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76-7-/2021-0917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
| 公開目錄 | 部門決算 | 發布日期 | 2021-09-17 |
| 文號 | 瀏覽量 |
監督索引號53052300141401000
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2020年度部門決算
目錄
第一部分 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概況
一、主要職能
二、部門基本情況
第二部分 2020年度部門決算表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二、收入決算表
三、支出決算表
四、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表
七、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八、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九、“三公”經費、行政參公單位機關運行經費情況表
第三部分 2020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二、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三、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四、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第四部分其他重要事項及相關口徑情況說明
一、機關運行經費支出情況
二、國有資產占用情況
三、政府采購支出情況
四、部門績效自評情況
(一)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報告
(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報告
(三)項目(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表
五、其他重要事項情況說明
六、相關口徑說明
第五部分 名詞解釋
第一部分 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概況
一、主要職能
(一)主要職能
1.貫徹執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和規劃。
2.承擔龍陵縣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具體工作。負責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協調,推動健全協調聯動機制。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培訓。承擔食品安全監督考評和協調指導職責,協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工作,負責推進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督促檢查縣食品安全委員會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情況。負責指導鄉鎮開展食品安全綜合協調工作,并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考核評價。負責建立落實食品藥品安全企業責任各級政府負總責的機制,著力防范區域性、系統性食品藥品安全風險。推進市場監管的社會共治,建立健全市場主體社會信用體系,完善質量檢驗檢測技術支撐保障體系。
3.負責食品生產、流通和餐飲服務環節的監督管理。根據國家和省、市食品安全監管年度計劃,制訂轄區監管年度計劃,組織開展轄區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和綜合治理。負責轄區重大活動的食品安全保障。負責食鹽監督管理。
4.負責監督藥品、醫療器械的質量。負責監督實施藥品和醫療器械產品標準、研制、生產、流通、使用方面的質量管理規范。負責藥品、醫療器械研制、生產、經營、使用環節和化妝品生產、經營環節的監督管理。監督執行國家藥品標準、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制度。負責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相關工作。依法監督管理特殊藥品和含特殊藥品復方制劑。配合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負責開展轄區內藥品電子監管工作。
5.負責食品、食鹽、藥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及相關產品總體質量狀況的評價性抽樣檢驗和監督性檢驗工作,組織開展轄區藥品不良反應、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化妝品不良反應和藥物濫用的監測工作。負責實施轄區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監督管理的稽查制度,實施問題產品召回和處置制度,查處各類違法行為,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
6.負責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和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急體系建設,組織重大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和調查處理工作,監督事故查處落實情況。
7.負責管理和指導質量工作。組織制訂并實施轄區提高質量發展水平的規劃、政策和措施。組織推進名牌發展戰略,組織開展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依法查處產品質量違法行為。負責統一管理標準化、計量和認證認可工作,推行法定計量單位和國家計量制度,依法管理計量技術機構、計量器具,負責規范、監督商品計量和市場計量行為,組織實施計量檢定規程和計量技術規范工作。依法監督認證認可工作的實施,對依法授權的檢驗、檢測機構進行監督管理,組織實施強制性認證產品的監督,查處認證認可違法行為。組織推進標準化發展戰略。開展企業產品標準備案管理工作。推動采用國際標準。推進開展各級各類標準化示范試點項目。組織推動和監管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貫徹實施。開展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
8.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受理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負責轄區特種設備及作業人員的監督管理。負責對特種設備生產(設計、制造、安裝、改造、維修)、使用、銷售和檢驗檢測機構實施監督檢查。負責特種設備事故的上報和調查處理。負責特種設備統計工作。負責特種設備節能監管。開展特種設備安全專項檢查。
9.負責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從事經營活動的單位、個人等市場主體的登記注冊工作,確認市場經營主體資格,核發營業執照,并對其登記注冊事項及經營活動進行監督管理。依法查處無照無證經營行為。負責轄區食品經營的行政許可,負責藥品、醫療器械零售的行政許可。負責指導個體私營經濟協會的工作。
10.負責市場經濟秩序、商品交易市場經營行為的監督管理。依法監督管理各類消費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參與監督管理生產要素市場。負責監督管理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的行為。監督管理經紀人、經紀機構、經紀活動以及有關中介服務的機構。
11.負責依法查處生產、流通領域制售假冒偽劣產(商)品、不正當競爭、商業賄賂以及走私販私等經濟違法行為。根據授權,負責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方面的反壟斷執法工作。承擔查處違法直銷和傳銷案件的職責,依法監督管理直銷企業和直銷員及其直銷活動。
12.負責知識產權、商標和廣告監督管理工作。擬訂和組織實施轄區知識產權事業發展規劃。負責保護知識產權,統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促進知識產權運用,統籌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查處知識產權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商標侵權行為,保護注冊商標專用權,監督管理商標的使用和印制。監管和指導商標代理機構。負責協助轄區商標持有人申報中國馳名商標、云南省著名商標和保山市知名商標。負責特殊標志、官方標志的管理和保護。依法對企業名稱和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商業秘密、商標等實施監督管理和綜合保護。指導廣告業發展。負責轄區戶外廣告登記監管工作。
13.負責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工作,開展產(商)品質量監督。受理消費者咨詢、申訴、投訴、舉報,建立并完善消費維權體系,保護經營者、消費者合法權益。組織查處侵犯消費者權益案件。負責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的管理工作。負責指導消費者協會的工作。
14.完成縣委、縣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15.有關職責分工
(1)與龍陵縣公安局的有關職責分工。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與龍陵縣公安局建立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工作銜接機制。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發現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移送龍陵縣公安局,龍陵縣公安局應當迅速進行審查,并依法作出立案或者不予立案的決定。龍陵縣公安局依法提請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作出檢驗、鑒定、認定等協助的,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應當予以協助。
(2)與龍陵縣農業農村局的有關職責分工。龍陵縣農業農村局負責食用農產品從種植養殖環節到進入批發、零售市場或生產加工企業前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以及獸藥、飼料、飼料添加劑和職責范圍內的農藥、肥料等其他農業投入品質量及使用的監督管理。食用農產品進入批發、零售市場或生產加工企業后,由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監督管理。龍陵縣農業農村局負責動植物疫病防控,畜禽屠宰環節、生鮮乳收購環節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和龍陵縣農業農村局要建立食品安全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和追溯機制,加強協調配合和工作銜接,形成監管合力。
(3)與龍陵縣衛生健康局的有關職責分工。龍陵縣衛生健康局負責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食品安全事件的流行病學調查及患者救治工作,會同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制訂、實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龍陵縣衛生健康局對通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或者接到舉報發現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當立即組織進行檢驗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并及時向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對得出不安全結論的食品,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應當立即采取措施。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監督管理工作中發現需要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應當及時向龍陵縣衛生健康局提出建議。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會同龍陵縣衛生健康局建立重大藥品不良反應和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相互通報機制和聯合處置機制。
(4)與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的有關職責分工。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負責依法可食用陸生野生動物從馴養繁殖環節到進入批發、零售市場或生產加工企業前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依法可食用陸生野生動物進入批發、零售市場或生產加工企業后,由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監督管理。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發現的破壞陸生野生動物資源違法行為或案件線索,要及時移送公安機關立案查處。
