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63-6-/2021-0917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 |
| 公開目錄 | 部門決算 | 發布日期 | 2021-09-17 |
| 文號 | 瀏覽量 |
監督索引號53052300232701000
目 錄
第一部分 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概況
一、主要職能
二、部門基本情況
第二部分 2020年度部門決算表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二、收入決算表
三、支出決算表
四、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表
七、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八、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九、“三公”經費、行政參公單位機關運行經費情況表
第三部分 2020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二、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三、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四、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第四部分 其他重要事項及相關口徑情況說明
一、機關運行經費支出情況
二、國有資產占用情況
三、政府采購支出情況
四、部門績效自評情況
(一)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報告
(三)項目(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表
五、其他重要事項情況說明
六、相關口徑說明
第五部分 名詞解釋
第一部分 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概況
一、主要職能
(一)主要職能
(1)負責林業和草原及其生態保護修復的監督管理。擬訂林業和草原發展規劃并監督實施。組織開展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和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動態監測與評價,并統一發布有關信息。負責林業和草原生態文明建設有關工作。
(2)負責林業和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和造林綠化工作。組織實施林業和草原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導公益林和商品林培育。指導全民義務植樹、城鄉綠化工作。負責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負責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的有關工作。
(3)負責森林、草原、濕地資源的監督管理工作。組織編制森林采伐限額,經批準后監督執行。負責林地管理,擬訂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并組織實施。監督管理國有林區的國有森林資源。負責國家級、省級公益林審核、報批,組織實施縣級公益林劃定,負責公益林管理工作。負責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和草原生態修復治理工作,監督管理草原的開發利用。負責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擬訂濕地保護規劃和有關標準規范,監督管理濕地的開發利用。
(4)負責監督管理荒漠化防治工作。組織開展荒漠調查,提出防沙治沙、石漠化防治及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規劃建議,擬訂龍陵縣標準和規定,監督管理石漠化、沙化土地的開發利用。
(5)負責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監督管理工作,負責陸生野生動物棲息地調查、管理工作。組織開展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提出重點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植物名錄的建議,指導對陸生野生動植物的救護繁育、棲息地恢復發展、疫源疫病監測。監督管理陸生野生動植物獵捕或采集、馴養繁殖或培植、經營利用,按照分工監督管理野生動植物進出口。
(6)負責監督管理各類自然保護地工作。擬訂各類自然保護地規劃。組織開展國家公園的劃定、建設、管理和監督。提出新建、調整各類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地的審核建議并按程序報批。擬訂風景名勝區的發展規劃、政策,報經批準后指導實施。負責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遺產等的審核報批和監督管理,會同有關部門審核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的申報,森林旅游發展的規劃、指導、管理和監督。負責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工作。
(7)負責推進林業和草原改革和產業發展相關工作。擬訂集體林權制度、國有林區、國有林場、草原等重大改革意見并經批準后組織實施。擬定林業和草原發展、維護林業和草原經營者合法權益的政策措施,指導農村林地承包經營工作。監督管理林下經濟發展。開展退耕(牧)還林還草,負責天然林保護工作。
(8)擬訂相關林業和草原產業地方標準并監督實施,組織、指導林產品質量監督,指導生態扶貧有關工作。
(9)指導國有林場基本建設和發展規劃編制,組織林木種子、草種種質資源普查,組織建立種質資源庫,負責良種選育推廣,規范林木種苗、草種生產經營行為,監管林木種苗、草種質量。監督管理林業和草原生物種質資源、轉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種保護。監督管理生態體系建設。
(10)指導龍陵縣自然資源公安工作。監督管理自然資源公安隊伍,指導相關重大違法案件的查處,負責有關行政執法監督管理工作,指導林區社會治安治理工作。
(11)負責落實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有關要求。組織編制森林和草原火災防治規劃并指導實施,指導開展防火巡護、火源管理、防火設施建設等工作。組織開展林場林區和草原防火宣傳教育、監測預警、督促檢查等工作。負責林業和草原災害統計評估及恢復重建工作。
(12)監督管理林業和草原資金和國有資產。提出林業和草原預算內投資、國家和省、市、縣財政性資金安排建議,按縣人民政府規定的權限,審批、核準規劃內和年度計劃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參與擬訂林業和草原經濟調節政策,組織實施林業和草原生態補償工作。負責林業和草原經濟運行分析工作。
(13)負責林業和草原科技、教育、宣傳和外事工作。負責林業和草原人才隊伍建設,組織實施林業和草原對外交流與合作事務,負責濕地、防治荒漠化、瀕危野生動植物等國際公約履約工作。
(14)完成縣委、縣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二)2020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介紹
1.持續推進國土造林綠化,穩步提升森林草原質量。堅持把植樹造林和國土綠化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加快實施生態保護修復等重大工程。一是2020年全縣累計完成營造林面積2.88萬畝,完成年度計劃任務的100%。其中:完成新一輪退耕還林2.72萬畝,完成年計劃任務的100%;完成異地植被恢復造林0.16萬畝,完成年計劃任務的100%。完成義務植樹56萬株,營造林總投資達2480萬元。二是以森林鄉村創建為抓手,提升鄉村綠色顏值,5個村(社區)獲批國家級森林鄉村榮譽稱號,13個村(社區)獲批省級森林鄉村,完成縣城綠化樹種植石斛20余萬叢。三是2020年全縣共準備優良種子19491公斤,培育苗木417畝、3476.5萬株,開展縣內持證苗圃地苗木質量抽查2次,共抽查15個單位,檢驗苗木8個批次,合格率達100%,核發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7份,通過對林木良種的選育、培育、檢疫管理、打擊制售假冒偽劣林草種苗和侵犯植物新品種權專項整治等工作的開展,保障了我縣林業建設用種用苗的安全。
2.夯實執法及審批監管工作,牢固樹立生態屏障安全。一是嚴查涉林案件保護資源。截至目前,共立案查處林業行政案件180起,處罰180人。其中盜伐林木案件2起、濫伐林木案件101起、違法運輸木材案件2起、擅自改變林地用途案件42起,擅自開墾林地案件4起,違規用火案件16起,毀壞林木3起,臨時占用林地期滿未恢復案件1起,運輸無合法來源木材案件4起,非法移植樹木5起。沒收木材8.0109立方米,沒收活樹11095株,共收繳罰沒款945241.63元;責令補種樹木65401株。二是嚴把林地審批保護資源。截至目前,共審核(批)各類建設項目使用林地行政許可報件27件,已獲批15件,正在辦理過程中5件。獲批的22件建設項目共涉及使用林地面積43.4201公頃,收取森林植被恢復費465.8625萬元。三是嚴控林木采伐保護資源。截至目前,全縣共計辦理林木采伐證1815份,木材采伐量30356.86立方米。
3.加強森林草原災害防治,確保森林生態系統安全。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管、強化責任”的方針,重點關注森林防滅火工作、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創新林業發展與生態系統保護的長效機制。一是通過采取強化森林草原防火宣傳、層層落實責任、嚴格管控野外火源、加大違規用火查處力度等措施,健全和完善火源管理制度,全力做好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防火期,共簽訂責任狀、承諾書7.8萬余份、印發宣傳材料9.2萬份;組建30人專業撲火隊一支,組建鄉(鎮)、林場季節性專業撲火隊12支196人,調整充實縣直機關應急撲火隊1支(分隊26支)365人,鄉鎮直機關應急撲火隊29支623人,村級義務撲火隊121支2738人,進一步充實了應急隊伍力量;共開展各類培訓演練83期,參訓人數2508人,切實提高了防滅火隊伍的綜合素質;2020年森林草原防火期,全縣無一例森林草原火災發生,取得了連續六年未發生森林火災,并且在市人民政府考核中獲99分,位列全市順排名第一位的好成績。二是監測防治工作,全年已實施森林草原病蟲害監測面積累計達840.157萬畝。有害生物發生面積1.21萬畝,發生率0.14%,成災率為0。其中病害0.15萬畝、蟲害0.75萬畝、鼠兔害0.28萬畝、薇甘菊發生面積0.028萬畝。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面積1.208萬畝,防治率為100%,無公害防治率為100 %。三是調運檢疫工作,全年辦理木材(藥材、苗木)調運檢疫證書3233份,檢疫苗圃地19塊,面積0.0417萬畝,檢疫種子19.491噸,產地檢疫率100%。同時,結合季節性生物防治工作開展,及時對沙漠蝗、紅火蟻等有害生物進行普查、防治,有效阻止外來有害生物的入侵。四是檢疫聯合執法,前后出車48車次,出動人員174人次,辦理案件13起、收繳罰沒款2.45萬元。
4.加強生態資源保護管理,維護生態資源平衡發展。著力加強對林地、草地、濕地資源及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力度,規范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肇事管理及救助工作,大力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一是林地保護,根據《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方案》《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云南省林地管理條例》等規定,實施天然林停伐面積173.9963萬畝,劃定公益林管護面積36.99萬畝,全縣334.73805萬畝林地得到有效保護。二是草地保護,完成了龍陵縣草原返青期監測調查,并適時完成草原監測系統數據錄入上報工作,為草原質量提升和鞏固奠定堅實的基礎。三是濕地保護,全縣濕地面積4153.16公頃,其中:自然濕地面積2861.09公頃,人工濕地面積1292.07公頃。完成龍陵縣鎮安河、養慶河、小中漲河等76處,2969.66公頃濕地認定工作,認定率達71%。建設怒江流域濕地保護小區和茄子山水庫濕地保護小區,自然濕地保護面積1512.13公頃,濕地保護率達55.4%,自然濕地保護率達58.5%。繼續推進怒江國際重要濕地品牌,大小海省級濕地公園建設和申報工作。四是古樹保護,持續推進現有970株古樹名木、2521株古茶樹管理工作,推進確定的古樹單株688株、古樹群44群(281株)、名木單株1株的掛牌保護等后續工作,完成古樹名木公眾責任保險,降低古樹名木肇事損失。完成一級古樹4株、名木1株的掛牌保護及二級、三級古樹名木684株單株44群的保護掛牌工作。五是野生動植物保護。扎實開展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退出人工繁育處置補償,全縣共完成90戶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無害化處置工作,共處置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19174只(頭),共籌措補償資金506.865萬元(市級配套202.75萬元,縣級籌措304.115萬元)。2020年核實野生動物肇事補償案件458件,核實上報經濟損失948747.93元,現已結案154件,辦理賠付20余萬元,其余案件正在審核賠付中。
5.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鞏固特色林草產業發展。一是加快構建林農專業合作社、林業龍頭企業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科學合理促進林下產業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全縣從事林產業的企業96家(市級林業龍頭企業10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14家),家庭農場660個,林產業大戶246戶,林農專業合作社61個(市級林農示范社23家,省級林農專業示范合作社25家,國家級林農專業示范合作社4家)。二是特色林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2020年新種植石斛100萬平方米,全縣石斛種植面積累計達1000萬平方米,鮮條產量達3600噸、實現農業產值5.1億元,從業人員達5萬人,完成有機栽培石斛提質增效20萬平方米;全縣核桃種植面積累計達51.3萬畝,投產面積20萬畝,盛果期面積8萬畝,2020年核桃干果產量10000噸,產值2.5億元;澳洲堅果面積5.44萬畝,產量2000噸,產值8000萬元;糯橄欖種植面積2.54萬畝,產量2100噸,產值1000萬元。全縣草果種植面積累計達5.22萬畝,產量1500噸,產值1.35億元;2020年全縣共放養胡蜂25071巢,成活19005巢,養殖戶數2937戶,產值1900余萬元。
6.強化科研創新與合作,服務全縣特色產業發展。一是制訂《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紫皮石斛花、葉》,委托上海疾控中心開展紫皮石斛花、葉安全性、有效性試驗,目前已出具紫皮石斛花、葉的微生物檢驗、理化檢驗、穩定性試驗等檢驗報告,毒理性試驗正在進行中。二是制訂《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鐵皮石斛花》《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鐵皮石斛葉》,目前已完成全省范圍內及省外主產區鐵皮石斛花樣品44個、鐵皮石斛葉樣品44個的采集工作及樣品的理化指標、污染物限量指標、農藥殘留指標的檢測工作,兩個標準已提交云南省衛健委。三是完成紫皮石斛云南省中藥材標準、紫皮石斛干條、切片中藥飲片炮制規范的修訂工作。在全省范圍內采集紫皮石斛鮮條、切片和干條樣品43個,委托技術單位對水分、浸出物成分測定,修訂標準初稿、相關檢測數據及樣品已送云南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復合。四是承擔保山市域蘭科野生植物資源物種多樣性及其分布情況調查項目工作,共完成樣線 79條,樣方1022個,超出目標任務,完成蘭科植物調查、檢定318種以上。
7.扎實推進林業產業扶貧,凸顯行業脫貧攻堅成效。堅守生態與發展底線,把生態文明建設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進一步拓寬貧困群眾致富路線。一是2020年落實林業貼息貸款10244.19萬元,兌付貼息資金75萬元,涉及農戶240戶,涉及建檔立卡戶51戶,180人,貸款458萬元,兌付貼息資金4.64萬元;二是2020年實施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管護的面積173.9963萬畝,獲得補助資金2604.2萬元,涉及建檔立卡戶6245戶,獲得補助資金200.169萬元;三是2020年納入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公益林面積36.99萬畝,獲得補助資金420.17萬元,涉及建檔立卡戶216戶,獲得補助資金6.559萬元;四是設置公益性崗位共計1138個,發放公益性崗位工資1510.54萬元,其中:公益林護林員崗位127個、天然林護林員崗位337個、生態護林員崗位674個,公益性崗位共選聘建檔立卡貧困戶871人,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率76.5%;石斛產業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1226戶,其中:種植戶766戶,15.6萬平方米,核桃產業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9507戶4.52萬畝,澳洲堅果產業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2210戶1.0703萬畝,糯橄欖產業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359戶2564畝。
二、部門基本情況
(一)部門決算單位構成
納入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2020年度部門決算編報的單位共4個。其中:行政單位1個,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0個,其他事業單位3個。分別是:
1.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本級)
2.龍陵縣三江口國有林場
3.龍陵縣亮山國有林場
4.龍陵縣石斛研究所
(二)部門人員和車輛的編制及實有情況
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2020年末實有人員編制163人。其中:行政編制16人(含行政工勤編制0人),事業編制147人(含參公管理事業編制4人);在職在編實有行政人員17人(含行政工勤人員2人),事業人員131人(含參公管理事業人員4人)。其他人員0人。
離退休人員84人。其中:離休0人,退休84人。
實有車輛編制17輛,在編實有車輛20輛。
第二部分 2020年度部門決算表
(詳見附件)
第三部分 2020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2020年度收入合計129963212.11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125078098.22元,占總收入的96.24%;上級補助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事業收入0.00元(含教育收費0元),占總收入的0.00%;經營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附屬單位繳款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其他收入4885113.89元,占總收入的3.76%。與上年對比增加69136840.24元,增長113.66%,主要原因為:
1.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增加66463667.53元,①基本支出減少459501.02元,其中:工資福利支出減少223038.97元(基本工資增加576005.81元、津貼補貼減少839668.59元、獎金減少1109251.23元、績效工資增加683080.63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增加26524.28元、職業年金繳費增加163779.44元、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增加220845.47元、公務員醫療補助繳費增加160172.76元、其他社會保障繳費減少104527.54元),商品和服務支出增加117887.95元(辦公費減少224070.05元、水費增加2732.1元、電費增加9183.38元、郵電費增加111379.63元、差旅費減少123212.00元、會議費減少674.00元、公務接待費增加26119.00元、專用材料費減少1200.00元、勞務費增加127000.00元、委托業務費減少23200.00元、工會經費增加221074.80元、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減少2363.91元、其他交通費用減少10681.00元、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增加5800.00元),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減少354350.00元(撫恤金減少378907.00元、生活補助增加24557.00元);②項目支出增加66923168.55元,其中:林業貸款貼息資金減少16710.00元、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增加5906666.20元、石斛楓斗加工廠建設資金減少3879100.00元、草原生態修復治理經費增加1207205.00元、三江口生態資源管理站加固改革建設項目資金增加200000.00元、天然林停伐補助資金增加39869700.00元、完善退耕還林政策補助資金增加750100.00元、新一輪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增加11000000.00元、新一輪退耕還草補助資金增加2000000.00元、退耕還林工作經費增加50000.00元、國家級公益林資金增加2346336.00元、省級公益林資金增加130100.00元、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處置補償資金增加5068690.00元、沙漠蝗監測防控經費增加50000.00元、森林防火經費減少368949.86元、植被恢復費增加2518251.88元、工作經費減少69233.46元、石斛研究所石斛產業發展經費增加150000.00元、亮山林場森林防火經費增加10112.79元)。
