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5262660/20250418-00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 |
| 公開目錄 | 績效評價 | 發布日期 | 2025-04-18 |
| 文號 | 瀏覽量 |
附件4:
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度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報告
一、部門基本情況
(一)部門概況
1.主要職能
根據《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 和《中共龍陵縣委 龍陵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龍陵縣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龍發〔2024〕2 號)精神,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是龍陵縣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為正科級。
主要職責:
(1)貫徹落實文化和旅游方面的法律法規,研究擬訂全縣文化和旅游發展政策措施,擬訂相關規范性文件。
(2)統籌規劃全縣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發展,擬訂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推進文化和旅游領域體制機制改革。
(3)管理全縣性重大文化藝術活動,指導全縣重點文化設施建設,組織全縣旅游整體形象塑造和宣傳推廣,促進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對外合作和國際、國內市場推廣,擬訂旅游市場開發規劃并組織實施,指導、推進全域旅游。
(4)指導、管理全縣文藝事業,指導藝術創作生產,扶持 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導向性代表性示范性的文藝作品,推動各門類藝術、各藝術品種發展。
(5)負責全縣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推進全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旅游公共服務建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
(6)負責全縣智慧旅游建設。指導、推進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發展,推進文化和旅游行業信息化、標準化建設。
(7)負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普及、弘揚和振興。
(8)擬訂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管理、
指導文物、博物工作。
(9)負責組織實施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挖掘、保護和利用工作,促進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
(10)依法規范文化和旅游市場。指導、監管文化和旅游市場發展,對文化和旅游市場經營進行行政審批、行業監管,推進文化和旅游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11)負責全縣文化和旅游領域綜合行政執法工作,依法
查處全縣文化、文物、旅游等市場的違法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12)指導、管理文化和旅游對外及對港澳臺交流合作和
宣傳、推廣、促銷工作。
(13)負責全縣文化藝術和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加強中青
年文化藝術人才和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人才培養,開展文化藝術及旅游人才技能培訓。協調、落實文化藝術和旅游高層次人才有關服務工作。
(14)完成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2.機構設置情況。
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單位性質為正科級行政單位,內設4個股室,轄5個二級事業單位,行政單位獨立核算機構1個,局本級為行政單位;事業單位獨立核算單位4個,本年較上年減少1個。原因為龍陵縣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因機構改革撤銷。
3.人員情況。
2024年末,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共設編制59名。其中,行政編制10名,1個暫待消化編制,事業編制48名(含參公的行政編制0個)。實有在職人數52人,其中,局機關行政人員10人,事業單位人員42人(含參公管理事業人員0人)。離休人員0人。全局黨委、行政、紀委和工、青、婦機構健全。2024年局機關行政人員因工作變動調入2人(趙劍波、楊紹錦)、調出1人(張紹波)、退休2人(李自英、陳應旭)、死亡1人(劉寬局);事業人員因工作變動調入1人(趙國憲)、新招錄2人(賀薇、廖承琪)、退休5人(梁娟、常紅、姜慶、周潞、董茂梅)。局機關調入2人、調出1人、退休2人;圖書館人員退休1人;文化館人員調入1人、退休1人;民族文化工作隊人員新招錄2人、退休3人;文物管理所人員無人員增減變化。
