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5262660-04_A/2018-0920003 | 發(fā)布機構 | 龍陵縣文化和旅游局 |
| 公開目錄 | 部門決算 | 發(fā)布日期 | 2018-09-20 |
| 文號 | 瀏覽量 |
第一部分 龍陵縣文化館概況
一、主要職能
二、部門基本情況
第二部分 2017年度部門決算表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二、收入決算表
三、支出決算表
四、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表
七、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八、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收入支出決算表
九、“三公”經費、行政參公單位機關運行經費情況表
第三部分 2017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二、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三、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四、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五、其他重要事項及相關口徑情況說明
第四部分 名詞解釋
第一部分 龍陵縣文化館概況
一、主要職能
(一)主要職能
根據《中共龍陵縣委辦公室 龍陵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fā)<龍陵縣人民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龍辦發(fā)〔2015〕15號)精神,設立龍陵縣文化館,為縣文體廣電旅游局所屬股級公益一類事業(yè)單位,事業(yè)編制8名,領導職數2名。
主要職責為:認真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以健康高尚的群眾活動為主體,文藝娛樂活動為中心,繁榮全縣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開展各類健康高尚的文化娛樂活動,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覺悟,培養(yǎng)人民群眾高尚情操,發(fā)展農村文化事業(yè);堅持以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方向,建立健全文化工作檔案,管理制度,指導各村(社區(qū))文化室建設、經常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搞好協(xié)調、服務工作;緊緊圍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緊、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把全縣文化工作抓出成效,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項工作。
(二)2017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介紹
2017年我館工作以“開門辦館、文化惠民、堅持公益、保障基本”為宗旨,向全縣群眾提供公益性演出、美術攝影展覽、群眾文化藝術培訓、非遺展示參觀等免費項目16項。同時培育打造“群眾文化大舞臺”、“群藝課堂”等群眾喜聞樂見、參與廣泛的品牌服務項目,已形成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化服務項目群眾受益,藝術展覽精品紛呈、常年不斷革新的格局。
一、文化館“群藝課堂”是面向群眾的公益性文化藝術培訓項目。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開設了聲樂、舞蹈、戲劇、美術、書法、攝影、圍棋、廣場舞、瑜伽、健身操、古箏、葫蘆絲、鋼琴、吉他等文化藝術門類免費培訓項目15項,呈現出內容豐富、特色鮮明、效果突出等特點。
二、“節(jié)日大舞臺”品牌活動大放異彩。我館在2017年元旦、春節(jié)等節(jié)日期間,先后與香柏河小學聯(lián)合舉辦“快樂童年·放飛夢想”專場演出,與臘勐鄉(xiāng)臘勐村聯(lián)合舉辦“臘勐獅燈傳承活動”,與河頭村彭家寨組、龍江鄉(xiāng)赧等村、上龍村聯(lián)合舉辦了“2017年春節(jié)文體活動”。
三、“群眾文化大舞臺”品牌活動蓬勃開展。我館依托館辦文藝團隊——縣老年藝術團,開展了文藝演出4場,演出節(jié)目60個,新創(chuàng)作歌曲《曬金秋》等7首,花燈歌舞《為了幸福的明天》、表演唱《活到老學到老》等節(jié)目6個。
