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300-6-/2021-1217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鄉村振興局 |
| 公開目錄 | 計劃總結 | 發布日期 | 2021-12-17 |
| 文號 | 瀏覽量 |
2021年以來,龍陵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縣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2021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責任落實情況。2021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局緊緊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目標任務,嚴格按照省、市、縣返貧動態監測文件要求、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等相關要求,認真開展各項工作。
(二)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開展情況。“三類人員”識別和風險消除情況:截至目前,龍陵縣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類監測對象共有2293戶8510人,其中,已消除風險2129戶7936人、未消除風險164戶574人。根據省鄉村振興局的統一部署,10月中旬全面啟動了防返貧監測動態調整和信息采集工作,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入戶信息采集工作,正在開展部門聯審、信息核實和民主評議等工作。
(三)產業發展情況。一是進一步完善產業扶貧縣級項目庫建設。2021年年初,完成《龍陵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2021—2025年)》初稿編制工作,謀劃“十四五”期間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共規劃產業發展項目200個,計劃總投資246701.91萬元,累計涉及農戶335953戶次,1261094人次,覆蓋脫貧戶96203戶次,381152人次。二是推廣產業扶貧典型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戶、中小微企業、小作坊、小商店、電商平臺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讓農戶以訂單、務工、股份為紐帶建立利益聯結關系和穩定的產銷關系,實現新型經營主體、村集體經濟、農民增收共贏。
(四)防貧救助情況。一是防貧基金。截至目前,防貧基金共救助58戶222人,其中:第一季度28戶116人,救助資金12.3萬元;第二季度18戶58人,救助資金8.2萬元;第三季度共救助12戶48人,救助資金2.8萬元。二是防貧保險理賠。截至11月5日,共結案賠付防貧保險項目案件317起,結案賠付金額3123170.18元(其中因病案件255起,賠付醫療費用1394376.68元;因意外案件45起,賠付身故賠償金133萬元;因災案件17起,賠付財產損失398793.5元)。三是政府救助平臺。截至目前,截至目前,全縣累計申請量351件,辦結量197件,辦結率56%。其中:低保申請146件,臨時救助102件,找工作63件,農村危房改造16件,特困供養14件,慢病健康管理3件,找培訓2件,醫保參保登記1件,大病專項救治1件,大病救助1件,異地就醫未報銷1件,控輟保學1件。
(五)務工就業情況。一是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截至目前,全縣共培訓農村勞動力29631人次,完成市級下達目標任務36000人的82.3%,其中:脫貧勞動力培訓9149人次,完成市級下達任務4000人次的228.7%。二是加大轉移就業力度。以“紅色勞務”擴大就業助力鄉村振興試點工作為抓手,不斷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力度。截至目前,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3721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123300人的100.3%。
(六)壯大村集體經濟情況。2021年,研究制定了《龍陵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規劃(2021-2023年)》,圍繞到2023年全縣121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的目標,2021年以來,全縣共成功申報強邊固防“四位一體”建設項目4個、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10個,共爭取項目資金2500萬元,整合專項扶持資金940萬元(涉及47個村),持續用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七)項目建設情況和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項目建設情況:一是項目庫建設情況,已經完成《龍陵縣2021年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中期調整實施方案》,2021年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計劃投資20111.29萬元,項目資金涉及財政、鄉村振興、發改、林業和草原、民宗、農業農村、水務、住建、交通、文旅等項目部門,項目覆蓋全縣10鄉鎮121個村(社區)。截至目前,已經錄入國家防返貧監測系統項目121個,項目預算總投資23805.39萬元,已經開工121個,開工率100%;二是扶貧資產后續管理情況,對2016年1月以來實施財政扶貧資金項目形成的資產全面進行全面清產核資,龍陵縣扶貧項目資金規模49.9億元,形成項目資產2311個,資產規模43.07億元。2013—2015年扶貧資產正在移交,資金規模2.36億元,項目241個。資金管理使用情況:一是2021年財政涉農整合資金項目情況。截至目前,整合資金到位19948.22萬元,和去年同期25621.71萬元比減少22.14%,其中銜接資金9719萬元,比上年同期11369.20萬元減少14.51%。共下達資金計劃8期,資金計劃全部下達。二是滬滇項目資金情況。截至目前,上海批復龍陵滬滇協作項目19個,資金總額4010萬元,資金計劃全部下達。
