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62-8-/2019-0920016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農業農村局 |
| 公開目錄 | 部門決算 | 發布日期 | 2019-09-20 |
| 文號 | 瀏覽量 |
第一部分 龍陵縣農業局(本級)概況
一、主要職能
二、部門基本情況
第二部分 2018年度部門決算表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二、收入決算表
三、支出決算表
四、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表
七、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八、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收入支出決算表
九、“三公”經費、行政參公單位機關運行經費情況表
第三部分 2018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二、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三、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四、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第四部分 其他重要事項及相關口徑情況說明
一、機關運行經費支出情況
二、國有資產占有情況
三、政府采購支出情況
四、部門績效自評情況
(一)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二)項目整體支出績效自評報告
五、其他重要事項情況說明
第五部分 名詞解釋
第一部分 龍陵縣農業局(本級)概況
一、主要職能
(一)主要職能
1.擬定全縣農業、漁業經濟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
2.引導農業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農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產品品質的改善。
3.提出縣市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貫徹意見;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貫徹執行農業基本政策;指導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指導、監督耕地使用權流轉工作。
4.研究提出全縣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的意見、規劃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政策措施與大宗農漁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及發展規劃,經批準后組織實施;預測并發布主要農漁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供求情況等農村經濟信息。
5.制定全縣農漁業科技、教育、技術推廣及其隊伍建設的發展規劃和有關政策,協調農科教結合工作,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組織協調農漁技術推廣項目的遴選及實施;指導農業教育和農業職業技能開發工作。
6.組織全縣農業資源區劃、生態農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工作;指導農用地、漁業水域、宜農灘涂、宜農濕地、農村飼料資料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以及農業生物物種資源的保護、監督和管理。
7.管理全縣漁業資源,負責保護全市漁業水域生態環境和水生野生動植物工作;代表縣政府行使漁船檢驗和漁政監督管理權。
8.指導全縣農業法治體系建設;按照審批權限組織實施農漁產品、無公害及綠色食品和質量監督,認證和植物新品種的保護工作;組織協調農作物種子、農藥、化肥等農漁業投入產品質量的監測、鑒定和執法監督管理;組織國內生產種子、農藥、有關肥料等產品的登記;組織植物檢疫及其產品的質量和安全衛生檢疫檢驗、漁政衛生監督管理工作;做好對植物疫情報告和較大疫情的撲滅工作(二)2018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介紹
(一)農業農村經濟穩步增長。2018年,預計實現農業總產值32.4億元,同比增長6%,實現增加值22億元,同比增長6%。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77元,增長10%。全縣121個行政村(社區)都實現了集體經濟收入,其中:100萬元以上的1個、50—100萬元的3個、10—50萬元的23個、5—10萬元的68個、2—5萬元的26個。
(二)傳統產業全面鞏固提升。糧食:全縣糧食播種面積達49萬畝,預計實現產量15.45萬噸,其中:小春15.12萬畝,實現產量3.2萬噸;大春33.88萬畝,預計產量12.25萬噸,確保了糧食生產安全。甘蔗:全縣甘蔗面積10萬畝,產量43萬噸,實現產值1.9億元(涉及農戶7663戶,25659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140戶,4650人,人均增收2890元);茶葉:全縣共有茶葉種植面積10.97萬畝,實現產量7511噸,實現產值18164萬元(覆蓋建檔立卡戶5080戶,11782人,人均增收1269元);漁業:全縣漁業養殖面積達6.5萬畝(其中:稻田養魚面積5.5萬畝),預計實現漁業產量7500噸,產值1億元(覆蓋建檔立卡戶1560戶6520人增收致富,人均增收2600元)。
(三)新興產業培植效果明顯。肉牛:已注冊成立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10個;已確定肉牛養殖示范村10個;已落實肉牛凍改點10個、技術人員21名;已落實上報各類肉牛標準化規模育肥場111個,已開工建設72個;已經落實4177戶農戶養殖新增良種母牛9149頭,其中貧困養戶3663戶7402頭。褚橙:今年年底種植面積達10239畝,預計實現產量3000噸,實現產值4000萬元,吸納175戶763人轉變為產業工人,人均月收入3500元以上。中華蜜蜂:扶持建檔立卡戶1095戶3851人養殖中華蜜蜂5095巢,預計實現產量250噸,實現產值408萬元,人均增收1059元。
(四)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到位。一是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資金順利落實。2018年中央撥付我縣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資金)3026萬元,已全部通過“一折通”足額兌付到農戶手中。二是政策性種植業保險工作順利實施。2018年共落實政策性種植業保險面積34.55萬畝,其中水稻12.13萬畝,玉米15.52萬畝,甘蔗6.9萬畝,三種作物實現全覆蓋投保。
(四)農產品加工業穩步發展。全縣共有農產品加工企業50戶,比去年同期增2戶,同比增4.16%;從業人員達6841人,同比增12.15%。預計實現總產值195965萬元,同比增22.28%, 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產值150428萬元,同比增12.62%。營業收入145758萬元,同比增14.37%。實現利潤8420萬元,同比增10.76%。上繳稅金4587萬元,同比增7.30%。
(五)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成效明顯。全縣已建成并投入營業的休閑農業(均為農家樂)60家,比去年同期增2家,增3.44%。從業人員801人,比去年同期增117人,同比增17.01%。預計實現營業收入3018萬元,比去年同期增558萬元,同比增22.07%。接待游客274048人次,比去年同期增50308人,同比增22%。