(5)與龍陵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有關職責分工。龍陵縣工業信息商務科技局負責擬訂和組織實施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政策和相關標準。負責轄區食鹽專營工作。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轄區食鹽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藥品批發、零售的監督管理,配合執行藥品流通發展規劃和政策。
(6)與龍陵縣醫療保障局有關職責分工。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與龍陵縣醫療保障局建立溝通協商機制和藥品信息共享機制,共同打擊涉及藥品安全方面的問題,確保群眾用藥安全和醫保基金安全。
(二)2020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介紹
1.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抓實疫情防控、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和脫貧攻堅工作
一是履職盡責,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工作。加強市場主體綜合監督檢查,督促市場經營嚴主體嚴把食品采購關,落實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制度,檢查各類市場主體3528戶。全力服務各市場主體復工復產,幫扶183戶企業全部完成復工復產。強化源頭管控,“三項制度”嚴把冷鏈產品進銷關,抽樣檢測三文魚、厄瓜多爾白蝦、冷凍食品等產品25批次,756份,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對凍品市場共采樣檢測2504份,全部為陰性。抓實市場主體疫情防控措施常態化,嚴格要求各類市場主體落實掃碼、亮碼、綠碼通行,從業人員晨檢,佩戴口罩,體溫監測,引導宣傳消費者佩戴口罩。履行疫情防控市場監管組工作職責,將全縣138家藥店全部作為發熱咳嗽患者監測點,引導發熱、咳嗽病人及時就診。開展進口貨物排查,對轄區內從境外(緬甸)進口的貨物進行嚴格排查登記,特別是進口食品的排查登記工作,排查出緬甸進口貨物64KG,并及時推送至疾控部門進行核酸檢測。壓實環境監測,開展環境樣本核酸檢測共采樣2924份,結果均為陰性。
二是勇擔使命,全力推進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落實“管集市”要求,保障人民群眾“菜籃子”,出動執法人員128人次,檢查農貿市場內固定攤點468戶。更新市場內“云南健康碼”12份,張貼宣傳標語6條,更換農殘檢測板1塊,規范農貿市場公示制度11條。開展“凈餐館”行動,進一步加強對1180戶餐飲服務單位的規范管理,并對縣城區及重點區域餐飲服務單位450戶進行達標評比檢查和評分,達標率100%,其中完成中型以上餐館23戶、小型餐館282戶、學校食堂12戶、其他食堂38戶、餐飲類食品攤販95戶,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三是凝心聚力,助力脫貧攻堅收官之戰。掛包平達鄉橄欖寨村和平達社區兩個村(社區),結合平達鄉幫扶建檔立卡戶實際情況,認真制訂幫扶措施,扎實開展幫扶工作,努力在扶貧解困、農民增收上下力,切實做到幫扶工作目標明確。對市級督戰、縣級作戰和縣指揮部隨機調研反饋的4個問題和掛包責任人自查出來的7個問題,及時制訂整改措施,逐一進行整改銷號,確保問題解決,短板清零。領導班子成員分批次帶隊到橄欖寨村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看望貧困戶、五保戶等,動員群眾更新觀念改變現狀。干部職工加強與掛包戶的溝通聯系,認真開展“三同”工作。立足職能,積極服務三農,使消費扶貧各項舉措落到實處。抽取741批次食品送檢,其中抽取市級食用農產品樣品550個。充分發揮品牌培育的職能,積極配合開展好石斛鮮條檢測和組織開展石斛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2019年至2020年度完成石斛鮮條抽樣檢測3574批次,合格3564批次,合格率99.72%;檢查石斛產品經營156戶,檢查中未發現違法行為,為石斛種植戶和石斛企業保駕護航,助力全縣的脫貧攻堅。
2.認真履職盡責,全力保障市場安全
一是牽頭抓總,強化日常監管,保障食品安全。以元旦春節、中秋國慶節等重大節日為契機,組織成員單位開展食品安全聯合執法檢查活動。同時強化日常監督檢查,出動執法人員960人次,出動執法車輛532臺次,完成食品抽檢1042批次,檢查食品經營主體1084戶,責令整改67戶。檢查銷售環節643戶,社會餐飲服務環節752戶,學校食堂131戶,食用農產品250戶;開展風險分級管理1535戶,完成率100%;開展社會餐飲視頻、隔斷、透明形式“明廚亮灶”776戶,學校食堂視頻“明廚亮灶”151戶;開展小作坊檢查331戶次、小攤販監管506戶次;開展檢查特殊食品經營主體116戶次;辦理食品安全違法案件15起,案值3.93萬元,罰款金額1.2萬元,沒收違法經營的豬肉78.35公斤,沒收白砂糖7.77噸。開展重大活動餐飲服務保障6次,累計保障65餐次,保障13202人次。開展野生動物市場經營場所檢查191個次,檢查大米生產企業2戶次;檢查水產品17927千克(魚10833千克、蝦蟹79.5千克、貝蠔14.5千克、其它水產品7000千克);冷凍食品1301.5千克(冷凍魚135千克、冷凍蝦蟹345千克、冷凍肉制品821.5千克)。開展過橋米線經營活動食品安全監管、網絡餐飲第三方平臺食品安全、野生動物、白酒等專項整治行動。
二是加強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經營企業監督檢查力度。檢查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經營企業502家次,共出動執法人員408人次;檢查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使用單位732家次,共出動執法人員598人次;加強特殊藥品和含特殊藥品復方制劑的監管。對5家特殊藥品使用單位進行突擊檢查,共核查特殊藥品20批次,檢查可待因復方口服液體制劑、含特殊藥品復方制劑54批次,未發生特藥流弊事件;加強疫苗流通使用環節質量安全監管,共檢查疾控中心、疫苗接種單位56家次,檢查疫苗78批次;扎實開展飛行檢查。對2家藥品生產企業、21家藥品企業和8家醫療器械企業進行了飛行檢查。
三是開展電梯、液化石油氣瓶供應站、起重機械等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查。共檢查使用單位12家,檢查特種設備23臺,下達《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指令書》1份,發現安全隱患8條,消除安全隱患6條。截至目前,累計出動執法人員341人次,執法車輛89臺次,檢查使用單位159家,檢查特種設備1040臺,其中檢查:鍋爐18臺,壓力容器95臺,電梯465臺,起重機械94臺,場內機動車輛45臺,氣瓶323支,下達《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指令書》20份,發現安全隱患109條,消除安全隱患97條,一年來全縣未發生特種設備安全事故。
四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助推經濟發展。全縣私營企業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83戶,增長率為17.23%;內資企業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戶,增長率為4.1%;個體工商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907戶,增長率為26.58%。實施“多證合一”,整合了20個部門的登記備案事項,辦理企業“一照一碼”營業執照2580份,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營業執照12385份。積極開展股權出質登記,為企業拓寬融資渠道,辦理股權出質設立登記4戶、股權出質注銷登記5戶,出質股權數額11070萬元,被擔保債權數額33238.09萬元。持續開展小微企業幫扶工作,扶持個體工商戶40戶,小微企業累計獲得創業擔保貸款600萬元,帶動就業人員125人。推動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引導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貫標、導航,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申請發明、實用新型、外觀專利20件,授權35件。受理商標注冊申請166件,有效注冊商標總量達1474件,年均增長率6.8 %,中國馳名商標1件(永昌硅),地理標志商標4件;有全國區域品牌價值評價百強榜1個(龍陵紫皮石斛,品牌價值75.15億元)。
五是多措并舉打造“品質龍陵”。認真抓實質量強縣工作,我縣在2019年度市對縣政府質量工作考核中得分99.3分,全市排名第一。針對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用品領域認證活動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出動執法車輛21車次,出動執法人員80余人次,檢查口罩及防疫用品銷售藥店40家,檢查超市22家,通過對銷售企業銷售的口罩上認證標識的查詢,未發現偽造、冒用認證證書等違法行為。開展企業計量器具備案審核工作,注冊成功57家企業,通過系統成功備案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797臺次。落實能源計量政策,推動能耗在線系統建設,對9家重點用能單位的17人進行了能源在線監測系統相關知識與技術的培訓,4家完成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
六是全面規范市場經營秩序。督促市場主體開展年報公示工作取得成效,應報內資企業1964戶,已報1945戶,年報率99.03%,列全市第一;應報合作社429戶,已報426戶,年報率99.3%,列全市第一;應報個體工商戶11789戶,已報11733戶,年報率99.52%暫列全市第二。推進本部門涉企信息的公示工作取得成效,累計向社會公示各類市場主體登記監管信息16778條,實現了部門涉企業信息100%的公示。政府部門涉企信息歸集公示穩步推進,共歸集政府部門涉企信息3483條,其中,行政許可信息2917條、行政處罰信息47條、抽查檢查信息490條,其他信息29條。認真開展異常名錄管理工作,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企業累計列入49戶、經營異常名錄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列入10戶,標注為經營異常狀態個體工商戶132戶,申請移出經營異常名錄企業2戶。認真開展“僵尸”企業、個體“死戶”和無照無證清理工作,清理吊銷“僵尸”企業營業執照10戶,注銷個體工商戶594戶,其中,個體工商戶“死戶”75戶,無證無照經營39戶。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檢查工作,抽查市場主體139戶,其中:企業32戶,個體107戶。開展動產抵押登記工作,辦理動產抵押登記1份,債權數額339.86萬元,變更登記1份,注銷登記5份。認真對待投訴舉報,嚴格查辦案件,接待群眾咨詢服務6起,受理群眾投訴舉報63件,辦結63件,辦結率100%,爭議金額10.61萬元,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9.40萬元;查處各類違法違章案件32件(其中一般程序案件32件,簡易程序案件0件),案值6.35萬元,罰沒金額4.11萬元;沒收侵權白砂糖7.77噸、未經檢疫豬肉396.3市斤、不合格熱水袋11只、鴕鳥翅膀3.36公斤、鱷魚肉2.65公斤。
二、部門基本情況
(一)部門決算單位構成
納入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2020年度部門決算編報的單位共1個。其中:行政單位1個(即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0個,其他事業單位0個。
(二)部門人員和車輛的編制及實有情況
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2020年末實有人員編制81人。其中:行政編制67人(含行政工勤編制3人),事業編制14人(含參公管理事業編制0人);在職在編實有行政人員59人(含行政工勤人員3人),事業人員14人(含參公管理事業人員0人)。其他人員0人。
離退休人員35人。其中:離休1人,退休34人。
實有車輛編制13輛,實有車輛15輛(其中在編實有13輛,2輛為非在編電動汽車)。
第二部分 2020年度部門決算表
(詳見附件)
第三部分 2020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2020年度收入合計11145959.49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11145959.49元,占總收入的100%;上級補助收入0元,占總收入的0%;事業收入0元(含教育收費0元),占總收入的0%;經營收入0元,占總收入的0%;附屬單位繳款收入0元,占總收入的0%;其他收入0元,占總收入的0%。與上年對比減少362176.56元,下降3.15%,主要原因分析:財政調減政府獎勵性績效工資指標1560000元等原因。
二、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2020年度支出合計11405159.49元。其中:基本支出10514290.96元,占總支出的92.19%;項目支出890868.53元,占總支出的7.81%;上繳上級支出、經營支出、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共0元,占總支出的0%。與上年對比減少132976.56元,下降1.15%,主要原因分析:財政調減政府獎勵性績效1560000元等原因。
(一)基本支出情況