2.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收入增加300000.00元,屬林業貸款貼息項目資金。
3.其他收入增加3460123.89元,其中:局(本級)增加8826.00元(組織部撥入老干支部黨建經費3000.00元、應急局撥入應急演練費5826.00元);三江口林場增加1110587.46元(天然林停伐補助資金增加840000.00元、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增加244000.00元、森林防火車輛保險費增加21397.46元、工作經費減少185000.00元、松山林下可燃物清理項目資金增加190190.00 元) ;亮山林場增加1698210.43元(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增加36010.00元、臨時工工資增加70000.00元、森林防火車輛經費增加7780.43元、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經費增加128420.00元、防火通道保通經費增加56000.00元、天然林停伐補助資金增加1400000.00元);石斛研究所增加642500.00元(石斛產業經費增加150000.00元、“萬人計劃”產業領軍人才項目補助經費增加400000.00元、“萬人計劃”產業領軍人才特殊生活補貼專項經費增加52500.00元、產業領軍人才項目補助經費增加40000.00元)。
二、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2020年度支出合計79562560.03元。其中:基本支出19288394.95元,占總支出的24.24%;項目支出60274165.08元,占總支出的75.76%;上繳上級支出、經營支出、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共0.00元,占總支出的0.00%。與上年對比增加14552876.32元,增長22.39%,主要原因為:
1.基本支出減少644501.02元,其中:工資福利支出減少223038.97元、商品和服務支出減少67112.05元、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減少354350.00元。
2.項目支出增加15197377.34元,其中:林業貸款貼息資金增加174150.00元、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增加2286666.20元、石斛楓斗加工廠建設資金減少4599100.00元、草原生態修復治理經費增加197205.00元、天然林停伐補助資金增加8798200.00元、退耕還林工作經費增加30997.00元、國家級公益林資金增加1486040.00元、省級公益林資金減少982767.94元、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處置補償資金增加5068690.00元、森林防火經費減少473835.23元、森林植被恢復費增加2518251.88元、工作經費減少69233.46元、應急演練經費增加5826.00元、森林防火車輛保險經費增加29177.89元、松山林下可燃物清理項目資金增加190190.00元、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經費增加128420.00元、防火通道保通經費增加56000.00元、石斛產業經費增加300000.00元、“萬人計劃”產業領軍人才特殊生活補貼專項經費增加52500.00元。
(一)基本支出情況
2020年度用于保障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機關、下屬事業單位等機構正常運轉的日常支出19288394.95元。與上年對比減少644501.02元,下降0.32%,主要原因為:工資福利支出減少223038.97元(基本工資增加576005.81元、津貼補貼減少1785841.19元、獎金減少1109251.23元、績效工資增加683080.63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增加26524.28元、職業年金繳費增加163779.44元、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增加220845.47元、公務員醫療補助繳費增加160172.76元、其他社會保障繳費減少104527.54元),商品和服務支出減少67112.05元(辦公費減少284186.05元、水費增加2732.10元、電費增加9183.38元、郵電費增加91379.63元、差旅費減少212496.00元、會議費增加674.00元、公務接待費增加26119.00元、專用材料費減少1200.00元、勞務費增加127000.00元、委托業務費減少28800.00元、工會經費增加221074.80元、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減少2363.91元、其他交通費用減少10681.00元、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減少4200.00元),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減少354350.00元(撫恤金減少378907.00元、生活補助增加24557.00元)。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等人員經費支出18220062.61元,占基本支出的94.46%,人均123108.53元;辦公費、印刷費、水電費、辦公設備購置等日常公用經費1068332.34元,占基本支出的5.54%,人均7218.46元。
(二)項目支出情況
2020年度用于保障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機關、下屬事業單位等機構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用于專項業務工作的經費支出60274165.08元。與上年對比增加15197377.34元,增長33.71%,原因為:林業貸款貼息資金增加174150.00元、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增加2286666.20元、石斛楓斗加工廠建設資金減少4599100.00元、草原生態修復治理經費增加197205.00元、天然林停伐補助資金增加8798200.00元、退耕還林工作經費增加30997.00元、國家級公益林資金增加1486040.00元、省級公益林資金減少982767.94元、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處置補償資金增加5068690.00元、森林防火經費減少473835.23元、森林植被恢復費增加2518251.88元、工作經費減少69233.46元、應急演練經費增加5826.00元、森林防火車輛保險經費增加29177.89元、松山林下可燃物清理項目資金增加190190.00元、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經費增加128420.00元、防火通道保通經費增加56000.00元、石斛產業經費增加300000.00元、“萬人計劃”產業領軍人才特殊生活補貼專項經費增加52500.00元。
三、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2020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76884798.22元,占本年支出合計的96.63%。與上年對比增加12818456.59元,增長20.01%,主要原因為:
1.基本支出減少459501.02元,其中:工資福利支出減少223038.97元、商品和服務支出增加117887.95元、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減少354350.00元。
2.項目支出增加13277957.61元,其中:林業貸款貼息資金減少125850.00元、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增加2286666.20元、石斛楓斗加工廠建設資金減少4599100.00元、草原生態修復治理經費增加197205.00元、天然林停伐補助資金增加8725400.00元、退耕還林工作經費增加30997.00元、國家級公益林資金增加574336.00元、省級公益林資金減少982767.94元、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處置補償資金增加5068690.00元、森林防火經費減少506749.86元、森林植被恢復費增加2518251.88元、工作經費減少69233.46元、石斛產業發展經費增加150000.00元、亮山林場森林防火經費增加10112.79元。
(二)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1.一般公共服務(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外交(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3. 國防(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4. 公共安全(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5. 教育(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6. 科學技術(類)支出717505.05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93%。主要用于石斛研究所機構運行經費支出。
7. 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8. 社會保障和就業(類)支出2615787.36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3.40%。主要用于行政單位離退休支出54096.00元、事業單位離退休支出89380.00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支出2100313.92元、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繳費支出163779.44元、死亡撫恤支出208218.00元。
9. 衛生健康(類)支出1853859.25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2.41%。主要用于行政單位醫療支出143533.24元、事業單位醫療支出1013859.17元、公務員醫療補助支出696466.84元。
10. 節能環保(類)支出13735705.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17.87%。主要用于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支出6140000.00元、石斛楓斗加工廠建設資金23000.00元、林業貸款貼息資金支出563000.00元、草原監測統計項目經費支出197205.00元、天然林停伐補助資金支出6762500.00元、退耕還林補助資金支出50000.00元。
11. 城鄉社區(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2. 農林水(類)支出57711941.56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75.06%。主要用于行政事業機構人員經費及日常公用經費支出11460382.99元、天然林停伐補助資金支出22020300.00元、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支出2726068.00元、 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處置補償資金支出5068690.00元、林業貸款貼息資金支出1600000.00元、森林防火經費支出2200.00元、其他工作經費支出475000.00元、石斛楓斗加工廠建設資金支出4377900.00元、森林植被恢復費支出7180427.48元、石斛產業發展經費增加150000.00元、亮山林場森林防火經費增加10112.79元。
13. 交通運輸(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4. 資源勘探信息等(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5. 商業服務業等(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6. 金融(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7. 援助其他地區(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8. 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9. 住房保障(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0. 糧油物資儲備(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1.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2. 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類)支出25000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33%。主要用于森林防火支出。
23. 其他(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4. 債務還本(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5. 債務付息(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6. 抗疫特別國債安排(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四、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 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2020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預算為210264.00元,支出決算為242304.20元,完成預算的115.24%。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為0.00元,完成預算的0%;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支出決算為178951.20元,完成預算的131.87%;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為63353.00元,完成預算的84.96%。2020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數大于預算數的主要原因為:由于脫貧攻堅工作,下鄉次數增多,車輛燃油費和維修費增加;車輛老化,維修費用增加;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減少公務接待支出。
2020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數比2019年增加23755.09元,增長10.87%。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0.00元,與上年持平;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支出決算減少2363.91元,下降1.30%;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增加26119.00元,增長70.15%。2020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增加的主要原因為:我局嚴格遵守公務用車管理制度,故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減少2363.91元;各項工作檢查驗收、脫貧攻堅工作及與鄉鎮、村對接各項業務增多,故公務接待費增加26119.00元。
(二) 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2020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0.00元,占0.00%;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支出178951.20元,占73.85%;公務接待費支出63353.00元,占26.15%。具體情況如下:
1.因公出國(境)費支出0.00元,共安排因公出國(境)團組0個,累計0人次。
2. 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支出178951.20元。其中:
公務用車購置支出0.00元,購置車輛0輛。
公務用車運行維護支出178951.20元,開支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的公務用車保有量為20輛。主要用于全縣林業和草原工作所需車輛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等。
3.公務接待費支出63353.00元。其中:
國內接待費支出63353.00元(其中:外事接待費支出0.00元),共安排國內公務接待114批次(其中:外事接待0批次),接待人次730人(其中:外事接待人次0人)。主要用于開展全縣林業和草原工作發生的接待支出。
國(境)外接待費支出0.00元,共安排國(境)外公務接待0批次,接待人次0人。
第四部分 其他重要事項及相關口徑情況說明
一、機關運行經費支出情況
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2020年機關運行經費支出621812.51元,與上年對比減少77329.65元,下降11.06%,主要原因為:
(1)辦公費,減少190306.90元;
(2)水費,增加3873.80元;
(3)電費,增加9644.92元;
(4)郵電費,增加89803.65元;
(5)差旅費,減少110662.00元;
(6)會議費,增加326.00元;
(7)公務接待,費增加14781.00元;
(8)專用材料費,減少1200.00元;
(9)工會經費,增加117830.88元;
(10)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減少12140.00元;
(11)其他交通費,減少10681.00元;
(12)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增加11400.00元。
部門機關運行經費主要用于:
(1)辦公費支出68904.10元;
(2)水費支出7800.80元
(3)電費支出32405.26元;
(4)郵電費支出133525.47元;
(5)差旅費支出76504.00元;
(6)會議費支出326.00元;
(7)公務接待費支出35674.00元;
(8)工會經費支出117830.88元;
(9)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支出120000.00元;
(10)其他交通費支出17442.00元;
(11)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11400.00元。
二、國有資產占用情況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資產總額150286707.06元,其中,流動資產75753713.88元,固定資產74447131.18元,對外投資及有價證券0.00元,在建工程0.00元,無形資產85862.00元,其他資產0.00元(具體內容詳見附表)。與上年相比,本年資產總額增加11002165.12元,其中固定資產增加613466.00元。處置房屋建筑物0平方米,賬面原值0.00元;處置車輛0輛,賬面原值0.00元;報廢報損資產0項,賬面原值0.00元,實現資產處置收入0.00元;出租房屋0平方米,賬面原值0.00元,實現資產使用收入0.00元。
三、政府采購支出情況
2020年度,部門政府采購支出總額919535.00元,其中:政府采購貨物支出827830.00元;政府采購工程支出0.00元;政府采購服務支出91705.00元。授予中小企業合同金額821830.00元,占政府采購支出總額的89.37%。
四、部門績效自評情況
(一)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項目一:
1.項目名稱:天然林停伐保護項目