(六)農業產業化發展效果明顯。我縣共有農業產業化組織450家,同比增22.28%,其中:龍頭企業34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有5家,市級龍頭企業新增29家),專業合作社411家,專業協會8家。專業市場2戶。預計實現總產值168790萬元,同比增16.62%,營業收入229450萬元,同比增21.70%;利潤總額11470萬元,同比增15.39%,上繳稅金5247萬元,同比增13.38%。省級以上龍頭企業5戶,與去年持平,從業人員630人,完成總產值67210萬元,同比增1.89%,實現銷售收入23047萬元,同比增4.10%。帶動農戶28580戶。
(七)農業標準化種植推廣扎實有效。良種推廣25萬畝,其中:水稻12萬畝、玉米13萬畝;推廣間套種面積30萬畝;水改旱種雜交包谷5萬畝;全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40萬畝,應用配方施肥面積31.4萬畝;水稻新品種展示4組,玉米新品種展示4組,地方水稻優良品種保護繁育15畝;推廣防災減災技術15萬畝;農作物統防統治面積140畝∕次,綠色防控29萬畝。有效減少了化肥農藥施用量,改善了農產品品質。對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專業合作組織、種植大戶等進行重點扶持和項目傾斜進行標準化示范帶動,推進全縣標準化進程。
(八)農業支撐建設順利推進。全縣主要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達46.5%,農機總動力達20萬千瓦特,農業機械擁有量3.58萬臺(套),農機作業面積累計達36萬畝次,主要農作物耕播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47.11%,拖拉機上牌率、持證率、檢驗率分別達100%、98%、90%。累計培訓拖拉機駕駛員162人。通過集中培訓,生產實踐,參觀交流三段式培訓及農技人員現場培訓、農民土專家親身示范、現場實際操作等多種形式,完成肉牛產業發展及貧困戶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任務。
(九)農業規?;尚癸@。一是萬畝規模農業示范區建設取得實效。全縣共流轉土地6.25萬畝,占耕地面積的15.88%,打造了萬畝褚橙示范區、萬畝紋黨參示范區2個萬畝規模農業示范區,褚橙示范區流轉10239畝,12月底種植面積達10239畝;萬畝紋黨參示范區流轉10100畝,12月底種植面積達10100畝。二是農產品加工企業掛牌上市穩步推進。云南品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年終決算、年度審計報告工作、完成年終決算、向券商和投資者溝通年度經營業績、完成年度審計報告、籌備董事會會議、召開董事會會議等7項基礎性工作,為企業IPO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2月底完成上市制約因素攻克。
(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取得實效。一是蔬菜水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2018年檢測站共做蔬菜水果快檢2063個,合格2055個,不合格8個,合格率99.61%。其中水果464個,合格462個,不合格2個,合格率為99.5%;蔬菜1599個樣,合格1593個,不合格6個,合格率為99.62%。二是共抽取樣品200個,其中蔬菜樣品 140 個,水果樣品 60 個。對71個蔬菜和29個水進行了37項農藥檢測(例行監測),蔬菜合格率為98.59%(超標一個樣品,龍新農貿豇豆,超標參數為:氧樂果、樂果、三唑磷),水果合格率為100%;對69個蔬菜和31個水進行了9項農藥檢測(監督抽查),蔬菜合格率為100%,水果合格率為96.77%(超標一個樣品,龍江赧等農貿葡萄,超標參數為:甲基異柳磷);共檢測4900項次。三是受農業農村廳委托開展全省種植業產品例行監測。例行監測已完成2次,完成61個樣品,其中蔬菜51個,水果10個。對迪慶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縣、德欽縣、維西縣進行了蔬菜、水果抽檢,完成37種農藥殘留進行定量檢測,檢測項次達2440項次。四是受迪慶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委托完成25個蔬菜樣品監督抽查檢測。五是參加2018年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驗證,且以優異成績一次通過。截至目前共完場塊檢2063個,定量分析288個樣品,共檢測7625項次,已完成縣內塊檢與定量分析目標。
(十一)農業環境保護力度加大。一是外來入侵生物薇甘菊預警監測及防控。全縣薇甘菊累計發現點57個,涉及7個鄉鎮,26個村委會,發生面積5117.84畝,已恢復生態17個點,恢復面積2930.64畝。2018年全縣薇甘菊發現面積2187.2畝,40個點,涉及7個鄉鎮,19個村委會,完成綜合防控面積2000畝,防除效果達96.3%,危害控制在2.9%以下。二是“三品一標”管理,完成了龍陵縣小河茶廠、碧寨金戈土特產品加工廠綠色食品續展;完成龍陵縣振興茶廠等企業復查換證工作;加強“三品一標”農產品市場監管,對當地企業用標情況進行指導;云南永昌鉛鋅股份有限公司新申報無公害烏骨雞與雞蛋、龍陵縣宏宇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新申報的無公害勐蚌櫟果豬申報材料市級正在審核中,預計年底3個產品可獲證;龍陵恒冠泰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新申報認證綠色食品(云冠橙)。三是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確定了龍陵縣鎮安鎮振興茶廠、龍陵縣碧寨金戈土特產品加工廠為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試點企業。四是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用手持終端完成了龍陵縣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11個土樣采樣工作,其中鎮安9個,臘勐2個,并到云南有色金屬地質局成功流轉;到昆明農用地土壤污染詳查樣品流轉中心成功流轉2017年龍陵縣農用地土壤污染詳查所取的11個水稻樣品,并完成資料完善及檔案整理,在全市率先完成土樣與農產品樣的流轉。五是完成土壤國控例行監測點樣品采集17個,其中農產品樣12個,涉及8個鄉鎮,土壤樣品5個,涉及4個鄉鎮;完成全縣土壤國控點58個點位核查工作,為今后“三區”劃定及土壤修復工作提供參考。六是加強野生植物保護區管護和生態環境監測。2018年繼續加強了對龍陵縣國家級疣粒野生稻原生境保護區保護,加大對周邊群眾的宣傳力度,堅決杜絕畜禽進行保護點,對非法破壞和采集野生稻行為的給予嚴厲打擊;對核心區10個觀測點進行調查;進一步摸清了保護點基礎數據,按時上交各種調查報告,保護工作取得了實質性成效。七是農業污染突發事件監控啟動。對轄區內農業污染突發事件進行適時全程監控,未發現有農業污染突發事件。
(十二)畜牧業重點工作穩步推進。預實現畜牧業產值13.8億元,肉類總產量4.56萬噸,同比分別增長7%和7%。生豬、大牲畜、羊和禽存欄分別為38萬頭、18.4萬頭20.1萬只和122萬只,同比分別增長2.2%、7.7%、9.6%和5.7%。出欄肥豬47萬頭、牛4.8萬頭、肉羊18.4萬只、禽類120萬只、禽蛋產量1540噸,同比分別增長6.7%、6.2%、2.6%、4.9和7.7%。豬、牛、羊、禽疫病死亡率分別控制在3%、1.5%、2%和6%以內。完成肉牛凍改0.8萬頭,生豬改良4.5萬窩,青貯飼料15萬噸,推廣農田種草5萬畝。
二、部門基本情況
(一)部門決算單位構成
納入龍陵縣農業局(本級)部門2018年度部門決算編報的單位共1個。其中:行政單位1個,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0個,其他事業單位0個。
(二)部門人員和車輛的編制及實有情況
2018年末實有人員編制17人。其中:行政編制17人(含行政工勤編制3人),事業編制0人(含參公管理事業編制0人);在職在編實有行政人員15人(含行政工勤人員3人),事業人員0人(含參公管理事業人員0人)。
離退休人員0人。其中:離休0人,退休0人。
