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78-3-/2019-0912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統計局 |
| 公開目錄 | 部門決算 | 發布日期 | 2019-09-12 |
| 文號 | 瀏覽量 |
監督索引號53052300141001000
龍陵縣統計局部門2018年度部門決算
第一部分 龍陵縣統計局概況
一、主要職能
二、部門基本情況
第二部分 2018年度部門決算表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二、收入決算表
三、支出決算表
四、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表
七、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八、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收入支出決算表
九、“三公”經費、行政參公單位機關運行經費情況表
第三部分 2018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二、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三、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四、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第四部分 其他重要事項及相關口徑情況說明
一、機關運行經費支出情況
二、國有資產占有情況
三、政府采購支出情況
四、部門績效自評情況
(一)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二)項目整體支出績效自評報告
五、其他重要事項情況說明
第五部分 名詞解釋
第一部分 龍陵縣統計局概況
一、主要職能:(1)完成國家統計調查任務,執行國家統計標準,執行全國統一的基本統計報表制度;(2)制訂全縣的統計工作規劃、統計調查計劃和統計調查方案,統一領導和協調全縣范圍內的統計工作,監督檢查統計法規和統計制度的實施;(3)搜集、整理、提供基本統計資料,對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統計預測和統計監督;(4)審查各部門的統計調查計劃和統計調查方案,管理各部門制發的統計調查表;(5)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檢查、審定、管理、公布、出版全縣基本統計資料,定期發布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統計公報;(6)組織指導各部門、各單位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建設,加強統計教育和統計干部培訓;協同政府人事部門組織管理全縣統計專業職務評聘及資格考試工作;(7)完成縣委縣政府和上級統計部門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2018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介紹
1.扎實抓好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一是突出政府行為,認真做好機構、人員、經費“三落實”工作。及時匯報,爭取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將四經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列為年度重點工作抓好落實,及時組建領導機構,選強配齊工作人員。從縣市場監管局、稅務局各抽調1人駐縣經普辦集中辦公,共抽調普查兩員403人,其中普查指導員121人、普查員282人。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優先安排2018年度經濟普查專項經費30萬元,保障工作開展,各鄉鎮也安排了一定的普查經費。二是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印發了《龍陵縣關于做好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的通知》(龍政發〔2018〕38號),成立了由政府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統計、宣傳、發改、工信、財政、住建等部門領導任副組長,其他13個有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龍陵縣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明確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各鄉鎮也成立了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三是精心安排部署。8月12日,縣人民政府分管領導主持召開了全縣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啟動會議,學習貫徹全國、全省、全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會議精神,對全縣經濟普查工作進行全面動員部署,并與10個鄉鎮人民政府簽訂了經濟普查責任狀。四是同步開展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通過會議、張貼宣傳標語、發放清查告知書等,廣泛宣傳經濟普查的重大意義、法律法規、相關業務知識等,廣泛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并認真配合做好普查工作,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五是扎實開展單位清查。嚴格執行單位清查業務流程,將責任細化到每個專業,對10個鄉鎮、縣直單位、聯網直報企業實行劃片包干、分專業包干督促指導,扎實開展單位清查。截至目前,全縣清查共完成法人單位數3439戶,其中,單產業法人2527戶,多產業法人所屬產業活動單位912戶,比三經普的1239增長177.6%;清查完成個體工商戶11406戶,比三經普的9571增長19.2%。清查核查率達到100%。
