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62-8-/2021-0924006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農業農村局 |
| 公開目錄 | 部門決算 | 發布日期 | 2021-09-24 |
| 文號 | 瀏覽量 |
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部門2020年度部門決算
目錄
第一部分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概況
一、主要職能
二、部門基本情況
第二部分 2020年度部門決算表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二、收入決算表
三、支出決算表
四、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表
七、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八、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九、“三公”經費、行政參公單位機關運行經費情況表
第三部分 2020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二、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三、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四、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第四部分 其他重要事項及相關口徑情況說明
一、機關運行經費支出情況
二、國有資產占用情況
三、政府采購支出情況
四、部門績效自評情況
(一)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情況
(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表
(三)項目支出績效自評表
五、其他重要事項情況說明
六、相關口徑說明
第五部分 名詞解釋
第一部分 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概況
一、主要職能
(一)主要職能
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隸屬于龍陵縣農業局下設的二級事業單位,屬財政全額撥款,獨立核算的事業單位。負責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及研究利用。農作物新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研究,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試驗、示范及推廣服務。農業科技信息服務、農業技術培訓及指導。擬訂和推廣全縣農作物生產技術標準及技術規范。承擔上級部門下達的農業科技項目。負責全縣茶葉技術推廣規劃計劃,負責全縣茶葉生產技術試驗示范、技術咨詢服務和培訓,科學調整茶園品種結構。指導茶廠(所)茶葉加工生產和銷售。負責全縣甘蔗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鑒定。負責推廣高產、高糖、高抗的新品種和新技術。指導蔗農進行科學種植、管理和技術培訓。負責先進農業實用技術科普服務、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業現代遠程教育以及農業農村人才有關調查工作。 組織全縣職業農民隊伍培育工作,承辦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認定管理事務,承擔國家農民教育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等工程項目的組織實施及后續跟蹤服務工作。負責全縣農業系統干部知識更新遠程教育培訓工作。負責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服務。配合各類高校搞好函授、網絡教育的招生宣傳工作及學歷教育教學工作。配合人社部門做好農村勞動力的組織、培訓、統計工作。
(二)2020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介紹
因機構改革和工作調整需要,經農業農村局黨組2020年3月23日會議研究決定:將原龍陵縣甘蔗技術推廣站、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所、龍陵縣茶葉技術推廣站、云南省廣播電視學校龍陵縣分校四個農業農村局二級單位合并為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加掛云南省廣播電視學校龍陵縣分校的牌子。2020年以來,我單位緊貼工作實際情況,緊緊圍繞“農業穩縣、工業富縣、文化旅游名縣、科教興縣”的戰略措施,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抓手,不斷提升干部隊伍理論水平,提高黨員服務意識、轉變干部工作作風,結合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實際,服務好“三農”,認真落實支農、惠農、扶農政策,進一步解放思想、狠抓落實,圓滿完成各級安排的各項試驗、示范、推廣課題、培訓等,農業技術推廣及工作完成情況簡介如下:
1、全縣茶葉產業發展現狀及完成情況