四、文藝輔導接地氣。一是在木城鄉(xiāng)坪子寨舉辦"木城香堂人彝語傳承成果展示‘香堂歡歌’匯報演出,輔導坪子寨群眾舞蹈《香堂歡歌》、彝語合唱《我的祖國》、《大中國》、《青樹埡口來打歌》、彝語對唱《十二屬》等節(jié)目,輔導烏木寨小學生彝語聯(lián)唱《上學歌》、《兩只老虎》、《踏浪》、彝語女聲小合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等節(jié)目;二是參與組織各類文藝賽事。在龍陵縣構建幸福龍陵三八節(jié)廣場舞大賽中,輔導工作。共輔導平達鄉(xiāng)、財稅系統(tǒng)、農林水系統(tǒng)、衛(wèi)生系統(tǒng)等8個節(jié)目。其中平達鄉(xiāng)代表隊《瓜戳親家麻親家》《擺呀擺》,衛(wèi)生系統(tǒng)代表隊《瓜切切嘟啦》、《阿昌好日子》獲比賽二等獎,財稅系統(tǒng)代表隊和農林水系統(tǒng)代表隊獲比賽優(yōu)秀獎。三是龍陵縣“不忘初心、砥礪奮進”主題歌詠比賽,負責評委會組建、擬定評分辦法和評分標準輔導工作。四是配合昆明振興公司組織“唱響4G青年歌手大獎賽”,做好評審、發(fā)動宣傳、歌手報名、場地布置等工作,共100多名選手參加,評出一、二、三等獎各1名,優(yōu)秀獎20名。五是到龍江鄉(xiāng)清塘開展了2017年民族民間廣場舞培訓班。共培訓了《瓜戳親家麻親家》、《阿昌好日子》等廣場舞。
五、美影書服務獲好評。一是參加龍陵縣文化“五下鄉(xiāng)”送春聯(lián)活動,在木城鄉(xiāng)送出春聯(lián)300余幅,服務于廣大農村群眾;二是與縣文聯(lián)、美術書法協(xié)會一行13人組織美術、書法“走邊關”活動,分別到木城邊境檢查站、打黑橋、紅旗橋、怒大橋、東風橋、芒顏邊境檢查站,為廣大武警官兵現場創(chuàng)作書法、繪畫、春聯(lián)、攝影等文化作品,受到廣大武警官兵的熱烈歡迎;三是參加保山市“中華文脈·同胞情誼”滇西高校學術文化交流活動,在迎賓晚會中參演節(jié)目“琴棋書畫”;四是參加滇黔貴著名詞作家“七彩云南保山行”文藝聯(lián)歡晚會,參演節(jié)目《永昌道》。五是參與滇西抗戰(zhàn)題材美術展覽暨劉榕個人美術作品捐贈儀式。負責裝修展廳、組織本地作者作品11幅、布展31幅。六是組織作品參加“溫潤保山·美麗邊疆”云南保山美術書法攝影作品交流展,我縣《煙云人家韻獨清》、《拾草歸來》2件中國畫作品入選展覽。七是組織作品參加砥礪奮進的五年”迎接黨的十九大保山市美術書法攝影展,我縣《拾草歸來》、《綠林山村》、《大瑞鐵路通過的地方》、《勐蚌之小香格里拉》、《絲路滄桑--穿越高黎貢》5件作品入展。八是啟動《血肉滇緬路》主題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對20多名美協(xié)會員明確了創(chuàng)作主題和創(chuàng)作任務。九是中國畫作品《山寨》被云南省文聯(lián)“云南文藝者之家文化走廊”收藏,保山市委市政府約稿中國畫作品創(chuàng)作《巍巍松山》,簽訂創(chuàng)作合同,12月交稿并在保山會堂會議廳懸掛。
六、抓保護,促傳承,非遺增添新內涵。一是實施完成彝族香堂人彝語傳承與保護項目工作并順利通過市、縣兩級驗收。二是成功申報“碧寨山歌會”、"阿昌族傳統(tǒng)習俗"兩個省級非遺項目。三是完成2016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本情況、云南省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統(tǒng)計、省級傈僳族女子服飾項目專項經費自檢自查報告、2016年民族專項資金(彝語傳承)項目績效自評、摸排、梳理代表性傳承人現狀。四是傈僳族服飾作為地標性建設。五是我館與龍山鎮(zhèn)人民政府聯(lián)合開展縣級非遺項目制作技藝傳承培訓,共培訓“石斛風斗”加工技藝、“土雞縱醬”、“牽腸掛肚”三個項目。六是參加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網絡傳播活動”,我館上報了文章《“蹬窩羅”人的家園越來越美好》——龍陵縣龍山鎮(zhèn)芒麥村蠻旦阿昌族傳統(tǒng)文化保護區(qū)建設巡禮。七是實施民宗局下達的傈僳族服飾精品工程項目,開展下鄉(xiāng)調查建立檔案,舉辦《龍陵傈僳族服飾》傳承人培訓班一期、拍攝《龍陵傈僳族服飾》專題片、收集傈僳族服飾刺繡制品、樂器等、編撰評審《龍陵傈僳族服飾》書籍。八是指導平達鄉(xiāng)實施傈僳族移民安置點墻體文化長廊建設。九是在龍陵縣人民政府網發(fā)表簡訊《多措并舉抓保護傳承助力傈僳族服飾升級》——龍陵縣文化館把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十是梳理2014--2017年示范區(qū)建設復評驗收材料,形成了1本驗收資料匯編、8張業(yè)務碟片、6本館出書籍等成果。
二、部門基本情況
(一)部門決算單位構成
納入龍陵縣文化館部門2017年度部門決算編報的單位共1個。其中:行政單位0個,事業(yè)單位1個,其他單位0個。
(二)部門人員和車輛的編制及實有情況
龍陵縣文化館部門2017年末實有人員編制8人。其中:行政編制0人(含行政工勤編制0人),事業(yè)編制8人(含參公管理事業(yè)編制0人);在職在編實有行政人員0人(含行政工勤人員0人),事業(yè)人員7人(含參公管理事業(yè)人員0人)。
離退休人員0人。其中:離休0人,退休0人。
實有車輛編制0輛,在編實有車輛0輛。
第二部分 2017年度部門決算表
(詳見附件)
第三部分 2017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龍陵縣文化館部門2017年度收入合計1,051,064.36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1,051,064.36元,占總收入的100%;上級補助收入0元,占總收入的0%;事業(yè)收入0元,占總收入的0%;經營收入0元,占總收入的0%;附屬單位繳款收入0元,占總收入的0%;其他收入0元,占總收入的0%。與上年對比減少158,605.57元,減少13.11%,主要原因為:
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等項目資金減少,減少收入158,605.57元;
