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89-8-/2022-0113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平達鄉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部門預算 | 發布日期 | 2022-01-13 |
| 文號 | 瀏覽量 |
關于平達鄉2021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2年地方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書面審查)
(2022年1月4日在平達鄉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第一次全體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將平達鄉2021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2年地方財政預算(草案)提交會議審查,并請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回顧過去一年,在鄉黨委、鄉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鄉人大的監督指導下,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全力保障民生、疫情防控、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全鄉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支撐保障。2021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較好,現將一年來的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及平衡情況
2021年全鄉完成財政總收入3340萬元,完成預算數2950萬元的113.22%。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00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數700萬元的100%。完成財政總支出2213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數2950萬元的75.02%。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16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數的67.44%。
2021年,全鄉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情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00萬元,上級補助收入2640萬元,收入合計3340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16萬元,上解支出297萬元,支出合計2213萬元。年終結轉1127萬元。
(二)2021年主要財稅政策落實和重點財政工作情況
1.強化收支管理,全力保障財政平穩運行。全面落實《預算法》要求,進一步強化預算約束,規范政府收支行為。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做好部門的全口徑預算管理,依法依規組織財政收入,嚴格執行本級人大批準的預算,嚴控預算外追加。一是積極組織收入。認真做好稅源調查工作,加大對重點行業、重點稅源、重點稅種的監管力度,做到應收盡收。全年完成稅收收入700萬元。其中,增值稅完成57萬元,占稅收總額的8.14%;資源稅1萬元,占稅收總額的0.14%;煙葉稅完成642萬元,占稅收總額的91.72%。規范非稅收入管理,加強監督檢查及重點收入來源監測,嚴格落實以票管收、源頭控收,保障了非稅收入依法及時足額征收,全年完成非稅收入12萬元。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全年共爭取上級補助資金2640萬元,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1007萬元,專項轉移支付資金1633萬元。二是嚴格控制支出。堅決落實過“緊日子”要求,節用裕民。嚴把預算編制關。從嚴審核預算安排,大幅度壓縮一般性支出,嚴控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嚴把預算執行關。堅持“無預算、不支出”的原則,高度重視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工作,將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所有財政性資金納入動態監控范圍,嚴格執行政府采購管理,嚴格會議、培訓、公務接待等審批制度,有效降低政府運行成本。三是嚴把資金監管關。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監督作用,及時公開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信息,將資金置于陽光下運行,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2.抓實民生保障,增強民生福祉提升。多渠道、多種方式籌措資金支持教育、醫療、就業、養老、文化等事業健康發展,為辦好2021年民生實事做好財力保障。一是加強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管理。積極爭取上級資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調動廣大群眾參與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的積極性。二是嚴格落實強農惠農政策。2021年,通過“一卡通”發放惠農補貼376萬元,其中,耕地力保護補貼5995戶323萬元,糧食直補47萬元,農機購置補貼6萬元,確保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三是統籌安排社會事業發展資金。全年統籌安排公共服務、教育、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節能環保、城鄉社區、農林水等支出1916萬元,保證了農林、科教、文化、衛生、水利事業的協同發展。四是狠抓減稅降稅政策落地。在全鄉范圍內形成落實降稅降費工作的強大合力,多措并舉,齊心協力將稅收優惠到實處,落到好處。
3.加強績效管理,提升財政管理水平。一是加強預算執行,提升財政精準度。堅持從預算編制源頭管控抓起,切實加強預算執行,確保財政資金精準使用。二是加強預算公開,提升財政透明度。主動在推進財政預算公開上改革創新,切實做到真公開、真透明、真互動。三是加強制度建設,提升財務管理水平。規范財務管理制度,開展鄉村組財務培訓會,有力促進了鄉村組財務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四是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提升財政資金效益。強化支出責任和效率意識,逐步將績效管理范圍覆蓋到所有財政資金,著力提高規范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進一步加大資金監管力度。五是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提升資產使用效益。對全鄉范圍內的所有國有資產,進行全面自查清理,做到資產登記及時,臺賬清晰,有效防止資產流失,規范提升資產使用效益。六是加強財政監管,提升依法理財水平。加大對財政資金的監管力度,努力做到財政資金使用到哪里,制度就跟進到哪里,著力完善事前預警、事中監督和事后評價相協調的監督績效管理機制。
4.提升主動意識,自覺接受人大審查監督。深入貫徹落實鄉人大有關要求,自覺接受預算決算審查監督。認真聽取吸納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市、縣重大決策部署,改進預算報告和草案編報工作,提高支出預算和政策的科學性有效性。認真落實鄉人代會有關預算決議和決算決議,積極配合推進預算監督。主動接受鄉人大對財務管理全過程監督。積極主動回應人大代表關切的熱點問題,做好解釋說明工作,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職,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