2.項目基本情況:龍陵縣納入天然林停伐保護面積173.9963萬畝。按權屬分:國有1.1563萬畝,其中:龍陵縣三江口國有林場0.3509萬畝、龍陵縣亮山國有林場0.3155萬畝、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0.0454萬畝、勐糯鎮0.3176萬畝、平達鄉0.1269萬畝;集體172.84萬畝,其中:龍山鎮19.757萬畝、鎮安鎮12.8134萬畝、龍江鄉12.334萬畝、臘勐鎮9.0547萬畝、碧寨鄉15.9610萬畝、勐糯鎮10.105萬畝、木城鄉19.3951萬畝、龍新鄉17.2639萬畝、象達鎮32.7353萬畝、平達鄉23.4206萬畝。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縣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及財政績效評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龍財預〔2021〕152號)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對2020年度天然林停伐保護項目進行了績效自評,并形成了績效自評報告。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林草局2020年天然林停伐保護項目資金54824800.00元,龍陵縣財政局以龍財農〔2019〕4號下達6762500.00元、以龍財建〔2020〕14號下達26042000.00元、以龍財預〔2020〕11號下達2217800.00元、以龍財農〔2019〕5號下達14219700.00元、以龍財建〔2019〕44號下達5040600.00元、以龍財預〔2020〕26號下達542200.00元),實際到位28763600.00元。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林草局2020年天然林停伐保護項目資金54824800.00元,兌付資金28763600.00元,結余資金26061200.00元,資金結余在縣財政。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資金使用過程中嚴格按照《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方案》、《林業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管理辦法》、《云南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管理辦法》、《保山市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管理實施細則》、《云南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管理實施細則》等的相關規定使用資金;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政府會計制度》,做到專人管理、專賬核算、專款專用;建立了科學合理、層次清晰、分工明確、覆蓋全面的財務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專項資金管理制度;資金撥付實行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資金兌付通過“一折通”系統和銀行卡兌付;在資金使用過程中認真接受紀委監委、財政、審計等部門監督,做到花錢必問效、問效必追責。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一是數量指標:完成全縣天然林管護面積173.9963萬畝。按權屬分:國有1.1563萬畝,其中:龍陵縣三江口國有林場0.3509萬畝、龍陵縣亮山國有林場0.3155萬畝、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0.0454萬畝、勐糯鎮0.3176萬畝、平達鄉0.1269萬畝;集體172.84萬畝,其中:龍山鎮19.757萬畝、鎮安鎮12.8134萬畝、龍江鄉12.334萬畝、臘勐鎮9.0547萬畝、碧寨鄉15.9610萬畝、勐糯鎮10.105萬畝、木城鄉19.3951萬畝、龍新鄉17.2639萬畝、象達鎮32.7353萬畝、平達鄉23.4206萬畝。二是質量指標:經過積極采取措施,切實加強對天然林管護,在管護的天然林區沒有發生亂砍濫伐、森林火災和森林病蟲害等現象,天然林區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生態效益得到更有效發揮。三是時效指標:項目正在實施。四是成本指標:通過天然林停伐保護項目實施,第一解決了森林管護經費短缺問題。第二通過管護責任區進一步優化,減少了管護人員聘用數量,大大節約了管護成本。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一是經濟效益指標:一方面,管護補償政策直接增加了農民的現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依托管護的森林資源,積極開展合理經營利用,發展林下森林食品、中藥材、林特產品采集加工、森林旅游等特色產業,必將進一步促進產業發展生態化與生態發展產業化的有機統一。二是社會效益指標:通過對生態管護政策的實施,全縣森林資源管護不論是人們的認識和工作氛圍,還是管護力量、方式、強度、效果都將發生可喜的變化。第一通過管護政策這項惠民政策的實施,既能解決森林管護經費短缺問題,同時又讓廣大林權所有者和經營者的林地得到保護,調動廣大農村干部群眾愛林護林的積極性,為森林保護管理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第二能帶動項目區內管護能力的提升,管護力量的加強,管護方式的優化。第三能使管護區內森林火災下降,林業有害生物得到控制,濫伐盜伐、毀林開荒、違法征占林地等違法行為將得到有效管控,為龍陵縣森林資源安全提供堅強保障。三是生態效益指標:通過管護投入不斷增加,生態管護政策的實施,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資源監測、資源檔案管理、裝備設施等基礎建設不斷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能力和管護水平不斷提高,森林資源將得到有效保護,生態效益充分發揮,管護區內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將得到有效控制。通過天然林及天然林補償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促進龍陵縣碧水藍天的增加,將更加有效地承載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生態保障。四是可持續影響指標:天然林停伐保護項目是一項系統性強的森林資源保護性工程,是為人民提供美好生態環境的保護性工程。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第一只有加強林業生態保護頂層設計和組織領導,天然林停伐保護項目才能夠順利實施;第二只有不斷增加林農收入,切身保障林農利益為出發點才能夠有效實施項目;第三只有進一步將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惠及林農,增加林農收入才能將天然林停伐保護項目在最廣大林農群眾的心里落地生根;第四只有加強隊伍建設才能確保天然林停伐保護項目的順利實施;第五只有進一步與時俱進完善管護制度建設才能確保天然林停伐保護項目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通過建造固定的管護標志碑,印發有關法律、法規、條例宣傳手冊,粘貼標語等方式進行大力宣傳,使天然林的保護和補助政策的重大意義及有關規定、制度深入群眾心中,廣泛爭取廣大群眾支持,使廣大干部群眾在思想認識上形成共識,為天然林的保護和管理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使群眾滿意度達到90%以上。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縣財政資金調度困難,導致項目實施進度緩慢,項目資金指向的目標任務無法完成,給受益農戶的生產生活帶來一定影響。建議積極與財政部門協調,加速資金撥付,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天然林補助偏低,影響群眾經營管理天然林的積極性。建議逐步增加天然林補助金投入,提高補償標準,增加林農管護積極性。
6.績效自評結果
項目實施單位按項目管理要求,嚴格項目管理,按時、按質完成各項指標,通過對2020年天然林停伐保護項目的績效自評,總分100分,自評得分90分,自評等級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天然林停伐保護項目的實施堅持公開公正的原則,在兌付補助資金時,在項目實施村委會都進行了公示。護林員選聘也是堅持“精準、自愿、公開、公平、公正”,統一選聘和管理的原則。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1)經驗及做法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縣級領導確保天然林停伐保護項目順利實施。二是明確職責,強化管理。各項目鄉鎮和責任單位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的主要職責:領導小組負責轄區內天然林的全面保護、管理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協調解決轄區內天然林停伐保護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有關問題,根據與縣政府簽訂的責任狀完成各項指標任務,并對本鄉鎮或本責任單位的天然林森林資源安全負責。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轄區內天然林管理的政策宣傳、質量監管等相應的各項業務和日常工作,并對轄區內的天然林管護質量、管護效果負責。三是完善制度保障。第一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國家級天然林管理辦法》、《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方案》、《林業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管理辦法》、《云南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管理辦法》、《保山市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確保全縣補償資金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第二對補償資金的使用進一步強化監督檢查,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嚴格執行行政問責制。對天然林的管護,嚴格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管護,結合實際,不斷總結和完善管護措施。四是技術保障。結合工作實際,定期開展業務技術培訓和經驗交流,并按分級負責、分級培訓的原則,分期分批層層舉辦培訓班,特別是要加強鄉鎮和責任單位的技術和管護人員管護能力,不斷提高管理人員和護林人員的技術素質和管理水平,全面實現我縣天然林規范化、制度化管理。五是加強宣傳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爭取全社會的廣泛支持。通過在管護責任區周邊建造天然林永久性宣傳標志責任牌,宣傳墻,同時印發有關法律、法規、條例手冊,并粘貼標語,進行廣播、電視、媒體等方式進一步宣傳,使中央、省級政府對天然林保護和管理實行財政補助的重大意義及有關法規、規定、制度深入千家萬戶,家喻戶曉,爭取與實施天然林經濟利益受損的廣大林農群眾的支持,使廣大干部職工、林農群眾在思想認識上形成共識,為我縣天然林項目的實施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2)存在問題
一是天然林補助標準低,對納入天然林的補助標準為10元/畝,補助費與生產木材收入差距過大。二是加強管護隊伍建設。大部分管護人員綜合素質、專業素質和管理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無
項目二:
1.項目名稱: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
2.項目基本情況:龍陵縣區劃公益林面積36.9967萬畝,其中,國家級公益林27.75萬畝、省級公益林9.2467萬畝。一是國家級公益林27.75萬畝。其中:勐糯鎮1.9708萬畝;臘勐鄉0.3497萬畝;平達鄉0.3642萬畝;木城鄉1.0949萬畝;碧寨鄉0.8468萬畝;龍山鎮0.0536萬畝;三江口國有林場7.3151萬畝;亮山林場10.1959萬畝;小黑山保護所5.559萬畝。二是省級公益林9.2467萬畝。其中:龍山鎮1.7053萬畝;鎮安鎮1.1109萬畝;勐糯鎮0.3064萬畝;龍江鄉0.2373萬畝;臘勐鎮1.3901萬畝;碧寨鄉2.0086萬畝;龍新鄉0.5442萬畝;象達鎮0.3221萬畝;平達鄉0.7116萬畝;木城鄉0.9102萬畝。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縣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及財政績效評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龍財預〔2021〕152號)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對2020年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進行了績效自評,并形成了績效自評報告。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林草局2020年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資金5589468.00元,龍陵縣財政局以龍財農〔2019〕5號下達1111668.00元、以龍財農〔2019〕23號下達276100.00元、以龍財建〔2020〕13號下達2910500.00元、以龍財建〔2020〕58號下達1291200.00元。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林草局2020年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資金5589468.00元,兌付資金4064368.00元,結余資金1525100元,資金結余在縣財政。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資金使用過程中嚴格按照《林業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管理辦法》、《云南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管理辦法》、《保山市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管理實施細則》、《云南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管理實施細則》等的相關規定使用資金;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政府會計制度》,做到專人管理、專賬核算、專款專用;建立了科學合理、層次清晰、分工明確、覆蓋全面的財務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專項資金管理制度;資金撥付實行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資金兌付通過“一折通”系統和銀行卡兌付;在資金使用過程中認真接受紀委監委、財政、審計等部門監督,做到花錢必問效、問效必追責。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一是數量指標:完成龍陵縣公益林管護面積36.9967萬畝,其中,國家級公益林27.75萬畝、省級公益林9.2467萬畝。二是質量指標:經過積極采取措施,切實加強對公益林管護,在管護的公益林區沒有發生亂砍濫伐、森林火災和森林病蟲害等現象,公益林區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生態效益得到更有效發揮。三是時效指標:項目正在實施。四是成本指標:通過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實施,第一解決了森林管護經費短缺問題。第二通過管護責任區進一步優化,減少了管護人員聘用數量,大大節約了管護成本。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一是經濟效益指標:一方面,管護補償政策直接增加了農民的現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依托管護的森林資源,積極開展合理經營利用,發展林下森林食品、中藥材、林特產品采集加工、森林旅游等特色產業,必將進一步促進產業發展生態化與生態發展產業化的有機統一。二是社會效益指標:通過對生態管護政策的實施,全縣森林資源管護不論是人們的認識和工作氛圍,還是管護力量、方式、強度、效果都將發生可喜的變化。第一通過管護政策這項惠民政策的實施,既能解決森林管護經費短缺問題,同時又讓廣大林權所有者和經營者的林地得到保護,調動廣大農村干部群眾愛林護林的積極性,為森林保護管理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第二能帶動項目區內管護能力的提升,管護力量的加強,管護方式的優化。第三能使管護區內森林火災下降,林業有害生物得到控制,濫伐盜伐、毀林開荒、違法征占林地等違法行為將得到有效管控,為龍陵縣森林資源安全提供堅強保障。三是生態效益指標:通過管護投入不斷增加,生態管護政策的實施,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資源監測、資源檔案管理、裝備設施等基礎建設不斷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能力和管護水平不斷提高,森林資源將得到有效保護,生態效益充分發揮,管護區內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將得到有效控制。通過公益林及天然林補償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促進龍陵縣碧水藍天的增加,將更加有效地承載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生態保障。四是可持續影響指標: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是一項系統性強的森林資源保護性工程,是為人民提供美好生態環境的保護性工程。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第一只有加強林業生態保護頂層設計和組織領導,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才能夠順利實施;第二只有不斷增加林農收入,切身保障林農利益為出發點才能夠有效實施項目;第三只有進一步將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惠及林農,增加林農收入才能將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在最廣大林農群眾的心里落地生根;第四只有加強隊伍建設才能確保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的順利實施;第五只有進一步與時俱進完善管護制度建設才能確保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通過建造固定的管護標志碑,印發有關法律、法規、條例宣傳手冊,粘貼標語等方式進行大力宣傳,使公益林的保護和補助政策的重大意義及有關規定、制度深入群眾心中,廣泛爭取廣大群眾支持,使廣大干部群眾在思想認識上形成共識,為公益林的保護和管理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使群眾滿意度達到90%以上。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縣財政資金調度困難,導致項目實施進度緩慢,項目資金指向的目標任務無法完成,給受益農戶的生產生活帶來一定影響。建議積極與財政部門協調,加速資金撥付,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公益林補助偏低,影響群眾經營管理公益林的積極性。建議逐步增加公益林補償金投入,提高補償標準,增加林農管護積極性。
6.績效自評結果
項目實施單位按項目管理要求,嚴格項目管理,按時、按質完成各項指標,通過對2020年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的績效自評,總分100分,自評得分90分,自評等級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的實施堅持公開公正的原則,在兌付補助資金時,在項目實施村委會都進行了公示。護林員選聘也是堅持“精準、自愿、公開、公平、公正”,統一選聘和管理的原則。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1)經驗及做法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縣級領導確保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順利實施。二是明確職責,強化管理。各項目鄉鎮和責任單位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的主要職責:領導小組負責轄區內公益林的全面保護、管理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協調解決轄區內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有關問題,根據與縣政府簽訂的責任狀完成各項指標任務,并對本鄉鎮或本責任單位的公益林森林資源安全負責。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轄區內公益林管理的政策宣傳、質量監管等相應的各項業務和日常工作,并對轄區內的公益林管護質量、管護效果負責。三是完善制度保障。第一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云南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管理辦法》和《保山市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確保全縣補償資金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第二對補償資金的使用進一步強化監督檢查,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嚴格執行行政問責制。對公益林的管護,嚴格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管護,結合實際,不斷總結和完善管護措施。四是技術保障。結合工作實際,定期開展業務技術培訓和經驗交流,并按分級負責、分級培訓的原則,分期分批層層舉辦培訓班,特別是要加強鄉鎮和責任單位的技術和管護人員管護能力,不斷提高管理人員和護林人員的技術素質和管理水平,全面實現我縣公益林規范化、制度化管理。五是加強宣傳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爭取全社會的廣泛支持。通過在管護責任區周邊建造公益林永久性宣傳標志責任牌,宣傳墻,同時印發有關法律、法規、條例手冊,并粘貼標語,進行廣播、電視、媒體等方式進一步宣傳,使中央、省級政府對公益林保護和管理實行財政補助的重大意義及有關法規、規定、制度深入千家萬戶,家喻戶曉,爭取與實施公益林經濟利益受損的廣大林農群眾的支持,使廣大干部職工、林農群眾在思想認識上形成共識,為我縣公益林項目的實施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2)存在問題