二、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龍陵縣文化館部門2017年度支出合計1,051,064.36元。其中:基本支出762,064.36元,占總支出的72.5%;項目支出289,000元,占總支出的27.5%;上繳上級支出、經營支出、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共0元,占總支出的0%。與上年對比減少358,605.57元,減少25.44%,主要原因為:
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非遺展室建設等項目減少,減少支出358,605.57元
(一)基本支出情況
2017年度用于保障龍陵縣文化館正常運轉的日常支出762,064.36元。與上年對比減少121,605.57元,減少13.76%,主要原因為:
人員減少,相應的人員工資福利支出也減少,減少支出121,605.57元。
其中: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等人員經費支出占基本支出的98.08%,人均106,777.21元;辦公費、印刷費、水電費、辦公設備購置等日常公用經費占基本支出的1.92%,人均2,089.13元。
(二)項目支出情況
2017年度用于保障龍陵縣文化館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務或事業(yè)發(fā)展目標,用于專項業(yè)務工作的經費支出289,000元。與上年對比減少237,000元,減少45.06%,主要原因為:
非遺展室、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項目,減少項目支出237,000元,項目開展進度為100%;
三、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龍陵縣文化館部門2017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1,051,064.36元,占本年支出合計的100%。與上年對比減少358,605.57元,減少25.44%,主要原因為:
非遺展室、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等項目資金減少,人員減少相應的人員工資福利支出減少,減少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358,605.57元;
(二)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1.一般公共服務(類)支出42,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4%。主要用于其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資金42,000元;
2.外交(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3.國防(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4.公共安全(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5.教育(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6.科學技術(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7.文化體育與傳媒(類)支出905,540.56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86.15%。主要用于群眾文化資金616,540.56元、文化創(chuàng)作與保護資金89,000元、其他文化支出資金200,000元;
8.社會保障和就業(yè)(類)支出103,523.8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9.85%。
9.醫(yī)療衛(wèi)生與計劃生育(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主要用于事業(yè)單位離退休資金4,480.00元、機關事業(yè)單位基本養(yǎng)老保險繳費支出資金99,043.80元;
10.節(jié)能環(huán)保(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11.城鄉(xiāng)社區(qū)(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12.農林水(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13.交通運輸(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14.資源勘探信息等(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15.商業(yè)服務業(yè)等(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16.金融(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17.援助其他地區(qū)(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18.