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89-8-/2019-11277003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平達鄉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發展規劃 | 發布日期 | 2019-11-27 |
| 文號 | 瀏覽量 |
一、2019年工作開展情況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一年來,平達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在鄉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農業穩鄉、產業富鄉、項目促鄉、生態立鄉、市場活鄉、和諧建鄉”發展戰略,舉全鄉之力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基礎,集中力量把平達建設成為生態文明鄉、山水田園鄉、特色產業鄉、民族團結鄉、脫貧示范鄉,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2019年預計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5.68億元,增長10%以上;預計實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30元,增長10%以上;預計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0萬元;預計實現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0%以上。
(一)以黨建為統領,守初心擔使命
1.抓好主題教育。一是深入學習。牢牢抓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條主線,把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中之重。抓班子以上率下、作出示范,圍繞9個研討專題,深入開展學習。目前,鄉領導班子共開展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3次3天,讀書班1次3天,針對不識字、體弱多病的老黨員、流動黨員,通過送教上門、選派黨建指導員、微信、利用平達之聲大廣播等實現學習全覆蓋,學習范圍覆蓋全鄉52個黨組織、800余名黨員。二是務實調研。截至目前,15個班子成員通過列綱提問、上門走訪、集體座談、個別訪談方式開展意見征求,確定了15個調研主題,形成15個調研報告,并召開調研成果交流會。三是重視檢視。召開鄉領導班子對照黨章黨規找差距專題會議,班子成員結合實際,以開展“最不滿意三件事”為載體,全面查找、深刻檢視剖析各種存在的問題,列出問題清單,做到邊學習、邊對照、邊檢視、邊整改。截至目前,15名班子成員共查找問題41個,并對應提出整改措施41條。四是抓實整改。在深刻檢視問題的基礎上,立查立改。結合實際,制定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每項整治任務明確到人到部門。截至目前,9項專項整治已完成整改6項,未完成整改的3項正在穩步推進,11月底均能整改完成并長期堅持。
2.抓實黨員發展教育。一是加強黨員隊伍建設。落實好《發展黨員工作細則》,2019年計劃發展黨員22名,實際發展22名,圓滿完成計劃數。二是打牢教育培訓基礎。按照“有領導機構、有場地設施、有授課教師、有培訓計劃、有規章制度、有經費保障”的“六有”標準深入推進鄉黨校建設,建立鄉黨校師資庫,堅持“黨校姓黨”的原則,把鄉黨校作為“萬名黨員進黨校”活動的重要陣地,進黨校、讀黨章、聽黨課、專題教學、視頻教學,確保黨員進黨校全覆蓋。三是加強黨員教育培訓。聚焦黨員進黨校開展3天(24學時)集中培訓的要求開展“萬名黨員進黨校培訓”,注重建檔立卡貧困黨員進黨校培訓,截至7月底,已實現全鄉黨員進黨校培訓全覆蓋。
3.健全基層組織體系。開展黨支部規范化建設。2019年將計劃完成30個黨支部規范化達標創建工作,實現達標創建率達92%以上,目前,已進入達標申報階段。
4.抓實黨建促脫貧攻堅。強化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抓實脫貧攻堅組織基礎。一是著力開展農村“領頭雁”培養工程。開展村(社區)干部能力素質和學歷水平雙提升2名(專升本)。二是抓實青年人才黨支部建設,2019年納新1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名。三是著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目前,全鄉10個村(社區)集體經濟均達到5萬元以上。四是著力開展村組干部資格聯審。鄉紀委、鄉組織辦、鄉計生辦、鄉派出所、鄉司法所等部門聯合完成了238名村(社區)“兩委”、村務監督委員會現任班子成員、黨支部書記及小組長的資格審核工作,目前,因存在涉毒、超生、涉刑事犯罪前科劣跡的已調整替換8人(全部為村民小組長)。五是持續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對全鄉黨組織進行分類定級,開展整頓提升工作,針對章賽村黨總支從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揮村民自治作用等方面開展幫扶整頓工作,11月初已通過村黨總支自評、鄉黨委初評、縣級評估驗收。