實有車輛編制4輛,在編實有車輛3輛。
第二部分 2018年度部門決算表
(詳見附件)
第三部分 2018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2018年度收入合計29,927,970.48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29,927,970.48元,占總收入的100.00%;上級補助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事業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經營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附屬單位繳款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其他收入0.00元,占總收入的0.00%。與上年對比增加1516109.56元,增長5%,主要原因分析是:1.2010399其他政府辦公廳(室)及相關機構事務支出(類),比上年減少115000元;
2.2010899其他審計事務支出(類)比上年增加22400元;
3.2019999其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比(類)比上年增加1686450元;
4.2080501歸口管理的行政單位離退休(類)比上年增加596元;
5.2080505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支出(類)比上年增加13203.2元;
6.2080801死亡撫恤(類)比上年減少152026.6元;
7.2110399其他污染防治支出(類)比上年增加了20000元;
8.2130101行政運行(類)比上年增加了742552.96元;
9.2130106科技轉化與推廣服務(類)比上年減少了1320000元;
10.2130109農產品質量安全(類)比上年增加了100000元;
11.11.2130110執法監管(類)比上年增加了120000元;
12.2130111統計監測與信息服務(類)比上年減少了44000元;
13.2130112農業行業業務管理(類)比上年增加50000元;
14.2130119防災救災(類)比上年減少400000元;
15.2130122農業生產支持補貼(類)與上年持平;
16.2130124農業組織化與產業化經營(類)比上年減少了500000元;
17.2130199其他農業支出(類)比上年增加1243934元。
二、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2018年度支出合計30,634,772.58元。其中:基本支出2,963,470.48元,占總支出的9.67%;項目支出27,671,302.10元,占總支出的90.33%;上繳上級支出、經營支出、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共0.00元,占總支出的0.00%。與上年對比減少9656272.62元,減少24%,主要原因分析是:
1.2010399其他政府辦公廳(室)及相關機構事務支出(類),比上年減少115000元;
2.2010899其他審計事務支出(類)比上年增加22400元;
3.2019999其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比(類)比上年增加1686450元;
4.2080501歸口管理的行政單位離退休(類)比上年增加
596元;
5.2080505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支出(類)比上年增加13203.2元;
6.2080801死亡撫恤(類)比上年減少152026.6元;
7.2110399其他污染防治支出(類)比上年增加了20000元;
8.2130101行政運行(類)比上年增加了742552.96元;
9.2130106科技轉化與推廣服務(類)比上年減少了1569383.07元;
10.2130109農產品質量安全(類)比上年增加了100000元;
11.2130110執法監管(類)比上年增加了250000元;
12.2130111統計監測與信息服務(類)比上年減少了86000元;
13.2130112農業行業業務管理(類)比上年增加3340200元;
14.2130119防災救災(類)比上年減少240000元;
15.2130122農業生產支持補貼(類)與上年持平;
16.2130124農業組織化與產業化經營(類)比上年減少了1410000元;
17.2130199其他農業支出(類)比上年減少5258825.11元;
18.2139999其他農林水支出(類)比上年減少了800000元。
(一)基本支出情況
2018年度用于保障龍陵縣農業局(本級)機關、下屬事業單位等機構正常運轉的日常支出2,963,470.48元。與上年對比增加359175.56元,增長(減少)13%,主要原因分析是:
1.2010899其他審計事務支出(類)比上年增加22400元;
2.2019999其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比(類)比上年增加1686450元;
3.2080501歸口管理的行政單位離退休(類)比上年增加
596元;
4.2080505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支出(類)比上年增加13203.2元;
5.2080801死亡撫恤(類)比上年減少152026.6元;
6.2130101行政運行(類)比上年增加了742552.96元;
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等人員經費支出占基本支出的76.13%;辦公費、印刷費、水電費、辦公設備購置等日常公用經費占基本支出的23.87%。
(二)項目支出情況
2018年度用于保障龍陵縣農業局(本級)機構、下屬事業單位等機構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用于專項業務工作的經費支出27,671,302.10元。與上年對比減少10015448.2元,減少26%,主要原因分析是:
1.2010399其他政府辦公廳(室)及相關機構事務支出(類),比上年減少115000元;
2.2019999其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比(類)比上年增加1960000元;
3.2110399其他污染防治支出(類)比上年增加了20000元;
4.2130106科技轉化與推廣服務(類)比上年減少了1569383.07元;
5.2130109農產品質量安全(類)比上年增加了100000元;
6.2130110執法監管(類)比上年增加了250000元;
7.2130111統計監測與信息服務(類)比上年減少了86000元;
8.2130112農業行業業務管理(類)比上年增加3340200元;
9.2130119防災救災(類)比上年減少240000元;
10.2130122農業生產支持補貼(類)與上年持平;
11.2130124農業組織化與產業化經營(類)比上年減少了1410000元;
12.2130199其他農業支出(類)比上年減少5264865.11元;
13.2139999其他農林水支出(類)比上年減少了800000元。
三、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2018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30,634,772.58元,占本年支出合計的100.00%。與上年對比增加(減少)XX元,增長(減少)XX%,主要原因分析是:
1.2010399其他政府辦公廳(室)及相關機構事務支出(類),比上年減少115000元;
2.2010899其他審計事務支出(類)比上年增加22400元;
3.2019999其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比(類)比上年增加1686450元;
4.2080501歸口管理的行政單位離退休(類)比上年增加
596元;
5.2080505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支出(類)比上年增加13203.2元;
6.2080801死亡撫恤(類)比上年減少152026.6元;
7.2110399其他污染防治支出(類)比上年增加了20000元;