2.穩步推進重點領域統計改革。認真貫徹國家統計改革要求,嚴格執行以GDP核算為龍頭,積極創新統計制度方法,加快構建現代統計調查體系,更加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監測新動能、反映新發展、服務新常態,各專業、各股室為支撐體系的工作機制,推進市、縣GDP總量、結構和速度上的銜接,積極推進國民經濟核算改革。嚴格執行新投資統計制度,切實做好法人單位和投資項目雙入庫審核管理,以及投資項目數據質量核查等工作,積極推進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改革。認真開展工業企業核查核實工作,努力提高工業統計數據質量,積極推進工業統計改革。嚴格貫徹執行能源統計改革要求,認真做好能源生產、消費數據銜接,推進能源平衡表的編制,推進能源統計改革。積極推進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切實加強統計信息化建設。加強與上級部門的對接,及時掌握“三新”統計監測工作動態。扎實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工作,健全名錄庫動態維護更新機制,加強部門業務對接,實現部門間數據交換和共享。
3.強化統計監測預警。一是強化主要指標跟蹤監測。及時跟蹤主要經濟指標進度,認真研究市場需求變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注重對先行指標、同步指標、滯后指標的測算,及時反映經濟運行中的特點和亮點,積極引導預期、提振信心。二是強化預警分析。強化宏觀經濟運行統計監測,密切關注月度、季度經濟運行態勢,監測經濟發展走勢及變化趨勢,加強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研究,提高經濟形勢分析的準確性、及時性。三是強化部門協調溝通。積極開展部門會商,強化信息共享,密切關注各部門數據變化特點,特別是對變化較大的部門數據,及時追溯原因,分析指標變化對整體經濟運行的影響,著力提高經濟形勢分析研判的質量和水平。四是強化重點領域統計調研。堅持新發展理念和統計改革方向,堅持數據“數庫”與“智庫”并重,圍繞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綠色發展等中心工作和經濟發展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及時撰寫統計信息分析,為決策服務。截至目前,我局共發布月度《國民經濟統計主要指標》490份,統計信息104期,經普信息3期,統計分析15期,充分發揮“參謀部”作用。
4.全面堅持依法治統。進一步加強統計法律法規宣傳,結合全縣“法制宣傳月”積極組織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統計法實施條例》等統計法律法規宣傳活動,切實強化全社會的統計法治意識。認真貫徹國家和省、市委《關于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等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的有關規定,積極推進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加大統計執法力度,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確保統計數據真實反映經濟發展趨勢。依托各專業年報、定報培訓會和專題業務培訓會議,加大統計法律法規和統計知識的宣傳普及,進一步增強統計人員的法治意識。規范統計人員依法統計行為,進一步維護統計調查秩序,改善統計調查環境,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全面實施統計執法檢查隨機抽查制度,圍繞重點領域、四經普單位清查等重點工作,按照抽查比例、頻率,有針對性地開展執法檢查和統計違法違紀行為專項治理。截至目前,共對10個鄉鎮和13戶規上企業進行了抽查、檢查。
5.夯實統計基層基礎建設。一是持續貫徹落實省、市政府《關于加強新形勢下統計工作的意見》,積極推動全縣統計工作規范化和企業統計基礎規范化建設。二是加強統計名錄庫建設,定期與部門情況進行對比,及時更新、核實“四上”企業名錄庫。三是全力做好投資項目、規模企業入庫工作。截至目前,全縣在庫項目共166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37個,500至5000萬元項目129個。組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入庫申報2戶。為全縣經濟平穩增長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四是加強統計業務培訓。聯合發改、工信、農業、畜牧等部門,開展了投資、工業、商貿、農業、縣域經濟監測等領域業務培訓,努力提高基層統計人員業務素質及工作能力。
6.有序推進專項統計調查。按照“成熟一戶,發展一戶”的原則,穩步推進居民收支調查電子記賬工作。一是適時宣傳,實時溝通。及時深入記賬戶了解記賬實際情況,摸排電子記賬適用戶,適時向記賬戶宣傳電子記賬的好處,鼓勵家中年輕人記賬,贏得記賬戶對電子記賬工作的共識。二是充分準備,體驗記賬。充分做好培訓前準備工作,給輔調員安裝e記賬APP,注冊體驗版賬號,掌握記賬操作流程。三是現場操作,培訓記賬。縣統計局業務人員及輔調員利用住戶閑暇時間深入記賬戶家中安裝e記賬APP,激活電子記賬賬戶,邊講解邊操作,遇到問題現場解決。四是增加補貼,激勵記賬。為消除記賬戶電子記賬耗費流量的后顧之憂,對實施電子記賬戶在原有補貼的基礎上每月增加40元,確保高效推動電子記賬工作。五是建微信群,及時指導。建立電子記賬微信群,暢通信息交流渠道,對記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隨時交流,及時指導。扎實推進糧食大縣監測、畜禽監測、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綱要監測、人口變動情況、城鄉劃分等各專項調查工作,并取得應有成效。
7.全力推進脫貧攻堅。一是調整充實領導小組,及時調整“掛包幫”“轉走訪”工作領導小組,健全完善工作機構,做到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為工作開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二是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對脫貧攻堅的認知能力。及時印發《龍陵縣脫貧攻堅文件匯編》、龍陵縣脫貧攻堅知識讀本等相關文件,做到人手一冊,認真學習,并堅持每兩周開展一次脫貧攻堅知識測試,以考促學。及時發放《黨的十九大精神暨脫貧攻堅政策漫畫》讀本,并做好宣傳解讀。三是抓好幫扶責任落實。由局領導帶隊,積極組織干部職工參與全村社區農戶遍訪2次,對部分重點戶、困難戶進行多次回訪,認真收集存在問題和工作短板,結合實際制定《個人幫扶計劃》118條,簽訂《軍令狀》70份,完善監督卡35份。四是扎實開展駐村幫扶工作。16名干部職工共結對幫扶貧困群眾35戶146人,認真開展“三同”,加強“自強誠信感恩”教育,增派業務骨干3名駐村開展工作,其余人員根據工作實際分3組輪流駐村,用心用情用力開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五是積極籌措經費。在單位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籌資14.3萬元用于八〇八村社區脫貧攻堅工作,其中單位籌資11.55元、個人籌資2.75萬元。