5.抓實專項整治工作。一是抓實發展黨員違規違紀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成立專項工作組,聯合公安、紀委、信訪、計生、國土、工商、林業等部門,對2014年來發展的123名黨員進行資格聯審,查看是否存在違法違紀情況。主要存在問題是部分入黨志愿書有涂改,時間邏輯錯誤,入黨程序無痕跡材料支撐。二是抓實宗教勢力干擾侵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信教問題專項整治工作。通過對全鄉3個宗教場,553名教徒,812名黨員逐一排查,不存在宗教勢力干擾侵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信教問題。三是抓實黨員領導干部落實組織生活會制度不經常、不認真、不嚴肅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建立提醒、報告、報備制度,目前平達鄉沒有存在黨員領導干部落實組織生活會制度不經常、不認真、不嚴肅的問題。四是抓實村組活動場所管理使用不到位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制定符合實際的管理制度,建立資產管理臺賬,做到產權明晰,管理有據,避免集體資產流失。五是抓實基層黨建工作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牢記黨的宗旨,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統一起來。堅持鄉領導班子掛點指導,每季度到掛鉤村指導黨建工作不少于1次,針對發現問題,制定切實有效的整改措施,防止問題年年找、年年改、年年在。堅決反對“凡事留痕”,不以留痕多少,資料精美程度評判工作好壞,增加工作實效和群眾評價的權重。
(二)以廉潔為準繩,全面從嚴治黨。按照“黨委統一領導,
一年來,全鄉上下黨風政風民風持續好轉,務實、擔當、高效的干事氛圍有效形成。
1.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實情況。一抓統籌。將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列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與其他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制發“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意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任務分解”兩個文件,細化、量化、優化工作任務,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完整的責任體系。二抓落實。鄉黨委主要負責人積極踐行“第一責任人”責任,始終做到“四個親自”,充分發揮“一把手”的帶動作用,以上率下、率先垂范,帶動全鄉各級黨組織切實擔負起管黨治黨主體責任。與全鄉各級黨組織、鄉直單位單位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27份,壓實主體責任、傳導履責壓力。領導班子成員積極落實全面領導責任,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常態化參與研究指導村(社區)、鄉直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既抓好內部業務工作,又履行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2019年,鄉黨政主要領導開展專題廉政黨課2次,約談鄉直單位負責人、村兩委主要領導、村監委會主任2批次共計80余人。全鄉開展廉政提醒談話600余人次,做到逢重要節點必談,逢人事變動必談。三抓成效。10月初,制定下發了《關于2019年度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有關事宜的通知》,對責任制考核工作進行統一安排。10月25日至29日,由黨政主要領導親自帶隊組成六個考核組對全鄉各村(社區)、鄉直單位落實責任情況進行考核,其中,4個單位考核為優秀等次,10個單位考核為合格等次。考核考評結果將作為對領導班子總體評價和領導干部業績評定、獎勵懲處、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真正做到有部署、有落實、有檢查、有考核,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
2.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情況。一抓政治建設。牢牢把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一根本原則,始終把“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作為推動工作主抓手,積極承擔起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四個服從”,樹立“核心意識”,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二抓思想建設。利用“書記課堂”、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及時傳達學習上級黨風廉政建設和脫貧攻堅相關會議及文件精神,專題學習《憲法》《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推動學習貫徹往深里走、往心里走,使全鄉黨員干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之基,補足精神之鈣,做到政治上講忠誠、組織上講服從、行動上講紀律。三抓紀律建設。嚴格執行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堅決防止“七個有之”,堅決做到“五個必須”。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雙重組織生活會制度,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談心談話,主動聽取他人意見建議,自覺接受各方監督。黨委主要負責人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和“五項不直接”分管、“三重一大”末位表態制度。領導班子成員嚴格執行述責述廉和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如實向縣紀委、縣委組織部報告個人重大事項。2019年,共向上級報告個人重大事項8件8人。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嚴把選人用人的政治關、廉潔關、形象關,堅決防止選人用人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2019年共任免干部2人,調整工作崗位11人。