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63-6/20250418-00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 |
| 公開目錄 | 績效評價 | 發布日期 | 2025-04-18 |
| 文號 | 瀏覽量 |
一、部門基本情況
(一)部門概況
1.機構情況
我單位共設置6個內設機構,包括:辦公室、組織人事股、計劃財務股、政策法規股、資源管理和行政審批股、改革與防火股。所屬單位8個分別是: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本級)、龍陵縣林業和草原資源管理站、龍陵縣林草產業和生態修復管理站、龍陵縣林業和草原種子管理站、龍陵縣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中心、龍陵縣三江口國有林場、龍陵縣亮山國有林場、龍陵縣石斛研究所。
2.主要職能
(1)負責宣傳貫徹有關森林、草原、濕地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并監督落實。指導、協調縣林業和草原局委托、賦權執法單位的執法工作。
(2)負責全縣林業和草原及其生態保護修復的監督管理。擬訂全縣林業和草原及其生態保護修復的規劃并組織實施。組織開展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和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動態監測與評價,并統一發布有關信息。承擔林業和草原生態文明建設的有關工作。
(3)組織全縣林業和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和造林綠化工作。負責實施全縣林業和草原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導公益林和商品林培育。指導、監督全民義務植樹、城鄉綠化工作。負責全縣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承擔全縣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的有關工作。
(4)負責全縣森林、草原、濕地資源的監督管理。組織編制森林采伐限額,經批準后監督執行。負責林地管理,擬訂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并組織實施。監督管理國有林區的森林資源。負責國家級、省級公益林調整、復核、報批,組織實施縣級公益林劃定,負責公益林管理工作。負責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和草原生態修復治理工作,監督管理草原的開發利用。負責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擬訂濕地保護規劃和管理規定,監督管理濕地的開發利用。
(5)負責監督管理全縣荒漠化防治工作。組織開展荒漠調查,組織擬訂防沙治沙、石漠化防治及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規劃,監督管理石漠化、沙化土地的開發利用。
(6)負責全縣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監督管理以及陸生野生動物棲息地調查、管理。組織開展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提出重點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植物名錄的建議,指導對陸生野生動植物的救護繁育、棲息地恢復發展、疫源疫病監測。監督管理陸生野生動植物獵捕或采集、馴養繁殖或培植、經營利用,按照規定審核上報瀕危陸生野生動植物進出口事項。
(7)負責全縣各類自然保護地監督管理工作。擬訂各類自然保護地規劃。組織開展國家公園的劃定、建設、管理和監督工作。提出新建、擴建、調整各類自然保護地的建議、意見并按程負責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遺產等的審核報批和監督管理,會同有關部門審核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的申報,指導森林旅游發展規劃的編制,并監督實施。負責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工作。
(8)負責推進全縣林業和草原改革和產業發展相關工作。擬訂集體林權制度、國有林區、國有林場、草原、濕地等重大改革意見并經批準后組織實施。擬訂林業和草原發展、維護林業和草原經營者合法權益的政策措施,指導農村林地承包經營工作。監督管理林下經濟發展。開展退耕(牧)還林還草還濕,負責天然林保護工作。
(9)擬訂全縣相關林業和草原產業地方標準并監督實施,組織、指導林產品質量監督,指導生態扶貧有關工作。
(10)指導全縣國有林場基本建設和發展規劃編制,組織林木種子、草種種質資源普查,組織建立種質資源庫,指導監督良種選育推廣,規范林木種苗、草種生產經營行為,監管林木種苗、草種質量。監督管理全縣林業和草原生物種質資源、轉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種登記和保護。指導和監督生態體系建設。
(11)負責全縣林長制工作的組織實施、監督管理工作。
(12)負責落實全縣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有關要求,組織編制森林和草原火災防治規劃并指導實施,指導開展防火巡護、火源管理、防火設施建設等工作。組織開展林場林區和草原防火宣傳教育、監測預警、督促檢查等防火工作。負責林業和草原災害統計評估及恢復重建工作。
(13)監督管理全縣林業和草原資金和國有資產,提出林業和草原預算內投資和國家、省級、市級、縣級財政性資金安排建議,按縣人民政府規定的權限,組織實施規劃內和年度計劃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參與擬訂林業和草原經濟調節政策,負責林業和草原經濟運行分析工作。
(14)負責全縣林業和草原科技、教育、宣傳工作,負責林業和草原人才隊伍建設,組織實施林業和草原對外交流與合作事務。承擔濕地、防治荒漠化、瀕危野生動植物等國際公約履約工作。
(15)完成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3.人員情況
2024年林業和草原局在職人員134人,編制內實有人數減少16人,主要是:1.公務員增加1人,縣內調入2人,分別從縣財政局及縣司法局各調入1人;縣內調出1人,調往縣政法委。2.參公管理人員機構改革減少6人,調往縣綜合行政執法局。3.事業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減少11人,縣內調出4人,調往龍陵國有資產有限公司1人、縣政府辦1人、松山干部教育基地1人、縣民政局1人;縣外調出1人,調往龍陵小黑山自然保護區管護局1人;辭職2人,在職轉退休4人。
(二)部門績效目標的設立情況
根據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2024年重點工作情況,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開展全縣生態建設、森林資源保護等工作職責職能,整理歸納出2024年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重點項目績效目標。
