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55-6-30/2016-0907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司法局 |
| 公開目錄 | 部門文件 | 發布日期 | 2016-09-02 |
| 文號 | 瀏覽量 |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提高普法實效。根據中共保山市委宣傳部、保山市普及法律常識辦公室、保山市司法局《關于建立媒體公益普法制度的實施意見》(保普辦〔2016〕4號)精神,為認真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切實加強我縣各類新聞媒體的公益普法工作,進一步擴大法治宣傳的覆蓋面,增強法治宣傳的實效性、針對性和影響力。制定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圍繞加快法治龍陵建設戰略目標,服務社會和群眾對法律知識的現實需求,以落實媒體公益普法為抓手,以新技術為支撐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全力推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創新發展,以提高全社會法律素質和法治意識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全社會營造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和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
二、目標任務
(一)深入宣傳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總任務和全縣“七五”普法規劃,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要求,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系列重要論述,宣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基本定位、深刻內涵、重大任務及重要措施等新論斷、新要求,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自覺自信。
(二)深入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教育引導一切組織和個人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增強憲法觀念,自覺維護憲法尊嚴,保障憲法實施。
(三)深入宣傳黨內法規,突出宣傳黨章,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尊崇黨章,以黨章為根本遵循,堅決維護黨章權威。
(四)深入宣傳推進依法行政、完善市場經濟秩序、防范金融風險、加強環境資源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促進法治政府建設,完善法治經濟,建設和諧美麗龍陵。
(五)深入宣傳婦女兒童、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邊民、少數民族、宗教教職人員及信教群眾等特定對象和社會弱勢群體權益保護法律法規,增強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的意識。
(六)深入宣傳教育、就業、醫療衛生、食品安全、扶貧、慈善、社會保障等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推動全社會樹立尊重和保障人權意識,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
(七)深入宣傳城鄉規劃建設、城鎮房屋拆遷、棚戶區改造、農村土地征用和承包地流轉等相關法律法規,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
(八)深入宣傳訴訟、行政復議、仲裁、調解、信訪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引導群眾依法表達訴求、維護權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九)深入宣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領域的法律法規,宣傳禁毒防艾、反恐反邪教等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加強邊境管理、維護邊疆穩定方面的法律法規,提高全民國家意識、安全意識和預防能力。
(十)深入宣傳互聯網領域的法律法規,教育引導網民依法規范網絡行為,促進形成網絡空間良好秩序
(十一)深入宣傳法治實踐活動,宣傳行政執法典型案例,宣傳警務公開、檢務公開、審判公開、獄務公開等取得的重要成果,宣傳公民遵法守法學法用法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和依法辦事、依法維權的良好經驗,引導廣大群眾相信法律、依靠法律、運用法律。
三、傳播媒介
以下五類媒介的發布單位要積極承擔公益普法宣傳責任,在頻道、版面、時間、頻率、位置、地段等方面保障公益普法宣傳任務。
(一)新聞媒介:廣播電臺、電視臺等。
(二)互聯網站:各級政府門戶網站、新聞網站和商業網站。
(三)新媒體:微博、微信、手機短信、手機報及手機APP應用等。
(四)戶外廣告媒介:立柱、墻體、路桿道旗、候車亭、公交站臺、交通護欄、電子顯示屏、燈箱、條幅、櫥窗、建筑工地圍擋(圍墻)和城市廣場等。
(五)其他廣告媒介:交通工具、固定形式印刷品、樓宇電視、車(機)載電視、候車(機)室、電影院等。
四、刊發標準
成立縣公益普法領導小組,由縣“法治在線—以案釋法”工作領導小組兼任,負責組織協調龍陵廣播電視臺、龍陵新聞網及所屬微信公眾號媒體統一開設“法治在線—以案釋法”欄目和協調開展相關普法公益節目。
(一)廣播電視臺:縣級廣播電視每月播出法治宣傳教育題材內容40條次以上。每年播放法治類電影、電視劇不少于4部。
(二)互聯網:網管中心、各鄉鎮、各單位應在網站首頁顯著位置設置法治宣傳專欄。
(三)車站、廣場、醫院、學校、城市中心商業區等人口聚集區以及交通工具、樓宇電視、戶外廣告LED顯示屏的主管部門或所有權人,要組織在上述場所播放法治宣傳教育相關內容或法治宣傳教育公益廣告。
五、保障措施
法治宣傳工作是一項長期性、漸進性的社會系統工程,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針對現代社會和人民群眾的特點,進一步增強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各級媒體在其重要版面、重要時段制作刊播普法公益節目,使公益普法宣傳常年進駐媒體,向社會開展大規模、高密度的法治宣傳。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堅持正確導向,講好身邊法治故事,彰顯法治的正能量,把建立新聞媒體公益普法機制作為重要工作內容,整體謀劃、統籌安排、協調指導、檢查督促,不斷提高媒體公益普法工作水平。
(二)部門形成合力。各級各部門要把媒體公益普法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點,對全縣法治類公益廣告發布進行統籌、協調、指導、督查。各類新聞媒體要將法治宣傳作為黨的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入宣傳的重點內容,精心策劃。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切實做好本部門所轄各窗口單位公益普法工作。
(三)加大激勵力度。建立媒體公益性法治宣傳考核激勵機制,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縣委宣傳部、縣普法辦及時予以通報表揚。對優秀公益普法作品,縣普法辦將上報上級主管部門予以推廣和專項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