一是公益林補助標準低,對納入公益林的補助標準為10元/畝,補償費與生產木材收入差距過大。二是加強管護隊伍建設。大部分管護人員綜合素質、專業素質和管理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無
項目三:
1.項目名稱:退耕還林工程項目
2.項目基本情況:2020年上一輪退耕還林完善政策補助面積6000畝,補助資金750100.00元;2016年度新一輪退耕還林項目面積5000畝,補助第三次現金補助2000000.00元;2018年新一輪退耕還林項目面積30000畝,第二次現金補助9000000.00元;省級下達2019年退耕還林工作經費50000.00元。共計資金11800100.00元,截至目前,到位資金50000.00元。未到位資金11750100.00元,未到位的原因是縣財政資金調度困難,未撥付。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縣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及財政績效評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龍財預〔2021〕152號)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專門人員對2020年退耕還林工程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了績效自評工作,并形成了年度績效自評報告。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林草局2020年退耕還林工程項目資金11800100.00元,龍陵縣財政局以龍財建〔2020〕14號下達完善退耕還林政策補助資金750100.00元,以龍財建〔2020〕14號下達2018年龍陵縣新一輪退耕還林第二次現金補助9000000.00元、下達2016年龍陵縣新一輪退耕還林第三次現金補助2000000.00元,以龍財建〔2019〕85號下達退耕還林工作經費50000.00元,實際到位退耕還林工作經費50000.00元。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林草局2020年退耕還林工程項目資金11800100.00元,撥付資金50000.00元,未撥付11750100.00元,資金結余在縣財政。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一是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實行專戶存儲、專賬核算、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擠占、截留、挪用和克扣。二是縣林業重點工程稽查辦公室不定期對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稽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定期組織財政和審計部門人員,對退耕還林補助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整改。凡違反補助資金使用規定,擠占、截留、挪用、克扣或造成資金損失的單位或個人,依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以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一是項目完成數量:2018年上一輪退耕還林補助面積23965.1畝;2016年新一輪退耕還林面積5000畝;2018年新一輪退耕還林面積30000畝。二是項目完成質量:退耕還林的實施,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農業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退耕還林政策深得人心,退耕還林補助已成為退耕農戶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使退耕還林地區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是項目實施進度:上一輪退耕還林完善政策補助資金下達750100.00元,補助資金750100.00元尚未兌付,尚未兌付是因為財政資金調度困難,資金結余在縣財政。2016年新一輪退耕還林第三次補助資金下達2000000.00元,2018年新一輪退耕還林第二次現金補助9000000.00元,合計補助資金11000000.00元尚未兌付,尚未兌付是因為財政資金調度困難,資金結余在縣財政。省級2019年退耕還林工作經費50000.00元,支出50000.00元。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一是經濟效益指標:第一在退耕還林工程中,龍陵縣以生態優先為前提,因地制宜營造了一批經濟林木,上一輪退耕還林項目種植的核桃、櫻桃等經濟林現大部分開始進入收益期。第二上一輪退耕還林項目已經成林,可以積極開展合理經營利用,發展林下森林食品、中藥材、林特產品采集加工、森林旅游等特色產業,必將進一步促進產業發展生態化與生態發展產業化的有機統一。二是社會效益指標: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第一促進山區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第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所帶動的各種活動將會利用大量的剩余勞動力,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第三在項目建設中,各種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將會提高項目區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應用科技的意識。四是生態效益指標:通過實施退耕還林項目,能有效提高項目區森林覆蓋率,顯著改善江河兩岸、重點公路沿線等重點生態脆弱區生態環境。退耕還林是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五是可持續影響指標:龍陵縣陡坡地耕作引發的水土流失、地質災害時有發生,全縣生態修復和治理任務任重道遠,迫切需要實施修復治理,退耕還林是生態修復的重大工程。截至目前,全縣完成退耕地還林任務7.8萬畝,工程的實施為我縣生態環境改善、產業結構調整、助農增收致富作出了突出貢獻。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有利于充分發揮山區土地資源和立體氣候優勢,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發展,是促進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各種媒體,采取建造標志碑,印發有關法律、法規、條例宣傳冊,粘貼標語等方式,廣泛宣傳退耕還林的政策和措施,使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激發和調動廣大農民參與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退耕還林變為群眾的自覺行為,積極營造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良好輿論氛圍,使群眾滿意度達到90%以上。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上一輪退耕還林完善政策補助資金下達750100.00元,2016年新一輪退耕還林第三次補助資金下達2000000.00元,2018年新一輪退耕還林第二次現金補助9000000.00元,合計11750100.00元尚未兌付,尚未兌付是因為財政資金調度困難,資金結余在縣財政;省級下達2019年退耕還林工作經費50000.00元,支出50000.00元。因為財政遲遲未撥付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嚴重影響農戶退耕的積極性,建議縣財政盡快給與撥付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增加林農管護積極性,加強退耕還林后續撫育管理。
6.績效自評結果
項目實施單位按項目管理要求,嚴格項目管理,按時、按質完成各項指標,通過對退耕還林工程項目的績效自評,總分100分,自評得分90分,自評等級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退耕還林工程項目的實施堅持公開公正的原則,對退耕農戶的退耕面積、退耕地點、樹種以及質量要求、驗收結果、補助資金等情況在項目實施村委會都進行了公示,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1)經驗及做法
一是加強領導,落實工作責任。新一輪退耕還林啟動后,我縣充實調整了退耕還林工作領導小組,鄉鎮人民政府也相應地充實調整退耕還林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履行職責,使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確保了各項任務的完成。市級下達退耕還林工程項目任務后,龍陵縣退耕還林領導小組組織成員單位召開了專題會議,對退耕還林工程建設項目進行了統一安排部署,龍陵縣退耕還林辦公室負責退耕還林工程項目建設日常事務管理。確保退耕還林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并達到預期效益。二是強化部門職責,形成工作合力。我縣結合實際,進一步明確退發改局、財政局、林業局、國土局等相關職能部門責任,建立健全退耕還林工程部門協調機制,各相關部門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明確職責、各司其職、分工協作、真抓實干,共同做好退耕還林的各項工作。三是宣傳工作到位。縣鄉兩級狠抓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退耕還林的政策和措施,使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得到群眾的廣泛理解支持,積極營造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良好輿論氛圍,激發和調動廣大農民參與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退耕還林變為群眾的自覺行為。讓社會廣泛了解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的意義。四是落實地塊科學合理。全面把握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科學合理地把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任務落實在怒江流域,杭瑞高速公路、保騰高速公路、320國道、黃南線公路沿線、城鎮面山等生態脆弱區、農村產業結構單一、群眾自我發展能力不強的鄉鎮實施。五是嚴格操作。第一嚴格作業設計規劃編制審批。按《云南省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作業設計編制實施細則》的技術要求,通過現地調查規劃、地塊丈量、內業分析匯總基礎上進行編制設計,保證了作業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第二嚴格工程建設程序。充分尊重農戶意愿,由農戶自愿提出退耕申請、現地規劃丈量,簽訂退耕合同、并將規劃丈量到戶面積表、資金兌現表、檢查驗收情況及時公示到項目村,接受社會監督,工程建設公開、公正、透明。第三嚴格檢查驗收。按國家《新一輪退耕地還林檢查驗收辦法》驗收內容及技術標準要求開展年度檢查驗收,采取逐鄉、逐村、逐小班、逐小班宗地,對驗收范圍內的退耕地還林面積進行現地全查驗收。對不合格地塊的進行限期整改,確保工程項目建設質量。第四嚴格資金兌現。按照資金管理要求,設立專用賬戶,專款專用,專人管理。縣級財政部門依據林業部門提供的檢查驗收合格證明,補助資金兌現。補助資金通過銀行賬戶直接發放給農戶。第五規范的退耕還林檔案、嚴格檔案管理。按《退耕還林工程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將工程建設文件、技術標準、規劃設計、工程施工、檢查驗收、資金兌現等相關資料分技術檔案、文書檔案、財會檔案分類歸檔存儲,并設專人管理。
(2)存在問題
一是在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過程中,由于國土和林業部門對地類調查方法和統計標準不一致,導致國土和林業部門使用的圖紙不能夠完全吻合,小班標注與實地不一致,在部分資源數據上有一定差異,最終致使小班圖紙與實地存在一定誤差。二是工作經費不足、基層力量薄弱。龍陵縣由于地塊分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經費難以滿足工作所需。龍陵縣基層林業部門隊伍不穩定,分管領導更換頻繁,工作接續不上,特別是鄉鎮一級工程管理和技術人員大部分被抽調參加脫貧攻堅工作或其它產業工作,專業隊伍被弱化。三是符合退耕還林條件的地塊多集中在怒江干熱河谷區域,位于怒江干熱河谷區域的有碧寨、臘勐、木城等鄉鎮,由于炎熱、干燥、降水少,交通不便,供水條件差,造林難度大、成本高、成活率低。四是部分鄉鎮對新一輪退耕還林認識不到位,退耕農戶隨意變動性比較大,出現個別造林地繼續保留甘蔗的情況。嚴重影響了退耕地造林地塊成活率和保存率達到國家檢查驗收的標準。
(3)建議
因為財政遲遲未撥付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嚴重影響農戶退耕的積極性,建議縣財政盡快給與撥付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增加林農管護積極性,加強退耕還林后續撫育管理。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無
項目四:
1.項目名稱:退耕還草項目
2.項目基本情況:龍陵縣2018年實施退耕還草項目0.5萬畝,項目分布在6個鄉鎮,其中:碧寨鄉0.249萬畝、鎮安鎮0.095萬畝、龍山鎮0.094萬畝、象達鎮0.046萬畝、木城鄉0.013萬畝、龍新鄉0.003萬畝。2020年應兌付第二次補助資金2000000.00元。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為加強對退耕還草項目的管理工作,2021年5月,我局協助縣農業農村局認真開展項目績效自評工作,對照績效評價指標逐項進行評分,嚴格完成了2020年退耕還草項目績效評價工作。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龍陵縣2020年退耕還草項目應到位資金2000000.00元,實際到位資金2000000.00元,為2018年退耕還草項目第二次補助資金。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由于縣財政資金調度困難,2020年度退耕還草項目資金2000000.00元未能及時兌付,結余在縣財政局。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嚴格按照《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總體方案》、《保山市財政局保山市林業和草原局關于下達2020年中央財政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的通知》(保財資環〔2020〕28號)等文件規定,管理和使用中央財政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龍陵縣2018年退耕還草項目實施期限為3年,項目總投資5050000.00元,2020年12月項目已全部實施結束,已通過縣級檢查驗收為合格工程,合格面積為0.5萬畝,面積合格率100%,目前項目資金尚未對付,資金兌付率為0。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對過實施退耕還草項目,直接為退耕農戶增加了經濟收入,同時推動了全縣肉牛養殖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增加了人工草地面積,提高了全縣植被蓋度,在減少水土流失,持續發揮生態作用方面起到了顯著效果。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使群眾滿意度達到85%以上。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2020年下達退耕還草中央專項資金2000000.00元,全部為2018年新一輪退耕還草第二批現金補助。目前補助資金2000000.00元尚未兌付,尚未兌付是因為財政資金調度困難,縣級財政未撥付。
6.績效自評結果
此次績效自評結果得分為80分,自評等級為良。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此次績效自評結果和項目管理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今后要進一步加強項目管理,完善項目存在的主要問題,對項目資金未能及時兌付情況,積極向縣財政局申請調撥資金。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1)主要經驗及做法
一是加強領導,落實工作責任。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啟動后,我縣充實調整了退耕還林工作領導小組,鄉鎮人民政府也相應地充實調整退耕還林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履行職責,使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確保了各項任務的完成。市級下達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項目任務后,龍陵縣退耕還林還草領導小組組織成員單位召開了專題會議,對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建設項目進行了統一安排部署,龍陵縣退耕還林還草辦公室負責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項目建設日常事務管理。確保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并達到預期效益。二是強化部門職責,形成工作合力。我縣結合實際,進一步明確退發改局、財政局、林草局、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等相關職能部門責任,建立健全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部門協調機制,各相關部門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明確職責、各司其職、分工協作、真抓實干,共同做好退耕還林還草的各項工作。三是宣傳工作到位。縣鄉兩級狠抓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退耕還林還草的政策和措施,使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得到群眾的廣泛理解支持,積極營造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良好輿論氛圍,激發和調動廣大農民參與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退耕還林還草變為群眾的自覺行為。讓社會廣泛了解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的意義。四是落實地塊科學合理。全面把握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政策,科學合理地把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任務落實在怒江流域,杭瑞高速公路、保騰高速公路、320國道、黃南線公路沿線、城鎮面山等生態脆弱區、農村產業結構單一、群眾自我發展能力不強的鄉鎮實施。五是嚴格操作。第一嚴格作業設計規劃編制審批。按《云南省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作業設計編制實施細則》的技術要求,通過現地調查規劃、地塊丈量、內業分析匯總基礎上進行編制設計,保證了作業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第二嚴格工程建設程序。充分尊重農戶意愿,由農戶自愿提出退耕申請、現地規劃丈量,簽訂退耕合同、并將規劃丈量到戶面積表、資金兌現表、檢查驗收情況及時公示到項目村,接受社會監督,工程建設公開、公正、透明。第三嚴格檢查驗收。按國家《新一輪退耕地還林檢查驗收辦法》驗收內容及技術標準要求開展年度檢查驗收,采取逐鄉、逐村、逐小班、逐小班宗地,對驗收范圍內的退耕地還林面積進行現地全查驗收。對不合格地塊的進行限期整改,確保工程項目建設質量。第四嚴格資金兌現。按照資金管理要求,設立專用賬戶,專款專用,專人管理。縣級財政部門依據林業部門提供的檢查驗收合格證明,補助資金兌現。補助資金通過銀行賬戶直接發放給農戶。第五規范的退耕還林還草檔案、嚴格檔案管理。按《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將工程建設文件、技術標準、規劃設計、工程施工、檢查驗收、資金兌現等相關資料分技術檔案、文書檔案、財會檔案分類歸檔存儲,并設專人管理。
(2)存在問題
一是縣級財政資金調度困難,縣級財政未撥付退耕還草中央專項資金11400000.00元,其中:2020年未支付2000000.00元。嚴重影響了退耕農戶的種草及后續管理的積極性。二是按圖退耕,小班標注與實地不一致。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嚴格限定在25°以上坡耕地。在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過程中,由于國土和林業部門對地類調查方法和統計標準不一致,導致國土和林業部門使用的矢量圖不能夠完全吻合,在部分資源數據上有一定差異,最終致使小班與實地存在一定誤差,增加了實施工作的難度與不便,如土地利用現狀圖標注的坡度、用地類型等關鍵因子與實地情況不一致,有些地塊在圖紙上顯示為25度以上坡耕地,而實際地塊已為林地;有的地塊實際坡度已經是25度以上,而國土部門矢量圖上顯示為25度以下。所以根據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退耕條件退耕的部分地塊與國土重疊后,就存在不能夠完全吻合的現象。三是工作經費不足、基層力量薄弱。龍陵縣由于地塊分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之作業設計編制費用高,工作經費難以滿足工作所需。龍陵縣基層林業部門隊伍不穩定,分管領導更換頻繁,工作接續不上,特別是鄉鎮一級工程管理和技術人員大部分被抽調參加疫情防控工作、脫貧攻堅工作或其它產業工作,專業隊伍被弱化。四是符合退耕還林還草條件的地塊多集中在怒江干熱河谷區域,位于怒江干熱河谷區域的有碧寨、臘勐、木城等鄉鎮,由于炎熱、干燥、降水少,交通不便,供水條件差,造林種草難度大、成本高、成活率低。五是部分鄉鎮對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認識不到位,退耕農戶隨意變動性比較大,出現個別退耕地塊繼續保留農作物的情況。嚴重影響了退耕還草項目質量。