離退休人員年末實有0人,退休0人。年末由養老保險基金發放養老金的離退休人數51人,均為退休人員。
實有車輛編制3輛,在編實有車輛3輛。
(二)部門績效目標的設立情況
目標一:堅持政治引領,黨的建設得到全面加強。
目標二:堅持推進文化惠民,聚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目標三:堅持全域發展之路,全力推動旅游發展提速增效。
目標四:堅持節會為媒,持續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目標五:堅持管服結合,營造良好文化旅游市場環境。
(三)部門整體收支情況
2024年本部門收入總計1479.41萬元,均為財政撥款,沒有事業收入和預算外資金收入,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占收入比重的100%。
2024年本部門支出總計1479.41萬元,其中:基本支出:882.2萬元,占總支出的59.63%;項目支出597.21萬元,占總支出的40.37%。
(四)部門預算管理制度建設情況
加強制度建設,健全內控機制。我局先后制定了《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財務管理制度》、《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財政支出項目管理辦法》、《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會議費管理辦法》、《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公務卡管理辦法》、《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差旅費管理辦法》、《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參照《云南省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執行)等各種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厲行節約要求,完善預算編報和審批制度,加強結轉結余資金管理,規范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預算申報流程,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執行管理、進度管理。今后將在實際工作中認真貫徹執行,并繼續建立健全管理辦法和內控制度。
二、績效自評工作情況
(一)績效自評目的
(1)通過績效自評,掌握項目相關制度建設及執行情況,項目的進展情況、資金的使用情況以及取得的成效,考核2024年度績效目標的實現情況。以完善項目管理制度,保證項目管理、資金管理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2)通過績效自評,從項目投入、項目的過程管理、項目的產出情況、項目效益和社會公眾(或服務對象)滿意度及績效評價資料報送情況等方面找出項目實際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為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文化項目管理工作,更好地發揮財政資金在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的引導作用提供參考。
(3)通過績效自評,為指導預算編制、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提供決策依據。
(4)通過績效自評,構建科學、規范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項目進行經常性的評價,及時反映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其他效益。
(二)自評組織過程
1、前期準備
根據縣財政局的績效評價要求,確定我局評價對象,明確評價任務,研究布置和安排項目實施單位(股室)收集整理項目實施相關資料,為評價提供工作指引。
2、組織自評
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組織人員通過項目立項情況、資金使用情況、項目實施管理情況、項目績效表現情況開展部門整體支出自評,全面了解資金使用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資金管理是否規范、資金使用是否有效,檢驗資金支出效率和效果,分析存在問題及原因,及時總結經驗,改進管理措施,不斷增強和落實績效管理責任,完善工作機制,有效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并形成相應部門自評報告。
3、督促整改
根據項目單位和部門自評情況,以問題為導向,針對績效自評發現問題,督促項目實施單位(股室)進行認真整改。
三、評價情況分析及綜合評價結論
(一)投入情況分析
結合部門職責職能,設定工作目標,根據工作目標預算部門經費,收入1479.41萬元,支出1479.41萬元,其中:工資福利支出804.67萬元、商品和服務支出272.96萬元、個人和家庭的補助13.30萬元、資本性支出288.48萬元、對企業補助100萬元,均為保障龍陵縣文旅局干部職工工資、部門正常運轉的相關經費支出和文旅相關項目經費支出。
(二)過程情況分析
1.預算執行:(1)嚴格預算執行,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預算執行進度,(2)嚴控結轉結余,結轉結余控制目標為不超過上年結余結轉數(3)項目組織良好,部門開展項目有健全的管理機構作為保障并明確實施主體責任;加強部門內部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專項檢查、專項督查工作中,均將項目資金的使用管理的核查作為所有考評工作的重要內容,并在項目實施完成后及時開展績效自評;(4)“三公經費”節支增效,按照“三公經費”只減不增的要求,確保2024年部門“三公經費”預算數小于等于上年預算數;
