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68-7-/2023-0117002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衛生健康局 |
| 公開目錄 | 法治政府建設 | 發布日期 | 2023-01-17 |
| 文號 | 瀏覽量 |
在縣委、縣人民政府正確領導下,縣衛生健康局認真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的通知》和《云南省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以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為目標,全面履行部門職責,將法治政府建設落實到衛生健康工作的各個環節,現將縣衛生健康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履行政府職能方面。
一是加大簡政放權,優化公共服務。縣衛生健康局共有74項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除3項被省級鎖定無法更改外,二級及以上辦理深度)100%;截至11月底共產生好差評610條,好評率100%,無差評事項;承諾辦結時限壓縮比例達100%,即辦件比例達52.7%。74項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率(四級辦理深度)率79.7%;一、二、三級辦理深度事項可通過快遞申請、快遞送達、網絡送達實現“零跑動”率100%。并扎實推行行政審批標準化及“減證便民”行動,妥善做好取消、承接下放行政許可事項以及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工作,努力實現省、市、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審批服務事項無差別辦理。并通過政府部門網站公開行政許可證明事項清單,對無依據實施、自行設定的證明事項一律納入取消,為當事人辦理相關業務提供精準指引,截至2022年11月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辦結事項共150件。二是落實權責清單、負面清單制度。及時調整公布權責清單,認真對照《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2年版)》及《龍陵縣衛生健康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行政許可類)》,對禁止準入類的,一律不予審批、核準;許可準入類的,依法依規作出是否予以準入的決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三是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強化行政審批事項監管,以“雙隨機、一公開”、信用信息“雙公示”為手段,推動政府管理從事前審批更多轉向事中事后監管,2022年雙隨機監督抽查任務數為153戶,完成率100%;截至11月底,共向“信用保山”網站報送行政許可556條,一般行政處罰31件。四是優化營商環境。嚴格執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云南省優化營商環境辦法》等政策法規,堅決清理“紅頂中介”,2022年縣衛生健康局不存在損害營商環境違規違紀問題。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方面。
積極配合做好立法輔助工作,依法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適時組織梳理我局實施的規章、制度、部門規范性文件,并提出保留、修改和廢止的清理意見。2022年,我局未制定規范性文件,不存在與法律法規相抵觸的情況。
(三)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方面。
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的法定程序,強化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并將制定的重大行政決策目錄在政府部門網站向社會公布。
(四)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方面。
一是全面推進行政執法規范化。認真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行政執法全程記錄制度覆蓋面達100%,其中純文字記錄比例占80%,現場照片記錄比例占20%,按要求參加市、縣級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對存在問題認真改正,加強案卷制作水平。運用行政執法證件管理系統,認真落實行政執法人員網上考試,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依法依規用證的管理。2022年全縣共查處衛生健康行政處罰58件,罰款26.45萬元,沒收違法所得0.246萬元,其中:醫療衛生監督10件,罰款23.2萬元,沒收違法所得0.246萬元(無證行醫案件8件、罰款22.5萬元、沒收違法所得0.246萬元,醫療機構2件、罰款0.7萬元);公共場所監督28件,警告28件,罰款25件2.02萬元;學校衛生監督4件,警告4件;飲用水衛生監督1件,罰款0.08萬元;傳染病防治監督2件,罰款0.25萬元;放射衛生監督3件,警告3件,罰款2件0.1萬元;職業衛生監督4件,警告4件;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1件,警告1件;消毒產品衛生監督4件,罰款0.8萬元;母嬰保健1件,警告1件。出具《衛生監督意見書》199份,開展重大行政處罰案件法制審核9件,出具《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意見書》9份。二是改進和創新行政執法方式。2022年運用柔性執法方式,指導約談行政相對人2戶,并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截至2022年11月底共開展普法活動5次,上半年對干部職工開展以案釋法教育3次,不定期在單位走廊公示欄、公眾號進行法治宣傳8次,制作法治微視頻作品1個。三是加大公共衛生領域執法力度。檢查公共場所經營單位646戶次,對24戶公共場所91件樣品進行抽檢,合格率96.7%,出具《衛生監督意見書》48份,實施行政處罰28戶、罰款2.02萬元。在553戶公共場所經營單位中,評定為A級2戶、B級28戶、C級523戶。對265戶公共場所防艾重點場所經營單位進行專項監督檢查,從業人員的健康證持證率和HIV檢測率均達99.22%。
(五)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方面。
一是全面主動落實政務公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建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制度,并指定由辦公室負責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編制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信息公開投訴舉報處理制度、信息公開責任追究等制度,編制縣衛生健康局政府信息公開指南、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深化重點領域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全部公開到位。截至11月底行政許可、處罰等信息公示188期。二是落實“雙隨機、一公開”工作。2022年雙隨機監督抽查任務數為153戶,截至11月底,監督完成為153戶、任務完成為153戶,完成率100%,并將監督結果在政府部門網站公示共3期。三是加強對行政執法制約和監督。按規定辦理執法監督投訴案件并及時回復;認真辦理縣人大代表建議、縣政協委員提案并及時公開;及時回復法院、檢察院的司法建議,不存在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情況。依法積極支持檢察院、法院公益訴訟,財政、審計等監督未發現存在重大問題。