四抓監督執紀。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黨中央關于打贏三大攻堅戰及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等重大決策部署,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縣委實施辦法情況。2019年3月,組織開展到基層出差不交納伙食費和同城接待自查自糾工作,共補繳資金32352元。6月,組織開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自檢自查1次,對全鄉2013年1月1日以來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縣委實施辦法情況進行了詳細的檢查,對疑似問題進行了全面的梳理,通過自檢自查發現疑似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54條,所有問題均已按要求進行上報或整改。國土、林業部門立案處理31起31人,有效制止非法挖沙挖石、濫砍濫伐及違規用火等行為。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情況。2019年,鄉紀委共召開工作例會10次,發出動態清單10份,發出問題交辦督辦11份。開展“季查”工作1次。開展民生資金倒查7次,抽查農戶365戶。持續開展“四風”問題專項整治,全年共計開展監督檢查15次,立案審查2件2人,開除黨籍2人;初步核實1件1人,了解處理1件1人;協助參與上級紀檢部門辦理問題線索4件;開展有針對性的約談3人,談話提醒11人。全鄉共召開掃黑除惡專題會6次,發放宣傳圖冊2萬余份,開展專題講座11場,摸排疑似線索5條,經核實,暫未發現存在涉黑涉惡及“保護傘”問題。
(三)以發展為核心,落實“四個不摘”
經濟社會的發展是核心,2019年平達鄉在抓中心工作的同時,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四個不摘”鞏固和提升脫貧質量。今年2月中旬,龍陵縣順利通過省級第三方專項評估檢查。脫貧摘帽后,鄉黨委政府在鞏固提升已脫貧人口的基礎上,抓好剩余貧困人口的減貧,2019年脫貧退出121戶404人,未脫貧4戶16人,貧困發生率0.06%。平達鄉堅持把鞏固脫貧成果、提高脫貧質量作為頭號工作任務,以穩定可持續脫貧、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為工作目標,聚焦重點工作、重點任務,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不摘”的重要指示和云南省脫貧成果鞏固20條要求,以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堅持做到標準不降、力度不減、靶心不散、政策不變,鞏固提升脫貧質量,全面決勝脫貧攻堅。
1.“四個不摘”壓實政治責任,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1)體系不變,不摘責任。一是落實主體責任。堅持黨政主要領導對全鄉貧困村、貧困戶和“6+1”重點人群進行遍訪,村黨總支書記、第一書記對全村貧困戶和“6+1”重點人群進行遍訪,鄉村兩級班子每月一次班子會專題研究脫貧攻堅工作,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二是突出工作重點。村級指揮所統籌縣鄉村干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力量,對未脫貧戶制定一戶一方案,確保穩定達到脫貧退出標準,對已脫貧人口實行“七看”,按“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量身定制具體到戶、到人的鞏固提升幫扶項目,及時進行幫扶。
(2)政策不變,不摘政策。一是落實現行標準政策。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為指導,特別是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圍繞“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從嚴從實落實政策措施。按照戶退出5項指標要求,針對2019年脫貧的121戶404人,未脫貧的4戶16人貧困人口脫貧退出短板,制定一戶一方案,量身定制具體到戶、到人的幫扶措施,及時進行幫扶,切實保證現行標準下的脫貧質量,實現脫貧任務“清倉”。二是落實鞏固提升政策。制定了《平達鄉落實云南省鞏固脫貧成果20條要求實施方案》《平達鄉關于2019年脫貧攻堅“雙清”工作任務具體細化落實方案》《平達鄉三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行動方案》等文件,確保產業、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政策落地落實,健全貧困戶與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利益聯結機制,確保“兩個實現”即實現有勞動力、有產業發展意愿的貧困戶至少與1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建立合作關系,實現有勞動力、有產業發展意愿的貧困戶至少有1人就業。群眾農村住房更加安全,飲水保障更加有效,教育扶貧政策更加全面,讓群眾“醫有所保”,嚴格落實大病集中救治、慢性病簽約管理服務、醫療保險“三重保障”政策。同時,為確保群眾不返貧、致貧,上足“雙層防護”(養老保險、防貧保險),實現應保盡保。
(3)隊伍不變,不摘幫扶。2019年,為確保攻堅期內“隊伍不撤、幫扶關系不變、幫扶力量不減”,一是分級包保到位。處級領導包鄉、單位主要領導包村、科級領導包組、干部包戶制度,落實幫扶責任。部門持續包村幫扶,市縣10個單位掛包全鄉10個村(社區),調動一切資源和力量,因村因戶施策確保幫扶工作見實效。科級領導持續包組幫扶,72名科級領導干部分片包121個村民小組。干部持續包戶幫扶,市縣鄉干部共457人掛鉤幫扶1511戶貧困戶、聯系6915戶非建檔立卡戶,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以實實在在的鞏固提升成效贏得廣大群眾的認可。執行“5+2”工作制度,落實“三同”行動要求,截至目前,共開展“三同”1.1萬余人次,走訪農戶1.6萬余戶次,宣講政策8000余場次,解決實際困難6000余個,化解矛盾糾紛100余起。二是力量聚集到村。縣鄉力量集中下沉到村級,縣級向每個貧困村選派了3名工作隊員,同時包村單位還抽調能力強的工作人員駐村開展脫貧工作,增強了脫貧攻堅一線力量。