我縣茶產業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重視、扶持下,通過廣大茶農的努力,到2020年末,全縣茶葉種植面積10.92萬畝,采摘面積9.4萬畝,分布在10鄉鎮116個村,受益農戶3.6萬戶13.2萬人。2020年加工干茶7533噸,同比增加20噸,實現茶葉綜合產值51647.49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8324.6萬元;工業產值18633.89萬元;第三產值14698萬元),2020年毛茶平均銷售24.33元/kg,普通毛茶鮮葉收購價最高25元/公斤,最低收購價1.80元/公斤,平均收購價5.75元/公斤(含古樹茶鮮葉收購價的平均值);珍稀白茶鮮葉最高收購價120元/公斤,平均收購價70元/公斤;茶葉加工逐步轉型開發手工曬青茶。2020年全年開展茶葉產業技術培訓17期,提升茶葉生成人員既能,共培訓茶農和茶企850余人,發放技術手冊(優質茶葉生產技術)300本、普景、雪芽茶葉良種及茶葉病蟲害宣傳手冊1200份。借助農推項目建設平臺,打造好鎮安鎮三岔河良種示范基地茶園。
2、全縣蔗糖產業各項指標完成情況
(1)2019/2020榨季全縣甘蔗種植總面積49205.3畝;完成新種植甘蔗10904畝,完成18000畝任務的60.5%。其中:完成冬植蔗5989.6畝,完成秋冬植10000畝任務的60%;完成春、夏植蔗4914.4畝,完成春夏植8000畝任務的61.4%;完成宿根蔗全膜覆蓋面積12374畝,完成宿根蓋膜10000畝任務的123.7%。
(2)甘蔗農業產量24萬噸,完成22萬噸任務的109%;全縣平均單產4.9噸/畝,比去年平均單產4.4噸/畝增加0.5噸/畝。全縣共入榨甘蔗22.6萬噸,生產白糖41307.8噸(含縣外),完成39000噸任務的106%,綜合產糖率為12.33%,酒精產量4452.8噸,完成4000噸任務的111%。實現農業產值1.01億元,同比增加0.01億元,增幅1%,實現工業產值2.65億元,同比增加0.23億元,增幅10%,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66億元,同比增加0.14億元,增幅4%。
(3)2020年8月,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支持蔗糖產業發展政策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云南省2020-2022年糖料蔗良種良法技術推廣補貼實施方案的通知》(云政辦函〔2020〕56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蔗糖產業發展實際,制定甘蔗良種良法資金補貼使用及實施方案。
(4)小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宿根一組:參試10個品種分別為粵甘47號、粵甘48號、粵甘50號、云蔗11-3899、云瑞10-187、桂糖08-1589、桂糖08-120、福農09-7111、福農09-1206、柳城09-15,其中農藝性狀和工藝指標表現較好的粵甘50號、福農09-1206、云瑞10-187已擴繁250畝,目前農藝性狀和工藝指標及產量表現不錯,今年在1000-1300米海拔適度發展推廣。
(5)完成性誘劑防治甘蔗螟蟲試驗一組:為科學評估性誘劑防治甘蔗螟蟲的效果,了解其防治原理,以探索甘蔗綠色發展的害蟲綠色防控模式與國家糖料體系甘蔗地上部蟲害防控崗位黃誠華合作在保山龍陵、隆陽蔗區設立性誘劑防治螟蟲示范點并結合高效低毒農藥防治等綜合防治示范,本示范與蔗區的主要糖業集團聯合示范高效綠色防控技術,以引導制糖企業關注、認可和參與綠色防控技術的示范推廣,為下一步在蔗區全面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奠定基礎。
(6)完成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關于開展蔗農與制糖企業農業主管部門調查。2020年12月10日,保山試驗站龍陵示范縣組織以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副主任、調查員到勐糯鎮田坡村對5戶重點農戶、5戶一般農戶以問卷的形式一對一進行問答,并對重點農戶進行種植成本核算;并配合綜合試驗站到主管部門、企業進行問卷調查。
3、馬鈴薯新品種展示
為充分展示近3年篩選出的優質馬鈴薯新品種的豐產性、穩定性、適應性,輻射帶動新品種推廣,加快新品種更新更換。2020年冬季,龍陵縣農科所組織開展閩薯1號、鄂薯14號、云薯902、中薯26號、中薯28號、閩薯4號、閩薯2號、C80、青薯9號(ck)9個馬鈴薯新品種示范展示,面積1.8畝,各品種0.2畝,周邊有馬鈴薯種植田塊保護。試驗地土壤質地為砂壤土,耕作層深度21.5厘米,前作,玉米。田塊灌溉能力中,排水能力強,肥力稍差,屬改良性土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試驗區域內肥力均勻一致。
試驗結果:
閩薯1號:屬于中晚品種,平均株高37.5厘米;收獲時測產5.68㎡產量為24.7千克,折合畝產2901.45千克,比對照畝增373.55千克,增14.78%,居第一位,綜合評價好。
閩薯2號: 屬于中晚熟品種,平均株高48.6厘米;收獲時測產5.36㎡產量為22.8千克,折合畝產2834.75千克,比對照畝增306.82千克,增12.14%,居第二位,綜合評價好。
C80:該品種收獲時未成熟,屬于晚熟品種,平均株高92.6厘米;收獲時測產6.16㎡產量為23.35千克,折合畝產2527.93千克,比對照畝增13.34千克,增0.53%,居第三位,綜合評價好。
青薯9號品種(ck):屬于中晚熟品種,平均株高68.5厘米;收獲時測產6.16㎡產量為23.35千克,折合畝產2527.93千克,居第四位,綜合評價好。
閩薯4號:屬于中晚熟品種,平均株高45.6厘米;收獲時測產5.6㎡產量為20.4千克,折合畝產2427.88千克,比對照畝減100.5千克,減4%,居第五位,綜合評價好。
鄂薯14號:屬于中晚熟品種,平均株高32.5厘米;收獲時測產6.24㎡產量為22.6千克,折合畝產2414.54千克,比對照畝減113.39千克,減4.49%,居第六位,綜合評價稍差。
云薯902:屬于中晚熟品種,平均株高60.50厘米,收獲時測產4.8㎡產量為16.15千克,折合畝產2241.12千克,比對照畝減286.81千克,減11.35%,居第七位,綜合評價好。