8.2130101行政運行(類)比上年增加了742552.96元;
9.2130106科技轉化與推廣服務(類)比上年減少了1569383.07元;
10.2130109農產品質量安全(類)比上年增加了100000元;
11.2130110執法監管(類)比上年增加了250000元;
12.2130111統計監測與信息服務(類)比上年減少了86000元;
13.2130112農業行業業務管理(類)比上年增加3340200元;
14.2130119防災救災(類)比上年減少240000元;
15.2130122農業生產支持補貼(類)與上年持平;
16.2130124農業組織化與產業化經營(類)比上年減少了1410000元;
17.2130199其他農業支出(類)比上年減少5258825.11元;
18.2139999其他農林水支出(類)比上年減少了800000元。
(二)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1.一般公共服務(類)支出1,982,40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6.47%。主要用于:
1) .2010899其他審計事務支出 22400元;
2) .2019999其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960000元。
2.外交(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3.國防(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4.公共安全(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5.教育(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6.科學技術(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7.文化體育與傳媒(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8.社會保障和就業(類)支出276,932.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90%。主要用于:
1)2080501歸口管理的行政單位離退休支出5600元;
2)2080505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支出271332元
9.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0.節能環保(類)支出20,00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7%。主要是農業污染防治經費;
11.城鄉社區(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2.農林水(類)支出28,355,440.58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92.56%。 主要用于:主要用于行政運行支出2658元、科技轉化與推廣服務支出22477302.1元、農產品質量安全支出100000元、執法監管支出250000元、統計監測與信息服務支出44000元、農業行業業務管理支出50000元、防災救災支出570000元、農業生產支持補貼1000000元、農業組織化與產業化經營支出200000元、其他農業支出1006000元。
13.交通運輸(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4.資源勘探信息等(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5.商業服務業等(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6.金融(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7.援助其他地區(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8.國土海洋氣象等(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19.住房保障(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0.糧油物資儲備(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1.其他(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2.債務還本(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23.債務付息(類)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總支出的0.00%。
四、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 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2018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預算為113000元,支出決算為111,425.00元,完成預算的98%。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為0.00元,完成預算的0%;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支出決算為70,375.00元,完成預算的99%;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為41,050.00元,完成預算的97%。2018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數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2018年我單位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堅持厲行節約,嚴禁用公款大吃大喝,公務消費嚴格按照縣政府規定要求接待,故年終決算比年初預算略有減少。
。
2018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數比2017年增加5,060.81元,增長4.76%。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增加0.00元,增長0.00%;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支出決算增加6,959.61元,增長/10.97%;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增加-1,898.80元,增長-4.42%。2018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一是2018年是我縣脫貧攻堅關鍵的一年,所以下鄉的任務加重,所以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比上年增加了6959.61元;二是今年來我單位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堅持厲行節約,嚴禁用公款大吃大喝,公務消費嚴格按照縣政府規定要求接待,故年終決算比年初預算略有減少。
(二) 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2018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0.00元,占0.00%;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支出70,375.00元,占63.16%;公務接待費支出41,050.00元,占36.84%。具體情況如下:
1.因公出國(境)費支出0.00元,共安排因公出國(境)團組0個,累計0人次。