(4)措施不變,不摘監管。一是抓實動態監測。扎實開展動態管理工作,嚴格執行貧困識別和退出程序標準,做到應納盡納、應退盡退;結合已脫貧人口“回頭看”,扎實開展“兩摸底一核查”工作,共摸擺脫貧監測戶83戶336人,邊緣戶70戶295人,兩類對象共計153戶631人。二是抓實監督檢查。2019年,鄉紀委定期不定期開展監督檢查和不定期暗訪,圍繞扶貧領域不作為、慢作為和亂作為等問題,開展專項檢查,持續加強扶貧領域督查監管力度,對工作不務實、懶滑、弄虛作假等情況予以嚴肅查處。同時,進一步加強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的管理,嚴格考勤制度,杜絕“走讀”式駐村,主動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確保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2019年在脫貧攻堅領域督查2次,有效推動了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三是抓實資金監管。圍繞資金安排使用、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資金閑置和結余等問題,大梳理、大清查、大監督、大整改,全力推進存在問題整改。四是抓實問題整改。根據各級巡視巡察、評估考核、督查調研反饋問題,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求,立行立改,龍陵縣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反饋4個方面9個問題、中央2018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8類52條問題、省級2018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8類21項34條問題、中央第十二巡視組對云南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4類11項27個問題,逐項認領均全面完成整改。
2.“十個全面”促進經濟發展,實現脫貧質量鞏固提升
(1)全面鞏固產業發展。堅持“鞏固傳統產業,發展特色產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的產業發展思路,2019年,預計實現農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1833.8元,增長10%;發放小額扶貧到戶貼息貸款300萬元,扶持61戶建檔立卡戶發展產業增收致富。一是鞏固傳統產業穩增收。完成烤煙煙葉交售20500擔,實現產值3025.526萬元,覆蓋建檔立卡戶129戶,戶均增收45022.7元;完成香料煙煙葉交售5964.95擔,產值709.65萬元,覆蓋建檔立卡戶100戶,戶均增收14365.4元;2018/2019榨季全鄉甘蔗種植總面積9981.9畝,完成甘蔗入榨4.96萬噸,實現產值2096.65萬元,覆蓋建檔立卡戶212戶,戶均增收30342.3元;穩定茶葉采摘面積17500畝,實現產值2808.2萬元,覆蓋建檔立卡戶885戶,戶均增收4821元;鞏固草果1830畝,產值146.4萬元,覆蓋230戶,戶均增收6365.2元;鞏固核桃1.4158萬畝,實現產值52萬元,覆蓋1295戶,戶均增收401.5元。二是發展特色產業穩增收。種植石斛15.67萬平方米,實現產值544萬元,覆蓋110戶,戶均增收4.95萬元;養殖肉牛1553戶,存欄5435頭,出欄1645頭,實現產值2452.8萬元,覆蓋建檔立卡戶435戶,戶均增收1.52萬元;養殖生豬1.4758萬頭,出欄1.24萬頭,產值3224萬元,覆蓋建檔立卡戶850戶,戶均增收8680元;養殖家禽6586戶,存籠10.1萬羽,出籠18.2萬羽,實現產值910萬元,戶均增收1381.7元;養殖中華蜜蜂3660巢,產值100.8萬元,覆蓋建檔立卡戶225戶,戶均增收1600元。三是建強新型主體穩增收。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目前,全鄉成立家庭經營農場4個,有新型經營主體和合作社34個,已覆蓋所有農戶。建好肉牛專業養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建檔立卡戶)”的運行模式,扶持有條件、有養殖意愿的建檔立卡戶購買母牛每頭補助3000元,對沒有條件直接養牛的貧困戶,由合作社統籌協調,采用寄養代養、種植交售青儲飼料飼草、通過培訓到養殖場工作等途徑實現增收。
(2)全面鞏固轉移就業。以提升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組織化程度為重點,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通過望民專業合作社有效輸出勞動力。2019年,共培訓農村勞動力3107人次(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783人次)。新增轉移就業986人(建檔立卡戶525人),其中轉移到省外的有332人(建檔立卡戶212人);市外省內的316人(建檔立卡戶163人);縣外市內的173人(建檔立卡戶87人),主要集中在保山(保山園中園有64人);縣內的165人(建檔立卡戶63人);實現轉移就業收入2958萬元,人均增收3萬元。結合公路養護、農村保潔、河道管護、護溝等需要,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開發農村公益性崗位92個,帶動建檔立卡92人就近就地就業,發放公益性崗位補助46萬元,其中,農村保潔崗37個,公路養護崗23個,河道管護崗12個,溝渠管護崗20個,實現人均增收0.6萬元。