(三)部門整體收支情況
1.2024年林業和草原局總收入202480926.26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75607153.74,占總收入的37.34%;其他收入126873772.52元,占總收入的62.66%。決算收入比上年增加106435939.91元,增長110.82%。
2.2024年林業和草原局總支出76144485.41元,其中:基本支出23552702.58元,占總支出的30.93%;項目支出52591782.83元,占總支出的69.07%。決算支出比上年減少20524109.48元,下降21.23%。
(四)部門預算管理制度建設情況
為進一步加強績效管理水平,強化支出責任,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我單位不斷完善績效管理制度建設,制定了預算管理相關制度。
二、績效自評工作情況
(一)績效自評目的
我單位通過對項目立項情況、資金使用情況、項目實施管理情況、項目績效表現情況自我評價,了解相關項目資金使用是否達到預期目標、資金管理是否規范、資金使用是否有效,檢驗資金支出效率和效果,分析項目實施及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及時總結經驗,改進項目的管理措施,不斷增強和落實項目績效管理責任,完善項目工作機制,有效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同時遵循“目標引領、科學規范、客觀公正、結果導向”的原則提高我單位的績效管理水平,強化支出責任,進一步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二)自評組織過程
1.準備階段(2024年3月10日——30日)
組織學習財政支出績效自評的相關規定,確定評價范圍和對象,明確評價的目的、內容、任務、依據,掌握評價的時間和有關要求。
2.實施階段(2024年4月1日——11月30日)
開展安排績效自評工作,制定評價指標體系,對一級項目進行自評,上報財政局審核。
3.總結階段(2024年12月1日——31日)
總結評價工作經驗,進一步完善績效自評指標體系,接受監督檢查。
三、評價情況分析及綜合評價結論
(一)投入情況分析
1. 目標設定明確:一是績效目標設定合理,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符合部門“三定”方案確定的職責;符合部門制定的中長期實施規劃。二是績效指標明確,反映和考核部門整體績效目標的明細化情況。
2. 預算配置科學:預算編制依據充分,基礎信息完善、數據詳實,保障了部門年度正常工作目標的開展。
(二)過程情況分析
為強化部門整體支出,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建立節約型機關,開展了大量工作,行政效能顯著。具體包括:一是適時、有針對性的對相關制度進行增補修訂,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二是嚴格落實制度的執行,不斷強化內部管理,收到了較好的成效。三是嚴格執行公務卡結算制度、政府采購等有關規定,政府采購目錄內的貨物與服務全部按要求實施了政府采購,確保了支出管理流程、審批手續的完整。四是通過學習、培訓,強化了會計核算工作。五是嚴格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有關規定公開部門、單位財政預決算信息。
(三)產出情況分析
2024年度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總收入年初預算數為71346703.65元,決算數202480926.26元,差異131134222.60元,主要為在職人員普遍調薪增資,人員工資支出增加及中央、省級轉移支付等項目支出調整、增加。2024年度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總支出年初預算數為71346703.65元,決算數為76144485.41元,決算支出按支出性質和經濟分類為:基本支出23552702.58元,占總支出的30.93%,主要用于人員工資支出及日常公用經費(其中人員經費21813836.54元,占基本支出92.62%,公用經費1738866.04元,占基本支出7.38%);項目支出52591782.83元,占總支出的69.07%。
(四)效果情況分析
2024年,縣林業和草原局按照預算管理和支出績效的要求,嚴格對預算申報、預算評審、資金申請等環節進行審批,確保項目資金預算到位、執行到位、使用到位,充分發揮預算資金效益。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項目監督,按時、按質、按量完成項目績效指標,確保了林草系統各項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
四、存在的問題和整改情況
(一)各相關股室對績效評價工作的重要性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不完善,給考核評價及評分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單位已作出工作要求,加強對項目開展的可行性、必要性做好充分調研,依據實際情況做好經費支出預算,制定合理的項目實施計劃;項目實施前期,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在實施階段,做好監督,跟蹤管理;實施后及時總結自評。
五、績效自評結果應用情況
通過整體支出績效自評,一是增強了各項目單位的績效評價主體責任意識;二是制定了部門績效管理辦法及項目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長效機制;三是促進各股室規范使用項目資金;四是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分配上級財政預算項目資金的重要依據。
六、主要經驗及做法
通過加強我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使各部室牢固樹立“講績效、重績效、用績效”的觀念,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機制,將評價結果作為申報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發揮績效評價工作的應有作用。
(一)重視預算執行。一是為保證預算資金使用效益,對所有項目資金實行從申報到執行結束的全過程管理;二是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將預算執行進度納入對各單位的責任目標考核中;三是不定期召開預算執行進度通報會,分析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對項目資金結余原因進行逐項分析,加快項目預算執行。
(二)提高項目執行質量。資金下達后,及時制定項目實施方案,明晰資金使用內容和范圍,督促各項目實施單位加快資金執行進度。涉及物資采購的,提前組織專家論證并提出設備、物資參數,一旦資金下達就可立即進入政府采購程序,加快了采購進度。
(三)落實資金監管。我單位嚴格落實規范財務運行機制、健全內部控制機制、強化監督檢查機制、落實責任追究機制,確保資金使用安全有效。
七、其他需說明的情況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