(3)建議
一是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各鄉鎮、各部門要把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納入公益宣傳氛圍,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和宣傳渠道,在全縣宣傳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政策,讓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送到千家萬戶、家喻戶曉,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參與退耕還林還草工程上來。二是建議縣級財政盡快撥付退耕還草補助資金,盡早兌付到農戶手中。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無
項目五:
1.項目名稱:生態護林員補助項目
2.項目基本情況:通過選聘674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生態護林員,將生態護林員的管護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劃分管護責任區674個,實行專業管護和聯合管護,促進龍陵縣143萬畝人工林及其它林地資源將得到有效保護,生態效益充分發揮,管護區內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將得到有效控制。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縣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及財政績效評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龍財預〔2021〕152號)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對2020年度生態護林員補助項目進行了績效自評,并形成了績效自評報告。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林草局2020年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10000000.00元,龍陵縣財政局以龍財預〔2019〕67號下達3020000.00元、以龍財建〔2020〕29號下達740000.00元、以龍財預〔2020〕140號6240000.00元。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林草局2020年生態護林員補助項目資金10000000.00元,兌付資金6140000.00元,結余資金3860000.00元,資金結余在縣財政。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嚴格按《林業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云南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管理實施細則》的規定進行資金的使用管理。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2020年度全縣聘用生態護林員共計674人,管護補助資金6740000.00元,年人均管護補助資金10000.00元,惠及674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3171人,有效防止674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返貧現象的發生。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國家扶貧政策的落實,直接增加了龍陵縣674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6740000.00元的經濟收入,為受益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面脫貧提供了經濟收入保障。森林資源保護管理能力和管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生態效益得到進一步充分發揮,項目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將得到有效控制。通過生態護林員項目的成功實施,有效促進龍陵縣林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有效開展,該項目已成為龍陵縣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龍陵縣脫貧攻堅工作夯實了基礎。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收益群眾滿意度≥90%。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邊疆農村年輕勞動者多出外務工,部分農村身體健康的群眾年齡超過60歲勞動能力強的,因超過60歲不符合選聘條件被項目排除在外的人群在廣大農村存在很大一部分,針對邊疆縣區農村聘用管護人員年齡應放寬到65歲。
6.績效自評結果
項目實施單位按項目管理要求,嚴格項目管理,按時、按質完成各項指標,通過對2020年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的績效自評,總分100分,自評得分90分,自評等級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生態護林員補助項目的實施堅持公開公正的原則,在兌付補助資金時,在項目實施村委會都進行了公示。護林員選聘也是堅持“精準、自愿、公開、公平、公正”,統一選聘和管理的原則。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建議:一是按照建設一支專業管護隊伍的要求,加強對生態護林員日常管理,確保森林資源得到有效管護;二是加強調查研究,在精準識別上下足功夫,掌握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情況,結合森林管護體系建設,把具有一定管護能力的建檔立卡戶貧困人口聘任為新的護林員,實現應聘則聘,在生態補償脫貧一批上,充分發揮林業系統在全縣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無
項目六:
1.項目名稱:草原監測及生態修復治理補助專項經費
2.項目基本情況:通過天然草原面積118.68萬畝監測;常規監測點13個樣地,39個樣方;龍陵縣省級固定監測點建設。草原資源將得到有效監測保護,生態效益充分發揮,管護區內的草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將得到有效監測統計。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縣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及財政績效評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龍財預〔2021〕152號)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對2020年度草原監測及生態修復治理補助專項經費項目進行了績效自評,并形成了績效自評報告。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林草局2020年草原監測及生態修復治理補助專項經費467200.00元,龍陵縣財政局以龍財建〔2019〕46號下達197200.00元、以龍財建〔2020〕14號下達270000.00元。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林草局2020年草原監測及生態修復治理補助專項經費467200.00元,兌付資金197200.00元,結余資金270000.00元,資金結余在縣財政。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嚴格按關于《林業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資金的使用管理。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完成全縣現有基本草原面積78.33萬畝監測管理工作。覆蓋10個鄉鎮82個行政村,惠及25631戶農戶。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我縣草原保護管理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的幫助指導下,經過采取有效措施,全縣草原得到有效管護,草原生態系統,發揮了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收益群眾滿意度≥95%。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項目資金撥付難。建議及時撥付項目資金,保障草原保護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
6.績效自評結果
項目實施單位按項目管理要求,嚴格項目管理,按時、按質完成各項指標,通過對2020年草原監測及生態修復治理補助專項經費的績效自評,總分100分,自評得分92分,自評等級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整體自評結果在政府門戶網站公開。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1)經驗及做法
草原生態保護項目是一項系統性強的保護性工程,是為人民提供美好生態環境的保護性工程。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取得的經驗主要有:一是只有加強草原生態保護頂層設計和組織領導,草原保護工程才能夠順利有效實施;二是只有不斷增加農戶收入,切身保障農戶利益為出發點才能夠有效實施草原生態保護項目;三是只有進一步與時俱進完善管護制度建設才能確保草原保護項目的順利實施。
(2)問題及建議
草原生態保護補助偏低,影響群眾經營管理草原的積極性,建議逐步增加草原補償金投入,提高補償標準,增加農戶管護積極性。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無
項目七:
1.項目名稱:森林防火經費項目
2.項目基本情況:2020年全縣森林火災發生率控制在5.5次/10萬公頃以下、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9‰以內、森林火災當日撲滅率不低于98%,進一步加強了森林防火預防和撲救、應急體系和森林消防隊伍建設,全面提升了森林消防隊伍建設及森林火災的綜合防控能力,有力地保護森林資源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縣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及財政績效評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龍財預〔2021〕152號)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對2020年度森林防火經費項目進行了績效自評,并形成了績效自評報告。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林草局2020年森林防火經費項目資金400000.00元,龍陵縣財政局以龍財建〔2020〕16號下達2020年市級森林防火經費40000.00元,龍財建〔2020〕10號下達省級第一批省級森林防火經費100000.00元,龍財建〔2020〕21號下達省級第二批省級森林防火經費250000.00元,龍財預〔2020〕83號下達亮山林場森林防火經費10000.00元,共計下達森林防火經費400000.00元。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林草局2020年森林防火經費項目資金400000.00元,支出省級森林防火經費250000.00元,支出市級森林防火經費2200.00元,支出亮山林場森林防火經費10000.00元,共計支出森林防火經費262200.00元,結余資金137800.00元,資金結余在縣財政。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嚴格按照部門內控制度,預算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執行,制訂項目實施方案,專款專用,確保項目實施效果和資金安全。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一是數量指標:森林火災發生率控制在5.5次/10萬公頃以下,森林火災次數不超過12次,當日火災撲滅率不低于98%。二是時效指標:按照工作開展情況、進度及時完成森林防火各項資金支付。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快速、安全、高效處置森林火災,年度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9‰以內。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林區及周邊區域群眾滿意度達到了80%以上。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2020年度省、市森林防火經費400000.00元,2020年使用262200.00元,結余137800.00元,未完成的原因主要是縣級進行資金統籌,未及時下撥使用。下一步將及時向縣級匯報爭取資金及時下撥,確保有效使用。
6.績效自評結果
績效自評結果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整體自評結果在政府門戶網站公開。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1)經驗
各級森林防火經費的投入,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確保了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了生態環境建設和經濟、社會的健康穩步發展,為龍陵森林防火工作夯實了基礎。
(2)問題和建議
省、市下達森林防火經費有限,縣財政資金困難,難于配套,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森林防火工作的開展。建議在下一步工作中加大森林防火經費投入,加大防火基礎設施項目申報力度,為開展好森林防火各項工作,最大程度保護森林草原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無
項目八:
1.項目名稱:沙漠蝗監測防控項目
2.項目基本情況:龍陵縣設置以木城鄉為主沙漠蝗等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點49個,分布全縣10個鄉鎮2個林場及小黑山管護局。除高智能基站在三江口林場的達摩山不需要設監測牌外,計劃設置監測牌48塊,規格:100cm*70cm,牌子底部與地面高度170cm。藍底板,白字;采購防治藥械設備脈沖式煙霧水霧兩用機(型號:180K)10臺;購置、儲備專用殺蟲劑林蟲凈粉劑1號(主要成分0.2%阿維菌素+1.9%蘇云金桿菌)4噸。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縣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及財政績效評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龍財預〔2021〕152號)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對2020年度沙漠蝗監測防控項目進行了績效自評,并形成了績效自評報告。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龍陵縣財政局以龍財建〔2020〕22 號文件下達龍陵縣2020年度沙漠蝗監測防控工作經費50000.00元。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林草局2020年度沙漠蝗監測防控工作經費50000.00元,資金結余在縣財政。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關于2020年度沙漠蝗監測防控工作經費的使用方案》,于2020年5月19日提請局黨組班子會通過后,報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財務股備案,由林業和草原局財務股監督實施。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一是數量指標:龍陵縣沙漠蝗等有害生物監測布點48處。二是時效指標:資金未支出,結余在縣財政。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一是社會效益指標:沙漠蝗災監測控制率100%。二是生態效益指標:沙漠蝗災發生受害率控制在5%以內。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能夠按照預期的計劃目標完成進度。使林農對監測工作滿意度達到80%以上。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績效目標未完成的原因是沙漠蝗監測防控的項目經費遲遲未能按照中標合同兌付。下一步抓緊時間,做好請示匯報,盡快完成做好項目實施、藥物采購的貨款兌付事宜。
6.績效自評結果
項目的實施,加大了我縣林業有害生物的宣傳力度,引起領導重視,使廣大林農對林業有害生物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了解林業有害生物危害的嚴重性,自覺提高了防范意識。但資金尚未支出,仍結余在縣財政,自評結果為良。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整體自評結果在政府門戶網站公開。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1)工作經驗
一是提高認識,加強請示匯報工作,引起領導重視,增加投入,提高應變突發事件的能力。二是制訂“林業有害生物疫情應急處置預案”;三是落實責任,監測到位、測報準確,防治及時;四是加大檢疫執法力度,強化產地檢疫工作。
(2)存在問題
一是防治資金短缺,設備不足。二是人員少,特別是技術人員,防治指導工作跟不上,防治技術落后,監測預報工作基礎薄弱。
(2)建議
一是加大防治資金的數額及使用時間,許多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防治存在不確定性。二是突出重點,加大主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力度。并加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社會化的推廣,響應國家政策,逐步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推向社會化。三是進一步加強檢疫執法工作,加大檢疫執法力度。為有效打擊森林植物違法調運行為,保護森林資源,鞏固林業生產建設發展成果,防止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的傳入和傳出,要讓檢疫執法形成機制、常態化。重點對未按規定辦理植物檢疫證書進行調運的行為進行查處。四是加強林檢局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認真參加省、市林檢系統組織的各類技能培訓,增加業務水平的提高。五是加強宣傳力度,提高群眾防范意識。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無
項目九:
1.項目名稱: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處置補償項目
2.項目基本情況:龍陵縣共有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養殖場96戶,其中空證4戶,本次共完成90戶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無害化處置工作,共處置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19174只(頭),均嚴格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組織實施《妥善處置在養野生動物技術指南》(林函護字〔2020〕50號)規定進行深埋處理和焚燒處理。龍陵縣參照《云南省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退出人工繁育補償指導標準》進行補償,其中,竹鼠17412只,豪豬1753頭,果子貍9只。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縣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及財政績效評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龍財預〔2021〕152號)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對2020年度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處置補償項目進行了績效自評,并形成了績效自評報告。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林草局2020年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處置補償資金5068690.00元,縣財政局以龍財建〔2020〕63號文下達2027500.00元,以龍財預〔2020〕170號文下達1768890.00元,以龍財建〔2020〕73號文下達1272300.00元,已全部到位。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林草局2020年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處置補償資金5068690.00元,已全部兌付。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嚴格按照部門內控制度,預算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執行,制訂項目實施方案,專款專用,確保項目實施效果和資金安全。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一是數量指標:處置果子貍9只,每只補償950.00元,共補償8600.00元;處置豪豬1753頭,每頭補償900.00元,共補償1577700.00元;處置中華竹鼠17412只,每只補償200.00元,共補償3482400.00元。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一是生態效益指標:全面禁食陸生野生動物養殖,進一步規范人工繁育野生動物馴養繁殖,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從源頭上控制公共衛生風險。二是可持續影響指標: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退出人工繁育養殖,降低了人與動物互染疫病風險,強化了野生動物保護。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退出人工繁育養殖,使群眾滿意度達到90%以上。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退出人工繁育養殖補助項目已實施結束。
