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llajj/20250423-00002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應急管理局 |
| 公開目錄 | 績效評價 | 發布日期 | 2025-04-19 |
| 文號 | 瀏覽量 |
一、部門基本情況
(一)部門概況
1.主要職能。根據中共龍陵縣委辦公室 龍陵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龍陵縣應急管理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龍辦發〔2019〕45號)文件精神,龍陵縣應急管理局履行下列工作職能:
(1)負責應急管理工作,指導各鄉鎮、各部門應對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和綜合減災救災工作。負責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和工礦商貿行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
(2)組織編制全縣應急體系建設、安全生產和綜合減災規劃,組織制定部門規范性文件、執行相關規程和標準并監督實施。
(3)指導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建立完善事故災難和自然災害分級應對制度,組織編制縣級總體應急預案和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專項預案,綜合協調應急預案銜接工作,組織開展預案演練,推動應急重點工程和應急避難設施建設。
(4)牽頭建立統一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負責信息傳輸渠道的規劃和布局,組織協調建立監測預警和災情報告制度,健全自然災害信息資源獲取和共享機制,依法統一發布災情。
(5)組織指導協調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負責縣級應對較大災害指揮部工作,綜合研判突發事件發展態勢并提出應對建議,協助縣委、縣人民政府指定的負責同志組織較大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6)統一協調指揮各類應急專業隊伍,建立應急協調聯動機制,推進指揮平臺對接,銜接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7)負責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指導消防、森林和草原火災撲救、抗洪搶險、地震、地質災害等應急救援力量建設,負責安全生產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和管理。負責管理消防救援隊伍、森林消防隊伍兩支綜合性救援隊伍,強化應急救援力量和裝備等建設,提升處置能力。指導各鄉鎮、各部門及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建設。
(8)指導城鎮、農村、森林、草原消防工作規劃編制并組織實施,協調指導森林草原火災撲救工作。
(9)指導協調森林和草原火災、水旱災害、地震和地質災害等防治工作,負責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工作,指導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估工作。
(10)組織協調災害救助工作,組織指導災情核查、損失評估、救災捐贈工作,管理、分配救災款物并監督使用。
(11)依法行使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職權,指導協調、
監督檢查縣級有關部門和各鄉鎮安全生產工作,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巡查、考核工作。
(12)按照分級、屬地原則,依法監督檢查工礦商貿生產經營單位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情況及其安全生產條件和有關設備(特種設備除外)、材料、勞動防護用品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依法組織并指導監督實施安全生產準入制度。負責監督管理工礦商貿行業縣屬重點企業安全生產工作。負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工作和煙花爆竹、非煤礦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
(13)依法組織指導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監督事故查處和責任追究落實情況。組織開展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的調查評估工作。
(14)按照上級和縣委、縣人民政府要求部署,開展應急管理方面的區域交流與合作。
(15)制定應急物資儲備和應急救援裝備規劃并組織實施,會同龍陵縣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部門建立健全應急物資信息平臺和調撥制度,在救災時統一調度。
(16)負責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組織指導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的科學技術推廣應用和信息化建設工作。
(17)完成縣委、縣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18)職能轉變。龍陵縣應急管理局應加強、優化、統籌全縣應急能力建設,構建統一領導、責權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能力體系,推動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應急管理體制。
2.機構情況,包括當年變動情況及原因。
龍陵縣應急管理局屬一級核算單位,共6個內設機構,包括:辦公室、應急指揮中心、火災和水旱災害應急救援管理股、縣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非煤礦山和安全生產基礎股、安全生產綜合協調股。有行政編22個,實有行政人員20人。有龍陵縣綜合應急救援大隊1個,為應急管理局所屬股級公益一類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有事業編制5個,實有事業人員4人。
(二)部門績效目標的設立情況
2024年,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縣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沒有發生重大生產安全生產事故。認真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緊急重大信息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處理,沒有發生一起漏報、瞞報、遲報、輕報的情況。
(三)部門整體收支情況
