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5262660-/2019-0912003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 |
| 公開目錄 | 部門決算 | 發布日期 | 2019-09-12 |
| 文號 | 瀏覽量 |
龍陵縣文體廣電旅游局(本級)部門2018年度部門決算
第一部分 龍陵縣文體廣電旅游局(本級)概況
一、主要職能
二、部門基本情況
第二部分 2018年度部門決算表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二、收入決算表
三、支出決算表
四、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表
七、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八、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收入支出決算表
九、“三公”經費、行政參公單位機關運行經費情況表
第三部分 2018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二、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三、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四、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第四部分 其他重要事項及相關口徑情況說明
一、機關運行經費支出情況
二、國有資產占有情況
三、政府采購支出情況
四、部門績效自評情況
(一)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二)項目整體支出績效自評報告
五、其他重要事項情況說明
第五部分 名詞解釋
第一部分 龍陵縣文體廣電旅游局(本級)概況
一、主要職能
(一)主要職能
參照政府批準的“三定”方案。根據《中共龍陵縣委辦公室 龍陵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龍陵縣人民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龍辦發〔2015〕15號)精神,設立龍陵縣文體廣電旅游局,為縣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正科級。
主要職責:
(1)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省、市有關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旅游、新聞(出版)、政策和法律法規;擬訂本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旅游、新聞(出版)事業(產業)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組織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2)擬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引導公共文化產品生產;組織實施縣、鄉、村公共文化、體育、廣播電視設施建設;負責管理縣級公共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旅游服務設施。
(3)負責指導、協調鄉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的工作;健全、鞏固和發展全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旅游、新聞(出版)四級網絡。
(4)承擔全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旅游、電影事業管理責任;承辦縣內外文化、體育演賽,做好縣內外各項文化、體育演賽的組織工作;組織全縣性重大文化體育活動、文化藝術創作,推動社會文化、社會體育、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指導圖書館、文化館(站、室)事業和基層文化建設;指導各類社會文化事業的建設;組織、協調、管理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監督管理電影專項資金的使用,指導和協調全縣性重大電影活動。
(5)負責文化、文物、體育科研工作,推進文化、體育、文物科技信息建設;管理文物和博物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指導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協調開展搶救性發掘考古工作。
(6)承擔全縣文化市場管理責任。負責全縣文化市場行政審批、行業培訓、稽查辦案管理工作;負責衛星地面接收設施安裝管理工作;查處違禁違規等活動。
(7)組織擬訂本轄區“掃黃打非”行動方案;組織協調“掃黃打非”集中行動和大案要案的查處;擬訂文化市場發展規劃;負責指導和管理全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抓好文化市場的依法監督和稽查工作;組織實施對廣播電視的稽查工作;組織實施文物市場管理;管理全縣著作權工作,查處或組織查處著作權侵權案件;調解本地區的著作權糾紛,依法管理全縣的無主著作權,協助、監督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在全縣的活動;負責全縣著作權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和培訓工作。