國土海洋氣象等(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19.住房保障(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20.糧油物資儲備(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21.其他(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22.債務還本(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23.債務付息(類)支出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
四、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1.龍陵縣文化館部門2017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預算為0元,支出決算為0元,完成預算的0%。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為0元,完成預算的0%;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支出決算為0元,完成預算的0%;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為0元,完成預算的0%。2017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數大于預算數的主要原因:
公務活動較少,三公經費在往來款項中列支,不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中體現。
2.2017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數比2016年增加0元,增長0%。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增加0元,增長0%;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支出決算增加0元,增長0%;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增加0元,增長0%。2017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增加的主要原因:
公務活動較少,三公經費在往來款項中列支,不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中體現。
(二)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2017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0元,占0%;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支出0元,占0%;公務接待費支出0元,占0%。具體情況如下:
1.因公出國(境)費支出0元,共安排因公出國(境)團組0個,累計0人次。開展內容包括:具體出國開支及開展工作情況等。
2.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支出0元。其中:
公務用車購置支出0元,購置車輛0輛。具體購置車輛原因、情況等。
公務用車運行維護支出0元,開支財政撥款的公務用車保有量為0輛。
3.公務接待費支出0元。其中:
國內接待費支出0元(其中:外事接待費支出0元),共安排國內公務接待0批次(其中:外事接待0批次),接待人次0人(其中:外事接待人次0人)。
國(境)外接待費支出0元,共安排國(境)外公務接待0批次,接待人次0人。
五、其他重要事項及相關口徑情況說明
(一)機關運行經費支出情況
龍陵縣文化館部門為事業(yè)單位無機關運行經費預算支出
(二)國有資產占用情況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龍陵縣文化館部門資產總額1,290,281.45元,其中,流動資產24,950.45元,固定資產1,265,331元,對外投資及有價證券0元,在建工程0元,無形資產0元,其他資產0元(具體內容詳見附表)。與上年相比,本年資產總額減少307,469.55元,其中;流動資產減少357,069.55元,固定資產增加49,600元,對外投資及有價證券增加0元,在建工程增加0元,無形資產增加0元,其他資產增加0元。處置房屋建筑物0平方米,賬面原值0元;處置車輛0輛,賬面原值0元;報廢報損資產0項,賬面原值0元,實現資產處置收入0元;出租房屋0平方米,賬面原值0元,實現資產使用收入0元。
國有資產占有使用情況表
(三)政府采購支出情況
1.部門年度政府采購支出合計140,600元,其中:貨物采購支出49,600元,工程采購支出0元,服務采購支出91,000元。主要用于:辦公設備采購項目購買相機電腦49600元,《龍陵縣傈僳族服飾》拍攝申報片拍攝制作采購項目20000元,出版印刷《龍陵傈僳族服飾》一書采購項目71000元。
2.支持中小企業(yè)等政府采購政策的落實情況,2017年度授予小微企業(yè)合同金額0元。
(四)績效自評信息情況
