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95-1-/2021-0729020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碧寨鄉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政府工作報告 | 發布日期 | 2021-07-29 |
| 文號 | 瀏覽量 |
——2021年4月16日在碧寨鄉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鄉黨委副書記、鄉人民政府鄉長候選人 畢加奎
各位代表:
我代表鄉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0年和“十三五”時期工作回顧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決勝之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縣委縣政府和鄉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鄉人大主席團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團結依靠全鄉各族人民,扎實抓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凝神聚力,攻堅克難,始終把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同經濟社會發展協同推進,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202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0277萬元,同比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5元,同比增長10.99%。完成地方財政預算收入5794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數的177.89%,同比增長252.43%,其中,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70萬元,同比增長2.67%。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為23815萬元、16074萬元,同比增長6.06%、8.7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218萬元,招商引資4544萬元。2020年末,全鄉總人口6407戶2266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09‰。過去的一年,我們重點抓好了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萬眾一心,疫情防控管控有力。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嚴格落實中央和省市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下聯動,內外互動,群防群控,切實筑牢疫情防線。一是組織有力。成立碧寨鄉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按照脫貧攻堅作戰體系工作要求,第一時間啟動預案,系統落實“五個管住”防控要求,強化“五早”措施和村(社區)防控鐵8條措施,加強社區管控、人群監測和健康碼管理,建立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科學防控體系,全面統籌全鄉疫情防控工作。二是措施得力。交通要道設立疫情防控健康監測點15個,領導干部帶隊24小時值班值守。重點區域、場所第一時間開展環境抽樣檢測,定期開展環境消殺,確保不漏死角。多方式宣傳,扎實開展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習慣。三是群防給力。建立“3戶5戶聯防聯控”機制,深入開展“龍城飛將”專項行動,全面發動群眾嚴格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
(二)攻堅克難,脫貧攻堅決戰勝利。嚴格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不摘”重要指示,圍繞“雙清”目標,抓實“三個落實”,全面發動三個“百日行動”,精準推進脫貧成效全面鞏固。2020年,全鄉1796戶7579人貧困人口實現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零。2020年7月18日—8月3日順利通過國家普查,2020年10月,順利通過省、市脫貧攻堅年終考核,實現了碧寨整鄉脫貧的偉大壯舉。
(三)穩中求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面對疫情沖擊、市場壓力,碧寨迎難而上,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全年經濟發展仍保持較高水平。2020年,投入資金1662.82萬元,實施項目12個,進一步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投入資金549萬元,培育發展重樓、芒果、蔬菜、牛油果、火龍果、生豬、肉牛、黃山羊等產業,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4697萬元,同比增長8.7%。發放貸款1612萬元,助力231戶農戶自主發展。繼續加大本土企業扶持力度,滬滇扶貧合作扶持金戈鐵核桃土特產品加工廠項目竣工,猴城農特產品公司實體化運作有序推進,楊橋河電站、碧寨電站和三江口硅廠、電廠等企業健康運行。編制完成《碧寨鄉全域旅游規劃》,文游工作穩步推進,旅游環線打造不斷深入,住宿餐飲實現新突破,旅游業前景不斷凸顯。
(四)務實求真,社會事業蓬勃向前。全面落實教育、城鄉低保、殘疾人、高齡補助、特困人員生活補貼等政策,民生保障趨于完善。教育成績喜人。2019—2020學年,碧寨中學綜合成績排全縣第2名,天寧中學綜合成績排全縣第4名。衛生健康事業更好提升。鄉衛生院綜合醫技樓竣工投入使用,12個村(社區)全部建成四室分離的標準化衛生室,醫療服務水平穩步提升。社會保障更加有力。2020年,全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任務數14657人,實際完成14859人,任務完成率101.38%。16周歲以上60周歲以下符合參保條件的參保10545人,60周歲以上已領取3673人,共領取到養老金531萬元,惠及45612人次。累計發放低保金855.9488萬元,惠及1214戶2047人;發放高齡補貼59.95萬元,惠及600余人;發放特困人員救助資金125.4153萬元,惠及120戶136人;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39.24萬元,惠及3873人次;發放臨時救助37.4萬元,惠及73戶。安全生產持續穩定。安全生產責任細化到部門、到人,工作措施具體,應急預案具體,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2020年,成功承辦了全縣2020年突發事件應急演練,群眾安全意識不斷增強,應急處置能力不斷提升。
此外,文旅工會、婦女兒童、民宗、科技、僑務、殘疾人、老齡、統計、檔案、氣象、史志、民兵、預備役等各項工作扎實開展,為全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五)上下聯動,生態建設更加明顯。深入推進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71.16%。加大國土資源保護力度,嚴守43639.05畝耕地保護紅線,用地保障與耕地保護同步推進。“兩污”設施設備日趨完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初見成效。人居環境整治常態化開展,路域環境專項整治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穩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2020年,新建垃圾焚燒爐3個,新增垃圾桶325個,實施完成污水處理工程3個,新建(改造)公廁4座,完成戶廁改造1367座,公路沿線環境大幅改善,人居環境不斷提升。“河(湖)長制”全面落實,河長定期開展巡河,河道治理不斷優化。
