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58B-/2021-0705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
| 公開目錄 | 績效評價 | 發布日期 | 2021-07-05 |
| 文號 | 瀏覽量 |
一、部門基本情況
(一)部門概況
1.主要職能。
根據《中共龍陵縣委、龍陵縣人民政府關于龍陵縣人民政府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龍辦發〔2019〕36號)精神,設立龍陵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為縣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正科級單位,履行下列工作職責:
(1)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擬訂龍陵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并負責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2)擬訂全縣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規劃和人力資源流動方案,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有效配置。負責人力資源市場、職業中介機構的指導、管理、監督。
(3)負責全縣促進就業創業工作,擬訂全縣就業發展、高校畢業生就業、農民工、殘疾人等培養和激勵的規劃實施細則,并組織實施。負責全縣就業、失業的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實施預防、調節和控制。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和職業資格制度,建立就業援助和面向城鄉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
(4)健全完善覆蓋全縣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擬訂基本養老保險統籌辦法、職工工傷保險辦法、失業保險辦法并監督實施。貫徹實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貫徹執行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監督和管理制度。匯總審核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草案。貫徹執行社會保險基金收繳、支付、管理、運營的管理辦法,對社保基金進行監督和管理。
(5)負責就業、失業和社會保險基金的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編制應對預案,實施預防、調節和控制,保持就業形勢穩定和社會保險基金總體收支平衡。
(6)貫徹落實“人才強縣”戰略,擬訂人才培養、引進、管理、使用、激勵等相關規劃、辦法和措施。負責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培養和選拔等工作。
(7)貫徹執行機關工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收入分配、調整、福利、離退休政策和參加工作時間的認定工作。貫徹執行地方性津貼和補貼政策。負責參保人員正常退休或提前退休審批、審核工作。負責企業薪酬調查分析工作。發布本地區最低勞動工資標準。負責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其他在職參保人員勞動能力鑒定。
(8)會同有關部門實施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貫徹執行事業單位人員和機關工勤人員管理辦法。組織實施專業技術人員管理政策,負責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牽頭推進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參與人才管理工作,負責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選拔和培養工作。
(9)貫徹落實農民工工作綜合性政策和規劃,協調、推動相關工作的落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10)負責全縣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擬訂全縣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實施細則,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組織實施禁止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政策。組織開展勞動監察,協調勞動者維權工作,依法查處違法案件。
(11)負責規劃、建設、管理縣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和信息系統。負責全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綜合統計、信息發布工作。
(12)負責全縣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工人人事檔案和保險檔案及文書檔案管理工作。
(13)完成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2.機構情況,包括當年變動情況及原因。
龍陵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內設10個機構:辦公室、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股、工資福利股、法制監察股、農民工工作股、社會保險基金監督股、信訪仲裁股、社會保險股、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下屬參公管理事業單位一個(龍陵縣醫療保險管理局);所屬事業單位3個(龍陵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中心、龍陵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龍陵縣人力資源市場)。
3.人員情況,包括當年變動情況及原因。
部門共有編制37名,其中行政編20名(含工勤編5名),事業編17名(含自收自支2名)。年末實有人數59人其中:行政人員42人(含工勤人員7人),事業人員17人。
2020年末在職人數59人比上年62人減少3人(調入1人、調出4人)。
(二)部門績效目標的設立情況
根據《龍陵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2020年部門工作要點》,結合圍繞縣政府中心工作,整理歸納出2020年龍陵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重點項目績效目標。
(三)部門整體收支情況
1.2020年決算收入2194.97萬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1451.13萬元,占總收入100%;其他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0%。收入比上年增加743.84萬元,增長51.26%。
2.2020年決算支出2033.42萬元,其中:財政撥款支出2033.42萬元,占總支出100%。基本支出794.44萬元,占本年財政撥款支出39.07%;項目支出1238.98萬元,占總支出60.93%。與上年支出1767.56萬元增加265.86萬元,增長15.04%。
(四)部門預算管理制度建設情況
為進一步加強績效管理水平,強化支出責任,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我局不斷完善績效管理制度建設,制訂了預算管理相關制度。
二、績效自評工作情況
(一)績效自評目的
我局通過對項目立項情況、資金使用情況、項目實施管理情況、項目績效表現情況自我評價,了解相關項目資金使用是否達到預期目標、資金管理是否規范、資金使用是否有效,檢驗資金支出效率和效果,分析項目實施及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及時總結經驗,改進項目的管理措施,不斷增強和落實項目績效管理責任,完善項目工作機制,有效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同時遵循“目標引領、科學規范、客觀公正、結果導向”的原則提高我局的績效管理水平,強化支出責任,進一步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二)自評指標體系(詳見附表)
(三)自評組織過程
1.準備階段(2020年3月10日—30日)。組織學習財政支出績效自評的相關規定,確定評價范圍和對象,明確評價的目的、內容、任務、依據,掌握評價的時間和有關要求。
2.實施階段(2020年4月1日—11月30日)。下發績效自評工作通知,安排績效自評工作,制定評價指標體系;組織項目單位自評并上報自評報告,上報縣財政局審核。
3.總結階段(2020年12月1日—31日)。總結評價工作經驗,進一步完善績效自評指標體系,裝訂歸檔績效自評資料。在單位門戶網站公示績效自評報告,接受監督檢查。
三、評價情況分析及綜合評價結論
(一)結合部門預算申報與績效目標和實際完成情況對比分析,反映出部分科室對績效目標管理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績效目標設立深入研究不夠。
(二)根據局開展的自評情況,2020年度我局較好地完成了年初設定的各項項目績效目標,評價結果為優。
四、存在的問題和整改情況
(一)各相關部室對績效評價工作的重要性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不完善,給考核評價及評分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局已作出工作要求,加強對項目開展的可行性、必要性做好充分調研,依據實際情況做好經費支出預算,制定合理的項目實施計劃;項目實施前期,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在實施階段,做好監督,跟蹤管理;實施后及時總結自評。
五、績效自評結果應用
通過整體支出績效自評,一是增強了各項目單位的績效評價主體責任意識;二是制定了部門績效管理辦法及項目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長效機制;三是促進各單位規范使用項目資金;四是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分配上級財政預算項目資金的重要依據。
六、主要經驗及做法
通過加強我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使各中心、科室牢固樹立“講績效、重績效、用績效”的觀念,進一步完善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機制,將評價結果作為申報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發揮績效評價工作的應有作用。
(一)重視預算執行。一是為保證預算資金使用效益,對所有項目資金實行從申報到執行結束的全過程管理;二是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將預算執行進度納入對各單位的責任目標考核中;三是不定期召開預算執行進度通報會,分析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對項目資金結余原因進行逐項分析,加快項目預算執行。
(二)提高項目執行質量。經費下達后,及時制定項目實施方案,明晰經費使用內容和范圍,督促各項目加快經費執行進度。涉及物資采購的,提前組織專家論證并提出設備、物資參數,一旦經費下達就可立即進入政府采購程序,加快了采購進度。
(三)落實資金監管。我局嚴格落實規范財務運行機制、健全內部控制機制、強化監督檢查機制、落實責任追究機制,確保資金使用安全有效。
(四)逐步規范績效評價工作。2020年,我局進一步加強績效管理 ,強化支出責任,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對所有2020年縣級財政安排的項目資金開展了績效自評。
七、其他需說明的情況
無需要說明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