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56-4-04_A/2016-01080002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財政局 |
| 公開目錄 | 政府預算 | 發布日期 | 2016-01-08 |
| 文號 | 瀏覽量 |
縣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文件(13)
龍陵縣2015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及2016年地方財政預算(草案)報告(書面)
——2016年1月5日在龍陵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龍陵縣財政局
各位代表:
受縣人民政府委托,現將2015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及2016年地方財政預算草案提請會議審查,并請縣政協各位委員和大會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5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15年,財政部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緊扣財稅年度工作目標任務,努力克服經濟下行帶來的不利影響,千方百計抓收控支,積極推進財政改革,著力強化財政監督,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為全縣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一)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完成情況
1.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完成情況。2015年,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80666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數的97.5%,同比增收11177萬元,增長16.1%。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8570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數的100%,同比增收6438萬元,增長15.3%。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5059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數的98.5%,同比增支8001萬元,增長3.7%。
2.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情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8570萬元,上級補助收入178650萬元,債務轉貸收入54520萬元,上年結余收入1623萬元,調入資金2498萬元,收入合計285861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5059萬元,上解支出5560萬元,債務還本支出53520萬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52萬元,支出合計284491萬元。收支相抵,年終結余1370萬元。
3.縣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情況。縣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810萬元,上級補助收入161636萬元,債務轉貸收入54520萬元,調入資金2498萬元,上年結余收入1623萬元,鄉鎮上解收入4464萬元,收入合計260551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9749萬元,上解支出5560萬元,債務還本支出53520萬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52萬元,支出合計259181萬元,收支相抵,年終結余1370萬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完成情況
1.政府性基金收支完成情況。完成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7179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83.6%,同比增收50萬元,增長0.7%。完成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3694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數的59.7%,同比減支5230萬元,下降27.6%。
2.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平衡情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7179萬元,上級政府性基金補助收入5395萬元,債務轉貸收入4000萬元,上年結余收入3902萬元,收入合計20476萬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3694萬元,債務還本支出4000萬元,調出資金2322萬元,支出合計20016萬元。收支相抵,年終結余460萬元。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完成情況
1.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完成情況。完成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00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0%,完成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00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0%。
2.國有資本經營收支平衡情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00萬元,上級補助收入3萬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03萬元,收支相抵,年終結余為零。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完成情況
1.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完成情況。完成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20062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94.6%,完成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14199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1.5%。
