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89-8-04_A/2017-0120003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平達鄉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部門預算 | 發布日期 | 2017-01-20 |
| 文號 | 瀏覽量 |
[2017.01]平達鄉第十屆人民
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文件之13
平達鄉2016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及
2017年地方財政預算(草案)報告(書面)
——2017年1月7日在平達鄉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平達鄉財政所
各位代表:
受鄉人民政府委托,現將2016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及2017年地方財政預算草案提請鄉第十屆人大一次會議審查,并請提出意見建議。
一、2016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16年,在鄉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鄉人大的監督指導下,鄉財政所深入貫徹落實市、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鄉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緊扣財稅工作目標任務,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積極推動全鄉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較好地完成了鄉九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現將一年來的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2016年,全鄉完成財政總收入1440萬元,同比增長127萬元,增長9.7 %。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08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數1050萬元的105.5%,同比增收108萬元,增長10.8%。完成財政總支出2941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數的142.9%,同比增支913萬元,增長45%。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63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數的143.5%,同比增支822萬元,增長44.7%。
2016年,全鄉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情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08萬元,上級補助收入1833萬元,收入合計2941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63萬元,上解支出220萬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58萬元,支出合計2941萬元。收支相抵,年終結余為零。
二、開展的主要工作
2016年,財稅部門緊緊圍繞全鄉發展的戰略思路,以組織收入為中心、保障民生為重點、服務三農為基礎、擴大投資為支撐、轉變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為動力,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
(一)財政收入組織得力,穩中有升。一是強化措施抓征管。進一步強化、細化征管,認真查找征管薄弱環節,有效改進征管方式方法,依法組織收入,充分挖掘增收潛力,確保收入任務較好地完成。二是加強對重點稅種和重點稅源的跟蹤管理,建立財政收入動態監控機制,努力提高收入規范化管理水平,做到應收盡收。全年完成稅收收入1440萬元,占財政總收入的100%。其中,增值稅完成302萬元,占稅收總額的21%;營業稅完成435萬元,占稅收總額的30.2%;煙葉稅完成702萬元,占稅收總額的48.8%。三是源頭控制抓非稅。規范非稅收入管理,加強監督檢查及重點收入來源監測,嚴格落實以票管收、源頭控收,保障了非稅收入依法及時、足額征收。全年完成非稅收入48萬元。四是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全年共爭取上級補助資金1833萬元,其中,專項轉移支付資金1270萬元。五是做好稅源分析。主動把握稅源變化趨勢,認真做好稅源調查和分析預測,特別是對實施“營改增”以來全鄉稅源變化情況進行認真分析、科學測算,圓滿完成縣級下達的考核任務。
(二)服務發展積極作為,支持有力。一是加強“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使用管理。加大農業事業的投入,全年農林水支出1711萬元。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籌資以獎代補制度,有效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調動了廣大農民參與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的積極性。全年共爭取“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707萬元,實施了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14個,有力促進了平達社會事業的發展。二是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強惠農資金管理服務工作。2016年共通過“一折通”發放惠農補貼357.4萬元,其中,農業支持保護補貼6031戶,304萬元;森林生態效益補貼56戶,1.3萬元;退耕還林補貼295戶,35萬元;草原生態補貼1309戶,17.1萬元。
(三)民生攻堅優先保障,效果明顯。我們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公共財政的優先方向,切實加大對民生事業的投入力度,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始終按照“保工資、保運轉、保重點民生”的總要求,集中財力重點保障教育、醫療衛生、農林水事務等民生支出,確保各項民生政策得到有效落實。一是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大力支持教育均衡發展。全年教育支出10萬元,主要用于獎勵優秀骨干教師,推進教育事業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二是加快推進醫療衛生建設。進一步完善城鄉貧困醫療救助管理體制,大力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基本公共衛生制度改革。全鄉發放醫療救助資金63.9萬元,受益367人次。鞏固完善新農合制度,2016年全鄉參合率達99.5%,全年共支付新農合補償資金451.8萬元,門診補償100551人次,住院補償2124人次。三是認真落實各項社會保障政策。完善低保制度,做到“應保盡保”,2016年共發放城鎮低保金120萬元,受益277人;發放農村低保金840萬元,受益4561人;發放特困供養人員資金67.4萬元,受益125人。四是積極支持計生事業發展。2016年全鄉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37萬元,及時兌現獎優免補、農村獨生子女獎學金、農村育齡夫婦計生手術費減免等政策。