6.績效自評結果
按照項目管理要求,嚴格項目管理,按時、按質完成各項指標,通過對2020年在養禁食陸生野生動物退出人工繁育養殖補助項目的績效自評,總分100分,自評得分100分,自評等級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整體自評結果在政府門戶網站公開。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一是積極開展轉產幫扶,優先為養殖戶提供小額信貸,無息、貼息貸款等,確保養殖退出轉產就業順利進行。二是扎實做好禁食陸生野生動物后續工作,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形成野生動物保護和禁食工作的長效機制。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無
項目十:
1.項目名稱:林業貸款貼息項目
2.項目基本情況:大額林業貼息項目9個;以前年度大額貸款余額8家;農戶和林業職工240戶(建檔立卡戶61戶215人)。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縣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及財政績效評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龍財預〔2021〕152號)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對2020年度林業貸款貼息項目進行了績效自評,并形成了績效自評報告。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林草局2020年林業貸款貼息資金2463000.00元,財政局以龍財涉農〔2019〕34號文下達300000.00元、以龍財涉農〔2019〕29號文下達450000.00元、以龍財涉農〔2020〕1號文下達313000.00元、以龍財涉農〔2020〕12號文下達250000.00元、以龍財涉農〔2020〕20號文下達1150000.00元。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林草局2020年林業貸款貼息資金2463000.00元,已全部支出完畢。資金使用合規,無截留、挪用等現象,資金使用效益明顯。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嚴格按照林業貼息管理辦法及財務管理制度,撥付林企業、農戶、林業職工貼息資金。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一是數量指標:完成林業貼息大額項目9個,其中:續建項目8個;實現林業貸款貼息的農戶和林業職工240戶,其中:續貸211戶;涉及鄉鎮10個,建檔立卡戶61戶。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一是經濟效益指標:通過林業貼息貸款實施,給企業創造利潤,并帶動周邊農戶是農民增加收入。二是社會效益指標: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就業問題,有利于促進項目區社會穩及和諧的社會建設。三是生態效益指標:有動了全縣10鄉鎮貧困山區石斛、重樓、草果、核桃、中草藥等相關產業效帶的發展,通過石斛、重樓、草果、核桃、中草藥種植,有效保持了水土,綠化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通過實施林業貼息貸款項目,進一步加速了石斛、重樓、中草藥等產業化進程,推進林產業向標準化、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并有效帶動10個鄉鎮林產業種植,積極引導貧困山區林產業的良性發展,有效解決剩余勞動力,真正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滿意度達100%。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無
6.績效自評結果
按項目管理要求,嚴格項目管理,按時、按質完成各項指標,通過對2020年林業貸款貼息項目的績效自評,總分100分,自評得分100分,自評等級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整體自評結果在政府門戶網站公開。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1)經驗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以規劃統領整個項目。二是強化項目前期工作,為項目實施奠定基礎。三是充分發揮部門的職能作用,共同推動項目實施。四是加強項目的監督檢查,確保項目工作進度和質量。
(2)建議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林業貼息貸款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確保項目順利實施,不定期督促企業項目實施情況;實行目標化管理,加強項目建設的組織、協調和領導,積極扶持和推動產業建設;加強管理和培訓,提高業務人員科技管理水平。為確保項目質量,在申報項目過程中嚴格審核,認真把關,擇優篩選。使上報實施的林業貼息貸款項目,既有利于企業的發展,緩解資金壓力,減輕利息負擔,提高經濟效益,又能充分體現了貼息貸款政策的導向作用,促進林企、農民、職工增收,項目增效,同時組織相關人員實地檢查、督促、調研、協調,確保林業貼息貸款資金按林業部門的要求落到實處。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無
項目十一:
1.項目名稱:石斛楓斗加工廠建設項目
2.項目基本情況:項目建設 15 個石斛楓斗加工廠,覆蓋龍山、象達、臘勐、龍新、龍江、勐糯、碧寨、鎮安、平達 9 個鄉(鎮),15 個村委會。其中林業和草原局建設的石斛楓斗加工廠覆蓋7個鄉鎮,分別為:龍山鎮芒麥村、尹兆場村、核桃坪村,鎮安鎮正北村,朝陽社區、象達社區,龍新鄉蚌渺村,勐糯鎮寧馨小區,平達鄉平達社區,碧寨鄉坡頭村。龍陵縣富民石斛專業合作社建設滬滇對口支援項目建設點是龍山鎮戶孔村、象達鎮甘寨村、臘勐鎮白泥塘社區、龍新鄉繞廊村、龍江鄉新寨村。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縣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及財政績效評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龍財預〔2021〕152號)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對2020年度石斛楓斗加工廠建設項目進行了績效自評,并形成了績效自評報告。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林草局2020年石斛楓斗加工廠建設項目資金5120900.00元,財政局以龍財涉農〔2019〕35號文下達2427900.00元、以龍財涉農〔2019〕16號文下達490000.00元、以龍財涉農〔2020〕1號文下達23000.00元、以龍財涉農〔2020〕3號文下達180000.00元、以龍財涉農〔2020〕4號文下達2000000.00元。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林草局2020年石斛楓斗加工廠建設項目資金512.09萬元,支出資金440.09萬元,結余資金72.00萬元,資金結余在縣財政。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資金使用過程中嚴格按照《龍陵縣石斛楓斗加工廠建設方案》、《龍陵縣扶貧辦、龍陵縣財政局關于下達2020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項目計劃》等的相關規定使用資金;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政府會計制度》,做到專人管理、專賬核算、專款專用;建立了科學合理、層次清晰、分工明確、覆蓋全面的財務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專項資金管理制度;資金撥付實行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資金兌付通過“一折通”系統和銀行卡兌付;在資金使用過程中認真接受紀委監委、財政、審計等部門監督,做到花錢必問效、問效必追責。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一是數量指標:完成全縣石斛楓斗加工廠15個。分別為龍山鎮核桃坪石斛楓斗加工廠、尹兆場石斛楓斗加工廠、芒麥石斛楓斗加工廠、戶孔石斛楓斗加工廠,鎮安鎮正平石斛楓斗加工廠,龍新鄉石斛楓斗加工廠、繞廊石斛楓斗加工廠,平達鄉石斛楓斗加工廠,象達鎮象達石斛楓斗加工廠、朝陽石斛楓斗加工廠、甘寨石斛楓斗加工廠,勐糯寧馨小區石斛楓斗加工廠,碧寨坡頭石斛楓斗加工廠,臘勐鎮白泥塘石斛楓斗加工廠,龍江鄉新寨石斛楓斗加工廠。每個楓斗加工廠主體建筑面積大于或等于700平方米。二是質量指標:石斛楓斗加工廠建設項目完成合格率達到百分之百,石斛楓斗加工廠建設項目驗收合格率達到百分之百,通過建設石斛楓斗加工廠建成后,對我縣的石斛產業及楓斗加工產業得到有效提高。三是時效指標:石斛楓斗加工廠建設項目已經全部完工,項目完成及時率為百分之百。四是成本指標:通過石斛楓斗加工廠項目建設,一是根據石斛楓斗加工廠實施方案進行建設,使我縣石斛楓斗加工點相對集中。二是根據《龍陵縣扶貧辦、龍陵縣財政局關于下達2020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項目計劃》等的相關規定使用資金對石斛楓斗加工廠進行建設,進一步提高石斛楓斗產品的加工質量。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一是經濟效益指標:一方面,項目建成后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另一方面,項目建成后建檔立卡貧困人均增收8413元以上。二是社會效益指標:一是項目覆蓋9個鄉鎮,二是項目覆蓋15村、社區,三是項目覆蓋建檔立卡戶1499戶,四是項目覆蓋建檔立卡戶人數5426人。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通過建造固定的石斛楓斗加工廠,受益貧困人口滿意度高達90%以上,群眾滿意度高達90%以上。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一是石斛楓斗加工廠項目建成后,加工人員進廠數少,希望政府及石斛領導小組出臺相關的楓斗加工補償費。二是加強石斛楓斗加工廠管理,加工廠的加工人員有待加大,石斛楓斗產品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6.績效自評結果
石斛楓斗加工廠建設項目自評得分98.5分,自評等級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整體自評結果在政府門戶網站公開。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1)經驗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以規劃統領整個項目。二是強化項目前期工作,為項目實施奠定基礎。三是充分發揮部門的職能作用,共同推動項目實施。四是加強項目的監督檢查,確保項目工作進度和質量。
(2)建議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石斛楓斗加工廠項目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確保項目順利實施,不定期督促加工廠項目實施情況;實行目標化管理,加強項目建設的組織、協調和領導,積極推動項目建設。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無
項目十二:
1.項目名稱:森林植被恢復費及林業工作經費
2.項目基本情況:省、市、縣財政清分2018年森林植被恢復費7180427.48元,縣財政下達林業工作經費475000.00元,資金主要用于造林綠化、森林防火、林業產業發展、省級森林縣城及美麗鄉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林業發展支出。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縣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及財政績效評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龍財預〔2021〕152號)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對2020年度森林植被恢復費及林業工作經費項目進行了績效自評,并形成了績效自評報告。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林草局2018年森林植被恢復費及工作經費項目資金7566427.48元,龍陵縣財政局以龍財綜〔2019〕31號文件下達2018年森林植被恢復費7180427.48元,以龍財綜〔2020〕20號下達工作經費475000.00元,資金已全部到位。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資金使用合規,無截留、挪用等現象,資金使用效益明顯。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我局出臺了相關配套管理制度,制訂了相應的項目及資金管理規定。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一是項目完成數量,完成森林資源管護334.74萬畝,完成營造林面積2.88萬畝(完成新一輪退耕還林2.72萬畝、異地植被恢復造林完成0.16萬畝、完成義務植樹56萬株)。二是項目完成質量,我縣林業發展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的幫助指導下,經過采取有效措施,全縣森林面積得到有效管護,真正形成高效、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發揮了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限度地滿足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一是項目實施的經濟效益,可以依托管護的森林資源,積極開展合理經營利用,發展林下森林食品、中藥材、林特產品采集加工、森林旅游等特色產業,必將進一步促進產業發展生態化與生態發展產業化的有機統一。二是項目實施的社會效益,全縣森林資源管護不論是人們的認識和工作氛圍,還是管護力量、方式、強度、效果都將發生可喜的變化。三是項目實施的生態效益,加強森林資源保護,杜絕亂砍濫發,對恢復森林資源、提升森林質量、增強森林生態功能具有重大意義。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通過建造固定的管護標志碑,印發有關法律、法規、條例宣傳手冊,粘貼標語等方式進行大力宣傳,使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的重大意義及有關規定、制度深入群眾心中,廣泛爭取廣大群眾支持,使廣大干部群眾在思想認識上形成共識,為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使群眾滿意度達到90%以上。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一是要提早下達項目資金任務,方便項目實施單位搶抓造林季節,順利按時完成項目任務。二是進一步建立健全林業專項資金項目管理臺賬,加強對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的日常管理和監控,真正發揮資金使用效益。
6.績效自評結果
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整體自評結果在政府門戶網站公開。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1)經驗: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提高思想認識,以生態惠民為目標,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壓實責任,落實任務,加強安全生產,嚴把項目建設質量關,確保項目任務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二是明確建設任務。為順利完成項目建設,對項目建設單位、建設地點、建設內容進行了明確。三是科學組織實施。突出重點、分類施策,認真組織施工,建立工作臺賬。四是加強監督管理。重視項目管理工作,加強對項目的跟蹤指導、服務和監督。重視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做到專款專用。
(2)問題和建議:一是建議提早下達項目資金任務,方便項目實施單位搶抓造林季節,順利按時完成項目任務。二是應進一步建立健全林業專項資金項目管理臺賬,加強對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的日常管理和監控,真正發揮資金使用效益。
9.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無
項目十三:
1.項目名稱:應急演練經費
2.項目基本情況:為切實提升全縣突發公共事件綜合應急處置能力。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縣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及財政績效評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龍財預〔2021〕152號)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對應急演練經費進行了績效自評,并形成了績效自評報告。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龍陵縣應急管理局轉撥應急演練經費5826.00元,已全部到位。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認真執行項目資金管理,年末項目支出決算數5826.00元,項目資金執行率為100%。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嚴格管理項目資金,做到專款專用,項目資金支出為應急演練經費5826.00元,占項目總支出的100%。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項目預算資金全部列支,完成預算目標,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項目正常實施,圓滿完成應急演練,達到預期目的。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滿意度指標已完成,滿意度100%。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該項目已完成預期績效目標。
6.績效自評結果
該項目自評結果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項目實施及完成情況按要求及時進行公開,做到全部項目公開化,透明化。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嚴格項目預算執行,加強項目績效管理,如期完成項目預算執行工作,杜絕出現違反項目預算支出及績效管理況的情況。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無
項目十四:
1.項目名稱:三江口生態資源管理站加固改造建設項目