2020年度用于保障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常運轉的日常支出10514290.96元。與上年對比減少873714.16元,減少7.67%,主要原因分析:辦公費減23252.47元,水費減135.5元,物業管理費120元,差旅費減111785.43元,會議費減1474元,培訓費減1330元,公務招待費減35659元,委托業務費減5150元,其他交通費減25345元。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等人員經費支出9047953.59元,占基本支出的86.05%;辦公費、印刷費、水電費、辦公設備購置等日常公用經費1466337.37元,占基本支出的13.95%。人均使用公用經費13577.20元。
(二)項目支出情況
2020年度用于保障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機構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用于專項業務工作的經費支出890868.53元。與上年對比增加740737.60元,增長493.39%,主要原因分析:上年結轉食品快檢車購置費259200元,上年指標結轉上級補助資金333121.82元(藥品監管專項經費18221.75元、市場監督管理中央專項補助經費70000元、中央食品藥品監管補助資金201300元、2018年第一批省級食品安全監管專項補助經費39815元、2019年省對下食品藥品綜合監管專項資金3785.07元)。具體項目開支及開展工作情況:
1.2019年事業人員獎勵性績效支出81540元,兌現2019年14名事業人員獎勵性績效工資;
2.藥品監管專項經費支出18221.75元,其中用于藥品安全監管工作辦公費支出13401.75元,印刷費支出2400元,藥品安全檢查差旅費支出2420元;
3.打私工作辦案經費支出152355元,其中用于辦公費支出17798元,印刷費支出10102元,差旅費支出118005元,培訓費支出1100元,勞務費支出4950元,委托業務費支出400元;
4.市場監管中央專項補助經費70000元,其中用于辦公費65321.81元,印刷費4250元,郵電費200元,差旅費228.19元;
5.2017年縣級市食品快速檢驗車配備項目259200元。該項目計劃于2017年立項,配備食品快速檢驗車1輛(含車載設備),總投資 1100000元,項目投資中央和地方投資比例 4:1,中央配套資金 880000元,縣級配套資金 220000元,由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統一實施采購。食品快檢設備于2018年內已經購置到位,并完成款項支付620800元;食品快速檢驗車中標價為432000元,于2018年11月預付60%購置款259200元(列其他應收款),剩余40%購置款于2020年4月支付完畢,該項目于2020年4月驗收完成,實際支付購車款及購置稅430139.71元。說明:車輛驗收合格后,于2020年4月列支259200元預付款,其余款項170939.71元從財政核撥的其他應付款中列支。
6.2019年省對下食品藥品綜合監管專項資金37815.07元,全部用于辦公費。
7.2019年中央食品藥品監管補助資金201300元,其中用于辦公費119886.36元,印刷費35507.40元,差旅費43206.24元,維修(護)費2700元。
8.2018年第一批省級食品安全監管專項補助經費39815元,其中用于辦公費27955元,差旅費11860元。
9.2018年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結余資金(決算報表中資金項目名稱為2018年第一批省級食品安全監管專項補助經費)64651.71元,其中用于辦公費2584.21元,印刷費41037.10元,郵電費30.40元,委托業務費(檢驗費)21000元。
三、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2020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11405159.49元,占本年支出合計的100%。與上年對比減少132976.56元,下降1.15%,主要原因分析:堅持厲行節約原則,減少辦公成本,水費減405.50元,物業管理費120元,會議費減1474元,培訓費減230元,公務招待費減35659元,其他交通費減25345元。
(二)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1.一般公共服務(類)支出9175996.71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80.45%。主要用于工資福利支出6976082.52元,市場監管商品服務支出1940714.19元,購置食品快檢車259200元;
2.外交(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3.國防(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4.公共安全(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5.教育(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6.科學技術(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7.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8.社會保障和就業(類)支出1253653.52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10.99%。主要用于在職職工養老保險繳費1004220.32元,用于職業年金繳費80617.20元,用于離退休干部慰問(其他商品和服務支)支出11100元,用于離休人員工資支出153456元,用于遺屬人員補助4260.00元;
9.衛生健康(類)支出975509.26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8.55%。主要用于在職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553344.71元,用于公務員醫療補助336540.84元,用于醫療費20972元,用于公共衛生商品服務支出64651.71元;
10.節能環保(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11.城鄉社區(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12.農林水(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13.交通運輸(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14.資源勘探工業信息等(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15.商業服務業等(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16.金融(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17.援助其他地區(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18.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19.住房保障(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20.糧油物資儲備(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21.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22.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23.其他(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24.債務還本(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25.債務付息(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26.抗疫特別國債安排(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四、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2020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預算為320000元,支出決算為545119元,完成預算的170.35%。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為0元,完成預算的0%;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支出決算為499200元,完成預算的208%;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為45919元,完成預算的57.40%。2020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數大于預算數的主要原因:用上年結轉資金購置食品快檢車1輛,購置費259200元。
2020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數比2019年增加263170.02元,增長93.34%。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0元,與上年持平;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支出決算增加298829.02元,增長149.14%;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減少35659元,下降43.71%。2020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增加的主要原因:用上年結轉資金購置食品快檢車1輛,購置費259200元,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增加39629.02元。
(二)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2020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0元,占0%;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支出499200元,占91.58%;公務接待費支出45919元,占8.42%。具體情況如下:
1.因公出國(境)費支出0元,共安排因公出國(境)團組0個,累計0人次。開展內容包括:
2. 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支出499200元。其中:
公務用車購置支出259200元,購置車輛1輛。因市場監管食品快速檢測工作的需要,由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統一實施采購,食品快速檢驗車中標價為432000元,于2018年11月預付60%購置款259200元(列其他應收款),剩余40%購置款于2020年4月支付完畢,該項目于2020年4月驗收完成,實際支付購車款及購置稅430139.71元。說明:車輛驗收合格后,于2020年4月列支259200元預付款,其余款項170939.71元從財政核撥的其他應付款中列支。
公務用車運行維護支出240000元,開支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的公務用車保有量為13輛。主要用于市場監管、食品安全監管等相關工作范圍所需車輛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等。
3.公務接待費支出45919元。其中:
國內接待費支出45919元(其中:外事接待費支出0元),共安排國內公務接待132批次(其中:外事接待0批次),接待人次659人(其中:外事接待人次0人)。主要用于上級部門檢查指導和調研龍陵市場監管工作,以及結對幫扶鄉村干部對接鄉鎮市場監管工作和結對幫扶工作等發生的接待支出。
國(境)外接待費支出0元,共安排國(境)外公務接待0批次,接待人次0人。
第四部分 其他重要事項及相關口徑情況說明
一、機關運行經費支出情況
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2020年機關運行經費支出1466337.37元,與上年對比增加306477.62元,增長26.42%,主要原因分析:新增臨時工6人和4名鄉鎮監管所食堂炊事員,增加勞務費324807.36元;2020年增加工會經費增加105169.68元。部門機關運行經費主要用于黨報黨刊征訂及日常辦公產生的辦公費、水電費、印刷費、物業管理費、會議培訓費、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臨時工工資、工會經費等支出。
二、國有資產占用情況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資產總額16220284.13元,其中,流動資產108382.11元,固定資產16001902.02 元,對外投資及有價證券0元,在建工程0元,無形資產(土地)110000元,其他資產0元(具體內容詳見附表)。與上年相比,本年資產總額減少1742757.21元,其中固定資產減少530286.72元。處置房屋建筑物0平方米,賬面原值0元;處置車輛0輛,賬面原值0元;報廢報損資產0項,賬面原值0元,實現資產處置收入0元;出租房屋641.02平方米,賬面原值459717.19元,實現資產使用收入214804.93元。
國有資產占有使用情況表 | |||||||||||||||||||
單位:元 | |||||||||||||||||||
項目 | 行次 | 資產總額 | 流動資產 | 固定資產 | 對外投資/有價證券 | 在建工程 | 無形資產 | 其他資產 | |||||||||||
小計 | 房屋構筑物 | 車輛 | 單價200萬以上大型設備 | 其他固定資產 | |||||||||||||||
欄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合計 | 1 | 16220284.13 | 108382.11 | 16001902.02 | 11104255.48 | 2136051.28 | 0 | 2761595.26 | 0 | 0 | 110000 | 0 | |||||||