我館項目資金主要涉及免費開放資金、龍陵傈僳族服飾非遺專項保護資金、龍陵傈僳族服飾制作技藝保護項目資金。針對專項資金都有相對應的專項資金管理使用規(guī)定,例如《中央補助地方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云南省文化文物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龍陵縣文化館財務管理制度》使用和管理資金,等各類專項資金管理使用規(guī)定。
我館有健全的財務管理體系,會計核算依法依規(guī)進行,專項資金按要求專款專用,無截留挪用等情況,嚴格按照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嚴格執(zhí)行,堅持厲行節(jié)約,增強行政成本意識,努力提高執(zhí)行力。簡化公務接待,嚴格控制宴請、接待規(guī)模和規(guī)格,嚴禁用公款大吃大喝,公務消費嚴格按照縣政府要求接待;嚴禁公車私用,從而嚴控制用車費用,資金管理規(guī)范。
2017年我館取得的成效是:
1.抓特色,樹品牌,文化活動有聲有色
2017年我館工作以“開門辦館、文化惠民、堅持公益、保障基本”為宗旨,向全縣群眾提供公益性演出、美術攝影展覽、群眾文化藝術培訓、非遺展示參觀等免費項目16項。同時培育打造“群眾文化大舞臺”、“群藝課堂”等群眾喜聞樂見、參與廣泛的品牌服務項目,已形成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化服務項目群眾受益,藝術展覽精品紛呈、常年不斷革新的格局。
(1)“群藝課堂”品牌活動成效明顯。文化館“群藝課堂”是面向群眾的公益性文化藝術培訓項目。項目旨在堅持創(chuàng)“群眾藝術之家”,以藝術培訓為載體,以交流展示為特色,以規(guī)范管理為手段,以快樂教育、服務群眾、提高大眾藝術素養(yǎng)為目標,不斷豐富和活躍龍陵群眾文化事業(yè)。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開設了聲樂、舞蹈、戲劇、美術、書法、攝影、圍棋、廣場舞、瑜伽、健身操、古箏、葫蘆絲、鋼琴、吉他等文化藝術門類免費培訓項目15項,呈現出內容豐富、特色鮮明、效果突出等特點。目前,已有3000多名學員參加了共42800個課時的群藝課堂的學習培訓,其中45名學員分別獲得了云南省藝術學院一級、二級、三級、八級和十級的社會藝術水平等級考試資格證書。活動開展以來,得到了全縣廣大群眾的積極支持和參與,受到廣泛歡迎和好評。“群藝課堂”現已逐步發(fā)展成為文化館拓展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一個重要窗口,成為全縣免費開放的一個特色品牌服務項目。此外,為不斷擴大影響力和輻射面,“群藝課堂”還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服務兩種方式,整合和完善縣書法、美術、戲曲、音樂、舞蹈、詩詞楹聯(lián)、民間文學7個協(xié)會,依靠和盤活縣青少年活動中心、中小學、幼兒園、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多個平臺,充分發(fā)揮文化志愿者、鄉(xiāng)村文藝骨干、館辦文藝團隊、學校興趣小組的引領帶頭作用,有目標、有計劃、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和培訓項目,努力構建和不斷完善覆蓋全縣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形成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新局面。
(2)“節(jié)日大舞臺”品牌活動大放異彩。我館在2017年元旦、春節(jié)等節(jié)日期間,先后與香柏河小學聯(lián)合舉辦“快樂童年·放飛夢想”專場演出,與臘勐鄉(xiāng)臘勐村聯(lián)合舉辦“臘勐獅燈傳承活動”,與河頭村彭家寨組、龍江鄉(xiāng)赧等村、上龍村聯(lián)合舉辦了“2017年春節(jié)文體活動”,文化館從節(jié)目的策劃、創(chuàng)作、編排上給予指導,經費方面適當扶持。我館業(yè)務人員還參與了“龍陵縣脫貧攻堅文藝專場及下鄉(xiāng)巡演”、“龍陵縣脫貧攻堅專場文藝演出暨博愛基金啟動儀式文藝演出”、“喜迎十九大2017年保山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果暨全民閱讀文藝匯演、龍陵縣喜迎十九大“道德講堂”暨扶貧日主題活動、龍陵縣不“不忘初心、砥礪奮進”主題歌詠比賽開場結尾歌曲演唱等活動。通過多姿多彩的文藝演出形式,把黨的文化惠民服務送到基層廣大黨員群眾心中,滲透到城鄉(xiāng)的各角落,豐富了城鄉(xiāng)廣大群眾的業(yè)余生活,提升了城鄉(xiāng)業(yè)余演出隊群眾的素質。
(3)“群眾文化大舞臺”品牌活動蓬勃開展。我館依托館辦文藝團隊——縣老年藝術團,以公益性免費服務為主導,以“百姓演,百姓看”為宗旨,廣泛吸納舞蹈、聲樂、小品、戲曲、相聲、器樂、非遺展示等多種表演形式,力求為全縣平民百姓提供一個參與表演、展示自我的舞臺。開展了文藝演出4場,演出節(jié)目60個,新創(chuàng)作歌曲《曬金秋》等7首,花燈歌舞《為了幸福的明天》、表演唱《活到老學到老》等節(jié)目6個。還組建了基層文化活動基地示范點11個,包括白塔、云山2個社區(qū)文化活動基地示范點,香柏河小學、龍山小學2個未成年人文化活動基地示范點,抗戰(zhàn)廣場、凱龍城2個外來務工人員文化活動基地示范點,龍新廖家寨、蚌渺、平達胡家寨、勐糯大寨、河頭蠻旦5個農村文化活動基地示范點。5個館辦文藝團隊每年演出達10余場,示范點及業(yè)余文藝演出隊舉辦的廣場舞聯(lián)誼展演共計100多場。每場演出群眾的積極性與參與率都很高,營造了老、中、青、少共同娛樂、相互提高的良好氛圍。