(八)駐村工作開展情況。一是持續增強駐村工作力量。選優配強新一輪駐村工作隊員,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縣共選派駐村工作隊83支,工作隊員251名,其中,第一書記(工作隊長)83名,實現了全縣83個重點村工作隊選派全覆蓋。二是“部門包村”機制不變。各掛包單位發揮部門優勢,積極完善后繼幫扶措施。
(九)鄉村振興試點建設推進情況。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百千萬”示范工程,確定勐糯鎮、鎮安鎮、龍江鄉3個田園綜合體(示范鄉鎮),目前規劃設計均已完成,相關項目已全部啟動規劃建設;確定35個精品示范村,2021年重點推進龍江鄉弄崗社區、鎮安鎮鎮北社區、臘勐鎮大埡口社區、象達鎮營坡社區、勐糯鎮大寨社區、平達鄉平安社區、龍山鎮芒麥村7個點。確定了235個美麗村莊,美麗村莊按照鄉鎮為主打造、申報上級驗收評審的原則,2021年計劃完成40個美麗村莊建設任務,各鄉鎮均有序開展選評工作。
二、取得的經驗啟示
(一)抓實“六項”措施,推進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是實施好鄉村振興“百千萬”示范工程。“十四五”期間,全縣計劃創建3個田園綜合體(鄉村振興示范鄉鎮),創建35個精品示范村,創建235個美麗鄉村(村莊)。二是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制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實施方案,以農村改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為重點,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三是大力推動農業綠色發展。以打造“中國紫皮石斛之鄉”為抓手,打好綠色食品牌,要圍繞農業資源趨緊、農業面源污染、生態退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突出問題,堅持不懈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抓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提升農膜、農藥包裝回收、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四是持續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深入推進法治鄉村、平安鄉村、文明鄉村建設,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強化道德教化作用,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五是加快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見實效,推進縣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六是全面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農村,深入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勤勞致富之家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二)健全“三項”機制,確保扶貧資產管理有序推進。制定了由項目行業主管部門牽頭負責,鄉村參與配合的統籌協調工作機制,確保了登記工作的有序開展。一是財政部門全面梳理2013年以來各級各類扶貧資金到位情況,為扶貧資產管理提供精準依據,確保資金精準無誤。二是各相關部門對照財政部門梳理的扶貧資金,與財政共同梳理各級各類安排的扶貧項目,確保資金項目清理無死角。三是根據項目誰實施、誰登記的原則,對梳理出的項目逐一進行核實,對形成扶貧資產項目進行登記管理。
三、工作存在問題
(一)思想松懈重視不夠。脫貧摘帽后,部分干部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認識不足,有歇歇腳、喘口氣、松勁懈怠的思想,在貫徹落實“四個不摘”,推動政策落實、責任落實、工作落實上仍有差距。
(二)監測幫扶仍有短板。群眾對政府救助平臺的知曉率不高,群眾還是習慣于到村委會、到鄉鎮進行線下求助,在線申請救助較少,核查辦理還不規范。
(三)群眾增收面臨挑戰。受鄉村自設的公益性崗位減少等因素影響,脫貧群眾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持續增長乏力。
(四)鄉村建設仍有差距。項目實施和資金支出慢。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有差距,資產效益發揮不明顯。鄉村振興“百千萬”示范工程,項目支持不足、資金不足,推進慢,效果不佳。
四、2022年工作計劃
工作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要論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以“一平臺三機制”為重點,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實施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重點,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動脫貧攻堅工作體系全面轉向鄉村振興。