(8)組織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指導和配合各部門、各行業、各社會團體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監督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管理全縣體育外事工作,開展與縣外的體育交流與合作;指導縣體育總會的工作,負責全縣性的體育社團(協會)的資格審查及有關管理工作;負責對體育社團進行有效的管理、檢查、審批;組織體育領域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廣;擬訂全縣競技體育發展規劃,制定全縣體育競訓計劃,確定競技業余訓練項目的設置與重點布局,指導全縣業余體育訓練工作;研究體育業余訓練隊伍的建設與發展工作;組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老年體育活動。
(9)負責廣播電視、電影、信息網絡視聽節目服務機構的設立審核、報批及業務監管工作,對從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制作經營機構實施監管;監管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信息網絡視聽節目和公共視聽載體播放的視聽節目,審查其內容和質量;負責廣播電影電視和信息網絡視聽節目服務的科技工作,監管廣播電影電視節目傳輸、監測和安全播出;歸口管理全縣衛星地面接收設施;規劃并管理廣播電視專用網,制定具體政策、措施和技術標準,保證廣播電視節目的安全播出和傳輸;對云南廣電網絡龍陵支公司實行行業管理;擬訂城鄉廣播電視網絡發展規劃;負責廣播電視網絡建設和多功能開發應用;負責廣播電視節目及廣播電視工程及設施監督管理。
(10)負責組織開展旅游資源的普查,擬訂相關保護工作規劃;參與旅游資源開發、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環境改善等方面的規劃立項和報批工作;擬訂全縣旅游業管理規定,并監督實施;指導全縣旅游景區景點、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線路的規劃、開發、建設;指導監督旅游業統計工作。
(11)組織旅游形象和品牌的對外宣傳、重大旅游宣傳促銷和旅游節慶活動;指導重點旅游區域、旅游產品、旅游線路的開發、組合和推廣;協調組織假日旅游、鄉村旅游和紅色旅游工作;負責對全縣旅游經營單位實施行業指導管理,規范旅游市場秩序,監督管理服務質量,維護旅游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規范旅游企業和從業人員的經營與服務行業,受理旅游質量投訴;負責全縣出國旅游、邊境旅游、優秀旅游城市創建、導游隊伍、旅游安全生產及特種旅游服務的管理工作;處理縣內旅游投訴,根據委托并授權開展旅游市場檢查工作。
(12)制定并組織實施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旅游人才培訓規劃;組織、指導全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旅游系統的體制改革和干部隊伍的建設,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
(13)承辦縣委、縣人民政府和上級機關交辦的其它事項。
行政審批事項以龍陵縣人民政府公布的行政審批項目目錄為準。
(二)2018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介紹
2018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介紹。2018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介紹。1、文化工作。一是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逐步提升。深入推進貧困地區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工程建設,完成111個行政村綜合文化中心音響設備、體育器材、廣播器材采購配發工作。項目預計2018年底完工,我縣將實現121個行政村村級文化活動室全覆蓋。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管理員專題培訓1期,培訓基層文化工作者20余人次;做好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作,完成農村數字電影放映1452場次。縣圖書館綜合閱覽室每周開館58小時以上,全年接待到館讀者2300余人次,發放借書卡310張,外借圖書、期刊1500余冊;全縣41個圖書流動點借閱圖書12000余冊;開展農家書屋業務培訓26次,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培訓1次,成功舉辦“龍陵縣2018年全民閱讀活動”“中國夢”征文活動、“世界圖書與出版日”宣傳活動及“你選書?我買單”借閱活動。文化館向全縣群眾提供公益性演出、美術攝影展覽、群眾文化藝術培訓、非遺展示參觀等免費項目16項,組建基層文化活動基地示范點11個。成功舉辦“我的書屋我的夢”幼兒繪畫作品征集活動,征集繪畫作品50幅,獲市級一等獎21幅、二等獎12幅、三等獎17幅,經市級專家篩選后推薦到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將在第28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進行集中展示。持續培育打造“群眾文化大舞臺”“群藝課堂”等群眾喜聞樂見、參與廣泛的品牌服務項目,已形成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化服務項目群眾受益,藝術展覽精品紛呈、長年不斷革新的格局。民工隊組織“送法下鄉”政法專場文藝演出18場次,參加龍陵縣2018年脫貧攻堅文藝巡演20場,獲評“龍陵縣扶貧工作標兵”;開展文藝演出82場次,輔導各機關單位、廠礦、社區、學校、群眾等文藝節目151場次,出動演出燈光音響保障26場次,受惠群眾近12萬人次。鄉鎮文化站舉辦展覽14場次,舉辦各類文體活動73場次,舉辦各類培訓20場次,農文網培學校開放13592小時。二是文化活動精彩紛呈,文藝精品創作成效明顯。組織開展“我們的中國夢 文化進萬家”五下鄉活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和諧鄉村”贈送春聯等活動,持續開展碧寨山歌會、勐糯潑水節等品牌節慶活動。