各位代表,2021年,我鄉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全鄉財政預算目標任務雖已完成,但工作中還存在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稅源結構單一,后續財源缺乏,財政收入增長乏力;二是剛性支出增多,收支矛盾突出;三是可支配財力有限,“三保”落實有壓力。這些問題,我們將認真研究,在2022年財政收支預算執行中認真應對和解決。
二、2022年地方財政預算草案
2022年圍繞面臨的形勢和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全鄉財政預算收支編制和財政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精打細算,促進鄉域經濟持續健康平穩發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圍繞上述工作思路及全鄉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2022年公共預算收支安排建議如下:
(一)2022年財政收入預算情況
全鄉完成財政總收入4174萬元。其中,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0萬元,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1697萬元,當年專項轉移支付收入550萬元,上年上級專款年終結余收入1127萬元。
(二)2022年財政支出預算情況
完成財政總支出4174萬元,其中,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047萬元。具體為: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730萬元,公共安全支出5萬元,教育支出20萬元,科學技術支出10萬元,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5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2萬元,衛生健康支出95萬元,節能環保支出54萬元,城鄉社區支出327萬元,農林水支出1547萬元,交通運輸支出28萬元,住房保障支出35萬元,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39萬元。上解上級支出127萬元,其中,體制上解55萬元,收入超基數上解72萬元。
(三)2022年財政收支平衡情況
2022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74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174萬元。收支相等,預算平衡。
三、2022年財政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強舉措,培稅源,固增收。堅持落實穩增長政策措施,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努力穩固財政增收財源。一是加強財源培植。抓好重點稅種、重點項目、重點行業稅收征管,加大重點產業、重點項目扶持力度,積極培植新興財源,協調服務重點財源和傳統財源,用足用活財稅政策,積極支持企業做大做強。二是強化收入征管。認真分析財稅收入形勢,加強信息共享,加大協調力度,形成征管合力,及時研判經濟運行和稅源變化情況,加強主體稅種、重點稅源監控,切實抓好挖潛堵漏,實現稅收收入及時、足額征繳入庫。三是爭取上級支持。統籌各方力量和資源,加大政策研究力度,緊盯國家、省、市、縣產業政策和投資方向,把準政策要點,看準投資重點,立足全鄉實際,積極爭取上級優惠政策、重大項目和財政資金的支持。
(二)強措施,建制度,保民生。堅持有保有壓、量入為出、厲行節約,把有限財力用于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上,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優先安排民生資金。加大民生資金配套投入,著力解決好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保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二是保工資保運轉。按照年初預算定額標準,按時足額撥付工資和運轉經費。三是全力支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優先保障疫情防控經費,強化應對疫情的財稅支持政策。四是嚴控一般性開支和新增支出。壓縮一般性支出,確保“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嚴格預算執行,加強資金統籌,加大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持力度。五是全力推動鄉村振興。積極爭取、整合各項支農資金,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加強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強化財政補貼農民資金“一卡通”發放管理,確保國家惠農政策落到實處。
(三)強規范,深改革,優體系。堅持深化預算管理改革。進一步規范部門預算編制,完善全口徑預算體系,建立全面規范、公開透明、執行嚴格、監督有力的預算管理機制,逐步構建完整的財政預算體系。一是嚴肅程序,規范支出。規范津貼補貼發放,嚴控一般性行政支出,確保全鄉“三公”經費規模在上年基礎上只減不增,硬化預算約束,嚴格控制預算追加事項,按照“先有預算、后有支出,沒有預算、不能支出”的原則,提高預算執行剛性。二是完善制度,深化管理。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不斷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繼續落實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強國庫管理,實現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零死角”覆蓋,擴大公務卡、公務之家使用范圍,加大財政往來資金的清理力度,強化財政監督工作。
(四)強監管,促公開,建機制。堅持嚴格管理,在加強財政監督上下功夫。一是加強專項資金監管。完善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逐步建立“立項科學、管理規范、注重績效”的專項資金管理機制。二是加大財政信息公開力度。繼續推進預決算信息公開工作,切實將預決算信息公開工作向縱深推進,打造“陽光財政”。三是加強監督機制建設。建立健全覆蓋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加強對民生資金、預算執行、會計信息質量、財經紀律等財政專項檢查,嚴肅財經紀律,全面規范財務管理,切實維護財經秩序。
(五)強紀律,守清廉,樹形象。堅持固本強基,在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上下功夫。一是強化工作紀律。加大干部職工日常管理工作力度,強化紀律意識,嚴格執行上下班、請銷假、外出報告等制度,引導教育干部職工嚴明紀律要求,提升工作效率。二是強化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制度,通過扎緊制度籠子,保障財政干部和財政資金兩個安全。嚴格落實集中學習制度,以學習推動工作、用工作成效檢驗學習效果,把學習效果轉化為鄉財政事業新發展的實效。三是強化廉政建設。推進財政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通過健全工作機制,不斷推進構設符合財政實際、富有特色的懲防體系,努力打造一支“廉潔、高效、規范、務實、創新”的財政干部隊伍,切實塑造財政良好形象。
附件:2021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2年地方財政預算(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