ 四個最嚴” 的要求,堅決筑牢食品安全防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二、組織領導
組 長:董繼榮 鎮黨委書記
副組長:趙 毅 鎮黨委副書記、鎮人民政府鎮長
楊保平 鎮黨委委員、鎮人民政府副鎮長
成 員:楊 冰 鎮人大主席
楊程龍 鎮黨委副書記
王永明 鎮黨委副書記、武裝部長
楊 旎 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
黃進俊 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楊云蓉 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
董發書 鎮人民政府副鎮長
楊子鍵 鎮人民政府副鎮長
張永興 鎮人民政府副鎮長、派出所所長
朱洪飛 臘勐司法所所長
黃蕾仙 臘勐財政所所長
蔣新竹 臘勐市場監管所所長
張碧蕊 鎮黨政辦負責人
袁樹連 鎮綜治辦主任
張翠枝 鎮社會事務辦主任
楊在麗 鎮經濟發展辦主任
陳志國 鎮國土和村鎮規劃建設服務中心主任
劉朝國 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
雙升權 鎮林業服務中心主任
張曉媛 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主任
張偉斌 鎮綜合執法中心主任
寶 軍 鎮安委會工作人員
洪濟順 臘勐衛生院院長
楊新剛 臘勐中心學校校長
李 雪 臘勐自然資源管理所所長
楊京貴 臘勐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
王畢才 松山村黨總支書記、主任
楊善陶 大埡口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
王安榮 長嶺崗村黨總支書記
王新芬 長嶺崗村村民委員會主任
郭金德 中嶺崗村黨總支書記、主任
楊明剛 新和村黨總支書記、主任
趙文興 沙子坡村黨總支書記、主任
李學芳 長箐村黨總支書記、主任
楊金莊 白泥塘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
楊其莊 大龍村黨總支書記、主任
領導小組主要工作職責:統籌協調并組織落實全鎮食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鎮食安辦,負責食品安全工作的材料收集和上報。
三、工作任務
(一)保障重大活動和重要節點食品安全。
1.開展“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聚焦重點食品生產企業、連鎖經營企業、網絡平臺企業、學校食堂、農村集體聚餐、野生菌中毒防控等,分階段開展冬春季食品安全、食物中毒防控、“ 迎大會、保安全” 等“ 三個百日行動” ,全面排查處置風險隱患。(責任部門:鎮食安辦牽頭,市場監管所、中心學校、派出所、農業中心、衛生院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2.加大重要節假日期間監督檢查力度,配合上級開展節日熱銷食品專項抽檢,及時核查處置不合格食品,持續做好食品、食用農產品輿情處置和應急值守工作,堅決守住食品安全底線。(市場監管所、農業中心、衛生院按職責分工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二)突出抓好進口冷鏈食品安全監管。
1.嚴格落實“111” 風險排查機制,堅持每月開展一次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全覆蓋監督檢查,每周對冷鏈食品從業人員、農貿市場、進口冷鏈食品及環境開展一次采樣核酸檢測,切實消除風險隱患。按照“ 人、物、環境” 同防的原則,嚴格實施集中監管倉作業人員閉環管理,進一步落實進口冷鏈食品從業人員健康監測和個人防護措施。(市場監管所、衛生院、鎮疫情辦按職責分工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2.以進口冷鏈食品“ 進、銷、儲、運” 為重點環節,扎實開展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 回頭看” 。(市場監管所、交通管理所、鄉村振興辦按職責分工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3.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第三方冷庫經營者在采購、加工、儲存、銷售進口冷鏈食品時,嚴格落實“ 三專、三證、四不” 要求。強化集中監管倉管控,持續強化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區關鍵環節可視化電子監控及物聯網應用。(市場監管所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4.嚴格按照“六個立即、一個及時”開展涉疫冷鏈食品應急處置和協查處置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由物傳人”的底線。(市場監管所、衛生院、鄉村振興辦、鎮疫情辦按職責分工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三)扎實推進食品安全源頭治理。
1.持續凈化產地環境。
1.1完成2022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務,在輕中度污染耕地落實品種替代、水肥調控、土壤調理等安全利用措施;在重度污染耕地實施種植結構調整或退耕還林還草。(農業中心牽頭,林業服務中心、各村社區配合)
1.2持續開展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持續推進耕地周邊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動態更新污染源排查整治清單。組織開展耕地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國土和村鎮規劃建設服務中心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2.嚴格規范農業投入品使用。深入開展食用農產品“ 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 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非法使用禁限用藥物行為,嚴格管控常規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問題,加強農藥獸藥網絡銷售監管,持續推進農資打假。強化農膜源頭準入管理,加大對生產、銷售、使用非標農膜的監管力度。加大對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的宣貫指導,切實加強種植養殖環節落實力度。(農業中心牽頭,各村社區配合)