中薯28號:屬于中晚熟品種,平均株高46.5厘米;收獲時測產6.56㎡產量為14.05千克,折合畝產1687.51千克,比對照畝減840.42千克,減433.25%,居第九位,綜合評價稍差。
4、大麥、小麥田間試驗圓滿完成
(1)、2019-2020年大麥品種示范
試驗地點及供試品種:龍陵縣鎮安鎮鎮南村,潛育型水稻土,中沙壤,中上等肥力,前作為玉米按當地高產栽培措施管理。五個品種在同一田塊上種植,隨機排列,每一品種種植50平方米左右。供試品種5個,分別為:德15BW-18、云大麥12、云大麥17YD(六)-1、云大麥17YD(大)-6、云大麥10。于2019年11月15日用旋耕機碎田整地,2019年11月20日播種,2020年5月2日收獲。
示范結果:5個大麥品種通過這次示范,從觀察記載表中看出,產量最高的是云大麥10號,畝實產480公斤,株高76.1厘米,穗長7.3厘米,平均穗粒50.4粒,千粒重25克,生育期154天,居第1位;云大麥17YD-(大)-6,畝實產459.7公斤,株高在82.6厘米,穗長7.4厘米,穗粒48.8粒,千粒重27.5克,生育期153天,居第2位;德15BW-18,畝實產440公斤,株高在88.9厘米,穗長6.2厘米,穗粒41.2粒,千粒重35.2克,生育期150天,居第3位;云大麥17YD-(六)-1,畝實產433.9公斤,株高在85.2厘米,穗長7.6厘米,穗粒48.0粒,千粒重30.1克,生育期153天,居第4位;云大麥12,畝實產326.7公斤,株高在65.4厘米,穗長6.8厘米,穗粒20.8粒,千粒重35.1,生育期150天,居第5位。
綜合匯總看,5個大麥品種在豐產性、穩產性,抗逆性上都有所差異,建議推廣種植云大麥10號、云大麥17YD(大)-6、15BW-18、云大麥17YD(六)-1,而云大麥12因抽穗遲,成熟早,病害重,建議淘汰。
(3)、小麥田間試驗
供試品種共12個,即:17J-8、18J-12、18J-24、18J-25、18J-27、18J-28、18J-36、18J-39、18J-40、18J-41、18J-43、云麥56。參試品種由保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提供。
試驗結果:12個小麥試驗品種畝產量在153.5-500千克之間,其中對照種500千克,居第3位,18J-27畝產540千克,居第一位,18J-24畝產513.4千克,居第二位,其余品種比對照低21.3-69.3%,18J-12產量最低為153.3千克。
樣板1000畝,產量420公斤,較大面積產量350公斤,增產70公斤,效果明顯。具有較好的推廣示范意義。
5、2020年餌絲加工型水稻品種騰秈1號區域試驗
通過開展餌絲、米線等加工型水稻品種的多點試驗示范,鑒定、評價新選育的餌絲、米線等加工型水稻新品種的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抗性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明確品種的利用價值和適宜種植區域,為餌絲、米線等加工型水稻品種的審定和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試驗結果分析:參試品種中,米線等加工型水稻品種:騰秈1號實產畝產460.5公斤,比對照紅20畝畝產408.5公斤,增產52公斤,增幅為12.7%。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米線等加工型水稻品種:騰秈1號和對照紅20之間的產量有顯著差異,產量增幅在5%以上。
6、認真落實扶貧工作
進村入戶,認真開展走訪,落實扶貧措施,各工作人員與扶貧對象交流扶貧政策,對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溝通解決。完成群眾收入摸底排查多個村民小組的農戶,并進行收入細化預算及動員工作。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及駐村干部完成各駐村點的風險戶的整改措施及落實細化收入、協助村委會開展風險排除及其他工作。如:疫病防治宣傳、春耕備耕準備及技術指導等;完善核對卡戶基本信息,疫情防控APP及卡戶APP的注冊工作。
7、積極開展送教入戶行動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只是培育工作的第一步,對學員進行跟蹤服務指導,是長期的工作,針對新型職業農民學員及養殖大戶,我們把教學光盤送到養殖戶手中,共發放生豬養殖光盤10片,政策、技術宣傳30多人次。今年共跟蹤指導學員150多人次,針對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對學員是一種促進,更是一種鼓勵。
8、認真搞好跟蹤調查服務
農廣校為配合省校對高素質農民培訓的調研工作,走訪了歷年培訓的學員,通過培訓他們在生產中起到了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如2017年中藥材生產培訓班段生本成立生本石斛種植園專業合作社年產值600萬元,輻射農戶160多戶、肉牛培訓班學員黃家東養殖肉牛80頭、還成立咖啡專業合作社,年收入20多萬、茶葉班學員王學立通過外出學習,做好茶葉加工,年收入由原來的100萬,增加到180萬元等等。在11月3日省校付校長、辦公室張主任及省勞轉辦到龍陵調研時,農廣校完整的匯報,得到了高度贊揚。
9、順利完成高素質農民培訓錄入工作
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訓,我縣資金被整合,但為了不為影響糧食安全首長考核工作,農廣校與煙草公司一起,到麥地、鎮安、龍江舉辦了三個職業煙農培訓班,共培訓學員256人,超額完成(上級要求200人)56人,學員在手機APP上完成對課程內容及授課老師的評價244人,評價率為92%,超過上級要求的85%的7%,超額完成了培訓評價任務。
10、正常開展學歷教育
云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龍陵縣分校做為云南函授站的一個教學點,嚴格按函授站的要求做好60多人的日常教學安排、作業檢查、考試、批改試卷、教材發放等教學教務服務工作。