8.努力加強統計隊伍建設。堅持把黨建、黨風廉政建設和統計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推進。一是認真履行黨建設主體責任。研究制定黨建責任清單,細化責任分解,進一步壓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切實把黨組書記第一責任人、班子履行好集體責任、班子成員履行好“一崗雙責”落到實處。二是全面深化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為重點,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總抓手,結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圍繞健全基本組織、建強基本隊伍、開展基本活動、落實基本制度、強化基本保障和黨員發揮作用,著力補短板、場優勢,努力提高黨支部規范建設水平。三是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充分發揮局黨組主體責任,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嚴格執行黨政主要負責人“五項不直接分管”制度和研究“三重一大”事項時末位表態制度,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四是抓好業務培訓。通過多種形式的業務培訓,積極適應統計工作的新變化、新要求。先后組織了農業普查數據質量控制、“四上”企業聯網直報、糧食抽樣調查等業務培訓,共參訓450多人。同時,鼓勵支持干部職工參與各級各類業務培訓,今年以來主要參加了全國統計分析與傳播能力建設、全國統計系統專業知識提升、云南省縣級統計局主要負責人培訓班、檔案局基礎知識培訓等4人次。五是持續加強統計行風建設,積極開展文明單位創建,繼續鞏固市級文明單位稱號,努力提升干部隊伍綜合素質。
二、部門基本情況
(一)部門決算單位構成
納入龍陵縣統計局部門2018年度部門決算編報的單位共1個。其中:行政單位1個,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0個,其他事業單位0個。
(二)部門人員和車輛的編制及實有情況
2018年末實有人員編制17人。其中:行政編制10人(含行政工勤編制1人),事業編制7人(含參公管理事業編制0人);在職在編實有行政人員9人(含行政工勤人員1人),事業人員7人(含參公管理事業人員0人)。
離退休人員0人。其中:離休0人,退休0人。
實有車輛編制1輛,在編實有車輛1輛。
第二部分 2018年度部門決算表
(詳見附件)
第三部分 2018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2018年度收入合計3,274,353.64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3,274,353.64元,占總收入的100.00%;上級補助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事業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經營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附屬單位繳款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其他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與上年對比增加213171.44元,增長6.96%,主要原因:
1.由于增資政策,人員經費收入增加121607.77元。
2.我局開源節流,不斷壓縮行政成本,日常公用經費收入減少126966.33元。
3.2018年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普查經費比2017年安排的農業普查經費增218530.00元。
二、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2018年度支出合計3,274,353.64元。其中:基本支出2,744,353.64元,占總支出的83.81%;項目支出530,000.00元,占總支出的16.19%;上繳上級支出、經營支出、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共0.00元,占總支出的0.00%。與上年對比增加183171.44元,增長5.93%,主要原因:
1.由于增資政策,人員經費支出增加91607.77元。
2.我局開源節流,不斷壓縮行政成本,日常公用經費支出減少126966.33元。
3.項目支出增加218530元,主要為2018年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經費比2017年第三次農業普查多218530元。
(一)基本支出情況
2018年度用于保障龍陵縣統計局機關、下屬事業單位等機構正常運轉的日常支出2,744,353.64元。與上年對比減少35358.56元,減少1.27%,主要原因:
1.工資福利支出增201307.77元,主要是基本工資增27199.00元,津貼補貼、獎金、績效工資增長172630.48元,基本養老保險和其他社會保障繳費增1478.29元。
2.商品服務支出減143026.33元,主要是辦公費增42772.13元,印刷費增7750元,咨詢費增4000元,水費增138.6元,郵電費減少499.26元,差旅費增38023.01元,會議費減少6556元,培訓費增10926元,公務接待費減少10984.68元,勞務費減少156650.52元,工會經費增2061.36元,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增20159.51元,其他交通費用減少7962元,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減少87200元。
3.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減少109700元,主要是2017年發2015年固定資產獎30000元,2016年固定資產獎33000元,2016年社會經濟目標獎46700元,2018年不有發以上獎項。
4.資本性支出增加16060元,主要是辦公設備購置費增加16060元。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等人員經費支出占基本支出的73.00%;辦公費、印刷費、水電費、辦公設備購置等日常公用經費占基本支出的27.00%。
(二)項目支出情況
2018年度用于保障龍陵縣統計局機構、下屬事業單位等機構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用于專項業務工作的經費支出530,000.00元。與上年對比增加218530元,增長70.16%,主要原因是2018年第四次經濟普查經費比2017年第三次農業普查經費多218530元。