3.加大政策性糧食等重點產品質量監管力度。
3.1嚴把糧食收儲質量安全關,督促糧食收儲企業嚴格落實出入庫檢驗制度,嚴防不合格糧食流入口糧市場和食品生產企業。(鄉村振興辦牽頭,各村社區配合)
3.2督促糧食加工品生產經營者嚴格進銷貨查驗,確保采購原料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對市場流通的糧食加工品開展重點抽檢,加大核查處置力度。(市場監管所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3.3推進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推進與市場準入銜接,督促市場開辦者落實主體責任,推動農(集)貿市場、集中采購、校園食堂采購中查驗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加強食用農產品中農獸藥、重金屬殘留抽檢監測力度。(農業中心、市場監管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四)著力加強食品安全重點領域監管。
1.加強校園食品安全監管。落實省紀委“ 清廉云南” 建設“ 小切口” 整治民生領域問題專項行動工作要求,對學校食品配送和安全監管實施重點整治。持續推進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組織對學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單位開展全覆蓋風險排查,重點加大學校(幼兒園)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和檢查力度,督促學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單位全面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落實學校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督促實行學校大宗食品公開招標、集中定點采購,建立穩定的食材供應渠道和追溯記錄。學校食堂“明廚亮灶”全覆蓋,學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單位“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力爭分別達到65%和80%,“六T”實務管理覆蓋率達100%。校外供餐單位建立HACCP或ISO22000管理體系的比例達到60%。(中心學校、市場監管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2.持續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等突出問題整治。重點推進農村市場食品安全綜合治理能力提升行動。實施農村食品經營主體風險分類監管,重點規范農村食品經營者經營行為。創新工作方式,加強流通渠道管理,完善農村市場食品安全治理機制,提升農村市場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市場監管所、農業中心牽頭,派出所、鄉村振興辦、綜合執法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3.嚴格特殊食品和乳制品監管。
3.1對轄區內特殊食品經營單位開展專項檢查,開展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經營單位檢查。(市場監管所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3.2推進乳制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加強乳制品生產經營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市場監管所、農業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4.嚴控食品添加劑使用。推動重點區域、重點品種食品添加劑“ 超范圍、超限量” 問題治理,督促企業嚴格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的范圍和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嚴厲查處生產經營含金銀箔粉食品違法行為,加強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教育,積極營造良好消費環境,堅決遏制“ 食金之風” 。(市場監管所、衛生院、中心學校按職責分工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5.加強進口食品安全監管。
5.1深入實施進口食品“ 聯合整治” 行動。加強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完善進出口食品安全情況通報制度,建立進出口食品安全風險聯合研判工作機制。嚴格進口金銀箔粉食品安全監管。對重點地區、重點食品走私進行分析研判,重點打擊凍品、海鮮等來源不明冷鏈食品走私入境。(派出所、鄉村振興辦按職責分工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5.2全面落實查獲走私凍品統一移交地方政府歸口處置政策。(鎮食安委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五)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
1.深入開展“鐵拳”行動。聚焦“ 民意最盼、危害最大、市場監管風險和壓力最大” 的重點領域,組織查辦一批社會和群眾反映強烈、突破道德底線的違法案件,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創新銜接機制,提升打擊合力。落實“ 處罰到人” 要求,對主觀故意、性質惡劣、造成嚴重后果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責任人員依法嚴厲處罰,實施食品行業從業禁止。視情召開新聞發布會,加強宣傳曝光,形成震懾效果。(派出所、司法所、農業中心、市場監管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2.穩步開展“昆侖2022”行動。嚴厲打擊食用農產品非法使用農(獸)藥、“ 瘦肉精” 及其他違禁物質,食品、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等犯罪活動,強化跨區域協同打擊,全環節鏟除犯罪利益鏈條。多破小案、快破大案。對重大案件進行掛牌督辦,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始終保持對食品犯罪高壓態勢,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派出所牽頭,農業中心、市場監管所、各村社區配合)