(3)全面鞏固易地搬遷。鞏固易地扶貧搬遷成果,確保群眾“搬得來、穩得住、能致富、能融入”。鄉黨委政府增建位于小禮山安置點及段家壩安置點覆蓋全鄉5個村(社區)的2條集市,激活全鄉經濟,集市將于本月開市,屆時將極大推動搬遷點附近5個村(社區)農戶農特產品的銷售,帶動農戶2626戶10598人,覆蓋建檔立卡戶782戶3133人增收,通過市場穩定就業。積極探索社會治理,在人居環境提升、基礎設施共建共管等方面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的作用,成立管理委員會,讓群眾參與其中并促進了工作,如章賽村養殖小區的建設。
(4)全面鞏固教育扶貧。一是全面鞏固控輟保學責任。加強對小學、初中等重點學段的重點村(社區)和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和學習困難學生等重點群體監控,落實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一人一案”,采取送教上門的服務方式,實現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全覆蓋”,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貧困適齡學生不因貧失學輟學。目前,全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零輟學。二是全面鞏固教育惠民政策。足額精準兌現各類資助補貼,實現應助盡助。小學凈入學率100%,初中毛入學率103%;小學鞏固率100%,初中鞏固率100%。應扶盡扶全覆蓋,截至2019年10月底共發放各類教育扶持資金546.29萬元,惠及學生1.08萬人次。三是全面鞏固教育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大基礎教育裝備配備力度,全面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鞏固提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果。
(5)全面鞏固健康扶貧。2019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鄉應參27808人,實參27808人,參保率為100%,上繳財政專戶費用總額476.454萬元,個人繳費21572人,個人繳費金額474.584萬元,特困供養人員82人,代繳金額1.804萬元,建檔立卡戶6154人,實行政府部分代繳110.772萬元,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100%享有基本醫療保障,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住院治療費用實際補償比例皆達到90%以上,23類29種大病優先得到全面救治。整體醫療服務能力不斷增強,鄉衛生院標準化達標率100%,10個村衛生室均實現“四室分離”,村衛生室配備均達到云南省標準化衛生室建設要求。全鄉共有鄉村醫生29人,均已實現每個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持有鄉村醫生執業資格證書的村醫。抓細慢性病簽約管理服務,16個家庭醫生團隊70名團隊成員共簽約9593人(建檔立卡對象全覆蓋),定期對簽約服務對象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截至2019年11月底履行簽約服務34960人次。
(6)全面鞏固社會保障。突出重點人群保障,重點關注重病戶、重殘戶、重學戶、獨居老人、回流邊民等人群,進行農村低保動態管理,嚴格農村低保動態管理程序,精準認定對象,應保盡保、應退盡退。2019年1-10月份符合條件享受農村低保858戶1732人(建檔立卡戶394戶842人),城市低保16戶19人,分散供養99戶136人,集中供養11戶12人。發放城鄉低保資金439.05萬元(建檔立卡戶395戶843人218.79萬元),特困供養金94.926萬元,醫療救助資金119.44萬元,臨時救助金2.1萬元。建立健全防貧保險機制,全鄉6630戶農村居民均參加了防貧保險,參保率100%。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已參保18464人(到齡領取待遇人數4189人,繳費14275人),符合參保建檔立卡戶參保率100%,辦理社保補貼2人。
(7)全面鞏固基礎設施。全面推進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鄉村面貌明顯改善,公共服務明顯增強。完成2018—2020年鄉級路線圖和村級施工圖的修編工作,入庫項目9個大項69個小項,預計總投資約為13522.48萬元,覆蓋所有貧困人口。一是飲水質量全面提升。2019年建設11件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截至目前工程已開工11件,已完工10件,1398戶5869人(建檔立卡戶302戶1205人)農戶的供水質量得到提升,項目投資348.35萬元。二是道路交通全面改善。2019年實施生命防護工程11.061公里,投入資金387.14萬元,直接受益行政村4個(黃連河、安慶、章賽、橄欖寨),涉及農戶2593戶8544人,其中建檔立卡戶610戶2430人。三電力通訊全面優化。所有村(社區)通10千伏高壓電、自然村通380伏動力電,廣播電視覆蓋率100%,行政村、學校、衛生室全部通網絡寬帶。四是活動場所全面加強。2019年,投入資金190萬元,新建村民小組活動場所1個。在10個村(社區)完善了便民服務大廳、黨員活動室及文化活動室,滿足了公共服務需要,截至目前,全鄉共建成黨支部和村民小組活動場所57個。五是滬滇項目全面實施。2019年平達鄉共實施滬滇扶貧協作項目4個,共投入資金360萬元,目前已完工。
(8)全面鞏固人居環境。采用“以獎代補”的方式,2019年,投資818.82萬元,建設串戶路320條10.58萬平方米,入戶路1075條6.32萬平方米,庭院硬化2.49萬平方米,主房硬化4722平方米。投資643萬元,開展人居環境整治1144戶。村規民約、愛心超市、人居環境檢查評比等作用發揮明顯,畜禽圈養逐步形成,定期清掃制度深入人心,農村人居環境有了質的提升。