參加“云南省第三屆大家樂群眾文化”彩云獎評選市級復賽獲集體組織獎,創編舞蹈《阿咪萊》獲節目二等獎;參加云南省第三屆大家樂群眾文化“彩云獎”決賽,廣場舞《心醉傈僳山》獲歡躍四季—云南廣場舞展演優秀作品獎,該節目將于明年參加全國展演;參加全國廣場舞展演云南省保山市集中展演活動獲集體組織二等獎,節目《刮綽親家麻親家》獲展演二等獎;參加全國廣場舞展演活動云南集中展演《刮綽親家麻親家》獲參演節目獎;創作演出情景劇《山寨書香》、傈僳族蔑葛戲《脫貧攻堅警民情》獲云南省文化廳2018“百團千隊”紅色文藝輕騎兵優秀文藝節目獎;中國畫《山居幽谷》入選“共慶十九大?江山美如畫”保山·玉溪美影書交流展;組織實施《血肉滇緬路》主題美術創作,共創作美術作品30余幅,作品《怒江一景》參加上海太倉畫院—保山兩地文化交流展覽。三是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取得新成效。申報建立了龍陵縣第六批非遺名錄,包括傈僳族葫蘆笙制作工藝、傣族民歌、貴滿榮養生文化、射弩技藝、民間調子創作、彝族香堂人火把會等6個非遺項目及李成早等9位傳承人,推薦申報了李成早、赧昌瑞為第六批市級傳承人,向省級申報了李成早、赧昌瑞傳承人,待省級非遺專家評審。制作完成《龍陵縣傈僳族女子服飾》申報錄像片,印刷出版《龍陵縣傈僳族服飾》書籍1000冊。完成龍陵縣列入省級、市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數據核查工作,完成《保山市非遺傳承人》書籍相關傳承人的材料上報工作,組織開展第十三個世界文化遺產日宣傳活動。完成文化云南云保山板塊建設數據上報工作,共上報場地信息、文化活動信息、藝術鑒賞信息、文化非遺信息、志愿者信息、活動室信息、文化資訊信息等七個板塊內容,上報圖片900余張、文字材料200多份。完成全市民族民間傳統醫藥類非遺資源普查上報工作,共上報中草藥、骨科、針灸、小兒推拿、藥酒、王氏除痛推拿店、傷科接骨等8個項目及8位傳統醫藥類從業人員。目前我縣共有省級非遺項目8個、省級傳承人6名;市級非遺項目25個、市級傳承人35名;縣級非遺項目31個,縣級傳承人35名。
2、新聞出版文化市場工作。一是穩步推進“新時代?新閱讀”全民閱讀活動,各項活動有序推進,成效明顯。二是完成2017年農家書屋新增出版物的購置、加工、配送、上架工作及2017年脫貧退出4個貧困村農家書屋的輔導并通過上級驗收。對2018年貧困村脫貧退出的40個村(社區)農家書屋及電子閱覽室的建設管理工作完成摸底調查。三是積極開展五大專項行動,組織“拒絕盜版、遠離有害出版物”等主題宣傳活動,加大出版物市場、音像制品、娛樂場所、網吧等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淫穢色情、宗教迷信、盜版、非法出版物、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行為。四是開展“掃黃打非”進基層活動,實現全縣“掃黃打非”進基層全覆蓋,發放綠書簽、拒絕盜版、抵制有害文化、倡導精神文明等各類宣傳冊300余份。五是依法依規開展文化市場審批工作,共辦理內部資料性出版物準印許可22件、娛樂業經營許可20件、圖書經營許可1件、網絡文化經營許可5件、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1件。六是嚴格市場監管,規范經營秩序,突出抓好平安創建工作。開展突擊檢查10次,執法行動10次,出動執法人員30人次,立案查處文化市場違法經營單位1家。
3、廣播電視電影工作。2018年,我局被云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表彰為“全省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系統先進集體”,各項工作成效明顯。一是完成全縣所有農戶擁有廣播電視接收終端和收視終端情況的摸底調查工作。二是認真做好高山臺站和農村廣播電視服務工作。共維修衛星接收設備135臺次。三是扎實做好全縣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工作,所有發射臺播出節目正常,未發生廣播電視安全播出事故。四是完成木城公養山發射臺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工作,5月份完成縣級質量驗收;完成縣城西山坡廣播電視發射臺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成西山坡發射臺中央廣播電視節目數字化無線覆蓋工程的安裝調試工作,10月份試播。五是完成云南省貧困地區民族自治縣邊境縣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工程二期111個點廣播器材配置建設項目建設。六是完成木城、龍陵、龍新和河頭四個地方臺節目地面數字化發射臺站補點建設及設備安裝調試并試播,達摩山發射臺地方節目地面數字補點建設前期工作正在推進,預計12月底安裝調試完成并試播。七是完成1346套脫貧攻堅廣播電視“補短板”接收終端戶戶通采購、錄入、設備發放、開戶及安裝調試工作及全縣178戶無廣播電視接收終端用戶“再排查再鎖定”設備安裝工作,完成全縣50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廣播電視接收終端使用情況統計匯總工作,制定了《龍陵縣易地扶貧搬遷點農戶廣播電視接收終端覆蓋實施方案》,各主責單位移機或網絡建設工作已啟動,相關工作正在推進。八是完成地方廣播電視節目覆蓋工程建設實施方案制定和5個補點臺站實地勘察工作。
4、文物博物工作。一是配合做好《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制定工作,2018年9月21日,云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批準《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10月18日,保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正式向社會公布,條例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二是《松山戰役舊址(子高地)文物本體保護工程方案設計》通過國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批復。三是完成龍陵抗戰紀念館系列本體修復和復原工作及紀念館安防、技防、消防工作。四是組織開展博物館日宣傳工作。聯合九三學社龍陵縣支社、文化館、旅游股等在東卡紀念館開展以“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為主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活動,制作流動展板12塊、發放宣傳單2000多冊。五是積極推進李鑫故居提升改造工作,制作完成項目實施方案,預計2018年年底啟動建設,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