(六)切實做好食物中毒防控工作。
1.加強食物中毒防控。
1.1抓好農村集體聚餐、自采誤食有毒野生菌中毒和草烏附子等毒性中藥材中毒防控,普及家庭食物中毒應急救治知識。(鎮食安辦、衛生院、市場監管所、各村社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1.2加強輿情監測,建立重大輿情收集、分析判斷和快速響應機制。(鎮宣傳辦牽頭,派出所、農業中心、衛生院、市場監管所、鄉村振興辦、鎮食安委、各村社區配合)
1.3強化宣傳教育、應急救治、協調聯動,切實壓降食物中毒事件發生。(鎮食安委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1.4指導全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對食物中毒事件多發村社區開展約談、專項督辦。(鎮食安辦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七)著力強化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建設。
1.加快推進智慧監管。
1.1大力推進“互聯網+食品”監管,推動數據交換與共享,綜合研判食品安全風險,加大嬰幼兒配方乳粉追溯體系宣傳推廣力度。(市場監管所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1.2推進使用農產品智慧監管,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農業中心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1.3推進食鹽電子追溯體系建設,加強食鹽專營監管。(鄉村振興辦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2.大力實施信用監管。
2.1將食品抽檢不合格信息、食品安全行政處罰信息等有序歸集至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依法依規將食品領域嚴重違法失信市場主體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結合食品安全風險與信用風險,科學劃分食品生產企業風險等級,實施差異化監管。(市場監管所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2.2深入宣貫《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國家標準,積極組織地方政府、行業協會開展誠信體系培訓。(鄉村振興辦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2.3根據頒布實施的《糧食企業信用監管辦法(試行)》,對從事糧食收購、儲存和政策性糧食購銷活動的企業探索實施分級分類監管。(鄉村振興辦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3.強化標準實施。加大食品安全標準指導、解答、宣傳貫徹和培訓力度,規范企業標準備案,積極參與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和地方標準制修訂,鼓勵食品生產企業制定嚴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應用食品補充檢驗方法,對摻雜摻假食品進行檢驗。(衛生院、市場監管所、農業中心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4.提升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水平。
4.1配合上級部門加強食品和農產品抽檢監測力度,市場監管環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量達到3.1批次/千人以上,各級各類抽檢產生的核查處置任務處置率達到100%,按時完成率達到90%以上,監督抽檢不合格產品核查處置立案率達到85%。(市場監管所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4.2農產品質量安全定量檢測量達到1.5批次/千人,食用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97%。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農業中心、各村社區配合)
4.3擴大食用林產品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范圍,完成國家級食用林產品質量監測任務。(林業服務中心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5.加強食品安全狀況分析和風險評估。
5.1定期召開食品安全狀況分析會,研究分析全鎮食品安全狀況。(鎮食安辦牽頭,鎮食安委配合)
5.2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及時發布風險防控指南和預警建議。(農業中心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5.3加強重點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監測。(衛生院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5.4開展2022年城鄉居民食品安全滿意度調查。(鎮食安辦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6.強化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組建食品安全專業隊伍參與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檢驗檢測、醫療救治、流行病學調查、事件處置等工作。開展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演練。(鎮食安辦負責,鎮食安委成員單位配合)
