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62-8-/2018-1222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農業農村局 |
| 公開目錄 | 績效評價 | 發布日期 | 2018-12-22 |
| 文號 | 瀏覽量 |
一、項目基本情況
根據財政部“2018年項目資金切塊貧困縣的資金比例不得少于85%”的要求和資金分配原則,采用因素分析法,按照權重綜合測算各地的資分配數,2018年中央財政下達龍陵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專項資金117萬元,省內分解下達預算資金47萬元。
目標任務:2018年全縣示范主導產業3個(玉米、茶葉、黃山羊),建設示范基地2個,選聘農技人員123名(含5名指導專家),培訓農技人員123名(含5名指導專家),特聘農技人員5名,培育農業科技示范主體5個,農業科技示范主體抽樣滿意度達98%以上,農業技術推廣公共服務對象抽樣滿意度達80%以上,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達98%以上。
二、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一)資金到位情況
1、項目資金到位情況分析。上級安排我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資金47萬元,經局領導多方協調申請,實際到位60萬元,到位率127.6%,于2018年9月(龍財農〔2018〕19號)下撥到我局。
2、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該項目完成總投資60萬元,占計劃的100%。其中:
(1)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補助完成151788元,占計劃的103.9%。其中:基層農業技術人員進村入戶開展技術服務的補助完成123000元,占計劃的100%;完成農業技術推廣重大任務的績效獎勵12000元(專家組考評獎2000元、基層農技人員考評獎10000元),占計劃的100%;技術資料印刷、制度建設及工作考評等管理費完成16788元(技術資料及制度建設印制費13788元、工作管理及考評費3000元),占計劃的152.6%。
(2)農業科技示范補助完成60000元,占計劃的100%。其中:示范基地建設補助完成60000元(茶葉示范基地建設完成30000元、黃山羊標準化飼養示范基地建設完成30000元),占計劃的100%。
(3)農業技術人員能力建設補助完成388212元,占計劃的98.53%。其中:農技人員培訓費用為303212元,主要用于重點班培訓及普通班培訓費用;特聘農技人員25000,共招聘5人,每人5000元;縣內主推廣技術培訓60000元,主要用于茶葉、玉米和黃山羊主導產業的培訓。
3、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我縣嚴格遵守《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按照項目實施的批復,認真進行項目的組織實施和管理。建立健全項目法人責任制、合同制、監督檢查驗收制。
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領導小組設有專職的財務人員專門負責資金管理。資金管理認真執行相關的財務制度和財經紀律,實行統一報賬制度,資金的撥付、報賬程序、經辦手續都嚴格按財政部和財政廳文件執行;領導小組制定了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做到資金封閉運行、專款專用。
(二)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1、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①數量指標:2018年,經篩選確定茶葉、玉米、黃山羊為我縣項目實施的主導產業,建成試驗示范基地2個,選聘基層農技人員123名,培訓農技人員123名(重點班5名,普通班118名),培育農業科技示范主體34戶。
②質量指標:2018年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98%以上,全縣223人農技人員使用中國農技推廣APP,完成100%。
③時效指標:2018年基層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資金執行率100%。
2、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1)項目實施的經濟效益分析:通過培育科技示范戶,群眾對科技興農的認識進一步提高,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示范戶和示范基地產量和效益也十分明顯。如:2018年基屋農技推廣項目玉米在碧寨鄉坡頭村種植戶20戶,完成示范面積203畝,平均單產502千克,比周邊農戶平均單產445千克增57千克,增12.8%,實現總產10.19萬千克,按2元/千克計算,實現產值20.38萬元。養殖黃山羊示范戶,分布全縣10個鄉鎮38個行政村,同時輻射帶動了2397戶養殖戶發展龍陵黃山羊產業,示范主體存欄達3426只;黃山羊單只平均重為36.8公斤,比全縣的單只平均重31.2公斤增5.6公斤,增17.9%,該項目的經濟效益良好。
(2)項目實施的社會效益分析
項目實施社會效益突顯,實現農戶滿意。通過技術指導和服務,使示范戶主導產業產量、產值比上年提高5%以上,比面上農戶提高10%以上。他們對技術指導員的敬業精神,業務水平,指導效果都十分滿意,通過發放滿意度調查表,示范戶的滿意度達到100%。評價認為,該項目的社會效益良好。
(3)項目實施的生態效益分析
通過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的實施,一方面可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耕地的耕種環境,減少化肥的使用,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和土地污染,保持表土植被恢復,地表常綠;另一方面能夠優化農作物種植結構,提高農田的多樣性,優化空間格局。評價認為,該項目的生態效益良好。
(4)項目實施的可持續影響分析
通過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的實施,對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維持糧食價格的平穩,防止農村耕田耕地荒蕪,提高糧食種植每畝產量,實現農業種植的常態化、規范化、穩定化,最終實現經濟及社會綜合協調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改善農民居住環境,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2018年我縣化肥使用量較上年增長率為0.06%,評價認為,該項目的可持續影響較大。
3、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通過項目實施,科技示范主體的先進實用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達98%以上,農業技術推廣公共服務對象抽樣滿意度超過98%。評價認為,該項目的滿意度指標良好。
三、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該項目已于12前完成各項績效目標,未存在績效目標未完成情況。
四、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農業局聯合財政局及時開展績效自評,評價結果為優秀,并及時向社會公開。評價結果納入2019年參考依據。
龍陵縣農業農村局
2018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