5、體育工作。一是全民健身蓬勃開展。2018年全縣共主辦、承辦和參加市級以上有影響的各類全民健身賽事活動30多場次,直接參與人數8萬余人次。組織舉辦龍陵縣第二十三屆“宏程杯”職工籃球運動會、“三八”節拔河比賽、“五一”10公里千人登山比賽、老年人門球冠軍賽;成功舉辦“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動,活動包括自行車、歡樂跑、社會指導員培訓、我愛足球聯賽等;圓滿舉辦2018首屆中國龍陵松山山地自行車速降國際邀請賽,活動有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捷克、新西蘭、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專業精英選手、大眾車手、女子車手、青少年車手共計71名參加比賽。組織承辦2018年保山市中學生田徑比賽、老年人羽毛球年度賽。協助舉辦勐糯潑水節、木城鄉彝族火把節系列健身活動、勐糯國慶籃球聯賽。組織40名選手參加了三期市級圍棋比賽,有效提升了我縣圍棋競技能力;組織中小學三個階段足球隊參加保山市第三屆校園足球聯賽,獲兩個第二名,并代表保山市參加省級聯賽;派出農村(平達)、城鎮(縣老體協)兩支老年人門球代表隊參加保山市中冠門球賽,農村(平達)代表隊獲第二名,并代表保山市參加了在鳳慶舉行的全省門球比賽;派出老年人各項目代表隊10批160人次參加市級單項年度賽和市第五屆老健會;派出4名殘疾人運動員參加第十一屆省殘運會,獲6金2銀2銅;選派10名少數民族運動員參加云南省第十一屆民運會。積極與周邊縣市開展老年人門球、地擲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交流活動,增進了友誼、提升技能;利用四海釣魚頻道游釣中國攝制組到龍拍攝“游釣龍陵”活動契機,多角度宣傳了龍陵。二是群眾體育組織不斷加強。完成龍陵縣體育總會重新注冊登記工作,完成并規范了體育總會團體會員重新納入工作;完成老體協下設六個分項協會的換屆工作;開展國民體質監測600余份,完成上級下達400份的150%;派出各協會人員參加上級舉辦的各類培訓28人次,縣本級舉辦各類培訓12期960余人次。三是體育場館低免開放有序推進。現有綜合訓練館、游泳館實行低收費開放,特殊時段免費開放,室外籃球場、田徑場、足球場實行全天免費開放,全年接待健身群眾35萬余人次。四是競技體育水平持續提升。派出龍陵籍運動員39人到臨滄參加云南省第十五屆運動會,獲金牌10枚、銀牌9枚、銅牌7枚、第四名12個、第五名7個、第六名14個、第七名4個、第八名4個。參加2018年保山市中學生田徑比賽,龍陵縣代表隊共獲得金牌12枚、銀牌24枚、銅牌28枚,以總分508.5分的成績榮獲團體第二名,并獲體育道德風尚獎;龍陵縣代表隊男子4×100m接力以45秒2破45秒36的保山市少年田徑紀錄、女子4×100m接力以52秒破保山市28年來保持的52秒零1的保山市少年田徑紀錄和保山市田徑記錄。后備人才培養、輸送穩中有升,全年共開展各類項目人才選拔3批次,輸送體育優秀后備人才16人。五是體育產業發展動力逐步增強。2018年全縣18個在售體彩網點實現體育彩票銷售總額約3822萬元。黃龍玉文化融入國內、國際體育賽事、社會資本逐漸注入各級各類賽事和活動,體育健身消費呈上升趨勢,體育消費呈現多元化發展。六是項目工作取得實效。編報中央轉移支付、省對下轉移、七彩云南全民建設工程和體育產業等項目四類15項,獲上級補助8項,獲批項目資金363萬元、健身路徑48套;縣級投資28.7萬元,購置體育器材20套配發至10個鄉鎮、7個行政村。
6、旅游工作。一是旅游業發展指標穩步提升。2018年,全縣預計接待國內外游客352.1萬人次,同比增長17.77%,完成年內計劃344萬人次的102.4%;實現旅游收入40億元,同比增長34.5%,完成年內計劃37.2億元的107.5%。兩項主要指標增速均超過年初計劃(年初計劃分別為15%和25%),完成情況良好,到年底各項指標均能完成市、縣考核目標。二是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有序開展。研究出臺《龍陵縣推動全域旅游發展10項重點工作實施方案》《龍陵縣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龍陵縣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實施意見》,起草完成《龍陵縣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實施方案》,正在對接高資質高水平的旅游規劃單位,擬編制《龍陵縣全域旅游總體規劃》,計劃用3年時間,按照《云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驗收標準》,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整合全縣資源,拓展縣域旅游發展空間,不斷完善全域旅游服務設施,提升全域旅游服務能力,切實將龍陵建成“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三是旅游品牌化打造成效顯著。抗戰文化、溫泉養生文化、黃龍玉文化“三張名片”品牌打造成績斐然。松山遺址文化旅游區PPP項目已成功列入國家示范項目庫,松山特色小鎮被納入按省級標準建設的市級重點特色小鎮創建名單;邦臘掌景區提升改造一期全面營業,健康小鎮、高黎貢龍騰湖旅游度假區、三關溫泉頤養新村等項目有序推進;龍陵黃龍玉順利進入《石英質玉 分類與定名》國家標準名錄,成為第23屆亞洲乒乓球錦標賽、五人制足球世界杯、十佳勞倫斯冠軍獎“金鑲玉”獎牌指定用玉,目前,龍陵境內從事珠寶玉石加工銷售的個體私營企業達640多戶,從業人員10000多人。四是“一部手機游云南”工作落實有力。按時限要求圓滿完成第一、二、三批工作任務并通過省、市各級考核評審。