具體項目開支及開展工作情況:我局的項目支出主要用于農村貧困監測和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一是貧困監測工作客觀反映了我縣農村貧困狀況,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了不少依據;二是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準備階段工作全面有序開展,機構、人員、經費得到落實,大型業務培訓會有序開展,完成了3439戶法人單位,11406戶個體戶的清查摸底工作。
三、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2018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3,274,353.64元,占本年支出合計的100.00%。與上年對比增加183171.44元,增長5.93%,主要原因:
1.由于增資政策,人員經費支出增加91607.77元。
2.我局開源節流,不斷壓縮行政成本,日常公用經費支出減少126966.33元。
3.項目支出增加218530元,主要為2018年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經費比2017年第三次農業普查多218530元。
(二)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1.一般公共服務(類)支出2,996,327.24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91.51%。主要用于:一是2018年我縣縣級糧食產量抽樣調查工作和城鄉住戶調查工作支出377400元;二是村級統計員補助經費72600元;三是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費用支出500000元;四是日常統計工作經費、公務經費、車輛經費、工會經費、公務交通補貼支出290977.49元。五是工資福利支出1755349.75元。
2.外交(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3.國防(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4.公共安全(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5.教育(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6.科學技術(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7.文化體育與傳媒(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8.社會保障和就業(類)支出248,026.4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7.57%。主要用于機關事業基本養老保險繳費245226.40元,退休人員公用經費支出2800元。
9.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0.節能環保(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1.城鄉社區(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2.農林水(類)支出30,00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92%。主要用于農村貧困監測統計工作。
13.交通運輸(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4.資源勘探信息等(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5.商業服務業等(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6.金融(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7.援助其他地區(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8.國土海洋氣象等(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9.住房保障(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0.糧油物資儲備(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1.其他(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2.債務還本(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3.債務付息(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四、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 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2018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預算為95000元,支出決算為71,768.40元,完成預算的75.55%。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為0.00元,完成預算的0%;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支出決算為36,521.40元,完成預算的146.09%;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為35,247.00元,完成預算的50.35%。2018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數小于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2018年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和第四次全國經經濟普查工作,公務用車次數比年初預計的要多。但是2018年我局更加規范了公務接待制度,2018年公務接待費支出比年初預算數減少。