填報說明:1.資產總額=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對外投資/有價證券+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其他資產 2. 固定資產=房屋構筑物+車輛+單價200萬元以上大型設備+其他固定資產 3. 填報金額為資產“賬面原值” | |||||||||||||||||||
三、政府采購支出情況
2020年度,部門政府采購支出總額73300元,其中:政府采購貨物支出73300元;政府采購工程支出0元;政府采購服務支出0元。授予中小企業合同金額0元,占政府采購支出總額的0%。
四、部門績效自評情況
(一)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項目一:
1.項目名稱:2017年縣級市食品快速檢驗車配備項目
2.項目基本情況:該項目計劃于2017年立項,配備食品快速檢驗車1輛(含車載設備),總投資 110 0000元,項目投資中央和地方投資比例 4:1,中央配套資金 880000元,縣級配套資金 220000元,由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統一實施采購。食品快檢設備于2018年內已經購置到位,并完成款項支付620800元;食品快速檢驗車中標價為432000元,于2018年11月預付60%購置款259200元(列其他應收款),剩余40%購置款于2020年4月支付完畢,該項目于2020年4月驗收完成,實際支付購車款及購置稅430139.71元。說明:車輛驗收合格后,于2020年4月列支259200元預付款,其余款項170939.71元從財政核撥的其他應付款中列支。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自評組織前期準備情況:組織學習財政支出績效自評的相關規定,確定評價范圍和對象,明確評價的目的、內容、任務、依據,掌握評價的時間和有關要求。
自評組織實施情況: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組織開展績效自評工作,制訂評價指標體系,上報縣財政局審核。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下達2017年食品藥品監管系統縣級食品快速檢驗車配備項目中央基建投資預算(撥款)的通知》(龍財建〔2017〕45號)文件,縣財政于2017年9月7日下達2017年縣級市食品快速檢驗車配備項目資金880000元。該資金分別于2018年8月、10月、11月三次支付車載設備及辦公設備款項620800元,并于11月預付購車款60%,列支其他應收款。根據中國建設銀行單位客戶專用回單(流水號:5300850360NRP067Y45),縣財政于2017年12月18日劃撥縣級配套項目資金220000元,于2020年4月驗收車輛合格,并支付購車尾款、購置稅及車輛保險費等220000元。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因車輛落戶問題到2020年4月才落實到位,車輛于2020年4月驗收合格后列支預付款259200元,預算執行率為100%。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根據單位預算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差旅費報銷管理辦法(暫行),嚴格資金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做到專款專用,自查中未發現專項資金滯留、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現象。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由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統一組織采購縣級食品快速檢驗車1輛,于2020年4月底前完成采購及驗收任務,合格率100%,購車款259200元于2020年4月支付完畢。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通過配備食品快速檢驗車及設備,進一步提高龍陵縣食品安全檢(監)測能力,有效地保障全縣人民群眾食品安全,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提升食品市場監管能力和水平。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實現監管相對人滿意度達100%的目標。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績效目標已完成。
6.績效自評結果
績效自評結果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于2021年7月6日前公開。希望通過項目支出績效自評,一是增強了績效評價主體責任意識;二是制訂部門績效管理辦法及項目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長效機制;三是進一步規范使用項目資金;四是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分配上級財政預算項目資金的重要依據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一是完善體制機制,切實強化制度保障。結合部門實際,制訂了財務管理相關制度,為進一步規范專項資金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據。
二是規范資金管理,做到專款專用。根據財務管理相關規定,結合部門業務工作,嚴格審批每一筆專項資金支出,堅決杜絕滯留、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等現象發生。
三是明確目標,細化責任。根據資金用途和項目的目標任務,將具體任務落實到相關股室,責任到人。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無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項目二:
1.項目名稱:2018年第一批省級食品安全監管專項補助經費
2.項目基本情況:該項目涉及2018年省級第一批食品安全監管專項補助資金、第三批食品安全監管專項補助結余資金共計250000元。績效目標:1:加大食品監管工作力度,對食品生產企業、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開展專項檢查;2:加大對食用農產品和保健食品等重點種類,大型批發市場、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和校園及周邊等重點區城的監督檢查,重點加大農獸藥、微生物、食品添加劑等重點指標的抽檢工作力度;3:加大流通環節食品監管工作力度,對重點食品種類、重點領域開展專項檢查;4:開展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加大豬肉制品的抽檢力度;5:持續開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項整治,規范廣告宣傳、推廣行為6:加強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傳播科學的野生菌中毒防控知識,最大限度減少和避免野生菌中毒事件發生7:繼續加強食品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積極推進日常監管和執法辦案信息共享。加強大案要案聯合督辦、典型案件通報8:推動工作目標責任書重點任務(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和實施HACCP體系,完成分配任務80%、持證餐飲服務單位“明廚亮灶”建設100%全覆蓋、開展應急演練、轄區內生產經營企業參保率10%、群眾滿意度測評90分以上)完成。
2020年內目標工作已全部完成。一是開展日常監督檢查,出動執法人員960人次,出動執法車輛532臺次,檢查食品經營主體1084戶,責令整改67戶。檢查銷售環節643戶,社會餐飲服務環節752戶,學校食堂131戶,食用農產品250戶;開展風險分級管理1535戶,完成率100%;開展社會餐飲視頻、隔斷、透明形式“明廚亮灶”776戶,學校食堂視頻“明廚亮灶”151戶;開展小作坊檢查331戶次、小攤販監管506戶次;開展檢查特殊食品經營主體116戶次;辦理食品安全違法案件15起,案值3.93萬元,罰款金額1.2萬元,沒收違法經營的豬肉78.35公斤,沒收白砂糖7.77噸。開展重大活動餐飲服務保障6次,累計保障65餐次,保障13202人次。二是保障“六穩”、“六保”工作有序推進。截至目前,共出動執法人員1620人次,檢查各類市場經營主體4044戶次。累計簽訂《餐飲服務單位承諾書》514份,開展野生動物市場經營場所檢查191個次,檢查大米生產企業2戶次;檢查水產品17927千克(魚10833千克、蝦蟹79.5千克、貝蠔14.5千克、其它水產品7000千克);冷凍食品1301.5千克(冷凍魚135千克、冷凍蝦蟹345千克、冷凍肉制品821.5千克)。三是開展食品抽檢。完成食品抽檢1042批次,其中:生產企業環節國抽29批次,經營環節國抽42批次,生產環節風險監測國抽2批次,經營環節風險監測國抽3批次,生產企業環節省抽16批次,經營環節省抽45批次,食用農產品省抽240批次,市級食品計劃任務數115批次,市級食用農產品計劃任務數550批次,不合格3批次,其中(預包裝食品不合格1批次,食用農產品省抽不合格2批次)。四是開展各類專項行動。開展過橋米線經營活動食品安全監管、網絡餐飲第三方平臺食品安全、野生動物、白酒等專項整治行動,完成率100%。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自評組織前期準備情況:組織學習財政支出績效自評的相關規定,確定評價范圍和對象,明確評價的目的、內容、任務、依據,掌握評價的時間和有關要求。
自評組織實施情況: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組織開展績效自評工作,制訂評價指標體系,上報縣財政局審核。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下達經費預算指標的通知》(龍財行〔2019〕170號)文件,縣財政于2019年12月27日下達2018年省級第一批食品安全監管專項資金補助資金和第三批食品安全監管專項資金補助結余資金250000元。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截至2020年12月完成項目資金支付39815元,結轉到2021年210185元,預算資金執行率15.92%。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根據單位預算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差旅費報銷管理辦法(暫行),嚴格資金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做到專款專用,自查中未發現專項資金滯留、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現象。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數量指標:完成食用農產品抽檢240批次,生產、經營環節省級抽檢任務95批次,非洲豬瘟防控豬肉制品的抽檢任務90批次,建立和實施HACCP體系完成2家,持證餐飲服務單位“明廚亮灶”建設100%全覆蓋,轄區內生產經營企業參保1家企業,目標工作完成率均為100%。
質量指標:開展食品生產企業、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專項檢查,完成省局、市政府安排的流通環節各項專項整治,開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項整治,開展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演練1次,已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
時效指標:建立健全食品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聯席會議機制,完成每半年召開1次聯席會議;案件辦結后7日內,完成案件信息錄入云南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臺。
成本指標:計劃2020年12月前完成成本支付250000元,實際完成支付39815元,還有210185元單據結轉到2021年支付,計劃2021年內支付完畢。該項滿分4分,扣3分。。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加強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宣傳,傳播科學的野生菌中毒防控知識,最大限度減少和避免野生菌中毒事件發生;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宣講法律法規、宣傳科普知識,進一步提高消費者科學消費意識。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服務對象滿意度測評達90分。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相關工作任務已按時完成,但因資金下達時間較晚,2019年未列支,結轉到2020年支付39815元,還有210185元計劃2021年內列支完畢。我局將在下一步工作中,在按時完成相關工作任務的基礎上,加快資金使用效率。
6.績效自評結果
績效自評結果為:中。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于2021年7月6日前公開。希望通過項目支出績效自評,一是增強了績效評價主體責任意識;二是制訂部門績效管理辦法及項目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長效機制;三是進一步規范使用項目資金;四是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分配上級財政預算項目資金的重要依據。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一是完善體制機制,切實強化制度保障。結合部門實際,制訂了財務管理相關制度,為進一步規范專項資金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據。