2.2. 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支出70,375.00元。其中:
公務用車購置支出0.00元,購置車輛0輛。
公務用車運行維護支出70,375.00元,開支財政撥款的公務用車保有量為3輛。主要用于2018年開展農業生產工作所需車輛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等。
3.公務接待費支出41,050.00元。其中:
國內接待費支出41,050.00元(其中:外事接待費支出0.00元),共安排國內公務接待256批次(其中:外事接待0批次),接待人次1,024人(其中:外事接待人次0人)。主要用于上級到我單位檢查各類工作時發生的接待支出,我單位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堅持厲行節約,嚴禁用公款大吃大喝,公務消費嚴格按照縣政府規定要求接待,所以與上年相比略有減少。
國(境)外接待費支出0.00元,共安排國(境)外公務接待0批次,接待人次0人。
第四部分 其他重要事項及相關口徑情況說明
一、機關運行經費支出情況
龍陵縣農業局(本級)部門2018年機關運行經費支出707,317.48元,與上年對比增加了571212.06元,主要原因分析是:
1.辦公費比上年增加103903.35元;
2.水費比上年增加10元;
3.電費比上年增加4334.57元;
4.郵電費比上年減少15340.74元;
5.差旅費比上年增加13908元;
6.培訓費比上年減少2900元;
8.公務接待費比上年增加38070元;
9.勞務費比上年增加54030元;
10.委托業務費比上年增加143000元;
11.工會經費比上的增加296.88元;
12.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比上年增加21480元;
13.其他交通費比上年增加了210420元。
部門機關運行經費主要用于:辦公費支出129956.22元、水費支出1480.20、電費支出7061.58元、差旅費支出19422元、公務接待費支出41050元、勞務費支出54030元、委托費支出143000元、工會經費支出30522.48元、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支出70375元、其他交通費支出210420元。
二、國有資產占用情況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龍陵縣農業局(本級)部門資產總額9,120,572.41元,其中,流動資產3,019,586.16元,固定資產6,100,986.25元,對外投資及有價證券0.00元,在建工程0.00元,無形資產0.00元,其他資產0.00元(具體內容詳見附表)。與上年相比,本年資產總額增加-1,404,964.50元,其中;流動資產增加-3,772,848.75元,固定資產增加2,367,884.25元,對外投資及有價證券增加0.00元,在建工程增加0.00元,無形資產增加(0.00元,其他資產增加0.00元。處置房屋建筑物0平方米,賬面原值0元;處置車輛0輛,賬面原值0元;報廢報損資產0項,賬面原值0元,實現資產處置收入0元;出租房屋0平方米,賬面原值0元,實現資產使用收入0元。
國有資產占有使用情況表
單位:元
項目 | 行次 | 資產總額 | 流動資產 | 固定資產 | 對外投資/有價證券 | 在建工程 | 無形資產 | 其他資產 | ||||
小計 | 房屋構筑物 | 車輛 | 單價200萬以上大型設備 | 其他固定資產 | ||||||||
欄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合計 | 1 | 9120572.41 | 3019586.16 | 6100986.25 | 4805032.73 | 619800 | 676153.52 | |||||
填報說明:1.資產總額=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對外投資/有價證券+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其他資產
2.固定資產=房屋構筑物+車輛+單價200萬元以上大型設備+其他固定資產
三、政府采購支出情況
2018年度,部門政府采購支出總額5189378.72元,其中:政府采購貨物支出3257547.5元;政府采購工程支出0元;政府采購服務支出1931831.22元;授予中小企業合同金額0元,主要用于:綜合執法裝備購置、辦公設備購置、試驗示范項目農藥及肥料采購、農業環保檢測設備購置、農業機械購置,農用物資購置等。
四、部門績效自評情況
項目一:
1、項目名稱《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
2、項目基本情況
2018年度龍陵縣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轉移支付預算和績效目標。下達農機購置補貼專項轉移支付預算資金1000000元,其中:中央補助1000000元,2017年度結轉結余資金是260元;
3、項目績效目標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農機購置補貼項目資金實際到位1000000元,實際支出1000100元,全部用于補貼機具。全年有142戶受益,補貼機具173臺,銷售總價達3983960元。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按照項目實施方案,將項目資金發放到位。補貼資金實行“縣級結算、直補到卡(戶)”方式,即將補貼資金兌付到補貼對象一折通或其它銀行賬號。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2018年度完成中央農機購置補貼項目資金1000100元,結余資金160元,占下達計劃的99.97%。全年受益農戶142戶,補貼機具173臺,銷售總價3983960元,已全部完成。
2018年度龍陵縣已結算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000100元,結余160元。全年為農機購置補貼年度資金兌付率為100%,從做項目開始到結束未接到一起投訴舉報電話,通過口頭和問卷調查,群眾滿意。
(1)經濟效益。2018年龍陵縣完成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000100萬元,申請表數158 份、受益戶數142 戶、機具數量173 臺。銷售總價為3983960元,補貼標準達25.1%。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47.14%。
(2)社會效益
改善了龍陵縣農業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
(3)生態效益。
①機械耕作后,使土壤疏松,保持土壤團粒結構不被破壞,利于作物生長,維持生態平衡。收割作業能使秸稈粉碎還田,增加土壤有機成分,有改良土壤的效果。
(4)可持續影響。2018年上級下達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是47%,實際完成值達47.14%,比計劃值提高了0.14個百分點,提升了全縣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
5、偏離績效目標的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績效目標不偏離,無需整改。
6、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績效自評結果擬上報運用和在“云南省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專欄”、龍陵縣農業信息網“購機補貼專欄”公開結果及在各鄉鎮農科站墻體宣傳欄、農業局宣傳欄、本單位宣傳欄張貼公開。
項目二:
1.項目名稱: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平臺建設項目
2.項目基本情況
(1)項目建設基本情況
項目申報:龍陵縣農業局關于《龍陵縣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平臺建設的實施方案》(討論稿)的請示(龍農發〔2017〕28號), 縣委常委會紀要、縣政府常務會紀要通過實施。
項目實施單位:龍陵縣農業農村局。