完成上線城市名片1個、景區名片3個、景區1分鐘視頻3個、景區語音導覽3個,優化提升慢直播15路,編制完成旅行社精品線路2條,完成松山3A景區AI識景和手繪地圖,完成2個智慧停車場、4個智慧廁所建設并接入“一部手機游云南平臺”,完成2家旅行社、48家酒店、78家餐飲、6家6類10種商品、1家旅游包車企業、1家租賃車企業誠信評價。在云南省旅發委對全省129個縣區“一部手機游云南”中部分資料進行評審中,龍陵縣獲得“城市名片(1分鐘視頻)”評審排名全省第三,全市第一的優秀成績,并獲得趙德光書記親自批示。在智慧景區以獎代補考核中,各級專家對我縣智慧景區建設工作反映良好。五是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強力推進。組織召開全縣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工作推進會,深刻汲取“5.10”輿情教訓,對旅游市場秩序整治中反映的問題進行了嚴肅整改,制定了《龍陵縣旅游市場秩序整治聯合執法檢查工作方案》,加強了對旅游市場檢查力度。共開展旅游市場檢查11次,其中旅游、發改、市場、公安、安監、國稅、消防、黃龍玉辦等部門開展聯合檢查4次,節日市場巡查4次,各類專項檢查3次,共下達監督整改意見書28份,責令整改12份,對3家涉嫌接待旅游團隊的黃龍玉購物店下達了停業整頓通知書,構建了齊抓共管、合力攻堅的旅游市場監管機制。六是旅游宣傳營銷精準發力。制作《邦臘掌旅游宣傳冊》《松山旅游宣傳冊》《龍陵旅游指南》等旅游宣傳品,投放到各景點景區、旅游企業及賓館酒店共計5000余份;組織旅游企業參加2018第5屆中國—南亞博覽會,積極宣傳龍陵旅游資源及精品線路;大力支持邦臘掌溫泉旅游度假區開展“知識青年上山下鄉50周年,重返第二故鄉”、馬來西亞吉隆坡現場推介等活動,取得良好宣傳效果;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利用擺攤設點開展旅游咨詢發放資料、深入涉旅企業進行督促檢查、制作“文明旅游”溫馨提示牌等方式大力開展文明旅游宣傳,成效顯著。
7、項目工作。2018年,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9030萬元,占年度計劃99030萬元的100%,其中:龍陵縣抗日戰爭紀念館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300萬元、龍江大橋5A級景區建設項目完成投資9850萬元、龍陵縣勐糯鎮民族體育中心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2800萬元、龍陵縣象達鎮僑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完成投資8400萬元、松山小鎮建設項目完成投資49305萬元、龍江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685萬元、鎮安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874萬元、龍新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580萬元、龍山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873萬元、臘勐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251萬元、縣村綜合覆蓋項目完成投資1345萬元、碧寨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372萬元、勐糯文化活動場所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241萬元、木城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341萬元、象達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641萬元、平達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172萬元。
二、部門基本情況
(一)部門決算單位構成
納入龍陵縣文體廣電旅游局(本級)部門2018年度部門決算編報的單位共3個。其中:行政單位1個,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0個,其他事業單位2個。分別是:
1.龍陵縣文體廣電旅游局本級(行政)
2.龍陵縣旅游市場質量監督管理所(編制獨立財務不獨立核算)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3.龍陵縣廣播電視轉播臺(編制獨立財務不獨立核算)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二)部門人員和車輛的編制及實有情況
2018年末實有人員編制20人。其中:行政編制12人(含行政工勤編制2人),事業編制8人(含參公管理事業編制0人);在職在編實有行政人員18人(含行政工勤人員2人),事業人員8人(含參公管理事業人員0人)。
離退休人員0人。其中:離休0人,退休0人。
實有車輛編制3輛,在編實有車輛3輛。
第二部分 2018年度部門決算表
(詳見附件)
第三部分 2018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2018年度收入合計29,875,685.24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29,875,685.24元,占總收入的100.00%;上級補助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事業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經營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附屬單位繳款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其他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與上年對比增加15,723,999.56元,增長111.11%,主要原因分析:財政撥款收入增15723999.56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經費增11653999.56元,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經費增4070000元。主要原因為文化體育類工程項目增加,相應的專項資金也增加。