11、服從領導安排 積極配合局上工作
一是積極配合新冠疫情防疫工作,遵守各項規章;二是單位抽調一人參加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三是負責農業中心及甘蔗產業辦財務工作;四是負責辦公室上傳下達及統計上報工作。
二、部門基本情況
(一)部門決算單位構成
納入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2020年度部門決算編報的單位共1個。其中:行政單位0個,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0個,其他事業單位0個
(二)部門人員和車輛的編制及實有情況
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部門2020年末實有人員編制24人。其中:行政編制0人(含行政工勤編制0人),事業編制24人(含參公管理事業編制0人);在職在編實有行政人員0人(含行政工勤人員0人),事業人員24人(含參公管理事業人員0人)。
離退休人員12人。其中:離休0人,退休12人。實有車輛編制2輛,在編實有車輛2輛。
第二部分 2020年度部門決算表
(詳見附件)
第三部分 2020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部門2020年度收入合計3,759,532.03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3,759,532.03元,占總收入的100%;上級補助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事業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經營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附屬單位繳款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2020年新成立,收入以上年無法對比,具體收入如下:
1.2080502機關事業單位事業單位離退休費資金收入:4800.00元
2.2080505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支出(類)資金收入:444709.12元
3.2080506機關事業單位事業單位職業年金繳費資金收入:23271.6元
4.213104事業運行(類)資金收入:2935975.51元。
5.2101102事業單位醫療資金收入:240390.68元
6.2101103公務員醫療補助收入:110385.12元
二、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部門2020年度支出合計3,759,532.03元。其中:基本支出3513362.03元,占總支出的93.45%;項目支出:246170.00元占總支出的6.55%,上繳上級支出、經營支出、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共0.00元,占總支出的0.00%。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2020年新成立,支出以上年無法對比。
(一)基本支出情況
2020年度用于保障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機構正常運轉的日常支出3513362.03元。其中: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等人員經費支出占基本支出的96.44%;辦公費、印刷費、水電費、辦公設備購置等日常公用經費占基本支出的3.56%。具體支出如下:
1.2080502機關事業單位事業單位離退休費資金支出:4800.00元
2.2080505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支出(類)資金支出:444709.12元
3.2080506機關事業單位事業單位職業年金繳費資金支出:23271.6元
4.213104事業運行(類)資金支出:2689805.51元。
5.2101102事業單位醫療資金支出:240390.68元
6.2101103公務員醫療補助支出:110385.12元
(二)項目支出情況
2020年度用于保障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用于專項業務工作的經費支出246170.00元,專項業務工作經費主要用于鎮安大麥、小麥和1000畝樣板支出:實驗田塊租用費:10000.00元、小工工時費:14000.00元、實驗種子款:2000.00元、肥料款170.00元、差旅費:15000.00元,共計41170元;舉辦樣板1000畝,每畝種子補助150元,計150000.00元,農藥每畝補助55元計:55000.00元,合計205000元
三、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部門2020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3513362.03元,占本年支出合計的93.45%。其中:工資福利支出3388335.95元,商品和服務支出:125026.08元,由于單位是2020年新成立的,跟上年無法比較。本年支出情況如下
1.2080502機關事業單位事業單位離退休費資金支出:4800.00元
2.2080505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支出(類)資金支出:444709.12元
3.2080506機關事業職業年金繳費資金支出:23271.6元
4.213104事業運行(類)資金支出:2689805.51元。
5.2101102事業單位醫療資金支出:240390.68元
6.2101103公務員醫療補助支出:110385.12元