(六)多元共治,社會治理更加高效。嚴把高壓態勢,深入推進碧寨“平安建設”,強化“三位一體”的矛盾糾紛化解體系和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治安防范體系建設,落實“三級三次”調解機制,矛盾糾紛調處不斷深化。深入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強化推進普法、禁毒、社區矯正等工作,基層民主法治建設不斷深入。強化摸底排查,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持續進行。2020年,碧寨鄉雖然發生了“5·16”案,但社會治理效果仍然明顯。全年共排查調處矛盾糾紛161件,調處成功161件;接出警138起,立刑事案件28起,破13起;受理行政案件23起,處罰14人;處理交通事故43起,查處交通違法957起;共安裝攝像頭416個(其中群眾性安裝192個),為社會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轉變作風,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鞏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落實36項“最不滿意三項工作”整改和30項“業務能力不能支撐政治站位”專項整治,積極開展鄉情大討論,激發出強大動力。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格公車管理,規范公務接待,深化鞏固移風易俗,馳而不息糾正“四風”。扎實開展“以案促改”,持續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全面推廣“一部手機辦事通”,全鄉安裝3491人,網上二級以上深度事項可辦率達100%,“最多跑一次”率達90%以上,政務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政務信息多渠道公開,自覺接受監督,全年通過門戶網站和“柔情碧寨”公開信息390條,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提案60件,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攀升。
(八)精心組織,村級換屆有序推進。及時召開動員部署會,對全鄉村級換屆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制定換屆方案,細化任務,明確時限,確保換屆工作有序推進。強化分析研判,嚴把選人用人質量關,選優配強村級班子。2020年,對60名村干部候選人進行綜合研判,開展了由紀委、組織、公安等多部門聯合的資格審查。嚴把換屆程序關,村級換屆工作合法、有序推進。截至2021年2月,全鄉12個村(社區)圓滿完成了村級換屆工作,選舉產生83名村“兩委”及村務監督委員會班子成員,選優配強了村級班子,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2020年目標任務的完成,標志著 “十三五”規劃勝利收官。五年的歷程極不平凡,面對艱巨繁重的脫貧攻堅任務、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頻發多發的自然災害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以堅定不移的勇氣、奮發有為的斗志、苦干實干的姿態,帶領全鄉人民攻堅克難,迎難而上,“十三五”規劃目標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五年來,我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圓滿完成了“十三五”規劃及上級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經濟穩步增長。較“十二五”末,農村經濟總收入從42400萬元增長至70277萬元,同比增長65.74%;地方財政預算收入從2048萬元增長至5794萬元,同比增長182.91%,金融機構存款余額從16330萬元增長至23815萬元,同比增長45.84%。
五年來,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整,產業發展提質增效。農業產業發展成效顯著。培育和發展火龍果、牛油果、中草藥等特色產業,壯大生豬、黃山羊、肉牛養殖規模,群眾收入逐年增高,較“十二五”末,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633萬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加12782萬元。工業經濟取得新進步。積極扶持培植小微企業,累計發放1242戶次,發放貸款7173萬元。加大對駐碧企業的支持力度,楊橋河電站、碧寨電站和三江口硅廠、電廠等企業健康運行。服務業前景廣闊。歷史文化、抗戰文化、奇石文化“三張名片”不斷擦亮,猴城片區鄉村旅游開發日趨成熟,賓館、酒店、飯店陸續增加,第三產業欣欣向榮。
五年來,社會事業蒸蒸日上,民生福祉不斷增強。緊盯重殘、重病、重學等8類困難群體,扎實抓好社會救助工作。積極推動勞動力轉移就業,累計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476人次,轉移貧困勞動力36597人次。實施易地扶貧搬遷876戶3526人,發放搬遷建房補助和拆舊獎勵5580.045萬元。完成危房修繕加固662戶、危舊房拆除重建384戶,無房戶新建住房9戶,真正實現了“危房不住人、住人無危房”目標。教育事業跨越發展,教學水平不斷提升。計劃生育宣傳服務到位,孕前優生檢查全面完成,防艾工作有序開展。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社保體系不斷健全,城鄉低保等四類補貼全面提標,優撫政策全面落實,殯葬改革成效明顯,民生保障持續改善。
五年來,我們立下誓言,勇往向前,“三大攻堅戰”首戰告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鄉共投入資金9161.76萬元,硬化到村到組到戶道路258.604公里,投入資金660.785萬元,實施生命防護工程15.942公里,行路安全得到進一步保障投入資金3578萬元,共征地25.6畝,實施學校建設項目32個,新增校舍面積12264.69 平方米,新增運動場地2000平方米,新增圖書1.3萬余冊,新增教學器具600余件,學校硬件得到了較大改善和提升。投入資金 1370.65 萬元,新建中心衛生院綜合樓一幢4500 平方米,新建9 個衛生室 1660 平方米,新增醫療設備8 件,投入資金163.7 萬元。農村面貌煥然一新,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鄉502戶2040人搬遷,基礎和建房投入資金達5.187億元,集鎮可開發利用面積從2014年的192畝擴大到如今的1106畝。