二是規范資金管理,做到專款專用。根據財務管理相關規定,結合部門業務工作,嚴格審批每一筆專項資金支出,堅決杜絕滯留、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等現象發生。
三是明確目標,細化責任。根據資金用途和項目的目標任務,將具體任務落實到相關股室,責任到人。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無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項目三:
1.項目名稱:2018年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結余資金
2.項目基本情況:該項目涉及2018年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結余資金120000元。績效目標:完成2019年食品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監督抽檢任務;開展食品藥品日常監督檢查、專項整治及風險排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宣傳及培訓。
2020年內完成食品監督抽檢1076批次,藥品監督抽檢70批次,醫療器械剪短抽檢3批次,化妝品監督抽檢5批次。結合部門實際,適時開展食品、藥品監督檢查、專項整治、風險排查和醫療器械、化妝品日常監管及專項整治工作,以及食品藥品安全宣傳及培訓,使消費者正確認識保健食品,科學消費意識提高,公眾用藥安全水平提高。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自評組織前期準備情況:組織學習財政支出績效自評的相關規定,確定評價范圍和對象,明確評價的目的、內容、任務、依據,掌握評價的時間和有關要求。
自評組織實施情況: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組織開展績效自評工作,制訂評價指標體系,上報縣財政局審核。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下達經費預算指標的通知》(龍財行〔2019〕170號)文件,縣財政于2019年12月27日下達2018年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結余資金120000元。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截至2020年12月完成項目資金支付64651.71元,結轉到2021年55348.29元,預算資金執行率53.92%。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根據單位預算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差旅費報銷管理辦法(暫行),嚴格資金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做到專款專用,自查中未發現專項資金滯留、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現象。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數量指標:食品監督抽:1076批次,藥品監督抽檢70批次,醫療器械剪短抽檢3批次,化妝品監督抽檢5批次;
質量指標:開展食品、藥品監督檢查、專項整治、風險排查和醫療器械、化妝品日常監管及專項整治,以及食品藥品安全宣傳及培訓,完成率均為100%。
時效指標:2020年11月底前完成績效目標工作已完成,待付票據55348.29元結轉到2021年支付,計劃2021年內支付完畢。該項總分6分,扣分3分。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宣傳及培訓,使消費者正確認識保健食品,科學消費意識有所提高,公眾用藥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公眾對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監管滿意度達90%。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相關工作任務已按時完成,但因資金下達時間較晚,2019年未列支,結轉到2020年支付64651.71元,還有55348.29元計劃2021年內列支完畢。我局將在下一步工作中,在按時完成相關工作任務的基礎上,加快資金使用效率。
6.績效自評結果
績效自評結果為:良。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于2021年7月6日前公開。希望通過項目支出績效自評,一是增強了績效評價主體責任意識;二是制訂部門績效管理辦法及項目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長效機制;三是進一步規范使用項目資金;四是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分配上級財政預算項目資金的重要依據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一是完善體制機制,切實強化制度保障。結合部門實際,制訂了財務管理相關制度,為進一步規范專項資金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據。
二是規范資金管理,做到專款專用。根據財務管理相關規定,結合部門業務工作,嚴格審批每一筆專項資金支出,堅決杜絕滯留、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等現象發生。
三是明確目標,細化責任。根據資金用途和項目的目標任務,將具體任務落實到相關股室,責任到人。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無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項目四:
1.項目名稱:2019年打擊走私綜合治理工作辦案經費補助
2.項目基本情況:該項目涉及2019年打擊走私綜合治理工作辦案經費補助152355元。績效目標:結合職能工作、聯合相關部門,認真組織開展了冷凍冷藏肉品風險排查工作、“綠滇2020”打擊走私專項執法行動和打擊活牛等偶蹄動物走私專項聯合行動等反走私綜合治理工作。
2020年,共出動執法人員454人(次),出動執法車輛139臺(次),檢查倉庫、冷凍庫87個(次),檢查市場38條(次),檢查凍品經營戶242戶(次)。查處走私凍品案件5件,查扣凍品15.68噸(凍牛肉13噸、牛毛肚2.68噸);查處白砂糖案件5件,查扣食糖7.77噸;查處經營無合法來源的進口貨物案件1件,罰沒款10000元。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自評組織前期準備情況:組織學習財政支出績效自評的相關規定,確定評價范圍和對象,明確評價的目的、內容、任務、依據,掌握評價的時間和有關要求。
自評組織實施情況: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組織開展績效自評工作,制訂定評價指標體系,上報縣財政局審核。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下達2019年打擊走私綜合治理工作辦案經費補助的通知》(龍財綜〔2020〕18號)文件,縣財政于2020年5月11日下達2019年打擊走私綜合治理工作辦案經費補助615900元,2020年內列支152355元,縣財政年末收回指標463545元。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19年打擊走私綜合治理工作辦案經費補助已列支152355元,預算執行率為100%。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根據單位預算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差旅費報銷管理辦法(暫行),嚴格資金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做到專款專用,自查中未發現專項資金滯留、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現象。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2020年12月底前完成工作任務,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和打擊走私相結合的反走私綜合治理工作,案件辦結率、完成率均為100%。完成打擊走私綜合治理工作成本支出152355元,收支平衡。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通過開展打擊走私綜合治理工作,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促進生態環境發展,同時提升全縣市場監管能力和水平。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實現消費者滿意度達100%的目標。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績效目標已完成。
6.績效自評結果
績效自評結果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于2021年7月6日前公開。希望通過項目支出績效自評,一是增強了績效評價主體責任意識;二是制訂部門績效管理辦法及項目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長效機制;三是進一步規范使用項目資金;四是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分配上級財政預算項目資金的重要依據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一是完善體制機制,切實強化制度保障。結合部門實際,制訂了財務管理相關制度,為進一步規范專項資金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據。
二是規范資金管理,做到專款專用。根據財務管理相關規定,結合部門業務工作,嚴格審批每一筆專項資金支出,堅決杜絕滯留、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等現象發生。
三是明確目標,細化責任。根據資金用途和項目的目標任務,將具體任務落實到相關股室,責任到人。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無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項目五:
1.項目名稱:2019年省對下食品藥品綜合監管專項資金
2.項目基本情況:該項目補助資金24000元,績效目標:藥品抽樣15批次,基本藥物15批次;化妝品抽樣1批次,進口1批次;醫療器械抽樣5批次。工作任務2019年12月已經完成,并完成支付20214.93元,因付款信息錯誤退款,結轉到2020年支付3785.07元。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自評組織前期準備情況:組織學習財政支出績效自評的相關規定,確定評價范圍和對象,明確評價的目的、內容、任務、依據,掌握評價的時間和有關要求。
自評組織實施情況: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組織開展績效自評工作,制訂評價指標體系,上報縣財政局審核。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下達2019年省對下食品藥品綜合監管專項資金的通知》(龍財行〔2019〕58號)文件,縣財政于2019年5月21日下達省對下食品藥品綜合監管專項資金24000元。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項目資金2019年已列支20214.93元,結轉到2020年支出3785.07元,預算資金執行率100%。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根據單位預算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差旅費報銷管理辦法(暫行),嚴格資金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做到專款專用,自查中未發現專項資金滯留、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現象。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數量指標。完成藥品抽樣15批次,基本藥物15批次;完成化妝品抽樣1批次,進口1批次;完成醫療器械抽樣5批次。
質量指標。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抽驗任務完成率均為100%。
時效指標。抽樣任務于2019年11月30日前完成;截至2020年8月項目資金預算執行進度完成100%。
成本指標。藥品抽樣15批次,基本藥物15批次,800元/批,需經費12000元,2019年列支8214.93元,結轉2020年列支3785.07元,截至2020年8月已全部列支。
化妝品抽樣1批次,進口1批次,4500元/批,需經費4500元,已全部列支。
醫療器械抽樣5批次,1500元/批,需經費7500元,已全部列支。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經濟效益。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安全問題帶來的生命財產損失逐步減少,轄區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活力逐步提高。
社會效益。重大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或影響惡劣的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安全事件零發生,重大以下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或事件同比下降;轄區內與補助資金相關的重大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安全監管責任事故發生數為0。