2.預算管理:(1)管理制度健全,建立行之有效的項目安排決策機制,保障部門項目申報、審核、安排全程公開透明。制定完善相關財務管理制度,根據項目實施內容,細化項目管理辦法,對項目制定績效目標,對項目支出績效進行監控。(2)信息公開及時完整,對固定資產進行規范管理,,規范固定資產的采購、使用、處置、管理工作。建立了資產臺賬登記管理制度,及時更新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實施資產動態管理和監督,維護資產的安全、完整;
3.資產管理,資產管理使用規范有效,對固定資產進行規范管理,,規范固定資產的采購、使用、處置、管理工作。建立了資產臺賬登記管理制度,及時更新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實施資產動態管理和監督,維護資產的安全、完整。
(三)產出情況分析
1.公共文化提質增效。認真組織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服務群眾14.01萬人次;縣圖書館接待到館讀者7639人次,流動圖書9485冊,開展線上展覽9次,瀏覽量2631人次,組織國門文化、圖書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景區、節慶閱讀活動26場次。根據省文旅廳的統一安排部署,完成鄉鎮文化站評估定級工作,10個鄉鎮文化站評估定級全部達標,其中被評定為特級2個,一級2個,二級5個,三級1個,因工作成效突出,獲省文旅廳支持新書5000冊;組織開展碧寨山歌會、勐糯潑水節、石斛花卉節、臘勐芒果節、木城彝族火把節、中國農民豐收節云南主場等民俗民間活動,完成文化惠民演出70場次;扎實開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文化“三進”架起雙擁共建橋梁,縣文旅局榮獲“愛國擁軍模范單位”稱號;廣場舞《十唱共產黨》在云南省第六屆群眾文化“彩云獎”保山市級展演中,榮獲一等獎;文藝作品舞臺劇《云嶺星火》,成功入選2024年度云南省文藝精品創作扶持項目;志愿服務助力公共文化隊伍壯大,組建龍陵縣文旅志愿服務隊15支,登記在冊志愿人數786人,發布文旅志愿服務項目272個,服務時長7065.9小時;國門文化建設成效明顯,申報的國門文化友誼廣場項目獲批省級獎補資金100萬元,申報的國門文化交流中心、國門書社、邊境文化幸福村等國門文化項目已納入省級國門文化建設項目庫。
2.文化遺產有效保護。松山戰役舊址(子高地)文物本體保護項目建設完成并通過項目初驗,松山戰役舊址安防工程建設項目、松山戰役舊址展陳和數字化建設項目已開工建設;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有序推進,目前正在開展實地調查工作。非遺保護扎實開展,龍陵縣紙傘制作技藝非遺工坊和龍陵縣傈僳族服飾非遺工坊入選市級非遺工坊;4名非遺傳承人成功入選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為進一步傳承和發揚非遺文化,探索非遺進校園的發展模式,篩選8個非遺項目,以校園社團活動為傳承載體,通過非遺項目傳承人手把手教學,非遺+校園活動開展有聲有色,文化傳承取得顯著成效,選送的“非遺流動課堂”實踐案例獲評云南省“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為保山市唯一入選案例。
3.品牌創建穩步推進。勐糯大寨社區獲評云南省金牌旅游村;建設完成龍江稻田公園、龍新雪山等綠美景區7個、綠化美化點位9個,松山大戰遺址公園景區獲評云南省2023年綠美景區標桿典型,獲省級獎補資金122萬元;龍江萬畝茶園、龍陵石斛花卉交易展示中心成功申報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勐糯大寨傣泐民宿、平達平安九閣民宿申報丙級民宿通過省級專家實地驗收;龍陵縣熱土傣韻鄉村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龍陵縣雪山農旅發展有限公司被評為全省旅游新業態企業;邦臘掌度假酒店申報省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已通過省級專家驗收;龍江鄉弄崗村榮登《旅居云南首批典型案例》;由縣文旅局創作選送的《游在龍陵,向美而行》入選全國文明旅游優秀公益宣傳片,為云南省唯一入選作品。
4.產品業態日趨豐富。持續推動“以節活旅”成效,舉辦碧寨山歌會、勐糯潑水節暨電商大賽、石斛花卉節、臘勐芒果節、中國農民豐收節云南主場活動和第八屆龍江稻花魚節等活動,探索溫泉+康養+旅居發展模式,文旅市場持續升溫。1—12月,龍陵縣接待旅游者總人次550.35萬人次,旅游總花費55.7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02%和4.04%。
5.項目工作扎實有效。縣圖書館、縣文化館、松山戰役舊址陳列展示等項目有序推進;雨辰灣旅游度假村項目(一期)已開工建設;文旅項目前期工作按時序推進;完成龍陵松山抗戰文化旅游開發、龍陵縣溫泉石斛康養綜合體兩個重點招商項目的策劃包裝及招商材料編制;積極組織到四川千山千悅文旅集團有限公司、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綠城管理集團公司等進行招商推介;引進省外產業招商到位資金5090萬元;策劃包裝文旅項目8個,固定資產投資在庫項目5個,備案項目5個,完成旅游固定資產投資36984萬元。