重點任務: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認真落實“一平臺三機制”和“四個全覆蓋”。堅持示范引領,推進鄉村振興“百千萬”示范工程,創建一批示范鄉鎮、精品示范村、美麗村莊。
工作計劃:
(一)保持政策措施總體穩定,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一是嚴格按照《關于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的實施方案》工作要求,開展常態化排查,精準施策,補齊短板,消除風險,做到早發現、早申報、早審核、早幫扶和早消除,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二是著力推進“一平臺三機制”建設。加大“云南省政府救助平臺”宣傳推廣使用力度,提高群眾知曉率。對已有產業基礎或具備發展產業條件且有勞動力的監測對象,結合實際,引導其發展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增加生產經營性收入。通過資產租賃、股份合作、產業帶動、資源盤活等多種方式,持續壯大村組集體經濟。持續扶志扶智,加大勞動力培訓力度,強化社會協同幫扶,倡導群眾互助幫扶,激發內生動力,增強發展能力。
(二)持續抓好項目資金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大力度做好重大工程項目儲備及前期工作,使項目一經下達,就能及進啟動實施。2022年3月底前完成2022年度涉農資整合方案編寫,8月底完成2022年度涉農資金中期調整方案編制,12月底完成2022年度涉農資金整合年終補充方案編制并根據上級下達資金具體情況及時下達資金計劃。二是繼續發揮好小額信貸有效作用。2022年計劃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5000萬元并及時更新錄入小額信貸協同子系統數據。三是強化貧困村互助資金項目管理。計劃2022年7月底前組織26個扶貧互助社完成年檢工作。四是抓實抓好“雨露計劃”計劃項目。計劃實施“雨露計劃”項目600萬元,并加大符合條件人員查找力度,做到“雨露計劃”項目補助不落一人。
(三)深化東西部協作幫扶。繼續深化中央定點幫扶單位大連理工大學、滬滇協作和省市幫扶單位幫扶形式,調整優化協作幫扶方式和機制,在干部選派、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消費幫扶、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度協作,積極承接上海產業轉移,探索共建產業園區。一是積極做好溝通協調。計劃在4-6月份,爭取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率龍陵縣相關部門到上海及閔行區考察學習調研,對接協商兩地幫扶協作工作。二是人才交流情況。龍陵縣計劃安排干部到閔行區掛職1人以上,到上海閔行區進修科技人才5人以上,干部培訓20人以上。三是積極爭取項目資金。2022年,積極爭取上海資金3500萬元以上,用于產業項目占資金總額60%以上。四是開展好消費扶貧。2022年計劃認定扶貧產品10個以上,銷售到中部地區扶貧產品金額5000萬元,銷售到東部地區扶貧產品金額4000萬元(其中銷售到上海市金額為3000萬元)以上。五是抓好產業合作。積極爭取上海1家企業入駐龍陵,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四)加強扶貧資產管理。按照《龍陵縣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辦法(試行)》,分類摸清2013年以來扶貧項目形成的資產底數,健全管理臺賬,建立扶貧項目資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扶貧項目產權制度。公益性資產要落實管護主體和管護責任,確保繼續發揮效益。經營性資產要明晰產權關系,資產收益重點用于項目運行管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村級公益事業等。確權到農戶或其他經營主體的扶貧資產,依法維護其財產權利,由其自主管理和運營。
(五)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百千萬”示范工程。根據縣級確定的3個示范鄉鎮(田園綜合體)、35個精品示范村、235個美麗村莊(鄉村),在資金項目上給予一定的傾斜,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
(六)抓好抓實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等常規工作。一是編制學習計劃。年初制定黨組及黨支部學習計劃(臺賬),明確責任人、責任股室。二是明確學習重點及次數。2022年學習重點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治國理政論述,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意識形態等;學習次數:黨組計劃安排集中學習研討8次以上;支部計劃安排黨員集中學習活動10次以上。三是緊抓黨風廉政建設不放松。黨組專題研究黨風廉政建設工作3次以上,開展廉政知識集中學習2次以上。年初在3-4月份召開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部署會1次,年中7月份左右召開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推進會1次。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