五年來,我們創新思路,大膽作為,社會治理更加有效,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一路攀升。“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這五年來,我們辦成了一堆積壓的難事、一批利長遠的好事、一批惠民生的喜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脫貧攻堅、建成環碧寨交通圈、實現“一個中心三個門戶”的規劃,“生態立鄉、產業富鄉、科教強鄉、文旅名鄉”四大戰略形成,黃山羊、核桃、中草藥、奇石名牌凸顯……這些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在縣委縣政府和鄉黨委領導下,團結帶領全鄉人民群眾拼搏奮斗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鄉人民政府,向過去五年來為碧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貢獻的全鄉人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以及友好人士,特別是向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村(社區)干部、邊防戰士、公安干警、基層干部、駐村工作隊、民兵、志愿者等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前進的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發展質量不高,經濟總量偏低,綜合實力不強,農村經濟總收入、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縣發展靠前地位漸失,標兵走遠、追兵超越的壓力日益驟增。二是區位優勢發揮不足,集鎮功能有待完善,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統籌城鄉發展任重道遠;基礎設施仍然滯后,道路、水利仍然是制約碧寨“三農”發展的最大瓶頸,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條件亟待改善。三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生產效益不高,缺乏龍頭企業,生產規模化、流通組織化、品牌特色化、經營市場化程度不高,抗御自然和市場的風險能力不強;工業發展程度低,三產發展市場激活不夠,業態培育不足,資源優勢和消費市場潛力挖掘不深,對經濟增長和群眾增收的帶動不強。四是受交通、電力、通訊等條件的制約,招商引資困難,資源稟賦、文化底蘊、區位條件等優勢尚未轉化為經濟優勢,增強發展后勁任務十分艱巨。五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十四五”時期主要工作
今后五年,全鄉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實現產業發展新格局。依托碧寨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重點推進肉牛、生豬、黃山羊、核桃、蔬菜、芒果、火龍果、牛油果等特色產業發展,堅持以工業理念發展農業,不斷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產業體系。到“十四五”末,新增流轉土地100畝,實現特色農業產值5000萬以上。
——展現鄉村精神新風貌。充分發揮文化和廣播電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山歌協會等作用,組織多形式、多載體、多內涵的文體活動,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本土歷史、民族文化的梳理研究,做好傳統技藝、民俗風情和山歌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與開發利用。
——取得文明建設新成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牢固,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和法治素養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文化產業取得新發展,民族優秀文化更加繁榮,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社會更加文明進步。
——增進民生福祉新品質。健全完善全鄉社會保障體系,強化就業技能培訓。完善教育、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提醒,日益豐富精神文化生活。
——凸顯社會治理新成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推進各領域安全工作,把安全穩定作為壓倒一切的重大政治責任。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戰爭,健全民主法治,強化政府公信力提升,不斷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提升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和自然災害防御處突能力。堅決防范打擊宗教極端、民族分裂活動,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三、2021年發展主要目標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之年。完成和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和任務意義非凡。2021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市委四屆九次全會、縣委十三屆十次全會、鄉黨委十次會議精神,按照“生態立鄉、產業富鄉、科教強鄉、文旅名鄉”的戰略要求,著力推進鄉村振興,緊扣目標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同比增長10%左右;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0%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5%;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均增長11%以上;森林覆蓋率達71.16%左右。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堅定信心,常態化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工作。配齊配強醫療防疫專班,做精做細應急預案,嚴防嚴守重要出入口。采用“3戶5戶聯防聯控”機制,織緊織密防控網絡,設置鄉村兩級卡點共42個,層層設卡布防、層層摸排追蹤,全面筑牢“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嚴密警戒線。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總結好經驗好做法,扎實做好防境外輸入、防反彈和防無癥狀感染者工作,嚴格外來人員管理,毫不放松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有力有序組織疫苗接種,種率達80%以上,構建平安健康新碧寨。
(二)鼓足干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是從產業入手,做好發展銜接。加大對產業發展的投入和規劃力度,聚集社會各界力量,統籌兼顧,以產業振興為抓手,在傳統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培植特色產業;加大產業發展規模扶持力度,挖掘碧寨資源優勢,培植適宜碧寨發展的新產業,做好產業規劃,形成“一村一品”的品牌效應,提高產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二是從機制入手,做好政策銜接。統籌考慮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農村綜合改革的發展情況,做好體制機制和政策的有效銜接。制定過渡期政策,采取針對措施,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原有扶貧政策不變,支持力度不減,更好地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三是從治理入手,做好服務銜接。從鄉村治理入手,不斷把村民自治作為推進鄉村治理的基本形式,充分調動和發揮群眾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的主力軍作用,建立健全村規民約,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百千萬”示范工程建設,著力將碧寨村打造升級為省級示范村。加大本土人才培養,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抓緊抓實與上級各部門對接聯系,強化“十四五”規劃項目盡早進入縣級統籌盤子,進一步推動碧寨經濟發展,構建活力向上新碧寨。