生態效益。加強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市場監管,促進生態環境發展。
可持續影響。市場監管部門及人員的綜合監管執法能力和隊伍素質和裝備配置水平逐步提升。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監管相對人滿意度100%、消費者消費信心指數滿意度90%。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績效目標已完成。
6.績效自評結果
績效自評結果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于2021年7月6日前公開。希望通過項目支出績效自評,一是增強了績效評價主體責任意識;二是制訂部門績效管理辦法及項目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長效機制;三是進一步規范使用項目資金;四是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分配上級財政預算項目資金的重要依據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一是完善體制機制,切實強化制度保障。結合部門實際,制訂了財務管理相關制度,為進一步規范專項資金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據。
二是規范資金管理,做到專款專用。根據財務管理相關規定,結合部門業務工作,嚴格審批每一筆專項資金支出,堅決杜絕滯留、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等現象發生。
三是明確目標,細化責任。根據資金用途和項目的目標任務,將具體任務落實到相關股室,責任到人。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無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項目六:
1.項目名稱:2019年市場監督管理中央專項補助經費
2.項目基本情況:該項目補助資金70000元,為彌補龍陵市場監管工作經費不足而下撥的工作經費,確保龍陵市場監管工作有效開展,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自評組織前期準備情況:組織學習財政支出績效自評的相關規定,確定評價范圍和對象,明確評價的目的、內容、任務、依據,掌握評價的時間和有關要求。
自評組織實施情況: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組織開展績效自評工作,制訂評價指標體系,上報縣財政局審核。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下達2019年市場監督管理中央專項補助經費的通知》(龍財行〔2019〕81號)文件,縣財政于2019年7月5日下達2019年市場監督管理中央專項補助經費70000元。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2019年8月向縣財政申請授權額度支付后,沒有及時支付,財政收回額度,結轉到2020年支付70000元,預算執行率為100%。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根據單位預算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差旅費報銷管理辦法(暫行),嚴格資金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做到專款專用,自查中未發現專項資金滯留、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現象。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全縣市場監管工作任務,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實現市場監管覆蓋率達100%的目標。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通過在全縣范圍內有效開展市場監管工作,促進龍陵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同時,通過實踐鍛煉,不斷提升市場監管部門及人員的綜合監管執法能力。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實現監管相對人滿意度和消費者消費信心指數滿意度達90%的目標。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績效目標已完成。
6.績效自評結果
績效自評結果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于2021年7月6日前公開。希望通過項目支出績效自評,一是增強了績效評價主體責任意識;二是制訂部門績效管理辦法及項目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長效機制;三是進一步規范使用項目資金;四是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分配上級財政預算項目資金的重要依據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一是完善體制機制,切實強化制度保障。結合部門實際,制訂了財務管理相關制度,為進一步規范專項資金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據。
二是規范資金管理,做到專款專用。根據財務管理相關規定,結合部門業務工作,嚴格審批每一筆專項資金支出,堅決杜絕滯留、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等現象發生。
三是明確目標,細化責任。根據資金用途和項目的目標任務,將具體任務落實到相關股室,責任到人。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無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項目七:
1.項目名稱:藥品監管專項工作
2.項目基本情況:根據保山市市場監管局分配,由縣財政于2019年12月18日下達我局2019年省級食品藥品綜合監管專項資金54500元。績效目標為:不斷完善和加強“兩品一械”安全抽樣檢驗工作;加強“兩品一械”企業監管力度;加強培訓,提高監管人員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提升監管、檢查裝備能力;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促進藥品高質量發展;加大“兩品一械”犯罪打擊力度,保障人民群眾的用藥用械安全。目標工作已于2019年全部完成,但由于資金下達較晚,結轉到2020年支付18221.75元,有未付票據36278.25元計劃2021年內支付完畢。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自評組織前期準備情況:組織學習財政支出績效自評的相關規定,確定評價范圍和對象,明確評價的目的、內容、任務、依據,掌握評價的時間和有關要求。
自評組織實施情況: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組織開展績效自評工作,制訂評價指標體系,上報縣財政局審核。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下達省級藥品監管專項經費的通知》(龍財行〔2019〕171號)文件,縣財政于2019年12月18日下達省級藥品監管專項經費54500元。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因資金指標下達較晚,2019年未支付。結轉到2020年支付18221.75元,預算執行率為33.39%。有未付票據36278.25元計劃2021年內支付完畢。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根據單位預算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差旅費報銷管理辦法(暫行),嚴格資金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做到專款專用,自查中未發現專項資金滯留、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現象。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數量指標。完成藥品抽驗75批次,化妝品抽驗5批次;加強對2戶藥品生成批發企業輔助企業、135戶藥品經營和零售企業、481戶化妝品企業、70家醫療器械經營企業、150家醫療器械使用單位的日常監管;組織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監管人員及檢查員培訓98人;完成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不良反應病例報告百萬人口報告數分別為752份、67人、321份;開展安全用藥月宣傳活動1次。
質量指標。藥品抽檢、化妝品抽驗、醫療器械抽驗、不合格產品處置率、均為100%;培訓人員覆蓋率100%;重點監測憑證風險分析報告完成率100%;重大案件查辦率100%。
時效指標。抽樣任務于2019年11月30日前完成。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社會效益。“兩品一械”總體安全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群眾“兩品一械”安全科普知識逐步提高;假冒偽劣產品制售行為不斷降低。
可持續影響。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監管水平、隊伍素質和裝備配置水平逐步提高。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公眾對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監管滿意度達90%。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相關工作任務已按時完成,但因資金下達時間較晚,2019年未列支,結轉到2020年支付18221.75元,還有36278.25元計劃2021年內列支完畢。我局將在下一步工作中,在按時完成相關工作任務的基礎上,加快資金使用效率。
6.績效自評結果
績效自評結果為:中。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制訂部門績效管理辦法及項目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長效機制;三是進一步規范使用項目資金;四是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分配上級財政預算項目資金的重要依據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一是完善體制機制,切實強化制度保障。結合部門實際,制訂了財務管理相關制度,為進一步規范專項資金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據。
二是規范資金管理,做到專款專用。根據財務管理相關規定,結合部門業務工作,嚴格審批每一筆專項資金支出,堅決杜絕滯留、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等現象發生。
三是明確目標,細化責任。根據資金用途和項目的目標任務,將具體任務落實到相關股室,責任到人。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無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項目八:
1.項目名稱:2019年中央食品藥品監管補助資金
2.項目基本情況:該項目補助資金201300元,績效目標:1.每年完成食品安全國家級抽檢任務和國家級風險監測任務≥81批次,金額64800元;2.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培訓和云南特色食品過橋米線等經營者教育培訓,金額20500元;3.農村食品市場安全監管規范化試點建設項目1個,金額100000元;4.食品生產企業有因監督檢查,金額16000元。
完成食品安全監督抽驗檢驗工作任務386批次,國家級風險監測工作任務8批次,建立農村食品市場安全監管規范化試點1個,春秋兩季分別對全縣中小學校校園及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以組織培訓等方式加強對過橋米線等地方特色食品安全監管,完成培訓258人次,組織市場監管人員食品安全監管業務能力及技術能力提升培訓15人次。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自評組織前期準備情況:組織學習財政支出績效自評的相關規定,確定評價范圍和對象,明確評價的目的、內容、任務、依據,掌握評價的時間和有關要求。
自評組織實施情況: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組織開展績效自評工作,制訂評價指標體系,上報縣財政局審核。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2019年中央食品藥品監管補助資金201300元(龍財行〔2019〕138號),縣級下達時間為2019年10月23日,主要用于支持開展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和能力建設等工作。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截至2020年12月31日項目資金支付201300元,預算執行率為100%。已列支資金主要用于農村食品市場安全監管規范化試點建設項目的設備及服務采購等99100元,用于食品安全抽檢、組織培訓等差旅費42266.24元,用于食品安全宣傳材料等印刷費19595元,用于白酒抽檢樣品費和差旅費1162元,用于食品監管辦公耗材等辦公費20786.36元.