二、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2018年度支出合計29,783,498.17元。其中:基本支出4,227,985.24元,占總支出的14.20%;項目支出25,555,512.93元,占總支出的85.80%;上繳上級支出、經營支出、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共0.00元,占總支出的0.00%。與上年對比減少3,440,507.43元,減少10.36%,主要原因分析1.基本支出增19587.36元,主要為:人員經費3737649.40元,比上年減少147161.40元;日常公用經費490335.84元,比上年增加147161.40元。2.項目支出減少3460094.79元,主要為:基本建設類項目經費1992000元,比上年減少17216000元。
(一)基本支出情況
2018年度用于保障龍陵縣文體廣電旅游局(本級)機關、下屬事業單位等機構正常運轉的日常支出4,227,985.24元。與上年對比增加19,587.36元,增長0.47%,主要原因分析人員經費增加147161.40元:1.工資福利支出3,366,854.40元,主要變動為減少在職人員1人。其中:基本工資增37438元、津貼補貼減231825.76元,獎金增62055元,其他社會保障繳費減21214.44元,績效工資增53280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費增加1173.8元。基本支出增加,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等人員經費支出占基本支出的88.40%;辦公費、印刷費、水電費、辦公設備購置等日常公用經費占基本支出的11.60%。
(二)項目支出情況
2018年度用于保障龍陵縣文體廣電旅游局(本級)機構、下屬事業單位等機構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用于專項業務工作的經費支出25,555,512.93元。與上年對比減少3,460,094.79元,減少11.92%,主要原因分析1.基本建設類項目減少17216000元;2.行政事業類項目增13755905.21元。具體項目開支及開展工作情況基本建設類項目較上年減少,主要包括文化旅游提升廣播臺站建設,公共體育普及設施建設。一般項目增加,包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項目、文化文物保護項目、旅游發展基金項目等。
三、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2018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23,635,498.17元,占本年支出合計的79.36%。與上年對比增加960,187.07元,增長44.48%,主要原因分析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有一部分是年初結轉結余資金已在本年使用完,2018年年初結轉結余資金較少,形成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較上年對比減少的情況。
(二)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1.一般公共服務(類)支出4,960,00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20.99%。主要用于松山大遺址公司貸款還本付息4910000元、老年藝術團老體協活動經費50000元;
2.外交(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3.國防(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4.公共安全(類)支出9,00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4%。主要用于民族文化工作隊禁毒文藝專場演出經費9000元;
5.教育(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6.科學技術(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7.文化體育與傳媒(類)支出14,618,086.96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61.85%。主要用于行政運行2,569,482.48元,其他文化支出506,000.00元,博物館500,000.00元,其他文物支出1,217,430.00元,體育場館1,160,000.00元,其他體育支出113,000.00元,廣播1,649,700.00元,電視467,468.48元,電影102,960.00元,其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支出2,021,200.00元,其他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5,528,276.00元;
8.社會保障和就業(類)支出681,307.4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2.88%。主要用于歸口管理的行政單位離退休7,200.00元,事業單位離退休18,283.00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支出413,472.40元;
9.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0.節能環保(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1.城鄉社區(類)支出750,00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3.17%。主要用于其他城鄉社區公共設施支出750000元;