2018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數比2017年減少18,009.49元,下降20.06%。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增加/減少0.00元,增長/下降0.00%;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支出決算增加15,694.51元,增長75.36%;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減少33,704.00元,下降48.88%。2018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減少的主要原因是2018年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和第四次全國經經濟普查工作,公務用車次數比2017年多,2018年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比2017年多15,694.51元。但是2018年我局更加規范了公務接待制度,2018年公務接待費比2017年少33,704.00元。
(二) 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2018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0.00元,占0.00%;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支出36,521.40元,占50.89%;公務接待費支出35,247.00元,占49.11%。具體情況如下:
1.因公出國(境)費支出0.00元,共安排因公出國(境)團組0個,累計0人次。
2.2. 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支出36,521.40元。其中:
公務用車購置支出0.00元,購置車輛0輛。
公務用車運行維護支出36,521.40元,開支財政撥款的公務用車保有量為1輛。主要用于保障是常統計、第四次全國濟普查、專項調查、脫貧攻堅工作所需車輛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等。
3.公務接待費支出35,247.00元。其中:
國內接待費支出35,247.00元(其中:外事接待費支出0.00元),共安排國內公務接待90批次(其中:外事接待0批次),接待人次325人(其中:外事接待人次0人)。主要用于接待上級統計部門、鄉村統計員、企業統計員發生的接待支出。
國(境)外接待費支出0.00元,共安排國(境)外公務接待0批次,接待人次0人。
第四部分 其他重要事項及相關口徑情況說明
一、機關運行經費支出情況
龍陵縣統計局部門2018年機關運行經費支出740,977.49元,與上年對比減少126966.33元,減少14.63%,主要原因:一是商品和服務支出減少143026.33元,二是其他資本性支出增加16060元。部門機關運行經費主要用于:1.商品和服務支出699327.49元。主要用于辦公費116018.50元,印刷費7750.00元,咨詢費4000.00元,水費138.60元,郵電費10413.00元,差旅費78339.27元,會議費29130.00元,培訓費19206.00元,公務接待費32607.00元,勞務費251832.98元,工會經費25344.24元,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29391.40元,其他交通費用92356.50元,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2800元。2.資本性支出41650.00元,用于購買辦公設備。
二、國有資產占用情況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龍陵縣統計局部門資產總額1,405,425.50元,其中,流動資產462,488.50元,固定資產942,937.00元,對外投資及有價證券0.00元,在建工程0.00元,無形資產0.00元,其他資產0.00元。與上年相比,本年資產總額減少221,952.50元,其中;流動資產減少123,709.50元,固定資產減少98,243.00元,對外投資及有價證券增加(減少)0.00元,在建工程增加(減少)0.00元,無形資產增加(減少)0.00元,其他資產增加(減少)0.00元。處置房屋建筑物0平方米,賬面原值0元;處置車輛0輛,賬面原值0元;報廢報損資產34項,賬面原值159293.00元,實現資產處置收入0元;出租房屋0平方米,賬面原值0元,實現資產使用收入0元。
國有資產占有使用情況表 | |||||||||||||
單位:元 | |||||||||||||
項目 | 行次 | 資產總額 | 流動資產 | 固定資產 | 對外投資/有價證券 | 在建工程 | 無形資產 | 其他資產 | |||||
小計 | 房屋構筑物 | 車輛 | 單價200萬以上大型設備 | 其他固定資產 | |||||||||
欄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合計 | 1 | 1405425.50 | 462488.50 | 942937.00 | 309800.00 | 633137.00 | |||||||
填報說明:1.資產總額=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對外投資/有價證券+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其他資產2.固定資產=房屋構筑物+車輛+單價200萬元以上大型設備+其他固定資產 | |||||||||||||
三、政府采購支出情況
2018年度,部門政府采購支出總額42252.40元,其中:政府采購貨物支出36750.00元;政府采購工程支出0元;政府采購服務支出5502.40元;授予中小企業合同金額42252.40元,占政府采購支出總額的100%。
四、部門績效自評情況
(一)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項目一:
1. 項目名稱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經費
2.項目基本情況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415號令)規定,經濟普查每5年進行一次,在逢3和8的年份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市縣兩級其工作跨度為2018-2020年。
經濟普查目的是為了全面掌握我國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結構和效益等情況,建立健全基本單位名錄庫及其數據庫系統,為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提高決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礎。
