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56-4-/2013-0111023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財政局 |
| 公開目錄 | 政府預算 | 發布日期 | 2013-01-11 |
| 文號 | 瀏覽量 |
縣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文件(14)
龍陵縣2012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及2013年地方財政預算(草案)報告(書面)
——2013年1月6日在龍陵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龍陵縣財政局
各位代表:
受縣人民政府委托,現將2012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及2013年地方財政預算草案提請縣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并請縣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一年來,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全縣財稅部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為民理財”的理念,以建設“精細財政、節儉財政、民生財政、和諧財政”為目標,積極加強財源培植,努力強化收入征管,科學安排預算支出,全縣財政收入穩步增長,支出結構不斷優化,財政改革全面推進,圓滿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為全面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49860萬元,比年初預算增收1760萬元,增長3.7%;比上年增收7845萬元,增長18.7%。其中: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720萬元,比年初預算增收1687萬元,增長6.7%;比上年增收6684萬元,增長33.4%。完成基金預算收入6952萬元,比年初預算增收6073萬元,增長6.9倍;比上年減收1000萬元,減少12.6%。完成財政總支出172031萬元,比年初預算增支56445萬元,增長36.3%;比上年增支24324萬元,增長16.5%。其中: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56006萬元,比年初預算增支42349萬元,增長37.3%;比上年增支29085萬元,增長22.9%。完成基金預算支出16025萬元,比年初預算增支14096萬元,增長7.3倍;比上年減支4761萬元,減少22.9%。
公共財政預算收支平衡情況: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720萬元,上級補助收入132334萬元,調入資金78萬元,上年結余2171萬元,收入合計161303萬元。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56006萬元,上解支出3517萬元,支出合計159523萬元。收支相抵,結余1780萬元。
基金預算收支平衡情況:基金預算收入6952萬元,上級補助收入10126萬元,上年結余5940萬元,收入合計23018萬元。基金預算支出16025萬元,調出資金57萬元,支出合計16082萬元。收支相抵,結余6936萬元。
二、攻堅克難,統籌兼顧,2012年財稅工作邁上新臺階
2012年,財稅部門緊扣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組織收入為中心、服務發展為主線、保障民生為重點、深化改革為動力,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一)收入規模實現新跨越。堅持“均衡入庫、穩步增長、優化結構”的原則,努力克服后金融危機、經濟增速放緩及國家結構性減稅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千方百計挖掘增收潛力,努力做大財政蛋糕。一是切實加大稅收收入征管力度,稅收收入較快增長。財稅部門緊緊圍繞全年收入目標,不斷加強溝通協調,切實加大對重點稅源的監控,嚴格執行稅收減免政策,加大稅收稽查和清繳欠稅力度,嚴厲打擊偷逃騙稅行為,做到依法征管、應收盡收。全年完成稅收收入46200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2.2%,比上年增收6794萬元,增長17.2%。四大主體稅種實現稅收38752萬元,分別占稅收總額和財政總收入的83.9%和77.7%。二是切實加大非稅收入征管力度,非稅收入穩步增長。嚴格按規定將非稅收入全額納入預算管理,深入推進“政府非稅收入銀聯POS繳費”工作,切實做好征收單位、代收銀行與財政部門匯繳結算的銜接工作,確保非稅收入及時入庫。全年完成非稅收入3660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26.2%,比上年增收1500萬元,增長69.4%。三是切實加大資金爭取力度,上級財力補助持續增長。緊緊抓住中央加快落實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政策和對邊境地區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的契機,積極向省、市財政部門對接匯報,千方百計爭取上級財政資金支持,有效緩解了縣級財力薄弱的困難。全年共爭取到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63080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90.4%,比上年增加15040萬元,增長31.3%,四是切實加大財政增收考核力度,征管工作不斷加強。出臺了《龍陵縣2012年鄉鎮財政收入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龍陵縣2012年財稅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將挖潛增收工作作為全縣目標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進一步強化了鄉鎮及征管部門的責任意識,充分調動了征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推動發展開創新局面。堅持科學發展主題和“轉方式、調結構”主線,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導向作用和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加強財源體系建設,推進縣域經濟發展。一是努力支持工業跨越發展。積極籌措專項扶持資金,支持工業項目申報、招商引資、產業化項目技術改造、節能降耗及工業循環經濟等;制定了企業上臺階獎、跨越獎等激勵政策,鼓勵企業積極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能效益,切實增強骨干稅源對財政增收的支撐作用。二是大力支持第三產業加快發展。安排專項資金1420萬元,重點用于商貿流通、現代物流、旅游、交通運輸及文化等帶動性強、聚集效應明顯的產業項目,積極支持企業創立和培育品牌,不斷提高第三產業收入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三是致力支持投融資體制建設。將全縣行政事業單位的房屋及土地資產全部劃歸縣國資公司,為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支持縣非公貸款擔保公司發展壯大,截至目前,縣非公貸款擔保公司在保企業38戶,擔保貸款余額達4875萬元,有力支持了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四是全力支持做好項目工作。多渠道籌措縣級項目前期工作經費1618萬元,支持各部門扎實做好項目可研、儲備及申報等工作,共爭取到上級專項資金66355萬元,比上年增加10754萬元,增長19.3%;籌措項目配套資金10000多萬元,有力支持了保騰高速、龍騰二級、騰龍橋沿江公路及松山旅游小鎮等重大項目順利實施。