12.農林水(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3.交通運輸(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4.資源勘探信息等(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5.商業服務業等(類)支出2,617,103.81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11.07%。主要用于其他旅游業管理與服務支出2216336.93元,地方旅游開發項目補助4100000元;
16.金融(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7.援助其他地區(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8.國土海洋氣象等(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9.住房保障(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0.糧油物資儲備(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1.其他(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2.債務還本(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3.債務付息(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四、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 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2018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預算為215000元,支出決算為212,581.31元,完成預算的98.88%。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為0.00元,完成預算的0%;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支出決算為118,581.31元,完成預算的55.15%;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為94,000.00元,完成預算的43.72%。2018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數小于預算數的主要原因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公務接待等公務活動中厲行節約,嚴格按照“三公”經費逐年減少的績效目標執行。
2018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數比2017年減少3,871.29元,下降1.79%。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增加/減少0.00元,增長/下降0.00%;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支出決算減少4,271.29元,下降3.48%;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增加400.00元,增長0.43%。2018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減少的主要原因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公務接待等公務活動中厲行節約,嚴格按照“三公”經費逐年減少的績效目標執行。
(二) 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2018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0.00元,占0.00%;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支出118,581.31元,占55.78%;公務接待費支出94,000.00元,占44.22%。具體情況如下:
1.因公出國(境)費支出0.00元,共安排因公出國(境)團組0個,累計0人次。
2. 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支出118,581.31元。其中:
公務用車購置支出0.00元,購置車輛0輛。
公務用車運行維護支出118,581.31元,開支財政撥款的公務用車保有量為3輛。主要用于文化、體育、廣電、旅游工作公務活動所需車輛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等。
3.公務接待費支出94,000.00元。其中:
國內接待費支出94,000.00元(其中:外事接待費支出0.00元),共安排國內公務接待200批次(其中:外事接待0批次),接待人次2,225人(其中:外事接待人次0人)。主要用于公共文化、體育、廣電、旅游發展等工作中發生的接待支出。
國(境)外接待費支出0.00元,共安排國(境)外公務接待0批次,接待人次0人。
第四部分 其他重要事項及相關口徑情況說明
一、機關運行經費支出情況
龍陵縣文體廣電旅游局(本級)部門2018年機關運行經費支出490,335.84元,與上年對比增加166,748.76元,主要原因分析:1.辦公費增41739.29元,主要為:辦公用品等消耗用品。2.差旅費增2889元,主要為:出差伙食補貼3.公務接待增加22164元,主要為公務接待中的餐費、住宿費。4.工會經費增加4703.76元,主要為工會經費財政配套部分。5.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增加。