項目技術服務單位:北京中農信達公司保山分公司。
項目實施地點:龍陵縣政務局政務服務大廳。
項目實施時間: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
資金使用計劃:基礎建設咨詢服務費200000元;1個門戶兩個系統的軟件開發費700000元;公司運營服務費1000000元(五年,每年20萬元);縣鄉兩級門戶硬件設施300000元。
項目實施計劃:一是基礎建設咨詢服務(方案設計);二是1個門戶兩個系統的軟件開發;三是公司運營服務(五年);四是縣鄉兩級門戶的硬件設施購置。
組織機構情況:成立了龍陵縣農村綜合產權交易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全縣各類農村綜合產權交易監督管理中重大問題和重大事項的決策、領導以及協調等工作。明確職責和目標,形成由主要領導負責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部門配合抓,層層抓落實的組織機構。
制度建設情況:制定了龍陵縣農業局專項資金與項目管理辦法、內部控制基本制度、財務報銷管理規定。
內控制度情況:制定了龍陵縣農業局內部控制基本制度、崗位利益沖突風險內部控制辦法、信息系統管理風險內部控制辦法、運轉風險內部控制辦法。
(2)主要目標。通過搭建統一規范的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平臺,形成組織架構清晰、管理制度規范、交易模式先進、信息技術支撐、交易風險可控的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服務工作體系,推進農村資產資本化、農村資源市場化、農民增收多元化,實現農村經濟加快發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基礎。
(3)主要內容
①建設交易平臺。我縣的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平臺主要包括:1個縣級門戶(龍陵縣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2個系統(農村綜合產權交易管理系統及農村綜合產權電子競價系統),10個鄉鎮子門戶,120個信息員或經紀人。
②依法開展交易。
交易原則: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應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規定,以服務“三農”為根本宗旨,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穩步推進,保障農民合法權益。
交易品種:主要包括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村集體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使用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農村房屋所有權;農村集體所有的“四荒地”使用權;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農業生產設施設備;小型水利設施使用權;農業類知識產權;其他產權。
交易方式: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可以采取協議、競價、拍賣、掛牌、招標等方式,可以采用轉包、租賃、轉讓、入股或者其他方式交易,也可以采取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方式。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應遵循“先易后難、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的方式推進。
服務項目:發布信息,組織交易,出具交易鑒證書;審核農村產權流轉和交易項目內容;農村產權交易業務和法律政策咨詢;受理農村資產委托管理;統計和分析農村產權市場交易數據;對涉及農村產權的中介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和培訓;開展會計業務服務,提供土地等資產權能估價質押等融資咨詢服務;對標準化創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財務規范建設和委派代理服務;拓展龍陵特產推介等電商業務。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在收到各級財政部門關于開展績效評價的通知后,由農業農村局組織有關人員進行了績效評價的前期準備工作,由局分管領導帶隊,主要人員由局核算中心財務人員組成,對項目的實施情況、資金到位使用管理情況進行了檢查和評價。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項目實際到位資金500000元,龍財預2018年120號文件下發,未到位資金1700000元。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已到位資金500000元全部撥付服務中介公司用于技術服務,現欠公司服務及硬件購買費用1700000元。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制度建設情況:制定了龍陵縣農業局專項資金與項目管理辦法、內部控制基本制度、財務報銷管理規定。
內控制度情況:制定了龍陵縣農業局內部控制基本制度、崗位利益沖突風險內部控制辦法、信息系統管理風險內部控制辦法、運轉風險內部控制辦法。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一是建設交易平臺。1個縣級門戶(龍陵縣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2個系統(農村綜合產權交易管理系統及農村綜合產權電子競價系統),10個鄉鎮子門戶,120個信息員或經紀人全部建立。二是經紀人全部培訓完成;三是農村土地流轉錄入了系統,正在正常運行。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項目建成后,依法依規流轉農村綜合產權,推進農業規?;洜I,保護農民合法權益,確保了農村社會穩定;通過綜合產權流轉,可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通過林權流轉,能較好地促進林業生態保護。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經調查了解,滿意度指標為滿意,達到項目設計目標要求。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1)績效目標主要未完成的有:一是交易還未正式開展,主要原因是服務中介人員更換頻繁;二是設備沒有完全配備齊全,培訓沒有全部完成,主要原因是項目資金沒有全部到位影響了項目實施進度和質量。
(2)改進措施:一是繼續申請撥付項目缺口資金,確保項目的實施進度和質量;二是加強對中介公司的監督和管理,提高服務水平,盡快進行網上交易。
6.績效自評結果
良好。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正準備進行公開。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無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無、
項目三:
一、.項目名稱: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
二、項目基本情況
根據財政部“2018年項目資金切塊貧困縣的資金比例不得少于85%”的要求和資金分配原則,采用因素分析法,按照權重綜合測算各地的資分配數,2018年中央財政下達龍陵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專項資金1170000元,省內分解下達預算資金470000元。
目標任務:2018年全縣示范主導產業3個(玉米、茶葉、黃山羊),建設示范基地2個,選聘農技人員123名(含5名指導專家),培訓農技人員123名(含5名指導專家),特聘農技人員5名,培育農業科技示范主體5個,農業科技示范主體抽樣滿意度達98%以上,農業技術推廣公共服務對象抽樣滿意度達80%以上,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達98%以上。