(二)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1.一般公共服務(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外交(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3.國防(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4.公共安全(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5.教育(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6.科學技術(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7.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8.社會保障和就業(類)支出472780.72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13.46%。主要用于:1、事業單位離退休職工春節問慰4800元,2、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444709.12元,3、事業職業年金繳費資金:23271.6元
9.衛生健康(類)支出350775.8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10%。主要用于:事業單位醫療:240390.68元和公務員醫療補助:110385.12元。
11.城鄉社區(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2.農林水(類)支出2935975.51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83.57%。主要用于:
基本工資:1412405.00元,津貼補貼:608708.00元, 獎金:127482.00元,績效工資:387400.00元,其他社會保障繳費33584.43元,郵電費:3810.00元, 差旅費:7998.00元,公務接待費:5100.00元,工會經費:50118.48元,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20000.00元, 辦公費:32763.5元,水費:436.1元,大麥,小麥實驗及1000畝樣板田支出:246170.00元。
13.交通運輸(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4.資源勘探信息等(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5商業服務業等(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6.金融(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7.援助其他地區(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8.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9.住房保障(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0.糧油物資儲備(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1.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2.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3.其他(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4.債務還本(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5.債務付息(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6.抗疫特別國債安排(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四、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 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2020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預算為21000.00元,支出決算為25100.00元,完成預算的119.5%。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為0.00元,完成預算的0.00%;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支出決算為20000.00元,完成預算的95.2%;公務接待費支出預算為0,結算數為5100.00元
2020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數超過預算數,是因為年初沒有接待費預算,單位業務范圍較廣,跟基層業務往來頻繁,雖然嚴格控制、接待從簡,但還是產生了5100.00元接待費。
(二) 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2020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0.00元,占0.00%;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支出20000.00元,占79.68%;公務接待費支出5100.00元,占20.32%。具體情況如下:
1.因公出國(境)費支出0.00元,共安排因公出國(境)團組0個,累計0人次。
2. 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支出20000.00元。其中:
公務用車購置支出0.00元,購置車輛0輛。
公務用車運行維護支出20000.00元,開支財政撥款的公務用車保有量為2輛。主要用于(相關工作范圍)所需車輛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等。
3.公務接待費支出5100.00元。其中:
國內接待費支出5100.00元(其中:外事接待費支出0.00元),共安排國內公務接待17批次(其中:外事接待0批次),接待人次85人(其中:外事接待人次0人)。主要用于函授培訓工作、日常業務工作產生的接待批次及人次等發生的接待支出。
國(境)外接待費支出0.00元,共安排國(境)外公務接待0批次,接待人次0人。
第四部分 其他重要事項及相關口徑情況說明
一、機關運行經費支出情況
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無機關運行經費預算支出
二、國有資產占用情況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部門資產總額452696.68元,其中,流動資產268030.57元,固定資產184666.11元,對外投資及有價證券0元,在建工程0元,無形資產0元,其他資產0元(具體內容詳見附表)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2020年6月新成立、跟上年無法進行比較。
三、政府采購支出情況
2020年度,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沒有進行政府采購。
四、部門績效自評情況
(一)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1. 項目名稱
2020-2021年度保山市大麥、小麥多點試驗及1000畝大麥樣板
2. 項目基本情況
一是試驗實施情況:嚴格按試驗設計方案完成小麥品種19個、大麥品種27個播種及管理任務。安排在鎮安鎮鎮北社區實施,海拔1765.83米,前作為烤煙,中上等肥力,砂壤土,田塊四直。耙細理墑后每畝施復合肥40千克做底肥。播種前曬種一天,2020年11月6日播種。2020年12月19日追施苗肥(尿素N46%)10千克/畝,2021年1月13日灌水一次,同日追穗肥(尿素N46.3%)15千克/畝。2020年12月20日用苯磺隆(10%)、2甲4氯鈉(10%)、氯氟吡氧乙酸(200克/升)除草劑進行除草一次。2021年1月14日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克/ 畝兌水45千克噴霧第一次防治蚜蟲,2021年2月26日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克/ 畝兌水45千克噴霧第二次防治蚜蟲。整個生育期間未進行病害防治。于5月10日收獲,實收面積10平方米。
二是在鎮安正平實施1000畝大麥樣板。試驗按設計方案樣板根據方案按時完成面積1000畝,產量指標完成400公斤,達預期目的。
3. 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項目完成后,我們認真開展績效自評工作,從項目產出、效益各個方面細化自評,結果為優。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
資金為龍陵縣財政撥款,實驗經費是:246170.00元,主要用于:實驗田塊租用費、小工工時費、實驗種子款、肥料款、差旅費、大麥樣板補助費等,資金按時撥付,全額到賬。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實驗田塊租用費:10000.00元、小工工時費:14000.00元、實驗種子款:2000.00元、肥料款170.00元、差旅費:15000.00元,共計41170元;
舉辦樣板1000畝,每畝種子補助150元,計150000.00元,農藥每畝補助55元計:55000.00元,合計205000元。資金按時撥付,全額到賬。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專款專用,專項管理,無擠占挪用。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小麥設計19個品種,完成 19個試驗;大麥設計27個品種完成27個品種試驗,完成率100%。樣板設計1000畝,單產400公斤,完成1000畝,產量420公斤。在預期目的。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19個小麥試驗結果:畝產量在313.49-567.75千克之間,其中對照種564.82千克,居第2位,19J-21畝產567.75千克,居第一位,比對照高0.52%,其余品種比對照低2.03-44.5%,19J-3產量最低為313.49千克。
大麥試驗結果:多棱品種畝產量在503.59-588.96千克之間,對照種保大麥8號畝產量為520.36千克,居第十位,19BJ-27、19BJ-28、19BJ-41三個品種產量比對照低1.04-3.22%,其余品種比對照高1.65-13.19%。二棱品種畝產量在478.91-600.30千克之間,對照種82-1畝產量508.25千克,居第十二位。其中20-J42、19BJ-12兩個品種產量比對照低0.26-5.77%,其余品種比對照高1.18-18.11%。為今后推廣打下了基礎。
樣板1000畝,產量420公斤,較大面積產量350公斤,增產70公斤,效果明顯。具有較好的推廣示范意義。
③指標完成情況。
滿意度達98%,超設計指標85%的13%。群眾反映良好。
6.績效自評結果:優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試驗結果公開上報及宣傳,樣板結果群眾滿意,下一步將在生產上推廣應用,在適宜期擴大示范種植。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認真及時記錄工作進度及取得成效,找出差距,為績效評價打好基礎。建議:年頭及時下達項目指標,有利于工作的計劃和開展。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無
