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89-8-/2021-1224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平達鄉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發展規劃 | 發布日期 | 2021-12-24 |
| 文號 | 瀏覽量 |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之年。全鄉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社會治理等工作,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2021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經濟建設穩步發展。2021年預計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6.63億元,同比增長8%;財政總收入2950萬元;公共預算收入7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270元,同比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1.51億元,同比增長36%;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5.02億元、1.64億元,同比增長3.1%、9.3%。
(二)組織建設有序推進。村(社區)“兩委”、團委、婦聯、集體經濟組織換屆工作圓滿完成,配齊配強村(社區)“兩委”和大員共81名;選舉鄉黨代表103名,縣黨代表13名;選舉9名黨委班子,5名紀委班子;選舉鄉人民政府鄉長1名,人大主席團主席1名。發展黨員17人。換屆后各級班子培訓、黨員發展、黨員培訓等工作已經圓滿完成。黨史學習教育等工作有序開展。
(三)產業建設健康發展。2021年,全鄉種植糧食面積5.3萬畝,種植茶葉面積1.74萬畝,預計完成干茶產量1358噸,實現產值2308.6萬元。2020/2021年榨季新植面積1731.4畝,入榨數5萬噸,實現產值2106.4萬元,同比增4%。完成烤煙種植面積7634畝,交售煙葉21000擔,實現產值3266萬元,同比增長6.63%;完成香料煙種植面積1725畝,預計交售煙葉4512擔,實現產值521.3萬元。2021年末,新建20頭以上規模化肉牛養殖場92個,發展肉牛養殖戶1834戶。截至目前,肉牛存欄達9220頭,出欄1353頭,實現產值1719元。種植煙后玉米5600畝,飼草1200畝,青儲飼料1.6萬噸,實現產值88萬元。
(四)基礎設施不斷夯實。2021年全鄉申報項目136個,申請財政補助資金3.32億元。截至目前,上級下達我鄉項目10個870萬元,其余項目正在有序實施。全鄉固定資產投資任務1.5億元,目前項目入庫6個,計劃總投資1.511億元,已完成投資6057萬元。共受理建房申請并實地核查81戶,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7戶。預計完成公廁改廁2座,完成農村旱廁改造228座。
(五)社會事業不斷發展。2021年全鄉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均達到98%以上。持續深入推進農村低保制度,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實現小學入學率100%,初中入學率100%。認真落實疫情防控“五個管住”,全面推行掃碼亮碼,嚴格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沒有發生1例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
(六)生態建設成效凸顯。組建1支撲火應急小分隊、1支專業撲火隊、10支義務撲火隊。查處違規用火43起,罰款9750元,教育違法(規)43人。查處林政案件9起,罰款金額52398元。選聘133名護林員。組織1次業務知識培訓,嚴格開展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截至目前,全鄉未發生森林火災。
(七)社會治理更加有效。違法犯罪有效打擊,整治突出治安問題,嚴打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和涉黑涉惡問題。維穩氛圍有效營造,矛盾糾紛和信訪突出問題排查化解落實到位。安全生產有效推進。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落實,各類應急預案建立健全,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故。
二、2022年工作計劃
(一)銜接好鄉村振興。持續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激發農業農村活力。全面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用足用好脫貧攻堅五年過渡期政策,將特色產業、穩定就業、生態經濟、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政策措施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
(二)推動好產業就業。堅持“收入要更穩”,堅決守住煙蔗茶,堅決發展畜料工,合理推動其他產。以提量提質為目標,有序推進“烤煙核心區”規劃建設,以優化區域為目標,穩步推進糖料核心基地建設,以鞏固發展為目標,全力爭取低效茶園改造提升項目,有序打造“平達紅”“平達綠”茶葉品牌。擴大煙后玉米的種植規模,形成專業化青儲飼料產業發展路子。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依托本地資源和優勢,鼓勵發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民營企業,著力抓好農產品加工、民俗客棧、農家樂、餐飲、鄉村旅游的發展,進一步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
(三)實施好工程項目。堅持“保障要更力”,把項目工作貫穿于鄉村振興的每個環節,把精力傾注在項目上,把資源匯集在項目上,把服務落實在項目上,盯住在建項目的質量,盯住落地項目的籌備,盯住急需項目的謀劃。抓好安樂小禮山易地扶貧搬遷點養殖小區二期工程、段家壩農副產品加工廠、安樂村“直過民族”功能提升、小田壩楊家寨道路硬化、茗香園安置點綠化工程一批項目的質量監管驗收工作。做好興邊富民、邊境地區轉移支付、淘金河水庫等項目的實施準備工作。加大平達集鎮農貿市場土地指標、集鎮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易地搬遷安置點附屬設施、村組道路改擴建、水利灌溉管網等項目或工作的爭取協調工作。
(四)保障好社會民生。堅持“服務要更優”,把教育、醫療、防疫、社保、財稅、文體等民生工作抓實抓深。大力弘揚校長苦管、教師苦教、學生苦學、家長苦供的“四苦精神”,推動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協調發展,學前三年入園率達85%以上、義務教育鞏固率為100%。以“辦好鄉級醫院”為目標,抓好人才引進、健康扶貧、中醫、傳染病防控、精神病人管理等工作。認真落實疫情防控“五個管住”,構建起鄉村組戶四級聯防聯控體系,毫不松懈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快推進新冠疫苗全民接種工作,堅決防止疫情反彈。在“六保”前提下,壓縮一般性支出,將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疫情防控、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和民生支出等工作上,讓財政輻射作用更加突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構建多層次、全覆蓋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群眾陣地和文體隊伍,使群眾思想素質、文化素質、體育素質明顯提升。
(五)恪守好生態紅線。堅持“管理要更嚴”,強化環境保護,強化整治恢復,強化審批管理。以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為載體,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和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為重點,全面推進“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垃圾處理試點建設工作。以落實“河長制”為重點,繼續抓好水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土地違法整治。以不觸碰“耕地和基本農田”這條高壓線為準則,加大查處濫采亂挖礦產資源、非法占用耕地的行為。全面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持續加大對違反殯葬改革行為的排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制止。
(六)維護好社會穩定。堅持“手段要更強”,深入推進法治建設、民主建設和社會綜合治理水平。扎實推進“八五”普法工作,努力建設法治平達。健全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機制,依法及時解決群眾合理訴求,不斷減少信訪案件增量,化解存量。抓實安全生產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不斷提升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工作水平,健全完善突發事件處置機制,強化應急保障能力。深入貫徹落實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鄉級工作,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繼續抓好老干、婦兒、工會、共青團、史志等工作,促進各項事業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