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88-X/20250423-00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象達鎮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法治政府建設 | 發布日期 | 2025-04-23 |
| 文號 | 瀏覽量 |
近日,象達鎮針對朝陽搬遷點村民違規占用公共面積、私搭亂建等問題開展專項治理行動。這場以“零容忍”為基調的整治行動,既是對城鄉規劃法規的堅決維護,也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實踐,為同類搬遷安置點管理提供了具有借鑒意義的治理樣本。
整治背景:公共空間被侵蝕的隱憂
朝陽搬遷點自2018年建成投用以來,已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遷戶共138戶。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部分居民擅自占用消防通道搭建儲物棚、在公共綠化帶圈地種菜、違規加建房屋附屬設施、占用空地私搭亂建等現象日益嚴重。截至2025年3月,累計發現私搭亂建行為31起,侵占公共面積達877.18平方米。這些違規行為不僅破壞了搬遷點規劃的統一性,更埋下多重安全隱患,鎮黨委、政府認識到必須采取果斷措施遏制亂象蔓延。
鐵腕治理:剛柔并濟的執法實踐
本次整治行動建立起“三維立體”治理體系:在制度層面出臺《搬遷點建設管理制度》,明確公私區域劃分標準及違建認定細則;在執法層面組建聯合執法隊伍;在技術層面運用無人機航拍建立違建數據,鎖定31處違建點。在具體執行中,執法部門創新采用“三色預警”機制:對侵占公共空間小于5平方米的藍色預警點位,通過發放告知書、召開戶主會等方式督促自行整改;對5-10平方米的黃色預警點位,啟動“1+1”幫扶模式(1名執法人員+1名社區網格員入戶勸導);對超過10平方米或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紅色預警點位,依法啟動強制拆除程序。截至2025年4月21日,累計拆除違建25處,恢復公共面積687平方米。
長效治理:構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為避免“整治—反彈—再整治”的怪圈,象達鎮著力構建長效機制:設立由村代表組成的規劃監督委員會,建立“每周巡查、月度通報、季度評議”制度;將守法履約情況納入“文明家庭”評選體系;組建志愿服務隊,幫助有實際需求的居民通過合法程序解決倉儲、養殖等空間需求。
整治后的朝陽搬遷點正煥發新顏:拓寬的消防通道保障了應急車輛暢通無阻,復綠的公共區域成為兒童嬉戲的樂園。通過這場行動,村民法治意識顯著提升,村級議事規則逐步完善,基層治理正在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防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