三、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一)資金到位情況
1、項目資金到位情況分析。上級安排我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資金470000元,經局領導多方協調申請,實際到位600000元,到位率127.6%,于2018年9月(龍財農〔2018〕19號)下撥到我局。
2、項目資金執行情況
該項目完成總投資600000元,占計劃的100%。其中:
(1)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補助完成151788元,占計劃的103.9%。其中:基層農業技術人員進村入戶開展技術服務的補助完成123000元,占計劃的100%;完成農業技術推廣重大任務的績效獎勵12000元(專家組考評獎2000元、基層農技人員考評獎10000元),占計劃的100%;技術資料印刷、制度建設及工作考評等管理費完成16788元(技術資料及制度建設印制費13788元、工作管理及考評費3000元),占計劃的152.6%。
(2)農業科技示范補助完成60000元,占計劃的100%。其中:示范基地建設補助完成60000元(茶葉示范基地建設完成30000元、黃山羊標準化飼養示范基地建設完成30000元),占計劃的100%。
(3)農業技術人員能力建設補助完成388212元,占計劃的98.53%。其中:農技人員培訓費用為303212元,主要用于重點班培訓及普通班培訓費用;特聘農技人員25000元,共招聘5人,每人5000元;縣內主推廣技術培訓60000元,主要用于茶葉、玉米和黃山羊主導產業的培訓。
3、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我縣嚴格遵守《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按照項目實施的批復,認真進行項目的組織實施和管理。建立健全項目法人責任制、合同制、監督檢查驗收制。
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領導小組設有專職的財務人員專門負責資金管理。資金管理認真執行相關的財務制度和財經紀律,實行統一報賬制度,資金的撥付、報賬程序、經辦手續都嚴格按財政部和財政廳文件執行;領導小組制定了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做到資金封閉運行、??顚S?。
(二)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1、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①數量指標:2018年,經篩選確定茶葉、玉米、黃山羊為我縣項目實施的主導產業,建成試驗示范基地2個,選聘基層農技人員123名,培訓農技人員123名(重點班5名,普通班118名),培育農業科技示范主體34戶。
②質量指標:2018年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98%以上,全縣223人農技人員使用中國農技推廣APP,完成100%。
③時效指標:2018年基層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資金執行率100%。
2、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1)項目實施的經濟效益分析:通過培育科技示范戶,群眾對科技興農的認識進一步提高,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示范戶和示范基地產量和效益也十分明顯。如:2018年基屋農技推廣項目玉米在碧寨鄉坡頭村種植戶20戶,完成示范面積203畝,平均單產502千克,比周邊農戶平均單產445千克增57千克,增12.8%,實現總產10.19萬千克,按2元/千克計算,實現產值203800萬元。養殖黃山羊示范戶,分布全縣10個鄉鎮38個行政村,同時輻射帶動了2397戶養殖戶發展龍陵黃山羊產業,示范主體存欄達3426只;黃山羊單只平均重為36.8公斤,比全縣的單只平均重31.2公斤增5.6公斤,增17.9%,該項目的經濟效益良好。
(2)項目實施的社會效益分析
項目實施社會效益突顯,實現農戶滿意。通過技術指導和服務,使示范戶主導產業產量、產值比上年提高5%以上,比面上農戶提高10%以上。他們對技術指導員的敬業精神,業務水平,指導效果都十分滿意,通過發放滿意度調查表,示范戶的滿意度達到100%。評價認為,該項目的社會效益良好。
(3)項目實施的生態效益分析
通過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的實施,一方面可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耕地的耕種環境,減少化肥的使用,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和土地污染,保持表土植被恢復,地表常綠;另一方面能夠優化農作物種植結構,提高農田的多樣性,優化空間格局。評價認為,該項目的生態效益良好。
(4)項目實施的可持續影響分析
通過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的實施,對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維持糧食價格的平穩,防止農村耕田耕地荒蕪,提高糧食種植每畝產量,實現農業種植的常態化、規范化、穩定化,最終實現經濟及社會綜合協調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改善農民居住環境,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2018年我縣化肥使用量較上年增長率為0.06%,評價認為,該項目的可持續影響較大。
3、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通過項目實施,科技示范主體的先進實用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達98%以上,農業技術推廣公共服務對象抽樣滿意度超過98%。評價認為,該項目的滿意度指標良好。
三、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該項目已于12前完成各項績效目標,未存在績效目標未完成情況。
四、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農業局聯合財政局及時開展績效自評,評價結果為優秀,并及時向社會公開。評價結果納入2019年參考依據。
項目四:
1.項目名稱:龍陵縣2018年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工程建設項目。
2.項目基本情況:建設高標準農田18333畝:龍江片區11000畝(其中田間灌溉溝渠涉及8110畝,田間機耕路涉及2890畝),平達片區7333畝(其中田間灌溉溝渠涉及565畝,田間機耕路涉及6768畝)。
建設田間灌溉溝渠26條,渠道修復1條,田間機耕路45條:平達片區建設田間灌溉溝渠1條,全長1280米,渠道修復1條,長1096米,項目區配套建設交通人行橋7處,修復欄水墻1座;建設田間機耕路25條,全長15280米,10M跨徑農機橋2座。龍江片區建設田間灌溉溝渠25條,全長18760米,項目區配套建設交通人行橋65處,農機橋3座,渠道四面支砌1外長80米,泄洪槽1座,修復欄水墻3座,分水口4座,擋土墻17道;建設田間機耕路20條,全長18640米。
3.項目績效自評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相關文件要求。龍陵縣農業農村局成立領導小組,抽調工作組對龍陵縣2018年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工程建設項目實施了績效評價,通過采取“聽、查、看、訪”的方法,按要求完成了龍陵縣2018年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工程建設項目的績效評價工作。
4.項目績效實現情況
(1)項目資金情況