(三)服務“三農”邁出新步伐。堅持將財政政策、項目、資金向“三農”傾斜,全力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全年農林水事務支出26632萬元,比上年增支602萬元,增長2.3%。一是夯實基礎增后勁。投入資金15000多萬元,實施了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10座、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81個、扶貧開發及新農村建設項目170個。二是扶持產業提效益。安排資金2900萬元,用于扶持“兩煙”、甘蔗、石斛、油茶及短周期工業原料林等特色產業發展,加快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和集群化步伐。三是落實政策抓惠民。全年發放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退耕還林補貼及草原生態補貼等財政性直補資金4856.3萬元;爭取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資金128.2萬元;投入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資金280萬元;兌付家電、摩托車下鄉補貼資金740萬元,拉動消費6350萬元。
(四)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效。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切實加大對民生事業的投入力度。全縣民生支出131045萬元,占公共預算支出的84%。一是積極支持教育優先發展。認真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及貧困學生資助政策,實施了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教師周轉房建設、薄弱學校改造、學生營養餐改善計劃等多個項目。全縣教育支出33110萬元,比上年增支8313萬元,增長33.5%。二是積極支持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鞏固完善城鄉貧困醫療救助管理體制及新農合制度,大力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基本公共衛生制度改革。全縣醫療衛生支出12657萬元,比上年增支233萬元,增長1.9%。三是積極支持社會保障和就業體系建設。完善低保制度,做到“應保盡保”,全年發放城鎮低保資金1444萬元、農村低保資金8461萬元、新老五保戶生活救助資金650萬元,受益72984人;進一步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支出就業資金511萬元,用于公益性崗位補貼、社保補貼及就業培訓等。全縣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4142萬元,比上年增支3991萬元,增長19.8%。四是積極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通過財政預算安排、提取土地出讓金收益等多渠道籌措配套資金,實施了廉租房及公租房建設2000套、農村危房改造2200戶。全縣保障性住房支出11428萬元,比上年增支5124萬元,增長81.3%。五是積極支持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實施了縣計生服務站改造工程,認真落實獎優免補、農村獨生子女獎學金、農村育齡夫婦計生手術費減免等政策。全縣人口與計劃生育支出1052萬元,比上年增支210萬元,增長24.9%。六是積極支持文化和旅游事業發展。全力支持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公益性文體設施建設,實施了農村廣播電視無線覆蓋、松山抗戰遺址棧道、李鑫故居重建等工程。全縣文體旅游與傳媒支出1846萬元,比上年增支316萬元,增長20.7%。七是積極支持環保事業發展。設立了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用于重點污染防治及污染防治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示范和應用。全縣環保支出3812萬元,比上年增支9萬元。八是積極支持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加大了對政法部門處置突發事件、大要案辦理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保障力度,為維護全縣社會和諧穩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全縣公共安全事務支出5102萬元,比上年增支208萬元,增長4.3%。
(五)財政改革呈現新亮點。堅持以完善財政運行機制體制為突破口,不斷加強理財能力建設,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一是預算管理方式不斷完善。建立健全了預算編制與項目預算評審、支出績效評價、預算執行進度、結余資金管理、資金分類管理及專項資金整合等預算管理機制,切實提高了預算編制與執行的科學性。二是國庫管理改革深入推進。不斷規范國庫集中支付程序,全面推進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授權支付業務及預算外專戶會計賬套更新工作,不斷深化公務卡和預算單位庫存現金限額制度改革,全年通過國庫直接支付資金125484萬元,授權支付資金15912萬元,通過公務卡實現結算1955萬元,財政資金的調控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全面加強財政專戶管理,制定了《龍陵縣財政專戶管理暫行辦法》,共撤并財政專戶11個,并對保留的專戶實行統一管理,提高了財政資金運行的安全性、規范性和有效性。三是政府采購管理更加規范。制定了《龍陵縣政府采購操作規程》,不斷強化集中采購監督與規范操作的執行力度,優化集中采購組織實施形式,全年共組織各類采購招投標232批次,節約資金266.8萬元,綜合節約率為5.9%。四是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啟動了“金財工程”財政平臺一體化管理信息系統,統一了財政業務數據基礎規范和技術標準,實現了財政資金支出的全過程監控,增加了預算執行的透明度;推行了財政票據電子化管理系統、非稅收入銀聯POS機繳費及財稅庫銀橫向聯網等工作,實現了納稅、審核、繳庫等各個環節的電子化操作及征繳管理部門間的信息共享,確保了稅款及時入庫,從源頭上杜絕了“小金庫”的產生。五是會計改革工作步伐加快。全縣行政事業單位及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站全部實現了會計電算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會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六)財政監管獲得新進展。堅持以抓好財政資金監管為著力點,著力規范財經秩序,有效維護了資金安全,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一是進一步健全監管制度。出臺了《龍陵縣縣級財政專項資金跟蹤問效管理暫行辦法》、《龍陵縣縣級項目前期費管理暫行辦法》等多個制度,使財政監管工作更具操作性。二是進一步完善監管機制。加強了財政、監察、審計等有關部門間的橫向聯動,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氛圍。三是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采取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并重,環節性監督與全方位監督并舉,事前、事中、事后監督相結合的方式,對35個行政事業單位、10個鄉鎮的200多個專項資金項目開展了重點檢查,針對檢查中存在的問題,要求定期整改和建立健全預防長效機制,達到了以查促管的目的。