6.文旅宣傳蒸蒸日上。緊抓新媒體宣傳特點,全力落實宣傳促旅游發展工作,緊扣民俗民間活動主題,深挖本土文化資源和及時捕捉當前宣傳熱度,發布微信公眾號文旅宣傳信息510條、視頻號221個、微博3465條、小紅書124條,被省級采用14條、視頻2條,被市級采用69條、視頻31條,微信公眾號總粉6794人,抖音總粉2187人,小紅書總粉265人,微博總粉1069人。“龍陵文旅”抖音號傳播影響力位列全省第七,“龍陵文旅”微博號榮登全國政務微博文旅榜第96名。組織別具特色的文旅產品,積極參加南博會、云南“五個大家”在騰沖宣傳及騰沖邊貿會等宣傳推介,有效提升全縣文旅品牌知名度。
7.文旅服務井然有序。認真組織開展旅游服務創優提質和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專項行動,2024年共受理投訴29起,完成旅游退換貨346起,累計退款363.47萬元;開展文旅青年志愿服務活動66場次,服務時長1760小時;聯合開展執法170余人次,辦理文旅市場行政違法案件6件,切實維護好云南旅游金字招牌。
(四)效果情況分析
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一年。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帶領全縣文化旅游系統干部職工凝心聚力、破竹而發,持續推動龍陵縣文旅事業蓬勃發展。
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度績效目標均已完成,績效自評為:優。
四、存在的問題和整改情況
一是公共基礎薄弱。“+旅游”的意識不足,旅游廁所、旅游標識、觀景臺、應急救助點等基礎設施還需要完善,智慧化服務水平還需大力提升。二是品牌創建滯后。市場主體缺乏,產品提升不足,業態較弱的問題仍未明顯改善,導致綜合競爭力不強。三是旅游產品單一。旅游觀光產品老化、溫泉產品同質化、鄉村休閑產品質量不高,適應大眾化、個性化、差異化、康養化的旅游產品開發不足,自駕車營地、露營地缺乏,體驗性等新產品培育不足。四是缺乏項目及資金。缺乏資金投入,全縣優勢資源基本未開發形成優勢產品,大企業引進難,既無“頂天立地”的大項目,更缺“鋪天蓋地”的小項目。五是專業人才匱乏。文旅人才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隊伍嚴重老化、專業人才嚴重緊缺等問題仍沒能有效解決,制約了各項業務工作順利開展。
五、績效自評結果應用情況
高度重視整體支出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是預算績效管理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的關鍵,也是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落腳點。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通過采用多種方式運用績效評價結果,并將其轉化為提高預算資金使用績效的具體行動,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的抓手。
(一)落實績效評價整改意見,不斷提高預算績效管理水平
認真落實績效評價整改意見是績效評價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針對評價結果中所提出的問題和建議要督促落實整改措施,及時將落實的整改情況以整改報告書的形式反饋到相關部門,促進各單位增強責任和效益觀念,提高財政資金支出決策水平、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并加強項目財務管理。
(二)落實預算績效管理,提高預算編制質量
充分運用自評結果,發揮績效評價結果對合理安排預算的積極作用。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下年安排支出資金的重要依據,為預算編制提供參考,促進財政資金的合理分配與有效使用。
(三)完善績效目標,引導項目支出符合部門職能職責
結合績效評價結果,對被評價項目的績效目標進行梳理,對不符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職能職責的項目績效目標進行調整,同時細化量化項目績效目標,并指引預算明細支出,從而使項目支出與部門職能職責相符。
六、主要經驗及做法
(一)全員參與,明確責任,加強績效管理
在項目預算編制中,必須調動相關預算使用部門、股室參與,編制的預算及績效目標(指標)才符合實際情況;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進一步樹立了績效全過程跟蹤管理的意識,落實了“誰主管、誰使用、誰負責”績效管理責任,圍繞預期績效目標,對項目的組織實施進展情況進行動態跟蹤,及時發現并糾正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才能確保績效目標如期實現。
(二)建章立制,齊抓共管,機制運行順暢
嚴格按照《云南省財政廳關于加強預算管理加快支出進度的通知》(云財預〔2018〕164號),確保預算執行達到預算執行序時進度要求,認真做好項目實施的準備工作,保障項目實施進度高效有序。牢固樹立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的理念,按規定撥付和使用資金,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加強預算執行監控,為單位管好明白賬、放心賬,確保財政資金花得規范、花得有效、花得明白。
(三)運用評價結果,提高資金效益
將績效因素作為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對上年度績效完成不好的,減少預算安排加強績效監督,反之增加預算安排。形成“績效預算分配,使用結果評價,下年度績效預算分配”的績效預算約束環,使績效管理貫穿財政支出領域和分配領域,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七、其他需說明的情況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