農村食品市場安全監管規范化試點建設項目設備采購嚴格按照政府采購相關規定執行,即項目所需設備電視機、電腦、收銀機及系統、信息展示軟件按照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在政采云辦理集中采購,供貨商為保山巨星商貿有限公司,支付資金58000元;與保山巨星商貿有限公司簽訂3年服務合同,支付軟硬件服務費36000元;門楣標識和制度牌按照單位內控制度詢價采購,供貨商為龍陵藝龍廣告有限責任公司,支付資金5100元。項目所需資金共計99100元,實際支付99100元,扣留5000元質保金,質保期為1年,質保期滿且經設備使用方確認無任何質量問題后付保山巨星商貿有限公司質保金5000元。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根據單位預算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差旅費報銷管理辦法(暫行),嚴格資金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做到專款專用,自查中未發現專項資金滯留、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現象。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數量指標:完成食品安全監督抽驗檢驗工作任務386批次,國家級風險監測工作任務8批次,建立農村食品市場安全監管規范化試點1個,春秋兩季分別對全縣中小學校校園及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以組織培訓等方式加強對過橋米線等地方特色食品安全監管,完成培訓258人次,組織市場監管人員食品安全監管業務能力及技術能力提升培訓15人次,開展食品生產企業有因監督檢查1家次;開展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體系檢查家數22家次;落實總局抽檢任務,覆蓋轄區食品種類13大類;完成食品領域執法抽檢(快速檢測)184次。
質量指標: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及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檢驗覆蓋率達100%,全檢率100%,不合格樣品處置率100%;云南特色食品(過橋米線等)經營者教育培訓達到100%;完成1戶食品生產企業的有因檢查并已整改到位;抽檢不合格處置率、食品安全投訴率處置率、食品安全抽檢信息公布率、抽檢監測結果錄入率均達到100%。
時效指標:2019年10月15日前完成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及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檢驗;2019年參加食品安全監管人員業務培訓15人次;2019年12月10日完成云南特色食品(過橋米線等)經營者教育培訓258人次;2019年7月31日前完成食品生產企業有因監督檢查1家次;2019年12月1日前完成食品監管專項整體工作;根據總局要求落實抽檢任務要求的時間和頻次;補助資金預算執行率未完成。
成本指標: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及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檢驗、云南特色食品(過橋米線等)經營者教育培訓、食品生產企業有因監督檢查以及建設農村食品市場安全監管規范化試點項目成本均小于中央下達食品監管補助資金預算201300元。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經濟效益:食品安全問題帶來的生命財產損失逐步減少;轄區食品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活力逐步提高。
社會效益:未發生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監管能力的作用逐步提升;轄區內未發生與補助資金相關的重大食品安全監管責任事故。
生態效益:通過加強食品市場監管,促進生態環境發展。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實現監管相對人滿意度和消費者消費信心指數滿意度達90%的目標。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績效目標已完成。
6.績效自評結果
績效自評結果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于2021年7月6日前公開。希望通過項目支出績效自評,一是增強了績效評價主體責任意識;二是制訂部門績效管理辦法及項目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長效機制;三是進一步規范使用項目資金;四是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分配上級財政預算項目資金的重要依據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一是完善體制機制,切實強化制度保障。結合部門實際,制訂了財務管理相關制度,為進一步規范專項資金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據。
二是規范資金管理,做到專款專用。根據財務管理相關規定,結合部門業務工作,嚴格審批每一筆專項資金支出,堅決杜絕滯留、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等現象發生。
三是明確目標,細化責任。根據資金用途和項目的目標任務,將具體任務落實到相關股室,責任到人。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無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報告
1.部門基本情況
(1)部門概況
縣市場監管局(龍陵縣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屬于獨立核算機構的正科級國家機關行政單位。2015年12月20日,由原龍陵縣工商行政管理局、原龍陵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原龍陵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合并而成。2019年3月將縣發展和改革局的價格監督檢查、物價執法職責,縣工業和科技信息化局的專利執法、鹽業執法、知識產權管理相關職責劃入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設內設機構12個:辦公室、人事股、計劃財務股、政策法規股、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監管股、藥品醫療器械監管股、質量發展和標準化計量認證監管股、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股、行政審批股、信用體系市場監管股、知識產權和商標廣告監管股、行政執法大隊,設10個派出機構:在十個鄉鎮分別設市場監督管理所,設3個事業單位:龍陵縣食品藥品檢驗所、龍陵縣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舉報投訴中心。
2020年底實有人員74人,其中在職在編73人(行政人員55人,工勤人員3人,事業人員14人) ;離休人員1人。
(2)部門績效目標的設立情況
開展食品、藥品、產(商)品等市場監管及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等職能職責工作,整理歸納出2020年龍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重點項目績效目標
(3)部門整體收支情況
2020年總收入11405159.49元,其中工資福利支出8971777.59元,占總收入的78.66%;商品和服務支出2016465.90元,占總收入的17.68%;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157716元,占總收入的1.38%;上年結轉259200元,占總收入的2.27%。
2020年支出11405159.49元,其中工資福利支出8971777.59元,占全年支出的78.66%;商品和服務支出2016465.90元,占全年支出的17.68%;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157716元,占全年支出的1.38%;資本性支出(購置食品快檢車)259200元,占全年支出的2.27%;
基本支出10514290.96元,占總支出的92.19%;項目支出890868.53元,占全年支出的7.81%。
(4)部門預算管理制度建設情況
結合龍陵縣市場監管局實際情況,健全完善了單位預算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公務接待管理辦法、差旅費報銷管理辦法(暫行),進一步規范了財務管理
2.績效自評工作情況
(1)績效自評目的
通過對項目立項情況、資金使用情況、項目實施管理情況、項目績效表現情況自我評價,了解相關項目資金使用是否達到預期目標、資金管理是否規范、資金使用是否有效,檢驗資金支出效率和效果,分析項目實施及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及時總結經驗,改進項目的管理措施,不斷增強和落實項目績效管理責任,完善項目工作機制,有效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同時遵循“目標引領、科學規范、客觀公正、結果導向”的原則提高績效管理水平,強化支出責任,進一步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2)自評指標體系
(詳見附表)
(3)自評組織過程
①準備階段(6月2日—15日)
組織學習財政支出績效自評的相關規定,確定評價范圍和對象,明確評價的目的、內容、任務、依據,掌握評價的時間和有關要求。
②實施階段(6月16日—23日)
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組織開展績效自評工作,制訂評價指標體系,上報縣財政局審核。
③總結階段(6月24日—7月6日)
總結評價工作經驗,進行一步完善績效自評指標體系,裝訂歸檔績效自評資料。在單位門戶網站公示績效自評報告,接受監督檢查。
3.評價情況分析及綜合評價結論
(1)投入情況分析
結合部門職責職能,設定工作目標,根據工作目標預算部門經費,年初預算12492551.72元,因為調減項目支出等原因,調整預算數為11145959.49元,保障了食品、藥品、產(商)品等市場監管和特種設備安全檢查等重大工作順利完成。同時,堅持厲行節約原則,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2020年預算320000元,比上年預算數420000元減少100000元,減23.81%。
(2)過程情況分析
嚴格預算執行,按照縣財政要求有計劃完成資金支付進度,2020年全年預算執行率達100%。進一步健全預算管理制度,并嚴格按照預算管理制度編制、申報、管理預算資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做到預算管理公開化。規范資產管理,對固定資產的采購、使用、處置、管理工作進行了規范,實現了資產管理信息化。
(3)產出情況分析
一是食品安全監管。強化日常監督檢查,出動執法人員960人次,出動執法車輛532臺次,完成食品抽檢1042批次,檢查食品經營主體1084戶,責令整改67戶。檢查銷售環節643戶,社會餐飲服務環節752戶,學校食堂131戶,食用農產品250戶;開展風險分級管理1535戶,完成率100%;開展社會餐飲視頻、隔斷、透明形式“明廚亮灶”776戶,學校食堂視頻“明廚亮灶”151戶;開展小作坊檢查331戶次、小攤販監管506戶次;開展檢查特殊食品經營主體116戶次;辦理食品安全違法案件15起,案值3.93萬元,罰款金額1.2萬元,沒收違法經營的豬肉78.35公斤,沒收白砂糖7.77噸。開展重大活動餐飲服務保障6次,累計保障65餐次,保障13202人次。開展野生動物市場經營場所檢查191個次,檢查大米生產企業2戶次;檢查水產品17927千克(魚10833千克、蝦蟹79.5千克、貝蠔14.5千克、其它水產品7000千克);冷凍食品1301.5千克(冷凍魚135千克、冷凍蝦蟹345千克、冷凍肉制品821.5千克)。