①項目資金到位情況。項目總投資275000元,申請中央預算內投資22000000元,地方配套5500000元,其中龍江片區中央預算內投資13200000元,地方配套3300000元,平達片區中央預算內投資8800000元,地方配套2200000元。目前項目資金已全部到位。
②項目資金執行情況。項目總投資27500000萬元,申請中央預算內投資22000000元,地方配套5500000元,現已撥付16330000元。
③項目資金管理情況。項目資金實行“專人管理、轉賬管理、專款專用” 的三專管理原則,專項資金實行報賬制,按項目施工進度進行報賬,嚴格執行項目資金批準的使用計劃和項目批復內容,不擅自調項、擴項、縮項,不拆借、挪用、擠占和隨意扣壓項目資金。
(2)項目績效指標完成情況
①產出指標完成情況。
開發面積完成情況:龍陵縣2018年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工程建設項目計劃完成建設高標準農田18333畝。實際完成了18333畝,按計劃完成了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
建設任務完成情況:龍陵縣2018年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工程建設項目計劃完成建設田間灌溉溝渠26條,渠道修復1條,田間機耕路45條實際完成建設田間灌溉溝渠26條,渠道修復1條,田間機耕路45條,按計劃完成了建設任務。
②效益指標完成情況。
通過龍陵縣2018年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工程建設項目實施,項目區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季節性缺水得到了解決,項目區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顯著增強,主要種植的水稻、玉米、烤煙、麥類、蔬菜、等作物,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龍江片區項目區水稻畝產量由項目前的450公斤提高到了530公斤,玉米畝產量由項目前的400公斤提高到了460公斤,小麥畝產量由項目前的400公斤提高到了450公斤,其他作物畝產量由項目前的250公斤提高到了300公斤。平達片區項目水稻畝產量由項目前的450公斤提高到了580公斤,玉米畝產量由項目前的400公斤提高到了510公斤,小麥畝產量由項目前的400公斤提高到了500公斤,其他作物畝產量由項目前的250公斤提高到了350公斤。項目區機耕路道路的建設,減少了農業機械在田間作業轉移時間,使農機田間作業的有效利用時間提高了20%,降低了農田作業成本5%。據測算建設10萬畝機耕道路,每年減少油料消耗500噸,節約資金300多萬元。
③滿意度指標完成情況。
通過項目實施,項目區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季節性缺水得到了解決,項目區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顯著增強,主要種植的水稻、玉米、烤煙、麥類、蔬菜、等作物,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項目區群眾滿意度達99%。
5.績效目標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進措施
一要高度重視,要認真學習領會國家政策精神;
二是嚴格按照下達的資金計劃和建設任務,完成項目實施及資金撥付。
三是做好宣傳工作,提高老百姓對項目的認知度,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
6.績效自評結果
通過對龍陵縣2018年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工程建設項目投入、過程管理、項目產出和項目效果四個方面綜合評價。龍陵縣2018年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工程建設項目實施總體情況良好,自評分95分。
7.結果公開情況和應用打算
自評結果將公開于政府信息公開網站。
8.績效自評工作的經驗、問題和建議
建議通過績效評價試點工作,總結經驗,完善評價措施和方法。
9.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部門績效自評情況詳見附表(附表10—附表14) 部門績效自評情況參照保財預〔2019〕107號《保山市財政局關于2019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
五、其他重要事項情況說明
我單位無其他重要事項情況說明。
六、相關口徑說明
(一)基本支出中人員經費包括工資福利支出和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日常公用支出包括商品和服務支出、其他資本性支出等人員經費以外的支出。
(二)機關運行經費指行政單位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使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安排的除人員經費以外的基本支出。
(三)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及部門預算管理有關規定,“三公”經費包括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指單位工作人員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費,指單位公務用車車輛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指單位按規定保留的公務用車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用車指用于履行公務的機動車輛,包括省部級干部專車、一般公務用車和執法執勤用車;公務接待費,指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費用。
(四)“三公”經費決算數:指各部門(含下屬單位)當年通過本級財政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和以前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結轉結余資金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和公務接待費支出數(包括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
第五部分 名詞解釋
一、財政撥款收入:指本級財政當年撥付的資金。
二、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等以外的收入。主要是上級和其他同級部門補助收入等。
三、上年結轉: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結轉到本年仍按原規定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
四、結轉下年:指以前年度預算安排、因客觀條件發生變化無法按原計劃實施,需延遲到以后年度按原規定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
五、基本支出:指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
六、項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為完成特定行政任務和事業發展目標所發生的支出。
七、歸口管理的行政單位離退休(科目代碼2080501):指行政單位離退休人員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
八、三公經費:是指市用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車輛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及租用費、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