2.抓輔導,重創(chuàng)作,彰顯部門優(yōu)勢
(1)文藝輔導接地氣。一是在木城鄉(xiāng)坪子寨舉辦"木城香堂人彝語傳承成果展示‘香堂歡歌’匯報演出,輔導坪子寨群眾舞蹈《香堂歡歌》、彝語合唱《我的祖國》、《大中國》、《青樹埡口來打歌》、彝語對唱《十二屬》等節(jié)目,輔導烏木寨小學生彝語聯(lián)唱《上學歌》、《兩只老虎》、《踏浪》、彝語女聲小合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等節(jié)目;二是參與組織各類文藝賽事。在龍陵縣構建幸福龍陵三八節(jié)廣場舞大賽中,做好撰寫節(jié)目主持詞、提供必選曲目視頻及節(jié)目評審、輔導工作。共輔導平達鄉(xiāng)、財稅系統(tǒng)、農林水系統(tǒng)、衛(wèi)生系統(tǒng)等8個節(jié)目。其中平達鄉(xiāng)代表隊《瓜戳親家麻親家》《擺呀擺》,衛(wèi)生系統(tǒng)代表隊《瓜切切嘟啦》、《阿昌好日子》獲比賽二等獎,財稅系統(tǒng)代表隊和農林水系統(tǒng)代表隊獲比賽優(yōu)秀獎。參與龍陵縣“不忘初心、砥礪奮進”主題歌詠比賽,負責評委會組建、擬定評分辦法和評分標準、文藝表演節(jié)目編排及演出組織保障、合唱輔導。共輔導縣政府機關代表隊參賽節(jié)目《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之夢》。政法系統(tǒng)代表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走向復興》。縣財稅系統(tǒng)代表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愛我中華》。其中政府機關代表隊、財稅系統(tǒng)代表隊獲本次比賽三等獎。配合昆明振興公司組織“唱響4G青年歌手大獎賽”,做好評審、發(fā)動宣傳、歌手報名、場地布置等工作,共100多名選手參加,評出一、二、三等獎各1名,優(yōu)秀獎20名。
輔導退休職工到保山參加比賽舞蹈《田野飛花》。參加云南省第十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保山市編導會,推薦節(jié)目《阿塔dia》參加12月在玉溪舉行的云南省第十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輔導老年藝術團表演唱《活到老學到老》參加龍陵縣中心敬老院“重陽”聯(lián)歡晚會。到黃連河村編排節(jié)目《傈僳族服飾展演》參加2017年全市傈僳族闊時節(jié)演出。六是到龍江鄉(xiāng)清塘開展了2017年民族民間廣場舞培訓班。共培訓了《瓜戳親家麻親家》、《阿昌好日子》等廣場舞。
(2)美影書服務獲好評。一是參加龍陵縣文化“五下鄉(xiāng)”送春聯(lián)活動,在木城鄉(xiāng)送出春聯(lián)300余幅,服務于廣大農村群眾;二是與縣文聯(lián)、美術書法協(xié)會一行13人組織美術、書法“走邊關”活動,分別到木城邊境檢查站、打黑橋、紅旗橋、怒大橋、東風橋、芒顏邊境檢查站,為廣大武警官兵現場創(chuàng)作書法、繪畫、春聯(lián)、攝影等文化作品,受到廣大武警官兵的熱烈歡迎;三是參加保山市“中華文脈·同胞情誼”滇西高校學術文化交流活動,在迎賓晚會中參演節(jié)目“琴棋書畫”;四是參加滇黔貴著名詞作家“七彩云南保山行”文藝聯(lián)歡晚會,參演節(jié)目《永昌道》。五是參與滇西抗戰(zhàn)題材美術展覽暨劉榕個人美術作品捐贈儀式。負責裝修展廳、組織本地作者作品11幅、布展31幅。六是組織作品參加“溫潤保山·美麗邊疆”云南保山美術書法攝影作品交流展,我縣《煙云人家韻獨清》、《拾草歸來》2件中國畫作品入選展覽。七是組織作品參加砥礪奮進的五年”迎接黨的十九大保山市美術書法攝影展,我縣《拾草歸來》、《綠林山村》、《大瑞鐵路通過的地方》、《勐蚌之小香格里拉》、《絲路滄桑--穿越高黎貢》5件作品入展。八是啟動《血肉滇緬路》主題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對20多名美協(xié)會員明確了創(chuàng)作主題和創(chuàng)作任務。九是中國畫作品《山寨》被云南省文聯(lián)“云南文藝者之家文化走廊”收藏,保山市委市政府約稿中國畫作品創(chuàng)作《巍巍松山》,簽訂創(chuàng)作合同,12月交稿并在保山會堂會議廳懸掛。
3.抓保護,促傳承,非遺增添新內涵
一是實施完成彝族香堂人彝語傳承與保護項目工作并順利通過市、縣兩級驗收。主要是在烏木寨小學開展了為期2個月的彝族語言進校園活動,還在花椒村坪子寨開展彝族語言傳承培訓班2期,輔導彝族歌曲展演節(jié)目10個,組織木城鄉(xiāng)元旦節(jié)香堂人彝語歌曲展演活動。制作了項目驗收專題片、彝語兒歌CD碟片。二是成功申報“碧寨山歌會”、"阿昌族傳統(tǒng)習俗"兩個省級非遺項目。三是完成2016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本情況、云南省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統(tǒng)計、省級傈僳族女子服飾項目專項經費自檢自查報告、2016年民族專項資金(彝語傳承)項目績效自評、摸排、梳理代表性傳承人現狀,上報2017年度非遺補助名單等常規(guī)統(tǒng)計工作。梳理上報《龍陵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含代表性傳承人)》大事記(1981—2016),為《龍陵縣城市規(guī)劃館歷史文化資料收集工作方案》提供素材。