2024年總收入772.07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772.07萬元,其他收入0元,比上年的844.92萬元減少72.85萬元,減少8.62%。2024年總支出772.07萬元,比上年844.92萬元減少72.85萬元,減少8.62%,其中基本支出443.43萬元,比上年451.82萬元減少8.38萬元,減少8.62%;項目支出328.64萬元,比上年393.1萬元減少64.47萬元,減少16.4%。2024年財政撥款收入772.07萬元,本年指標財政撥款支出772.07萬元,當年預算支出完成率100%。
(四)部門預算管理制度建設情況
根據新形勢和新要求,結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和本單位實際,制定完善本單位的預算管理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強化預算管理制度,將績效管理貫穿于預算編制、執行、決算等環節。加強對本級財政預算安排的項目資金和上級補助資金的管理,建立健全項目的申報、論證、實施、評審及驗收制度,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專項資金應實行項目管理,專款專用并建立專項資金績效考核評價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二、績效自評工作情況
(一)績效自評目的
運用一定的量化指標及評價標準,通過單位履行職能所確定的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及為實現這一目標所安排預算的執行結果進行綜合性評價,以此來了解資金使用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資金管理是否規范、資金使用是否有效,檢驗資金支出效率和效果,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及時總結經驗,改進管理措施,不斷增強和落實績效管理責任,完善工作機制,有效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牢固樹立“講績效、重績效、用績效”的績效管理理念。
(二)自評組織過程
1.前期準備
(1)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3年縣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及財政績效評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龍財績〔2024〕1)要求,龍陵縣應急管理局高度重視,成立龍陵縣應急管理局績效自評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工作的開展。
(2)召開績效自評工作專題會議,明確分工,把握績效自評標準和要求,對列入自評的項目進行梳理確定績效自評項目,開展績效自評工作并編寫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報告,報送縣財政局業務科室審核把關。
2.組織實施
(1)明確任務分工,壓實工作責任,加強督促指導,確保項目績效自評嚴格按照工作方案有序進行。
(2)認真準備相關資料,深入客觀進行分析評價,在各項目分工自評的基礎上統一分類匯總,高質量地完成項目績效自評工作。
三、評價情況分析及綜合評價結論
(一)投入情況分析
2024年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得分100分,具體得分情況如下:
(一)投入情況分析:2024年縣應急管理局預算支出772.07萬元,實際支出772.07萬元,執行率100%,得分10分。
(二)過程情況分析:龍陵縣應急管理局2024年部門各項支出過程中嚴格按照財政資金管理辦法和資金使用相關規定,做到資金專款專用,按項目功能分類獨立核算,無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等情況發生。
(三)產出情況分析
產出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數量指標:救助覆蓋面年初設定目標為應救盡救,績效考評結果為100%完成預定目標,得10分;
質量指標:質量達標率年初設定目標為100%,績效考評結果為100%達到年初要求,得10分;
時效指標:完成及時率年初設定目標為100%,績效考評結果為100%,達到了年初設定的目標,得15分。
(四)效果情況分析
效益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社會效益指標:保障全縣安全穩定目標為100%,龍陵縣應急管理局緊緊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原則,堅守安全生產底線,全縣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認真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緊急重大信息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處理,沒有發生一起漏報、瞞報、遲報、輕報的情況。維護了全縣安全穩定。績效考評為100%達到年初設定目標,得35分;
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滿意度指標:群眾滿意度年初設定為95%,績效考評結果為95%,達到了年初設定目標,得分20分。
四、存在的問題和整改情況
(一)各相關科室對績效評價工作的重要性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根據本次績效評價情況,存在預算績效申報時,編制的項目自評指標體系不夠精細,績效目標不具體,績效目標未完全細化,分解工作任務不夠具體,部分績效指標不清晰。針對上述問題,在今后的預算績效申報時,需相關業務股室將全年工作任務細化分解為具體的工作目標,并盡量采取定量的方式制定清晰、可衡量的績效指標,提高項目使用經濟功能精確度。
五、績效自評結果應用情況
通過整體支出績效自評,增強了本單位的績效評價主體責任意識,促進單位規范使用項目資金,將評價結果做為改進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以及以后年度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對自評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整改,加強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加財政資金使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六、主要經驗及做法
(一)高度重視績效管理工作。成立績效評價工作機構,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績效評價,
(二)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定期匯總存量資金使用情況,項目資金使用進度,通報預算執行進度,并對做好預算管理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三)不斷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根據新形勢和新要求,結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和本單位實際,制定完善本單位的預算管理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
(四)強化預算管理制度,將績效管理貫穿于預算編制、執行、決算等環節。
七、其他需說明的情況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