普查對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活動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具體范圍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等18個門類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的單位基本屬性、從業人員、財務狀況、生產經營情況、生產能力、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科技活動情況等。
3. 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成立自評工作小組、擬定評價計劃。結合年初預算批復的項目支出績效指標、部門職責以及項目特點設計自評指標,確定自評指標體系;評價組根據評價指標體系逐項進行評價,撰寫績效自評報告。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預算安排資金500000元,實際到位資金500000元。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縣級財政核撥項目資金500000元。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2018年部門預算根據各部門的職能、任務和發展目標,以項目為依據編制,嚴格按照年初預算推進,完成了預算目標,支出效益明顯。嚴格按照財政資金各管理辦法管理使用項目資金。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機構、人員、經費得到落實,大型業務培訓會有序開展,完成了3439戶法人單位,11406戶個體戶的清查摸底工作,普查數據達到上級要求。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經過經濟普查,全面掌握我縣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結構和效益等情況,建立健全基本單位名錄庫及其數據庫系統,為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提高決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礎。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根據經普質量控制要求,我們組織專業人員對鄉鎮的普查區進行了抽查。經過全面核查,法人和產業活動單位無漏報和界定錯誤情況,漏報率和錯誤率為0,個體經營戶漏報率和錯誤率為0,清查數據質量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省統對普查數據錄入質量進行指導及抽查,達到目的,結果滿意。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無。
6. 績效自評結果
該項目的設立是根據國家經濟普查安排部署,組織有關部門、鄉鎮,組織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掌握我縣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結構和效益等情況,建立健全基本單位名錄庫及其數據庫系統,保證普查數據真實有效,為黨和國家對經濟進行調查研究,為國家政策提供決策參考,為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提高決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礎。
7. 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自評結果按規定時間于政府網站進行公開,績效評價結果應用是績效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項目整改落實。
8. 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成立了以單位主要領導為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績效管理組織。制定了本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工作計劃;按規定編制中長期規劃績效目標、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和項目支出績效目標;對項目預算資金進行績效跟蹤;開展了本單位的預算績效自評工作。
9. 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無。
項目二:
1. 項目名稱
貧困監測經費
2.項目基本情況
脫貧攻堅是全黨的中心工作,是必須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務。貧困監測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擔負著客觀反映貧困狀況和脫貧成效、評價中西部22個省脫貧攻堅工作績效的重任,調查結果不僅各級黨政領導關心、全社會關心,而且全世界都在高度關注著,政治敏感性極強。貧困監測由兩項調查組成。各省貧困人口根據收支調查數據測算,貧困地區貧困狀況由貧困監測調查反映。各省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與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速的比較情況是省級扶貧工作考核的正式指標。貧困監測工作客觀反映了農村貧困狀況,也為精準扶貧提供了不少依據。兩項調查對貧困監測都很重要。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成立自評工作小組、擬定評價計劃。結合年初預算批復的項目支出績效指標、部門職責以及項目特點設計自評指標,確定自評指標體系;評價組根據評價指標體系逐項進行評價,撰寫績效自評報告。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預算安排資金30000元,實際到位獎金30000元。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縣級財政核撥項目資金30000元。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2018年部門預算根據各部門的職能、任務和發展目標,以項目為依據編制,嚴格按照年初預算推進,完成了預算目標,支出效益明顯。嚴格按照財政資金各管理辦法管理使用項目資金。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據貧困監測調查資料顯示,2018年龍陵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29元,增長9.5%,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3個百分點。我縣脫貧攻堅工作達到了脫貧標準。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經過貧困監測調查,客觀反映了農我縣農村貧困狀況,也為精準扶貧提供了不少依據。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各級黨委政府對數據質量滿意,統計的測評滿意度超過90% 。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無。