各位代表,2012年是全縣財稅工作亮點紛呈、成果豐碩的一年,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縣委的堅強領導,得益于縣人大、縣政協及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還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面臨的壓力還很大。從國際形勢看,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增加,歐債危機影響深遠,國際貿易增速回落,國際市場劇烈動蕩,世界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從國內形勢看,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然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并存,金融領域存在不容忽視的潛在風險。從我縣財政發展的現狀看,稅源結構單一,缺乏新的稅源增長點,稅收收入的彈性和互補性不強,財政持續增收困難;新增人員與調資、保民生保重點及項目配套等政策性增支因素較多,且剛性強,收支矛盾尖銳,平衡壓力加劇;政府性債務負擔較重,國庫墊付資金過大,財政支出和資金調度壓力不斷加大;財政資金引導作用不夠明顯,扶持產業發展方式有待進一步創新;融資能力弱,金融支持經濟發展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等。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和解決。
三、2013年財政預算草案
2013年是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的一年,也是龍陵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推進“橋頭堡”建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速跨越趕超的關鍵一年。圍繞面臨的形勢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2013年我縣財政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的總體思路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縣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緊扣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主題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圍繞全縣實施“四大戰略”、“四化工程”和構建“六大支撐體系”,充分發揮公共財政的調控作用,進一步創新資金使用方式,努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充分發揮公共財政的保障作用,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努力構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公共財政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完善財政體制機制,努力提高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財政服務小康社會建設和助推科學發展的能力。
圍繞上述工作思路及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2013年全縣地方財政收支預算安排建議為:財政預算總收入59000萬元,比上年增收9140萬元,增長18.3%,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2961萬元,比上年增收6241萬元,增長23.4%。基金預算收入5226萬元,比上年減收1726萬元,減少24.8%。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56200萬元(含當年預計上級專款65442萬元),比上年增支194萬元,增長0.1%。基金預算支出16690萬元,比上年增支665萬元,增長4.1%。
公共財政預算收支平衡情況為: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2961萬元,上級補助收入126459萬元(含當年預計上級專款65442萬元),上年結余收入1780萬元,收入合計161200萬元。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56200萬元,上解支出5000萬元,支出合計161200萬元。收支相等,預算平衡。
基金預算收支平衡情況為:基金預算收入5226萬元,預計上級補助收入4528萬元,上年結余收入6936萬元,收入合計16690萬元。基金預算支出16690萬元。收支相等,預算平衡。
四、堅定信心,加壓奮進,確保完成2013年財稅目標任務
2013年的財稅工作,機遇與挑戰并存,壓力與動力同在,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責任意識,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堅定信心,加壓奮進,為建設富裕文明開放和諧新龍陵提供堅實的財力保障。
(一)切實抓好收入征管,夯實財力強基礎。堅持提質增量,在增加可用財力上實現突破。進一步強化稅收征管,加強征管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堅持做好月度財稅運行分析,對重點行業、重點產業、經濟發展主要領域深入開展調研,提高征管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確保完成稅收收入55000萬元;進一步強化非稅收入征管,對非稅收入收繳方式、操作程序、監督檢查和工作責任等各個環節進行規范,努力推進制度創新,確保完成非稅收入4000萬元;進一步用好用足政策,認真分析研判國家實施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戰略的投資、財政、貨幣等宏觀調控政策,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努力緩解縣級財力薄弱的困難;進一步健全財政收入增長獎懲機制,加強對征管部門和鄉鎮的考核督查力度,努力提高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
(二)切實抓好財源培植,推動發展增后勁。堅持突出重點,在服務經濟發展上實現突破。全力支持“農業穩縣”戰略,安排農業發展專項資金100萬元,采取貼息、以獎代補的方式,加大對特色農業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升級,提高農業產業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全力支持“工業富縣”戰略,安排工業發展專項資金200萬元,重點用于工業項目申報、重大工業產業化項目技術改造和創新等,促進工業經濟加快發展,鞏固好骨干財源的支撐作用;全力支持“文化旅游名縣”戰略,安排文化旅游發展專項資金1230萬元,加大對文化旅游資源的包裝、推介和開發扶持力度,切實推動第三產業加快發展,提高第三產業收入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全力支持項目前期工作,多渠道籌措不低于2000萬元的項目前期費,支持各級各部門策劃、包裝、申報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努力爭取更多的項目資金支持和招商引資項目落地,不斷培植新的稅源增長點;全力支持金融工作,充分發揮好縣金融辦的平臺和紐帶作用,繼續完善政府、銀行和企業的溝通協調機制,全面加大融資工作力度,促進經濟與金融互動發展;繼續落實好擴大內需、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努力推進中小微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