(三)擔當作為,堅定不移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堅持系統謀劃、標本兼治、科學治理,聚焦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圍繞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持續開展“七改三清一拆”專項整治行動,強化公路沿線、村組道路、集鎮周邊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提升行動。全面落實農村垃圾綜合處理模式,科學處理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強化家居環境整治。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深入落實“河(湖)長制”,強化河長職責,重點抓好黑臭水體治理,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大力開展非法采石、采砂、取土清理整治行動。著力推進森林防火工作,加強鄉村兩級護林隊伍管理,加強野外火源管控。持續鞏固生態成果,嚴格執行采伐限額制度,實行最嚴格的森林資源管護工作;加大林政執法力度,打擊各種盜伐林木、獵殺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構建和諧穩定新碧寨。
(四)以人為本,確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著力提升群眾衛生健康水平。加快鄉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鄉村衛生一體化步伐,完善村衛生室運行機制,健全村醫隊伍管理機制,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加強醫療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補充保險的有效銜接,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醫療救助機制,加大對貧困人口的醫療救助力度。二是持續推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健全控輟保學機制,確保學前教育毛入園率、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國家標準。進一步加快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和標準化工程建設進程,完善學校運動場、教學器材等硬件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三是穩定就業創業促增收。充分發揮勞務服務專業合作社作用,精準掌握未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需求,強化就業創業培訓力度,加大就業信息的宣傳推介,持續做好團委、婦聯、工商聯等創業貸款發放,鼓勵有條件家庭自主創業,多種渠道增加群眾收入。四是穩步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深入推進全民參保計劃,確保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應保盡保。做好低保兜底保障工作,做到精準施保。健全臨時救助制度,解決全鄉困難群眾突發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落實優撫對象、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政策,加強對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等群體關愛服務,構建溫馨和諧新碧寨。
(五)齊抓共管,創新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平安法治碧寨建設,學習借鑒“楓橋經驗”,促進矛盾糾紛、訴求及時、就地解決。扎實開展“八五”普法,完善鄉村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鄉進程。積極開展防處邪教工作,營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守住社會穩定、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動物防疫“四條底線”,強化風險防范和化解,為碧寨高質量跨越發展提供服務保障。創新社會管理模式,廣泛聽取“兩代表一委員”的意見建議,全面加強民族、宗教、防震減災、食品藥品安全、禁毒防艾等工作,構建平安有序新碧寨。
(六)轉變作風,高效推進政府自身建設。一是堅定政治方向。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二是堅持務實擔當。牢固樹立爭先創優意識,踐行嚴細深實作風。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群眾關心的事,說一項辦一項,項項落實;對群眾承諾的事,做一件成一件,件件兌現。落實獎懲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免責機制,引導廣大干部把心思用在干事上,把精力花在工作上,以良好政風推動發展、服務百姓。三是堅決依法行政。堅持把法治理念貫穿政府工作始終,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堅持民主集中制,不斷提高行政決策質量。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主動接受社會輿論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四是堅守廉潔底線。堅持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挺在前面,以永遠在路上的恒心和韌勁推進正風肅紀。堅持勤儉辦事,嚴控“三公”經費,壓縮一般性支出,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扎緊制度籠子,強化權力運行監督,加強項目建設、扶貧領域等重點資金監管,堅決查處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構建良好政治生態新碧寨。
同志們!目標既定就當揚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需策馬揚鞭。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縣政府和鄉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鄉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帶領全鄉干部群眾,堅定信心、迎難而上,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為推進碧寨高質量跨越發展,創造碧寨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奮斗!以優異的成績獻禮建黨“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