二、國有資產占用情況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龍陵縣文體廣電旅游局(本級)部門資產總額13,896,096.28元,其中,流動資產3,656,121.59元,固定資產10,239,974.69元,對外投資及有價證券0.00元,在建工程0.00元,無形資產0.00元,其他資產0.00元(具體內容詳見附表)。與上年相比,本年資產總額增加1,054,951.99元,其中;流動資產減少1,849,678.70元,固定資產增加2,904,630.69元,對外投資及有價證券增加(減少)0.00元,在建工程增加(減少)0.00元,無形資產增加(減少)0.00元,其他資產增加(減少)0.00元。處置房屋建筑物0平方米,賬面原值0元;處置車輛0輛,賬面原值0元;報廢報損資產0項,賬面原值0元,實現資產處置收入0元;出租房屋0平方米,賬面原值0元,實現資產使用收入0元。
國有資產占有使用情況表 | |||||||||||||
單位:元 | |||||||||||||
項目 | 行次 | 資產總額 | 流動資產 | 固定資產 | 對外投資/有價證券 | 在建工程 | 無形資產 | 其他資產 | |||||
小計 | 房屋構筑物 | 車輛 | 單價200萬以上大型設備 | 其他固定資產 | |||||||||
欄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合計 | 1 | 13896096.28 | 3656121.59 | 10239974.69 | 5241110.84 | 394086.00 | 0 | 4604777.85 | 0 | 0 | 0 | 0 | |
填報說明:1.資產總額=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對外投資/有價證券+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其他資產2.固定資產=房屋構筑物+車輛+單價200萬元以上大型設備+其他固定資產 | |||||||||||||
三、政府采購支出情況
2018年度,部門政府采購支出總額6,161,558.97元,其中:政府采購貨物支出5,380,008.00元;政府采購工程支出119,453.00元;政府采購服務支出662,097.97元;授予中小企業合同金額0元,占政府采購支出總額的0%。
四、部門績效自評情況
部門績效自評情況詳見附表(附表10—附表14)
五、其他重要事項情況說明
無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六、相關口徑說明
(一)基本支出中人員經費包括工資福利支出和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日常公用支出包括商品和服務支出、其他資本性支出等人員經費以外的支出。
(二)機關運行經費指行政單位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使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安排的除人員經費以外的基本支出。
(三)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及部門預算管理有關規定,“三公”經費包括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指單位工作人員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費,指單位公務用車車輛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指單位按規定保留的公務用車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用車指用于履行公務的機動車輛,包括省部級干部專車、一般公務用車和執法執勤用車;公務接待費,指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費用。
(四)“三公”經費決算數:指各部門(含下屬單位)當年通過本級財政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和以前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結轉結余資金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和公務接待費支出數(包括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
第五部分 名詞解釋
一、財政撥款收入:指本級財政當年撥付的資金。
二、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等以外的收入。主要是上級和其他同級部門補助收入等。
三、上年結轉: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結轉到本年仍按原規定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
四、結轉下年:指以前年度預算安排、因客觀條件發生變化無法按原計劃實施,需延遲到以后年度按原規定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
五、基本支出:指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
六、項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為完成特定行政任務和事業發展目標所發生的支出。
七、歸口管理的行政單位離退休(科目代碼2080501):指行政單位離退休人員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
八、三公經費:是指縣用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車輛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及租用費、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