二是藥品安全監管。加強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經營企業監督檢查力度,檢查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經營企業502家次,共出動執法人員408人次;檢查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使用單位732家次,共出動執法人員598人次;加強特殊藥品和含特殊藥品復方制劑的監管。對5家特殊藥品使用單位進行突擊檢查,共核查特殊藥品20批次,檢查可待因復方口服液體制劑、含特殊藥品復方制劑54批次,未發生特藥流弊事件;加強疫苗流通使用環節質量安全監管,共檢查疾控中心、疫苗接種單位56家次,檢查疫苗78批次;扎實開展飛行檢查。對2家藥品生產企業、21家藥品企業和8家醫療器械企業進行了飛行檢查。
三是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開展電梯、液化石油氣瓶供應站、起重機械等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查。共檢查使用單位12家,檢查特種設備23臺,下達《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指令書》1份,發現安全隱患8條,消除安全隱患6條。截至目前,累計出動執法人員341人次,執法車輛89臺次,檢查使用單位159家,檢查特種設備1040臺,其中檢查:鍋爐18臺,壓力容器95臺,電梯465臺,起重機械94臺,場內機動車輛45臺,氣瓶323支,下達《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指令書》20份,發現安全隱患109條,消除安全隱患97條,一年來全縣未發生特種設備安全事故。
四是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全縣私營企業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83戶,增長率為17.23%;內資企業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戶,增長率為4.1%;個體工商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907戶,增長率為26.58%。實施“多證合一”,整合了20個部門的登記備案事項,辦理企業“一照一碼”營業執照2580份,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營業執照12385份。積極開展股權出質登記,為企業拓寬融資渠道,辦理股權出質設立登記4戶、股權出質注銷登記5戶,出質股權數額11070萬元,被擔保債權數額33238.09萬元。持續開展小微企業幫扶工作,扶持個體工商戶40戶,小微企業累計獲得創業擔保貸款600萬元,帶動就業人員125人。推動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引導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貫標、導航,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申請發明、實用新型、外觀專利20件,授權35件。受理商標注冊申請166件,有效注冊商標總量達1474件,年均增長率6.8 %,中國馳名商標1件(永昌硅),地理標志商標4件;有全國區域品牌價值評價百強榜1個(龍陵紫皮石斛,品牌價值75.15億元)。
五是質量、計量監管方面。針對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用品領域認證活動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出動執法車輛21車次,出動執法人員80余人次,檢查口罩及防疫用品銷售藥店40家,檢查超市22家,通過對銷售企業銷售的口罩上認證標識的查詢,未發現偽造、冒用認證證書等違法行為。開展企業計量器具備案審核工作,注冊成功57家企業,通過系統成功備案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797臺次。落實能源計量政策,推動能耗在線系統建設,對9家重點用能單位的17人進行了能源在線監測系統相關知識與技術的培訓,4家完成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
六是規范市場經營秩序方面。督促市場主體開展年報公示工作取得成效,應報內資企業1964戶,已報1945戶,年報率99.03%,列全市第一;應報合作社429戶,已報426戶,年報率99.3%,列全市第一;應報個體工商戶11789戶,已報11733戶,年報率99.52%暫列全市第二。推進本部門涉企信息的公示工作取得成效,累計向社會公示各類市場主體登記監管信息16778條,實現了部門涉企業信息100%的公示。政府部門涉企信息歸集公示穩步推進,共歸集政府部門涉企信息3483條,其中,行政許可信息2917條、行政處罰信息47條、抽查檢查信息490條,其他信息29條。認真開展異常名錄管理工作,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企業累計列入49戶、經營異常名錄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列入10戶,標注為經營異常狀態個體工商戶132戶,申請移出經營異常名錄企業2戶。認真開展“僵尸”企業、個體“死戶”和無照無證清理工作,清理吊銷“僵尸”企業營業執照10戶,注銷個體工商戶594戶,其中,個體工商戶“死戶”75戶,無證無照經營39戶。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檢查工作,抽查市場主體139戶,其中:企業32戶,個體107戶。開展動產抵押登記工作,辦理動產抵押登記1份,債權數額339.86萬元,變更登記1份,注銷登記5份。認真對待投訴舉報,嚴格查辦案件,接待群眾咨詢服務6起,受理群眾投訴舉報63件,辦結63件,辦結率100%,爭議金額10.61萬元,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9.40萬元;查處各類違法違章案件32件(其中一般程序案件32件,簡易程序案件0件),案值6.35萬元,罰沒金額4.11萬元;沒收侵權白砂糖7.77噸、未經檢疫豬肉396.3市斤、不合格熱水袋11只、鴕鳥翅膀3.36公斤、鱷魚肉2.65公斤。
(4)效果情況分析
通過食品、藥品、產品等市場監管有效維護消費者權益,通過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有效保證了特種設備的安全生產,促進龍陵經濟社會發展,守住了不發生重特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工業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的底線,各項市場監管工作穩步推進,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
4.存在的問題和整改情況
績效評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各相關股(室)、隊對績效評價工作的重要性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不完善,給考核評價及評分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下一步將加強對項目開展的可行性、必要性做好充分調研,依據實際情況做好經費支出預算,制訂合理的項目實施計劃;項目實施前期,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在實施階段,做好監督,跟蹤管理;實施后及時總結自評。
5.績效自評結果應用
通過整體支出績效自評,一是增強了績效評價主體責任意識;二是制訂了部門績效管理辦法及項目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長效機制;三是進一步規范使用項目資金;四是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分配上級財政預算項目資金的重要依據。
6.主要經驗及做法
一是完善體制機制,切實強化制度保障。結合部門實際,制訂了財務管理相關制度,為進一步規范專項資金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據。
二是規范資金管理,做到專款專用。根據財務管理相關規定,結合部門業務工作,嚴格審批每一筆專項資金支出,堅決杜絕滯留、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等現象發生。
三是明確目標,細化責任。根據資金用途和項目的目標任務,將具體任務落實到相關股室,責任到人。
7.其他需說明的情況
無其他需說明的情況。
(三)項目(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表
部門績效自評情況詳見附表(附表10—附表12)
五、其他重要事項情況說明
本年其他社會保障繳費支出17300元為工傷、失業保險支出;其他交通費用支出539250元為公務交通補貼;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11100元為離退休老干部慰問支出。
六、相關口徑說明
(一)基本支出中人員經費包括工資福利支出和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日常公用支出包括商品和服務支出、資本性支出等人員經費以外的支出。
(二)機關運行經費指行政單位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使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安排的基本支出中的日常公用經費支出。
(三)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及部門預算管理有關規定,“三公”經費包括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指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費,指公務用車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牌照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指單位按規定保留的公務用車燃料費、維修費、過橋過路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用車指用于履行公務的機動車輛,包括省部級干部專車、一般公務用車和執法執勤用車;公務接待費,指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費用。
(四)“三公”經費決算數:指各部門(含下屬單位)當年通過本級財政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和以前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結轉結余資金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和公務接待費支出數(包括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
第五部分 名詞解釋
一、財政撥款收入:指本級財政當年撥付的資金。
二、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等以外的收入。主要是上級和其他同級部門補助收入等。
三、上年結轉: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結轉到本年仍按原規定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
四、結轉下年:指以前年度預算安排、因客觀條件發生變化無法按原計劃實施,需延遲到以后年度按原規定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
五、基本支出:指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
六、項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為完成特定行政任務和事業發展目標所發生的支出。
七、歸口管理的行政單位離退休(科目代碼2080501):指行政單位離退休人員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
八、三公經費:是指市用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車輛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及租用費、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
監督索引號530523001414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