(六)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方面。
一是扎實推進系統依法治理工作,抓好矛盾糾紛處置應對工作,截至11月底共辦理12345投訴建議47件,政府網站后臺投訴建議13件,及時處理率及滿意度均為100%。充分發揮龍陵縣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影響和作用,最大限度地促成雙方和解,確保將各類矛盾有效化解,截至目前共受理醫療糾紛3件,成功調解3件。二是依法履行行政復議、行政應訴職責。加強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依法履行行政復議職責,推行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不存在具體行政行為被行政復議機關或人民法院確認違法或變更、撤銷情況,不存在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情況。2022年未發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
(七)加強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方面。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情況。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列入縣衛生健康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2022年學習選題計劃,并于第八次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并通過櫥窗、LED屏、微信群等平臺載體全方位、多角度宣傳闡釋解讀習近平法治思想1次。二是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印發了《龍陵縣衛生健康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2022年龍陵縣衛生健康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計劃》等文件,將法治建設工作納入黨組及單位年度工作重點。三是加強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和化解矛盾的能力。認真組織全局干部職工積極參與憲法、黨內法規和民法典學習、知識競賽,2022年領導班子集中學法2次,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1次,開展《云南省人口和計劃生育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規學習10次,利用周一例會組織網上觀看庭審活動1次;2022年8月下旬,邀請市健協會楊建標老師對全縣衛生健康系統干部職工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法治專題講座1次,10月初組織我縣所有醫護人員參加云南省衛生健康《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線上全員培訓1次。四是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人才和隊伍保障。舉辦衛生健康監督協管員培訓班1期、培訓57人,對醫療衛生健康綜合監管制度、衛生健康監督內容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進行學習、考核,全面提升我縣衛生健康監督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和法律知識水平;積極推進衛生監督執法機構執法裝備配備以及執法記錄儀使用的培訓工作,提高執法人員對執法記錄儀的了解和認識,消除對執法記錄儀使用的疑慮,積極支持執法人員使用執法記錄儀。
二、存在問題和不足
一是衛生健康監督執法工作保障能力不足問題。縣衛生健康局監督執法所無執法車輛,監督執法人員嚴重不足,科室設置、人員職責及崗位分工難于滿足執法工作需要,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衛生健康監督執法工作的發展。二是衛生監督執法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執法人員對新頒布、修正的法律法規、新增執法設備熟悉度不夠,對執法程序“標準化”、文書“規范化”制作水平有待加強。三是現有人民調解員36人,其中:醫療專業15人,法學專業7人,其它專業14人,醫學專家庫18人,在依法處理醫患糾紛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組織運用有待加強,完善醫療機構醫患糾紛調處機制有待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是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水平,促進依法行政、文明執法,完善便民服務措施,提高行政效能,創建優質高效的衛生監督執法服務環境;進一步完善與公安、市場監督等部門的聯動機制,探索建立各類長效監督管理機制。二是加強法治培訓,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對行政執法環節、步驟進行具體規范,提高行政執法案卷水平,確保我局執法人員在執法辦案過程中能規范體現“全過程記錄”,提升“標準化”程序;三是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完善重大衛生事項社會公示、社會聽證等政務公開相關配套措施,進一步增強衛生政務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辦事效率,加強社會監督。四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醫療糾紛多元化解渠道。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加強醫患溝通,進一步規范投訴處理流程,力爭把醫療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和初始階段,對未解決的醫療糾紛,適宜通過人民調解解決的,積極引導到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組織解決,對于易引發矛盾激化,甚至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糾紛,及時向公安機關通報,依托平安醫院建設協調機制,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推動患者居住地的基層組織協助做好溝通、教育工作,有效化解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