四是傈僳族服飾作為地標性建設,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的前期工作已啟動,并做了文字、圖片、攝影攝像等工作,為下一步的申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傈僳族女子服飾在北京F5WC世界杯足球賽頒獎典禮上由4名禮儀小姐穿著出場,為國內外媒體競相報道。五是我館與龍山鎮(zhèn)人民政府聯(lián)合開展縣級非遺項目制作技藝傳承培訓,共培訓“石斛風斗”加工技藝、“土雞縱醬”、“牽腸掛肚”三個項目。六是參加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網絡傳播活動”,我館上報了文章《“蹬窩羅”人的家園越來越美好》——龍陵縣龍山鎮(zhèn)芒麥村蠻旦阿昌族傳統(tǒng)文化保護區(qū)建設巡禮,此文還發(fā)表在中國松山寶地龍陵公眾平臺。七是實施民宗局下達的傈僳族服飾精品工程項目,開展下鄉(xiāng)調查建立檔案,舉辦《龍陵傈僳族服飾》傳承人培訓班一期、拍攝《龍陵傈僳族服飾》專題片、收集傈僳族服飾刺繡制品、樂器等、編撰評審《龍陵傈僳族服飾》書籍。八是指導平達鄉(xiāng)實施傈僳族移民安置點墻體文化長廊建設。九是在龍陵縣人民政府網發(fā)表簡訊《多措并舉抓保護傳承助力傈僳族服飾升級》——龍陵縣文化館把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十是梳理2014--2017年示范區(qū)建設復評驗收材料,形成了1本驗收資料匯編、8張業(yè)務碟片、6本館出書籍等成果。
(五)其他重要事項情況說明
無。
(六)相關口徑說明
1.基本支出中人員經費包括工資福利支出和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日常公用支出包括商品和服務支出、其他資本性支出等人員經費以外的支出。
2.機關運行經費指行政單位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yè)單位使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安排的除人員經費以外的基本支出。
3.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及部門預算管理有關規(guī)定,“三公”經費包括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指單位工作人員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費,指單位公務用車車輛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指單位按規(guī)定保留的公務用車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用車指用于履行公務的機動車輛,包括省部級干部專車、一般公務用車和執(zhí)法執(zhí)勤用車;公務接待費,指單位按規(guī)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費用。
4.“三公”經費決算數:指各部門(含下屬單位)當年通過本級財政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和以前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結轉結余資金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和公務接待費支出數(包括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
第四部分 名詞解釋
一、財政撥款收入:指本級財政當年撥付的資金。
二、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財政撥款收入”、“事業(yè)收入”、“事業(yè)單位經營收入”等以外的收入。主要是上級和其他同級部門補助收入等。
三、上年結轉: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結轉到本年仍按原規(guī)定用途繼續(xù)使用的資金。
四、結轉下年:指以前年度預算安排、因客觀條件發(fā)生變化無法按原計劃實施,需延遲到以后年度按原規(guī)定用途繼續(xù)使用的資金。
五、基本支出:指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fā)生的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
六、項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為完成特定行政任務和事業(yè)發(fā)展目標所發(fā)生的支出。
七、歸口管理的行政單位離退休(科目代碼2080501):指市行政單位離退休人員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
八、三公經費:是指市用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車輛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及租用費、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guī)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