(三)切實優化支出結構,落實政策保民生。堅持民生優先,在促進社會和諧上實現突破。繼續加大“三農”投入,大力支持中小河流治理、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改造等,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及時兌現各種涉農補貼,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提高教育支出的比重,設立專項資金,對成績突出的學校和教師進行獎勵;繼續加大社會保障和就業投入,認真落實城鄉統籌居民養老保險及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實施保障性住房建設,積極推進創業促就業工作;繼續加大公共衛生投入,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健全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繼續加大文化事業投入,支持加快文化體制改革,促進城鄉公共文化均衡發展;繼續加大節能環保投入,推進“七彩云南保護行動”和“森林龍陵”建設,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繼續加大對人口與計劃生育、城鄉社區事務、災害防治及公共安全等領域的投入,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格控制預算追加,大力壓縮會議、接待、購車、出國等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四)切實推進財政改革,科學理財活機制。堅持改革創新,在提高管理水平上實現突破。不斷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建立健全與財力增速相匹配的財政投入機制,進一步強化預算執行動態監控,積極推進預算公開,努力盤活沉淀資金,凡符合基金預算和專項收入安排支出的項目,優先使用政府性基金或專項收入,不足部分再通過公共財政預算資金安排,進一步提高財政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益;不斷深化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切實加強賬戶管理,健全財政資金存量規模統計報告制度和賬戶督查制度,認真落實好與預算單位、代理銀行之間的對賬制度,強化對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操作的約束力,加快建立以集中收付為特性的現代預算執行管理模式;不斷健全政府采購管理制度,認真開展好采購監督管理、采購信息化建設等工作,將采購的規模與規范、效率與效益貫穿于各類采購項目中,切實維護好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斷深化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改革,有效盤活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閑置資產,發揮整體效應;不斷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抓實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加大鄉村兩級債務的化解力度;加快推進績效目標管理改革,積極探索單位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將績效管理與部門預算有機結合,加強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加快推進鄉鎮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按照現行一級政府一級財政的基本要求和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進一步理順縣與鄉鎮的財力分配關系,充分調動鄉鎮聚財理財的積極性;加快推進財政信息化改革,積極建設業務標準統一、操作功能完善、網絡安全可靠、覆蓋全部財政資金的信息管理系統。
(五)切實加強資金監管,依法管財重效益。堅持嚴格管理,在強化存在監督上實現突破。加快制度建設,對操作性不強的制度進行全面清理,切實建立健全各項監管制度,使資金監管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加大監管力度,認真梳理財政資金安全管理的關鍵環節和風險點,對財政專項資金實行全過程跟蹤管理,對重點項目資金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項目資金進行重點監督檢查,對截留、挪用、擠占財政專項資金的單位和個人嚴格追究責任,切實維護好財經紀律的嚴肅性;加強會計工作,進一步完善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管理,強化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工作,大力整頓和規范會計工作秩序,推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
(六)切實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效能促發展。堅持固本強基,在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上實現突破。切實加強政治思想教育,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為重點,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引導干部職工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用黨的十八大精神統一思想、推動工作,大膽突破創新,奮力跨越趕超;切實加強業務能力培養,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加大業務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干部職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切實加強工作作風建設,嚴格落實首問責任制和限時辦結制,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增加群眾滿意度;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構建辦事程序縝密、紀律規定嚴明、權力制衡嚴格、內外監督有效的財稅廉政機制,著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奮發有為的財政干部隊伍,為推動財政事業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各位代表,做好2013年的財稅工作,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將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及社會各界的監督支持下,振奮精神,開拓進取,狠抓落實,確保本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努力譜寫財稅工作更加輝煌的篇章,為龍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