(四)財政改革穩步推進,運行規范。一是深入推進預算管理改革。認真貫徹新《預算法》,實行全口徑預算編制,牢固樹立先有預算后有支出的意識,預算執行中不出臺新增當年支出政策,落實收入預算由約束性轉為預期性的要求,健全政府預算體系。二是以建設“陽光財政”為目標,深入推進預算信息公開,認真落實部門預算公開、“三公”經費預算公開及部門決算公開工作,增強政府預算透明度,提升預算管理水平,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三是穩步推進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以“不改變預算單位的預算執行主體地位;不改變預算單位資金使用權;不改變預算單位財務管理權和會計核算權”的三不改變原則為基礎,努力創新,穩步推行。2016年共辦理財政直接支付資金1622萬元,財政授權支付資金13萬元。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成效顯著,改變了過去大量財政資金分散、沉淀在單位和部門的狀況,增強了政府對財政資金使用的調控能力,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提高了財政資金的監督管控能力,對每筆財政資金的流量、流向實現了全程實時監控;實現了財政資金的動態化、精細化和科學化監管。四是繼續推行公務卡結算制度。凡納入公務卡支付結算的事項,嚴禁使用現金結算,加強了對公務消費行為合規性、真實性的有效監督,促進公務消費的透明度,避免了通過虛開發票套取現金、私設“小金庫”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對于保證預算資金安全,預防和控制腐敗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減少行政成本,減少現金流通,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金融服務水平。五是財務核算中心正式運行。為進一步加強平達鄉預算單位和村賬鄉代管的財務管理與監督,規范會計工作秩序和財務核算行為,提高資金運行和使用效率,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進一步推進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按照上級財政部門的要求,經鄉黨委政府研究決定,結合平達鄉實際情況,按照“集中支付,統一核算”的管理辦法,2016年10月我鄉作為全市試點鄉鎮正式成立鄉鎮財務核算中心,實行全鄉財務集中核算,將原統管會計的相關業務劃歸財務核算中心操作,實現了財政性資金監管職能與核算職能相分離,避免了鄉鎮財政所在鄉鎮財務核算過程中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強化了財政所對財政資金的監管職能。
(五)財政監管深入開展,資金提效。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堅持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并重,環節性監督與全方位監督并舉,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監督相結合的方式,實現財政監督與財政管理的有機融合。一是開展“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肅財經紀律,全鄉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開展專項檢查,檢查面達100%。二是開展鄉村財務、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對10個村(社區)及鄉直各部門財務、會計信息質量情況進行檢查。三是開展涉農資金專項檢查工作。對鄉直各單位涉農資金進行了全面檢查,對沒有及時兌付的資金要求各單位及時進行了兌付。四是加強財政資金對公賬戶監管。對全鄉5個財政資金賬戶全面推行銀行短信提醒業務,將對公賬戶與鄉黨政主要負責人、分管財務領導及會計、出納手機號碼進行綁定,動態掌握財政賬戶資金動態。五是強化民生資金監管。通過民生資金監管平臺,對民生資金的管理使用實行全過程監督。
各位代表,2016年全鄉財政收支目標任務已圓滿完成,這得益于鄉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得益于鄉人大的監督指導,得益于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當前財稅工作中存在的困難還很多,面臨很大壓力。從形勢上看,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然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并存。從我鄉財政發展的形勢看,稅源結構單一,稅收收入缺乏彈性和互補性,沒有形成多元化格局,收支矛盾突出。一是財政支出保障水平較低,公共財政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二是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等剛性支出逐步加大,加之各項改革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很多改革需要財政資金投入,財力缺口持續加大。三是隨著新《預算法》的實施,中央進一步理順與地方事權關系,受此影響,上級安排的專項資金將逐步減少,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的難度進一步加大。這些問題,我們將認真研究,在2017年收支預算執行中認真應對和解決。
三、2017年財政預算草案
2017年是加快推進“十三五”規劃宏偉目標實現的關鍵之年,是財稅體制改革深化之年,做好財政工作意義重大。圍繞面臨的形勢和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2017年我鄉財政預算收支編制和財政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新《預算法》和市、縣有關預算管理的要求,著力加強財源建設,積蓄生財后勁;著力加強收入征管,做大財政蛋糕;著力調整支出結構,強化保障能力;著力推行精細管理,提升理財水平,為推動全鄉經濟社會快速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可靠財力支撐。
圍繞上述工作思路及全鄉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2017年公共預算收支安排建議如下:
(一)2017年財政收入預算情況。全鄉完成財政總收入1172萬元,比上年減收268萬元,減少18.6%。分稅種完成情況:增值稅140萬元,營改增364萬元,資源稅2萬元,煙葉稅666萬元(含煙葉生產扶持費120萬元)。其中,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0萬元,比上年減收308萬元,減少27.8%。
(二)2017年財政支出預算情況。完成財政總支出2674萬元,其中,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47萬元,比上年減支116萬元,減少4.4%。具體為:一般公共服務支出609萬元,教育支出10萬元,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4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0萬元,節能環保支出10萬元,城鄉社區支出34萬元,農林水支出1701萬元,國土海洋氣候支出1萬元,其他支出8萬元。上解上級支出127萬元,其中,體制上解55萬元,收入超基數上解72萬元。