6.績效自評結果
通過規范扎實的統計調查,全面、準確、及時反映農村貧困狀況和變化趨勢,分析貧困特征和致貧困因素,為客觀評估扶貧成效,打贏脫貧攻堅戰,科學翩定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發展政策提供可靠依據。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自評結果按規定時間于政府網站進行公開,績效評價結果應用是績效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項目整改落實。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成立了以單位主要領導為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績效管理組織。制定了本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工作計劃;按規定編制中長期規劃績效目標、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和項目支出績效目標;對項目預算資金進行績效跟蹤;開展了本單位的預算績效自評工作。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無。
(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報告
1.項目名稱
統計局2018年整體支出
2.部門基本情況
(1)部門概況
①主要職能 :a.完成國家統計調查任務,執行國家統計標準,執行全國統一的基本統計報表制度; b.制訂全縣的統計工作規劃、統計調查計劃和統計調查方案,統一領導和協調全縣范圍內的統計工作,監督檢查統計法規和統計制度的實施; c.搜集、整理、提供基本統計資料,對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統計預測和統計監督;d.審查各部門的統計調查計劃和統計調查方案,管理各部門制發的統計調查表;e.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檢查、審定、管理、公布、出版全縣基本統計資料,定期發布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統計公報;f.組織指導各部門、各單位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建設,加強統計教育和統計干部培訓;協同政府人事部門組織管理全縣統計專業職務評聘及資格考試工作; g.完成縣委縣政府和上級統計部門交辦的其他事項。
②機構情況。龍陵縣統計局是主管全縣統計和國民經濟核算工作的政府工作部門,內設辦公室、綜合統計股、農業統計股、普查股、統計執法大隊5個職能科室,1個地方統計調查隊。
③人員情況。2018年編制人數17人(行政編制9人,行政工勤編制1人,事業編制7人),2018年末在職人數16人(其中:8人行政人員,1人行政工勤人員,7人事業人員),小車編制1輛,實有小車1輛。
(2)部門績效目標的設立情況
根據《龍陵縣統計局2018年工作規劃》,結合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開展統計工作職能職責,整理歸納出2018年龍陵縣統計局重點項目績效目標。
(3)部門整體收支情況
2018年本單位財政撥款收入327.44萬元,支出總計327.44萬元,其中基本支出274.44萬元,項目支出53萬元,基本支出占總支出的83.81%,項目支出占16.19%。
(4)部門預算管理制度建設情況
為進一步加強績效管理水平,強化支出責任,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我局不斷完善績效管理制度建設,制定了預算管理相關制度。
3.績效自評工作情況
(1)績效自評目的
統計局通過對項目立項情況、資金使用情況、項目實施管理情況、項目績效表現情況自我評價,了解相關項目資金使用是否達到預期目標、資金管理是否規范、資金使用是否有效,檢驗資金支出效率和效果,分析項目實施及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及時總結經驗,改進項目的管理措施,不斷增強和落實項目績效管理責任,完善項目工作機制,有效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同時遵循“目標引領、科學規范、客觀公正、結果導向”的原則提高我局的績效管理水平,強化支出責任,進一步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2)自評指標體系(詳見附表14)
(3)自評組織過程
①準備階段(2018年3月10日——30日)
組織學習財政支出績效自評的相關規定,確定評價范圍和對象,明確評價的目的、內容、任務、依據,掌握評價的時間和有關要求。
②實施階段(2018年4月1日——11月30日)
開展安排績效自評工作,制定評價指標體系,對一級項目進行自評,上報縣財政局審核。
③總結階段(2018年12月1日——31日)
總結評價工作經驗,進行一步完善績效自評指標體系,裝訂歸檔績效自評資料。在政府網站公示績效自評報告,接受監督檢查。
4.評價情況分析及綜合評價結論
(1)投入情況分析
我局2018年部門預算績效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及縣委縣政府有關要求,不斷推進預算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調整支出結構,統籌安排預算內外資金,確保工資性支出和機構運轉的基本需要,盡量壓縮非生產性支出,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安排好重點工作支出,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
(2)過程情況分析
我局在經費支出時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從嚴控制支出,既考慮事業發展需要,又要考慮財力可能,實行預算資金統籌安排,綜合平衡。
(3)產出情況分析
2018年部門預算根據各部門的職能、任務和發展目標,以項目為依據編制,嚴格按照年初預算推進,完成了預算目標,支出效益明顯。
(4)效果情況分析