(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報告
1.部門基本情況
(1)部門概況
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部門2020年末實有人員編制24人。其中:事業編制24人,事業人員24人離退休人員12人。其中:離休0人,退休12人。實有車輛編制2輛,在編實有車輛2輛。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為龍陵縣農業農村局下屬二級單位,主要是負責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及研究利用。農作物新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研究,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試驗、示范及推廣服務。農業科技信息服務、農業技術培訓及指導。擬訂和推廣全縣農作物生產技術標準及技術規范。承擔上級部門下達的農業科技項目。負責全縣茶葉技術推廣規劃計劃,負責全縣茶葉生產技術試驗示范、技術咨詢服務和培訓,科學調整茶園品種結構。指導茶廠(所)茶葉加工生產和銷售。負責全縣甘蔗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鑒定。負責推廣高產、高糖、高抗的新品種和新技術。指導蔗農進行科學種植、管理和技術培訓。負責先進農業實用技術科普服務、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業現代遠程教育以及農業農村人才有關調查工作。組織全縣職業農民隊伍培育工作,承辦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認定管理事務,承擔國家農民教育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等工程項目的組織實施及后續跟蹤服務工作。負責全縣農業系統干部知識更新遠程教育培訓工作。負責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服務。配合各類高校搞好函授、網絡教育的招生宣傳工作及學歷教育教學工作。配合人社部門做好農村勞動力的組織、培訓、統計工作
(2)部門績效目標的設立情況
為進一步加強績效管理水平,強化支出責任,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我單位不斷完善績效管理制度建設,制定了預算管理相關制度,嚴格按照績效管理辦法設立部門績效目標。
(3)部門整體收支情況
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部門2020年度收入合計3,759,532.03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3,759,532.03元元,占總收入的100%。基本收入:3513362.03元,占總收入的93%;項目收入:246170.00元,占總收入的7%。
龍陵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部門2020年度支出合計3,759,532.03元元。其中基本支出::3513362.03元,占總收入的93%;項目支出:246170.00元,占總支出的7%。
(4)部門預算管理制度建設情況
為進一步加強績效管理水平,強化支出責任,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我單位不斷完善績效管理制度建設,制定了預算管理相關制度。
2.績效自評工作情況
(1)績效自評目的
我單位通過對財政資金使用情況、績效表現情況自我評價,了解相關資金使用是否達到預期目標、資金管理是否規范、資金使用是否有效,檢驗資金支出效率和效果,分析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增強和落實績效管理責任,完善工作機制,有效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2)自評指標體系:詳見附表
(3)自評組織過程
準備階段(2020年3月10日—30日)
組織學習財政支出績效自評的相關規定,確定評價范圍和對象,明確評價的目的、內容、任務、依據,掌握評價的時間和有關要求。
實施階段(2020年4月1日—11月30日)
下發績效自評工作通知,安排績效自評工作,制定評價指標體系;組織項目單位自評并上報自評報告,匯總二級績效自評后對一級項目進行自評。
總結階段(2020年12月1日—31日)
總結評價工作經驗,進行一步完善績效自評指標體系,裝訂歸檔績效自評資料。在單位門戶網站公示績效自評報告,接受監督檢查。
3.評價情況分析及綜合評價結論
(1)投入情況分析 :投入情況比較合理
(2)過程情況分析:過程因績效目標細化比較復雜
(3)產出情況分析:產出情況符合目標制定
(4)效果情況分析:達到預期效果
4.存在的問題和整改情況
(一)單位對績效評價工作的重要性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不完善,給考核評價及評分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單位已作出工作要求,加強對項目開展的可行性、必要性做好充分調研,依據實際情況做好經費支出預算,制定合理的項目實施計劃;項目實施前期,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在實施階段,做好監督,跟蹤管理;實施后及時總結自評。
5.績效自評結果應用