(9)全面鞏固黨建引領。深入實施支部堡壘工程,扎實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2019年黨支部規范化完成30個,累計完成47個,實現達標創建完成率達92.16%。深入實施集體經濟強村工程,通過盤活集體資產、依法經營集體土地、發展村級合作經濟等多種經營方式,2019年10個村(社區)集體經濟均超過5萬元以上。深入實施“領頭雁”培養創新提質工程,開展駐村工作隊員、村組干部專題培訓,參訓人員310余人次;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整體優化提升行動,落實村黨組織書記備案管理,全覆蓋開展村組干部任職資格聯審工作,及時調整不勝任、不合格、不盡責的村組干部8名。
(10)全面鞏固群眾工作。“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堅持把群眾工作作為檢驗脫貧成效的重要標準。2019年,平達鄉持續通過書記課堂、流動課堂、指尖課堂、文藝課堂、廣播課堂、火塘課堂等“六小課堂”開展宣傳宣講,開好縣鄉掛包干部大會,鄉村組干部大會,群眾會,明白人會,覆蓋10個村(社區)121個村民小組2.9萬余名群眾,群眾政策知曉率和覆蓋面進一步提升。深入挖掘選樹脫貧典型,以平達鄉本土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鄭坰靖、省級光榮脫貧戶胡金花、龍陵縣道德模范敬老愛親楊必榮等榜樣學習,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持續開展“自強、誠信、感恩”教育860余場次,覆蓋10個村(社區)121個村民小組2.9萬余名群眾,教育引導廣大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全面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廣泛動員和激勵農村群眾脫貧致富同奔小康。
二、2020年工作計劃
2020年,我們將以脫貧攻堅為工作統領,實現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進一步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節奏,全力做好各項工作。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實抓好脫貧攻堅工作。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意識,擔當政治責任,深入抓實“四不摘”要求,持續做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二是抓實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按照既定規劃,積極向上爭取資金,精心組織,狠抓落實,重點實施群眾期盼強烈的道路交通、農田水利、人居環境提升改造等一系列民生項目,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鄉容村貌發生根本性變化。三是抓實抓好產業發展。進一步優化煙農、煙區管理,主攻煙葉質量,提高“兩煙”經濟效益。通過科技手段提高甘蔗單產效益,增加蔗農收入。以市場為導向,提升茶葉產業的整體質量和效益。嚴密防控動物疫病,充分發揮養殖大戶的作用,采用項目資金補貼的方式,引導群眾養殖能繁母牛、肉牛等,加快畜牧產品商品化發展進程。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四是扎實抓好鄉村振興。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扎實抓實產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治理、村級管理、普法教育等工作。五是抓實抓好民生事業。積極推動科教文衛等公共服務建設,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提高人民群眾生活福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落實各項教育惠民政策,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保障體系,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扎實推進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救助工作,及時足額發放各類民生資金。積極做好健康扶貧及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服務工作,確保人民群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全面推行火葬區政策,有序推進村級公墓建設。著力推進文明鄉風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行動,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全力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戰爭,落實好政務、村務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切實增強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幸福感。六是扎實抓好基層黨建。分領域鞏固深化基層黨組織建設,以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加強黨內監督,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層層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到實處。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嚴防“四風”反彈。加大對廣大黨員干部的監督和問責力度,及時糾正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堅決查處扶貧領域的違紀違規問題。
中共平達鄉委
平達鄉人民政府
2019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