2.項目基本情況:該建設項目市林草局于2021年1月12日批復項目初步設計,項目于2021年1月27日開工,2021年6月16日竣工并通過縣級驗收。建設項目完成實施管護房改造282.01平方,其中:綜合用房翻新改造200平方米,廚房拆除重建33.36平方米,新建物資儲藏房11.44平方米,衛生間拆除重建37.21平方米,院場翻新砼硬化240平方米,大門、院場欄桿除銹噴漆。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縣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及財政績效評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龍財預〔2021〕152號)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對2020年度三江口生態資源管理站加固改造建設項目進行了績效自評,并形成了績效自評報告。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龍財建〔2020〕60號下達2020年生態保護支撐體系專項中央基建投資預算撥款200000.00元,由于財政根據建設項目進度撥付資金,截至目前資金到位120000.00元,剩余80000.00元結余在縣財政。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資金使用合規,無截留、挪用等現象,資金使用效益明顯。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三江口生態資源管理站加固改造項目資金200000.00元,截至目前已支付工程款120000.00元,剩余資金結余在縣財政。在資金使用過程中我場嚴格按照部門內控制度,預算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執行,制訂項目實施方案,專款專用,確保項目實施效果和資金安全。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一是數量指標:完成生態資源管理站建設項目數1個,實施管護房改造282.01平方,其中:綜合用房翻新改造200平方米,廚房拆除重建33.36平方米,新建物資儲藏房11.44平方米,衛生間拆除重建37.21平方米,院場翻新砼硬化240平方米,大門、院場欄桿除銹噴漆。二是質量指標:經過縣林草局及三江口林場人員組織開展實地驗收,竣工驗收合格率達100%。三是時效指標:項目于2021年1月開工,2021年6月16日完成,計劃開工率及計劃完工率達100%。四是成本指標:建設工程嚴格按照項目批復及作業設計實施,嚴格控制成本,工程建設成本200000.00元。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一是經濟效益指標:通過項目的實施,為周邊群眾提供了就業機會,增加了群眾收入。二是社會效益指標:通過對項目的實施,提高了為職工及群眾的服務能力。三是可持續影響指標:通過項目的實施,改善了職工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為更好的管護好森林資源做出不懈努力,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通過對建設項目的使用后,職工及護林員的滿意度達90%以上。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一是縣財政資金調度困難,導致項目實施進度緩慢,項目資金指向的目標任務無法完成,給項目正常實施帶來一定影響。建議積極與財政部門協調,加速資金撥付,確保項目順利實施。二是項目管理人員業務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今后應加強學習及培訓,不斷提高項目管理人員業務水平。
6.績效自評結果
建設項目的實施按項目管理要求,嚴格項目管理,按時、按質完成各項指標,通過對2020年龍陵縣三江口國有林場三江口生態資理站加固改造建設項目的績效自評,總分100分,自評得分95分,自評等級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生態資源管理站加固改造建設項目的實施堅持公開公正的原則,并在縣林草局公開欄中進行了公示。通過項目支出績效自評,一是增強了各項目單位的績效評價主體責任意識;二是制訂了部門績效管理辦法及項目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長效機制;三是促進各股室規范使用項目資金;四是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分配上級財政預算項目資金的重要依據。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領導確保管護站加固改造建設項目順利實施。二是明確職責,強化管理。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無
項目十五:
1.項目名稱:石斛產業發展扶持經費
2.項目基本情況:石斛研究所在縣委、縣政府、縣石斛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和縣林業和草原局的正確領導下,在各聯系部門和服務單位的積極配合、支持下,緊緊圍繞《龍陵縣人民政府關于2020年石斛產業發展指導性意見》(龍政發〔2020〕43號)文件精神和我所中心工作,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轉變作風,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發展速度,較好的完成了縣委、縣政府下達的各項工作目標任務,并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縣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及財政績效評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龍財預〔2021〕152號)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對2020年度石斛產業發展扶持經費項目進行了績效自評,并形成了績效自評報告。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龍陵縣財政局以龍財預〔2020〕63號文下達2020年石斛產業發展扶持經費項目150000.00元,實際到位150000.00元,到位率100%。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2020年石斛產業發展扶持經費項目150000.00元,用于商品和服務支出150000.00元,占總支出的100%,其中:辦公費24700.00元,印刷費20400.00元,差旅費3700.00元,勞務費101200.00元。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按照規定的程序設立項目,項目符合本單位的職能要求;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嚴格按照項目預算執行,嚴格執行項目財務管理相關制度,專款專用,規范使用項目資金。保障項目資金用實、用好、發揮效能。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認真控制和監督,充分發揮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一是選育1個優良無性系和1個優良家系,并開展推廣應用50畝;二是《龍陵石斛》2020年2期都印刷發行完成,嚴格按照相關制度收支規范,印刷成本未超預算;三是3項實用新型專利得到國家專利總局授權;四是組織建設紫皮石斛良種繁育基地和林下種植示范及推廣基地,對選育的新品種進行推廣示范。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通過開展林下種植示范及推廣,解決了種植戶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改善了種植戶的觀念,仿野生種植得到有效推廣,石斛品質得到提升,農民收入增加,群眾滿意度增強。隨著《龍陵石斛》的發行,龍陵石斛產業被更多人認知認可。同時,持續開展石斛野外資源的收集管理工作,對石斛源生種的保護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繼續加強對外宣傳,打造品牌產品,推動石斛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項目實施有助于推動石斛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強生態種植石斛的宣傳使種植戶轉變觀念,將保護生態與石斛栽培有機結合,提高石斛品質,促進農民增收,群眾滿意度增強。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2020年龍陵縣石斛研究所石斛產業發展扶持經費項目無績效目標未完成的情況。
6.績效自評結果
對照績效評價指標體系,2020年龍陵縣石斛研究所石斛產業發展扶持經費項目目標明確,管理到位,資金使用規范,按照項目規定的時間高效、有序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評價結果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一是信息公開及完整。在規定的時限,按要求對外公開部門年度預算、決算、“三公經費”部門績效報告等信息。二是龍陵縣石斛研究所石斛產業發展扶持經費項目績效自評結果的運用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增強單位的績效評價主體責任意識。第二制訂部門績效管理辦法及項目工作實施方案,建立長效機制。第三促進單位規范使用項目資金。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一是項目管理制度需進一步完善,一些管理方法不夠科學,項目監管需加強,需要細化。進一步提高預算的合理性、嚴謹性,加強項目監管,跟蹤項目資金使用、管理,用好資金,確保資金發揮更大效益。二是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機制,將評價結果作為申報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發揮績效評價工作的應有作用。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無
項目十六:
1.項目名稱:云南省萬人計劃產業技術領軍人才特殊生活補貼專項經費
2.項目基本情況:開展以石斛為主的蘭科植物資源調查及種質收集,建設具調查、收集、保存、鑒定、研究、創新、利用為一體的功能齊備的蘭科植物種質資源保護研究中心實施遷地保育;實施紫皮石斛仿生栽培技術產業化推廣應用、提高石斛品質,開展石斛等中藥材良種選育工作,并進行石斛等中藥材市場調研,有效推動石斛產業可持續良性發展。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縣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及財政績效評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龍財預〔2021〕152號)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對云南省萬人計劃產業技術領軍人才特殊生活補貼專項經費進行了績效自評,并形成了績效自評報告。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云南省萬人計劃產業技術領軍人才特殊生活補貼專項經費52500.00元,實際到位52500.00元,到位率100%。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云南省萬人計劃產業技術領軍人才特殊生活補貼專項經費52500.00元,用于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52500.00元,占總支出的100%,包括:生活補助支出52500.00元。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按照規定的程序設立項目,項目符合本單位的職能要求;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嚴格按照項目預算執行,嚴格執行項目財務管理相關制度,專款專用,規范使用項目資金。保障項目資金用實、用好、發揮效能。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認真控制和監督,充分發揮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選育2個新品種和2個優良無性系,并對選育的新品種進行應用推廣;對安徽、河北、廣東等地大型中藥材市場進行調研,收集樣品316個;蘭科保育工作順利開展完成樣線79條,樣方1022個,收集蘭科植物1620份,完成鑒定561份。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對大型中藥材市場石斛銷售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我縣石斛產品銷售提供了一些依據。本地區發現了蘭科新種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石斛野生資源得到保護,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出了貢獻。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生活補助發放為產業技術領軍人才提供了基本的生活補助,為他們的工作開展提供了基本保障,群眾滿意度增強。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云南省萬人計劃產業技術領軍人才特殊生活補貼專項經費項目無績效目標未完成的情況。
6.績效自評結果
對照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云南省萬人計劃產業技術領軍人才特殊生活補貼專項經費項目目標明確,管理到位,資金使用規范,按照項目規定的時間高效、有序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評價結果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在規定時限,按照相關要求將項目自評報告、自評表在部門網站進行公開。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1)項目管理制度需進一步完善,一些管理方法不夠科學,項目監管需加強,需要細化。進一步提高預算的合理性、嚴謹性,加強項目監管,跟蹤項目資金使用、管理,用好資金,確保資金發揮更大效益。
(2)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機制,將評價結果作為申報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發揮績效評價工作的應有作用。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無
項目十七:
1.項目名稱:云南省萬人計劃產業技術領軍人才項目補助經費
2.項目基本情況:開展石斛科研研究、開展以石斛為主的蘭科植物資源調查及種質收集,建設具調查、收集、保存、鑒定、研究、創新、利用為一體的功能齊備的蘭科植物種質資源保護研究中心實施遷地保育;實施紫皮石斛仿生栽培技術產業化推廣應用、提高石斛品質,開展石斛等中藥材良種選育工作,并進行石斛等中藥材市場調研,有效推動石斛產業可持續良性發展。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縣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及財政績效評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龍財預〔2021〕152號)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對云南省萬人計劃產業技術領軍人才項目補助經費進行了績效自評,并形成了績效自評報告。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云南省萬人計劃產業技術領軍人才項目補助經費400000.00元,實際到位400000.00元,到位率100%。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云南省萬人計劃產業技術領軍人才項目補助經費400000.00元,因該項目資金于2020年底才撥付到我單位,故當年未發生支出,計劃2021年按照實際項目開展情況進行支付。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按照規定的程序設立項目,項目符合本單位的職能要求;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嚴格按照項目預算執行,嚴格執行項目財務管理相關制度,專款專用,規范使用項目資金。保障項目資金用實、用好、發揮效能。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認真控制和監督,充分發揮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選育2個新品種和2個優良無性系,并對選育的新品種進行應用推廣;對安徽、河北、廣東等地大型中藥材市場進行調研,收集樣品316個;申報專利3個;蘭科保育工作順利開展完成樣線79條,樣方1022個,發現并初步鑒定新種8個、全國新記錄種3種;收集蘭科植物1620份,完成鑒定561份。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新品種、良種推廣應用成效明顯,高產優質,農民增收。對大型中藥材市場石斛銷售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我縣石斛產品銷售提供了一些依據。本地區發現了蘭科新種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石斛野生資源得到保護,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出了貢獻。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新品種良種推廣應用效果明顯,農民增收;石斛野生資源得到保護,生態環境得到保護,群眾滿意度增強。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云南省萬人計劃產業技術領軍人才項目補助經費項目,因資金下達時間較晚,造成當年未完成支付。計劃2021年按照實際項目開展情況進行支付。
6.績效自評結果
對照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云南省萬人計劃產業技術領軍人才項目補助經費項目目標明確,管理到位,資金使用規范,按照項目規定的時間高效、有序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評價結果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在規定時限,按照相關要求將項目自評報告、自評表在部門網站進行公開。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1)項目管理制度需進一步完善,一些管理方法不夠科學,項目監管需加強,需要細化。進一步提高預算的合理性、嚴謹性,加強項目監管,跟蹤項目資金使用、管理,用好資金,確保資金發揮更大效益。
(2)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機制,將評價結果作為申報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發揮績效評價工作的應有作用。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無
項目十八:
1.項目名稱:保山市產業領軍人才項目補助經費
2.項目基本情況: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開展石斛科研研究,開展石斛相關標準制訂工作;開展石斛種質資源調查工作,開展石斛等中藥材良種選育工作,并進行石斛等中藥材市場調研,有效推動石斛產業可持續良性發展。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縣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及財政績效評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龍財預〔2021〕152號)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對保山市產業領軍人才項目補助經費進行了績效自評,并形成了績效自評報告。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保山市產業領軍人才項目補助經費40000.00元,實際到位400000.0元,到位率100%。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保山市產業領軍人才項目補助經費40000.00元,因該項目資金于2020年底才撥付到我單位,故當年未發生支出,計劃2021年按照實際項目開展情況進行支付。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按照規定的程序設立項目,項目符合本單位的職能要求;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嚴格按照項目預算執行,嚴格執行項目財務管理相關制度,專款專用,規范使用項目資金。保障項目資金用實、用好、發揮效能。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認真控制和監督,充分發揮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開展石斛相關標準制訂2項;選育2個新品種和2個優良無性系,并對選育的新品種進行應用推廣;對安徽、河北、廣東等地大型中藥材市場進行調研,收集樣品316個;申報專利2個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新品種、良種推廣應用成效明顯,高產優質,農民增收。對大型中藥材市場石斛銷售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我縣石斛產品銷售提供了一些依據。持續開展石斛等中藥材市場的調研工作,積極開展良種選育工作,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新品種良種推廣應用效果明顯,農民增收;石斛等中藥材產品銷售渠道增加,群眾滿意度增強。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云南省萬人計劃產業技術領軍人才項目補助經費項目,因資金下達時間較晚,造成當年未完成支付。計劃2021年按照實際項目開展情況進行支付。
6.績效自評結果
對照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保山市產業領軍人才項目補助經費項目目標明確,管理到位,資金使用規范,按照項目規定的時間高效、有序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評價結果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在規定時限,按照相關要求將項目自評報告、自評表在部門網站進行公開。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1)項目管理制度需進一步完善,一些管理方法不夠科學,項目監管需加強,需要細化。進一步提高預算的合理性、嚴謹性,加強項目監管,跟蹤項目資金使用、管理,用好資金,確保資金發揮更大效益。
(2)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機制,將評價結果作為申報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發揮績效評價工作的應有作用。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無
項目十九:
1.項目名稱:石斛產業發展經費