通過整體支出績效自評,一是增強了各項目單位的績效評價主體責任意識;二是制定了部門績效管理辦法及項目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長效機制;三是促進各單位規范使用項目資金;四是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分配上級財政預算項目資金的重要依據。
6.主要經驗及做法
通過加強我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牢固樹立“講績效、重績效、用績效”的觀念,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機制,將評價結果作為申報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發揮績效評價工作的應有作用。
(一)重視預算執行。一是為保證預算資金使用效益,對所有項目資金實行從申報到執行結束的全過程管理;二是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將預算執行進度納入對各單位的責任目標考核中;三是不定期召開預算執行進度通報會,分析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對項目資金結余原因進行逐項分析,加快項目預算執行。
(二)提高項目執行質量。經費下達后,及時制定項目實施方案,明晰經費使用范圍和內容,督促各項目單位加快經費執行進度。涉及物資采購的,提前組織專家論證并提出設備、物資參數,一旦經費下達就可立即進入政府采購程序,加快了采購進度。
(三)落實資金監管。我單位嚴格落實規范財務運行機制、健全內部控制機制、強化監督檢查機制、落實責任追究機制,確保資金使用安全有效。
(四)逐步規范績效評價工作。2021年,我單位進一步加強績效管理,強化支出責任,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對所有2021年各級財政安排的項目資金開展了績效自評。
7.其他需說明的情況
無
(三)項目(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表
部門績效自評情況詳見附表(附表10—附表12)
五、其他重要事項情況說明
六、相關口徑說明
(一)基本支出中人員經費包括工資福利支出和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日常公用支出包括商品和服務支出、資本性支出等人員經費以外的支出。
(二)機關運行經費指行政單位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使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安排的基本支出中的日常公用經費支出。
(三)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及部門預算管理有關規定,“三公”經費包括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指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費,指公務用車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牌照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指單位按規定保留的公務用車燃料費、維修費、過橋過路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用車指用于履行公務的機動車輛,包括省部級干部專車、一般公務用車和執法執勤用車;公務接待費,指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費用。
(四)“三公”經費決算數:指各部門(含下屬單位)當年通過本級財政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和以前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結轉結余資金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和公務接待費支出數(包括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
第五部分 名詞解釋
一、財政撥款收入:指本級財政當年撥付的資金。
二、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等以外的收入。主要是上級和其他同級部門補助收入等。
三、上年結轉: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結轉到本年仍按原規定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
四、結轉下年:指以前年度預算安排、因客觀條件發生變化無法按原計劃實施,需延遲到以后年度按原規定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
五、基本支出:指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
六、項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為完成特定行政任務和事業發展目標所發生的支出。
七、歸口管理的行政單位離退休(科目代碼2080501):指行政單位離退休人員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
八、三公經費:是指市用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車輛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及租用費、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