7.加強監管隊伍能力建設。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進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員(協管員)隊伍,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基層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能力。(鎮食安委負責)
(八)大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1.推動落實質量興農計劃和食品產業轉型升級。
1.1實施現代化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加大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力度,提升“ 一座保山” 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知名度,積極組織企業參選參評云南省綠色食品“10大名品” “10強企業” “20佳創新企業” 。(鄉村振興辦、農業中心、市場監管所、鎮食安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1.2加快推進大宗冷鏈物流中心建設,構建冷鏈物流服務體系,保障生鮮食品流通環節質量安全。(鄉村振興辦、農業中心、市場監管所等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1.3配合上級部門將農產品和食品安全監管科技需求納入重點科研項目。(鄉村振興辦、各村社區配合)
(九)持續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1.持續推進“雙安雙創”。
1.1積極配合開展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工作。(鎮食安辦、各村社區配合)
1.2配合上級部門對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進行調研指導服務和跟蹤評價,打造“ 一縣一亮點” ,充分發揮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金字招牌” 作用。(農業中心、各村社區配合)
2.加快推進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工作機制,鼓勵食品企業投保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將食品生產經營者投保和出現情況作為風險分級分類管理的重要參考,發揮保險的他律作用和風險防控作用,為日常監管提供支撐。(市場監管所、鎮食安委、各村社區配合)
3.廣泛開展法律法規和科普宣傳教育。
3.1廣泛開展法律法規和科普宣傳教育。按照“ 誰執法、誰普法” 原則,強化食品安全法治宣傳教育,以案釋法、以案普法。(鎮食安辦牽頭,鎮食安委各成員單位、各村社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3.2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鎮食安辦牽頭,鎮食安委各成員單位、各村社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3.3開展食品安全知識、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開展農資識假辨假打假宣傳。(鎮食安委相關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3.4持續抓好自采誤食有毒野生菌、草烏(附子)等毒性中藥材中毒防控和散裝白酒質量安全宣傳教育,幫助群眾提高食品安全風險防范意識和辨別能力。(鎮食安辦、衛生院、市場監管所、各村社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3.5支持新聞媒體準確客觀報道和輿論監督,宣傳食品安全先進典型和行業自律、誠信建設的典型經驗,加強輿論引導(鎮宣傳辦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十)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工作領導責任。
1.強化工作責任落實。深入貫徹落實《中共龍陵縣委 龍陵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龍陵縣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中共龍陵縣委辦公室 龍陵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貫徹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的通知》,自覺履行食品安全組織領導和屬地管理責任。(各村社區、鎮食安委成員單位)
2.深化食安委機制建設。
2.1發揮食品安全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在統籌規劃、協調配合、督查考核、制度建設等方面的作用,健全完善工作機制。(鎮食品安全辦)
2.2推進食品安全專項協作小組工作機制長效落實,統籌開展食品安全源頭治理、違法犯罪、風險分析處置、重點場所、食物中毒防控、學校及周邊食品安全工作。(中心學校、派出所、農業中心、衛生院、市場監管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村社區配合)
3.強化工作保障。健全食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財政投入機制,將食品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所需經費列入統計財政預算,不斷提高監管執法保障能力。(財政所負責)
4.加強總結評估。組織對《龍陵縣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落實情況進行階段性總結,對“ 十大攻堅行動” 實施效果進行評估。(鎮食安辦牽頭,鎮食安委各成員單位、各村社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保障措施
部門協同,形成合力。明確工作任務和工作重點,加大部門之間協調配合力度,充分發揮食品安全領導小組的組織協調作用,搞好銜接,整合監管力量,對食品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開展全面監管和整治,及時發現并消除安全隱患,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做深做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