2018年項目的順利實施,保證了年初部門確定的工作目標任務得到圓滿完成,在加強統計、機制完善、資金籌措、項目建設、隊伍建設、督查問效等方面精準發力,統計各項工作推進有序、落實有力、行動有效。
5.存在的問題和整改情況
(1)各相關股室對績效評價工作的重要性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2)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不完善,給考核評價及評分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局已作出工作要求,加強對項目開展的可行性、必要性做好充分調研,依據實際情況做好經費支出預算,制定合理的項目實施計劃;項目實施前期,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在實施階段,做好監督,跟蹤管理;實施后及時總結自評。
6. 績效自評結果應用
通過整體支出績效自評,一是進一步增強了績效評價主體責任意識;二是制定了部門績效管理辦法及項目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長效機制;三是促進了項目資金的規范使用;四是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分配上級財政預算項目資金的重要依據。
7. 主要經驗及做法
通過加強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促使各股室牢固樹立了“講績效、重績效、用績效”的觀念,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機制,將評價結果作為申報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發揮績效評價工作的應有作用。
(1)重視預算執行。一是為保證預算資金使用效益,對所有項目資金實行從申報到執行結束的全過程管理;二是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將預算執行進度納入單位責任目標考核;三是不定期召開預算執行進度通報會,分析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對項目資金結余原因進行逐項分析,加快項目預算執行。
(2)提高項目執行質量。經費下達后,及時制定項目實施方案,明晰經費使用內容和范圍,督促各項目經費執行進度。
(3)落實資金監管。嚴格落實規范財務運行機制、健全內部控制機制、強化監督檢查機制、落實責任追究機制,確保資金使用安全有效。
(4)逐步規范績效評價工作。進一步加強績效管理,強化支出責任,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對所有2018年縣級財政安排的資金開展了績效自評。
8.其他需說明的情況 部門績效自評情況詳見附表(附表10—附表14) 部門績效自評情況參照保財預〔2019〕107號《保山市財政局關于2019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
五、其他重要事項情況說明
無。
六、相關口徑說明
(一)基本支出中人員經費包括工資福利支出和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日常公用支出包括商品和服務支出、其他資本性支出等人員經費以外的支出。
(二)機關運行經費指行政單位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使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安排的除人員經費以外的基本支出。
(三)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及部門預算管理有關規定,“三公”經費包括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指單位工作人員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費,指單位公務用車車輛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指單位按規定保留的公務用車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用車指用于履行公務的機動車輛,包括省部級干部專車、一般公務用車和執法執勤用車;公務接待費,指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費用。
(四)“三公”經費決算數:指各部門(含下屬單位)當年通過本級財政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和以前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結轉結余資金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和公務接待費支出數(包括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
第五部分 名詞解釋
一、財政撥款收入:指本級財政當年撥付的資金。
二、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等以外的收入。主要是上級和其他同級部門補助收入等。
三、上年結轉: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結轉到本年仍按原規定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
四、結轉下年:指以前年度預算安排、因客觀條件發生變化無法按原計劃實施,需延遲到以后年度按原規定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
五、基本支出:指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
六、項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為完成特定行政任務和事業發展目標所發生的支出。
七、歸口管理的行政單位離退休(科目代碼2080501):指行政單位離退休人員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
八、三公經費:是指市用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車輛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及租用費、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
監督索引號530523001410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