2.項目基本情況: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開展石斛科研研究,初步建成集收集、保存、鑒定、研究、創新、利用的資源保護開發利用模式為一體的石斛種質資源保護研究中心,促進生態保護,增強群眾滿意度。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龍陵縣財政局關于2020年縣級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及財政績效評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龍財預〔2021〕152號)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對石斛產業發展經費進行了績效自評,并形成了績效自評報告。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石斛產業發展經費150000.00元,實際到位150000.00元,到位率100%。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石斛產業發展經費項目150000.00元,用于商品和服務支出150000.00元,占總支出的100%,包括:辦公費支出150000.00元。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按照規定的程序設立項目,項目符合本單位的職能要求;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嚴格按照項目預算執行,嚴格執行項目財務管理相關制度,專款專用,規范使用項目資金。保障項目資金用實、用好、發揮效能。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認真控制和監督,充分發揮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初步建成石斛種質資源保護研究中心核心區56畝,輻射面積共300畝,核心區主要由收集區、展示區、試驗繁育區、綜合管理區四個建設內容組成。完成楊梅樹、香樟樹、櫻桃樹、香果樹等活樹移栽633棵,主要用于石斛活樹仿野生栽培模式的展示,另有三角梅、非洲茉莉、紅花繼木各6棵用于景觀,展示區內建設了不同石斛種類、不同栽培模式的展示。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綠化面積增加,石斛仿野生技術有效推廣應用,改善了種植戶的觀念,仿野生種植得到有效推廣,石斛品質得到提升,農民收入增加,群眾滿意度增強。建成石斛種質資源保護研究中心及輻射地區,并持續發揮效用,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項目實施有助于推動石斛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增強生態保護意識,保護生物多樣性意識增強,滿意度增強。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石斛產業發展經費項目無績效目標未完成的情況。
6.績效自評結果
對照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龍陵縣石斛研究所石斛產業發展經費項目目標明確,管理到位,資金使用規范,按照項目規定的時間高效、有序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評價結果為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在規定時限,按照相關要求將項目自評報告、自評表在部門網站進行公開。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1)項目管理制度需進一步完善,一些管理方法不夠科學,項目監管需加強,需要細化。進一步提高預算的合理性、嚴謹性,加強項目監管,跟蹤項目資金使用、管理,用好資金,確保資金發揮更大效益。
(2)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機制,將評價結果作為申報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發揮績效評價工作的應有作用。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無
(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報告
1.部門基本情況
(1)部門概況
①機構情況
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屬財政全額撥款的行政單位,機構改革后設 13個內設機構:即辦公室、組織人事股、政策法規和行政審批股、生態保護修復股、森林資源管理股、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地管理股、計劃財務股、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資源管理站、生態修復管理站、產業工作站、種子管理站、防火監測中心。含亮山國有林場和三江口國有林場,2020年石斛研究所納入本部門匯總。
②基本職能
一是負責林業和草原及其生態保護修復的監督管理。擬訂林業和草原發展規劃并監督實施。組織開展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和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動態監測與評價,并統一發布有關信息。負責林業和草原生態文明建設有關工作。
二是負責林業和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和造林綠化工作。組織實施林業和草原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導公益林和商品林培育。指導全民義務植樹、城鄉綠化工作。負責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負責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的有關工作。
三是負責森林、草原、濕地資源的監督管理工作。組織編制森林采伐限額,經批準后監督執行。負責林地管理,擬訂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并組織實施。監督管理國有林區的國有森林資源。負責國家級、省級公益林審核、報批,組織實施縣級公益林劃定,負責公益林管理工作。負責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和草原生態修復治理工作,監督管理草原的開發利用。負責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擬訂濕地保護規劃和有關標準規范,監督管理濕地的開發利用。
四是負責監督管理荒漠化防治工作。組織開展荒漠調查,提出防沙治沙、石漠化防治及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規劃建議,擬訂龍陵縣標準和規定,監督管理石漠化、沙化土地的開發利用。
五是負責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監督管理工作,負責陸生野生動物棲息地調查、管理工作。組織開展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提出重點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植物名錄的建議,指導對陸生野生動植物的救護繁育、棲息地恢復發展、疫源疫病監測。監督管理陸生野生動植物獵捕或采集、馴養繁殖或培植、經營利用,按照分工監督管理野生動植物進出口。
六是負責監督管理各類自然保護地工作。擬訂各類自然保護地規劃。組織開展國家公園的劃定、建設、管理和監督。提出新建、調整各類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地的審核建議并按程序報批。擬訂風景名勝區的發展規劃、政策,報經批準后指導實施。負責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遺產等的審核報批和監督管理,會同有關部門審核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的申報,森林旅游發展的規劃、指導、管理和監督。負責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工作。
七是負責推進林業和草原改革和產業發展相關工作。擬訂集體林權制度、國有林區、國有林場、草原等重大改革意見并經批準后組織實施。擬定林業和草原發展、維護林業和草原經營者合法權益的政策措施,指導農村林地承包經營工作。監督管理林下經濟發展。開展退耕(牧)還林還草,負責天然林保護工作。
八是擬訂相關林業和草原產業地方標準并監督實施,組織、指導林產品質量監督,指導生態扶貧有關工作。
九是指導國有林場基本建設和發展規劃編制,組織林木種子、草種種質資源普查,組織建立種質資源庫,負責良種選育推廣,規范林木種苗、草種生產經營行為,監管林木種苗、草種質量。監督管理林業和草原生物種質資源、轉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種保護。監督管理生態體系建設。
十是指導龍陵縣自然資源公安工作。監督管理自然資源公安隊伍,指導相關重大違法案件的查處,負責有關行政執法監督管理工作,指導林區社會治安治理工作。
十一是負責落實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有關要求。組織編制森林和草原火災防治規劃并指導實施,指導開展防火巡護、火源管理、防火設施建設等工作。組織開展林場林區和草原防火宣傳教育、監測預警、督促檢查等工作。負責林業和草原災害統計評估及恢復重建工作。
十二是監督管理林業和草原資金和國有資產。提出林業和草原預算內投資、國家和省、市、縣財政性資金安排建議,按縣人民政府規定的權限,審批、核準規劃內和年度計劃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參與擬訂林業和草原經濟調節政策,組織實施林業和草原生態補償工作。負責林業和草原經濟運行分析工作。
十三是負責林業和草原科技、教育、宣傳和外事工作。負責林業和草原人才隊伍建設,組織實施林業和草原對外交流與合作事務,負責濕地、防治荒漠化、瀕危野生動植物等國際公約履約工作。
十四是完成縣委、縣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③機構人員情況
林業和草原局2020年年末數148人,其中:局(本級)年末實有人數增加1人,木城鄉人民政府調入;三江口林場從亮山林場調入1人;亮山林場調出5人;石斛研究所調出1人。
(2)部門績效目標的設立情況
根據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2020年重點工作情況,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開展全縣生態建設、森林資源保護等工作職責職能,整理歸納出2020年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重點項目績效目標。
(3)部門整體收支情況
2020年林業和草原局財政撥款總收入125078098.22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124778098.22元,占總收入的99.76%;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300000元,占總收入的0.24%。決算收入比上年增加65676716.35元,增加110.56%。
2020年林業和草原局財政撥款總支出77184798.22元,其中:基本支出19288394.95元,占總支出的24.99%;項目支出57896403.27元,占總支出的75.01%。決算支出比上年增加13118456.59元,增加20.48%。
(4)部門預算管理制度建設情況
為進一步加強績效管理水平,強化支出責任,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我單位不斷完善績效管理制度建設,制訂了預算管理相關制度。
2.績效自評工作情況
(1)績效自評目的
我單位通過對項目立項情況、資金使用情況、項目實施管理情況、項目績效表現情況自我評價,了解相關項目資金使用是否達到預期目標、資金管理是否規范、資金使用是否有效,檢驗資金支出效率和效果,分析項目實施及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及時總結經驗,改進項目的管理措施,不斷增強和落實項目績效管理責任,完善項目工作機制,有效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同時遵循“目標引領、科學規范、客觀公正、結果導向”的原則提高我單位的績效管理水平,強化支出責任,進一步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2)自評指標體系(本部分為報告核心內容)
根據項目實施的進度,結合項目績效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進行自評,將績效評價指標分為產出指標、效益指標、滿意度指標三大項指標體系來做總體評價和評分。四大項指標具體細化為:投入15分(目標設定7分、預算配置8分),自評得分12分(目標明確得7分、預算編制科學得3分、確保重點支出安排得2分、“三公經費”預算0分);過程30分(預算執行15分、預算管理12分、資產管理3分),自評得分28分(嚴格預算執行得5分、預算完成情況得5分、“三公經費“預決算得3分、預算管理情況得6分、信息公開及時率得6分、資產管理使用規范有效得3分);產出30分(職責履行30分),自評得30分(職責履行情況);效果25分(履職效益25分),自評得分25分(履職效益情況)。自評總得分95分。
(3)自評組織過程
①準備階段(2020年3月10日——30日)
組織學習財政支出績效自評的相關規定,確定評價范圍和對象,明確評價的目的、內容、任務、依據,掌握評價的時間和有關要求。
②實施階段(2020年4月1日——11月30日)
開展安排績效自評工作,制訂評價指標體系,對一級項目進行自評,上報財政局審核。
③總結階段(2020年12月1日——31日)
總結評價工作經驗,進一步完善績效自評指標體系,接受監督檢查。
3.評價情況分析及綜合評價結論
(1)投入情況分析
①目標設定明確:一是績效目標設定合理,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符合部門“三定”方案確定的職責;符合部門制訂的中長期實施規劃。二是績效指標明確,反映和考核部門整體績效目標的明細化情況。
②預算配置科學:預算編制依據充分,基礎信息完善、數據詳實,保障了部門年度正常工作目標的開展。
(2)過程情況分析
為強化部門整體支出,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建立節約型機關,開展了大量工作,行政效能顯著。具體包括:一是適時、有針對性的對相關制度進行增補修訂,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二是嚴格落實制度的執行,不斷強化內部管理,收到了較好的成效。三是嚴格執行公務卡結算制度、政府采購等有關規定,政府采購目錄內的貨物與服務全部按要求實施了政府采購,確保了支出管理流程、審批手續的完整。四是通過學習、培訓,強化了會計核算工作。五是嚴格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有關規定公開部門、單位財政預決算信息。
(3)產出情況分析
2020年度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財政撥款收入年初預算數為22823590.92元,決算數125078098.22元,差異102254507.3元,主要為在職人員普遍調薪增資,人員工資支出增加及中央、省級轉移支付等項目支出調整、增加。2020年財政撥款支出年初預算數為22823590.92元,決算數為77184798.22元,財政撥款決算支出按支出性質和經濟分類為:基本支出19288394.95元,占總支出的25%,主要用于人員工資支出及日常公用經費(其中人員經費18220062.61元,占基本支出95%,公用經費1068332.34元,占基本支出5%);項目支出57896403.27元,占總支出的75%。
(4)效果情況分析
2020年,縣林業和草原局按照預算管理和支出績效的要求,嚴格對預算申報、預算評審、資金申請等環節進行審批,確保項目資金預算到位、執行到位、使用到位,充分發揮預算資金效益。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項目監督,按時、按質、按量完成項目績效指標,確保了林草系統各項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
4.存在的問題和整改情況
①各相關股室對績效評價工作的重要性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②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不完善,給考核評價及評分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單位已作出工作要求,加強對項目開展的可行性、必要性做好充分調研,依據實際情況做好經費支出預算,制訂合理的項目實施計劃;項目實施前期,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在實施階段,做好監督,跟蹤管理;實施后及時總結自評。
5.績效自評結果應用
通過整體支出績效自評,一是增強了各項目單位的績效評價主體責任意識;二是制訂了部門績效管理辦法及項目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長效機制;三是促進各股室規范使用項目資金;四是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分配上級財政預算項目資金的重要依據。
6.主要經驗及做法
通過加強我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使各部室牢固樹立“講績效、重績效、用績效”的觀念,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機制,將評價結果作為申報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發揮績效評價工作的應有作用。
①重視預算執行。一是為保證預算資金使用效益,對所有項目資金實行從申報到執行結束的全過程管理;二是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將預算執行進度納入對各單位的責任目標考核中;三是不定期召開預算執行進度通報會,分析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對項目資金結余原因進行逐項分析,加快項目預算執行。
②提高項目執行質量。資金下達后,及時制訂項目實施方案,明晰資金使用內容和范圍,督促各項目實施單位加快資金執行進度。涉及物資采購的,提前組織專家論證并提出設備、物資參數,一旦資金下達就可立即進入政府采購程序,加快了采購進度。
③落實資金監管。我單位嚴格落實規范財務運行機制、健全內部控制機制、強化監督檢查機制、落實責任追究機制,確保資金使用安全有效。
7.其他需說明的情況:無
(三)項目(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表
部門績效自評情況詳見附表(附表10—附表12)
五、其他重要事項情況說明
無
六、相關口徑說明
(一)基本支出中人員經費包括工資福利支出和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日常公用支出包括商品和服務支出、資本性支出等人員經費以外的支出。
(二)機關運行經費指行政單位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使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安排的基本支出中的日常公用經費支出。
(三)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及部門預算管理有關規定,“三公”經費包括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指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費,指公務用車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牌照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指單位按規定保留的公務用車燃料費、維修費、過橋過路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用車指用于履行公務的機動車輛,包括省部級干部專車、一般公務用車和執法執勤用車;公務接待費,指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費用。
(四)“三公”經費決算數:指各部門(含下屬單位)當年通過本級財政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和以前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結轉結余資金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和公務接待費支出數(包括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
第五部分 名詞解釋
一、財政撥款收入:指本級財政當年撥付的資金。
二、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等以外的收入。主要是上級和其他同級部門補助收入等。
三、上年結轉: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結轉到本年仍按原規定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
四、結轉下年:指以前年度預算安排、因客觀條件發生變化無法按原計劃實施,需延遲到以后年度按原規定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
五、基本支出:指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
六、項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為完成特定行政任務和事業發展目標所發生的支出。
七、歸口管理的行政單位離退休(科目代碼2080501):指行政單位離退休人員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
八、三公經費:是指市用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車輛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及租用費、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
監督索引號530523002327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