(三)2017年財政收支平衡情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0萬元,上級補助收入1816萬元(含當年預計上級專款697萬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58萬元,收入合計2674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47萬元,上解支出127萬元。收支相等,預算平衡。
四、2017年財政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在財源培植上實現新突破。一是抓好重點稅種、重點項目、重點行業稅收征管,加大重點產業、重點項目扶持力度,積極培植新興財源,協調服務重點財源和傳統財源,用足用活財稅政策,積極支持企業做大做強。二是主動把握稅源變化趨勢,加強對實施“營改增”后收入變化分析,研究制定相關措施,確保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在“營改增”政策實施后穩步增長。
(二)在收入組織上實現新突破。認真分析財稅收入形勢,挖掘財政增收潛力,積極支持稅務部門開展稅收稽查,強化社會綜合治稅,有效堵塞稅收漏洞,確保應收盡收。一是強化稅源調查分析。對全鄉稅源進行一次詳細的調查分析,進一步澄清稅源底子。二是強化稽查和欠稅(費)清繳。加強對重點稅源、重點行業的跟蹤監控和潛在稅源、零散稅源的管理,加大稅收專項檢查清理和稅務稽查力度,嚴厲打擊偷逃騙稅行為;加強和規范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嚴格“收支兩條線”管理,努力做到應收盡收、及時入庫。三是加大資金申報力度。按照國家積極財政政策的投資導向和重點,及時搜集信息,做好項目規劃,加強與上級部門的對接,大力爭取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重點項目和資金。
(三)在政策對接上實現新突破。一是加強體制研究。中央在“營改增”過渡期結束后,將重新劃分事權與財權,我們要積極主動與上級部門對接,反映實際困難與問題,爭取得到更多財力補助。二是爭取政策扶持。統籌各方力量和資源,緊盯國家、省、市、縣產業政策和投資方向,把準政策要點,看準投資重點,立足我鄉實際,爭取更多政策扶持。
(四)在改善民生上實現新突破。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民生至上的理念,不斷提高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把更多財政資源用于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上。一是嚴格按照“增收節支、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總要求,統籌兼顧,把有限的財政資金集中用于保運轉、保民生和鄉黨委政府重點支出需要,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從嚴控制一般性開支和新增支出,嚴格按預算公開年初預算數執行財政預算,統籌用好預算安排的各項資金。二是要統籌兼顧,用好管好上級下達的各種專項資金。要大力支持“三農”工作,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要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多方籌措、努力向上爭取資金用于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問題,強化財政的公共服務功能,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三是全力推動新農村建設。積極爭取、整合各項支農資金,推進脫貧攻堅工程,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城鄉環境污染治理;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積極推進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完善財政補貼農民資金“一卡通”發放管理,確保國家惠農政策落到實處。
(五)在資金管理上實現新突破。堅持嚴格管理,在加強財政監督上下功夫。一是加強監督機制建設。建立健全覆蓋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加強對民生資金、預算執行和重大財稅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二是加強專項資金監管。完善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逐步建立“立項科學、管理規范、注重績效”的專項資金管理機制。三是嚴肅財經紀律。堅決糾正和查處各種違規違紀行為,全面規范財務管理,切實維護財經秩序。
(六)在財政管理上實現新突破。一是進一步規范部門預算編制,建立編制科學、預算透明、執行嚴格、監督有力的預算管理機制,逐步構建完整的財政預算體系。二是繼續深化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進一步健全完善總預算單一賬戶體系,有序推進財務核算中心建設,實現對全鄉各單位全部資金進行統一管理、分戶核算、集中記賬、全面監督。三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不斷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四是嚴格規范津補貼發放,嚴控一般性行政支出,確保全鄉“三公”經費規模在上年基礎上只減不增,強化預算執行力度,嚴格控制臨時性追加,嚴格落實“無預算不支出”,努力節約財政資金。
(七)在服務上實現突破。堅持固本強基,在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上下功夫。一是加強財經知識學習。認真落實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加強法律法規、財政知識學習,強化法治思維,增強依法理財能力。二是加快作風轉變。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認真落實為民務實清廉要求,繼續抓好作風轉變,引導財政干部牢固樹立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圍繞財政中心工作,堅持“一手抓業務、一手抓隊伍”,把隊伍建設的全過程融入到業務工作中。三是著力建設廉潔財政。推進財政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通過健全工作機制,不斷推進構設符合財政實際、富有特色的懲防體系,努力打造一支“廉潔、高效、規范、務實、創新”的財政干部隊伍,切實塑造財政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2017年的財政工作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將在鄉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鄉人大的監督指導下,嚴格按照鄉十屆人大一次會議對財政工作提出的目標任務,全面落實各項工作措施,自覺接受鄉人民代表大會對財政工作的監督和指導,認真吸納各位代表意見和建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扎實工作,不斷提高理財水平,為把平達建設為生態優美、特色鮮明、文明富裕的宜游宜居田園生態鄉鎮、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建設集聚區、民族團結進步的示范區、鄭坰靖精神學習實踐的先行者、沿邊沿江開放的經濟圈,為實現平達新一輪跨越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鄉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秘書組 2017年1月5日
(共印1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