2.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平衡情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20062萬元,上級補助收入3661萬元,上年結余收入27332萬元,收入合計51055萬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14199萬元,上解支出13848萬元,支出合計28047萬元。收支相抵,年終滾存結余23008萬元。
以上均為快報數,待上級財政部門審核批復全縣財政總決算后,再向縣人大常委會專題報告。
二、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注重依法治稅,穩步提升財政實力
一是強化收入征管。認真查找征管薄弱環節,有效改進征管方式方法;依法組織收入,充分挖掘增收潛力,努力實現年初目標任務。二是加強對重點稅種和重點稅源的跟蹤管理,建立財政收入動態監控機制,努力提高收入規范化管理水平,做到應收盡收。2015年,完成稅收收入65239萬元,占財政總收入的80.9%,同比增長7.6%。三是加大非稅收入征管及清繳力度,確保非稅收入及時足額征繳入庫。全年完成非稅收入15427萬元,同比增收6545萬元,增長73.7%。
(二)注重財源培植,大力支持經濟發展
緊緊圍繞轉方式、調結構,積極培植壯大財源。一是推動工業跨越發展。安排250萬元工業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工業項目申報及招商引資、重大工業產業化項目技術改造和創新、節能降耗、工業循環經濟等的資金補助和獎勵,鼓勵企業積極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能效益,切實增強骨干稅源對財政增收的支撐作用。二是推動第三產業加快發展。加大資金投入,重點用于商貿流通、現代物流、旅游、交通運輸及文化等帶動性強、聚集效應明顯的產業項目,積極支持企業創立和培育品牌,不斷提高第三產業收入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三是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多方籌措資金支持段家壩水庫、紅旗橋至龍山卡紅色旅游公路、龍玉大道改擴建、松山大遺址公園、龍山湖公園、東坡公園等一系列重大項目建設,安排項目前期費3000萬元,支持各部門扎實做好項目可研、儲備及申報等工作。四是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認真開展“兩個10萬元”微型企業培育工程,共安排補助資金480萬元,培育微型企業200戶,有力助推了我縣非公經濟發展。
(三)注重改善民生,有力保障民生支出
集中財力重點保障教育、醫療衛生、農林水事務、交通運輸等民生支出,確保各項民生政策有效落實。一是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實現了學前教育學生營養餐改善計劃全覆蓋,不斷加大校舍基礎設施建設經費投入。全縣教育支出39901萬元,同比增支3674萬元,增長10.1%。二是及時提高城鄉低保對象補助標準,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及城鄉居民養老金,切實保障救災救濟、就業和再就業等支出。全縣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5840萬元,同比增支7360萬元,增長25.8%。三是積極支持棚戶區改造,全年住房保障支出12913萬元。四是大力發展醫療衛生及計劃生育事業,及時兌付城鄉貧困醫療救助、新農合、獎優免補等資金,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縣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23804萬元,同比增支4382萬元,增長22.6%。五是努力整合各類支農資金,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脫貧攻堅提供了資金保障。全縣農林水事務支出58023萬元,同比增支2677萬元,增長4.8%,其中扶貧專項資金9032萬元,同比增支470萬元,增長5.2%。六是加大對政法部門處置突發事件、大要案辦理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經費保障力度,全縣公共安全支出6520萬元。七是加大節能環保支出,全面改善生態環境,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全縣節能環保支出4966萬元,同比增支861萬元,增長21%。
(四)注重依法理財,積極推進財稅改革
一是認真貫徹新《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行全口徑預算編制,牢固樹立先有預算后有支出的意識,預算執行中不出臺新增當年支出政策,落實收入預算由約束性轉為預期性的要求,健全政府預算體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一般公共預算的統籌力度,將文化事業建設費、殘疾人就業保障金、農田水利建設費、森林植被恢復費等11項政府性基金收支列入一般公共預算。二是清理盤活財政存量資金,進一步加大清理財政存量資金和進一步控制財政存量資金規模,共清理收回2012年及以前年度結余結轉資金4038萬元,清理調入一般公共預算歷年滾存政府性基金1970萬元。三是以建設“陽光財政”為目標,深入推進預算信息公開,完成全縣預決算公開,督促10個鄉鎮76個預算部門完成了2015年預算及2014年決算公開工作。四是積極清理和置換存量債務。通過清理甄別、審計認定,共爭取到債券置換政府性債務本金57520萬元,有效緩解了我縣2015年政府性債務的償債壓力。五是全面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經梳理核實,全縣在2014年以前出臺執行了6個優惠政策,涉及財政支出優惠18項,政策文件主要涉及招商引資、工業跨越發展、旅游產業發展、黃龍玉發展、民營經濟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等領域。六是深入推進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進一步規范鄉鎮財政收支管理。10個鄉鎮均已開展了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業務,實現了預算執行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細化的轉變,同時積極推動預算執行動態監控系統上線運行,實現了以實時動態監控為重點,事前威懾、事中監控、事后查處的預算執行監控機制。全年預算執行動態監控系統共預警244條支付信息,攔截資金790.6萬元。七是組織10個鄉鎮對新修訂的《總預算會計制度》進行培訓,對難點、疑點進行學習研究,切實為新舊會計制度銜接做好前期工作。
(五)注重制度建設,不斷加強財政管理
一是制定了《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方案》,采取點面結合、重點檢查的方式對全縣6個鄉鎮、77個縣直預算單位會計信息質量情況進行了檢查,以送檢方式重點檢查單位2個。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了責令整改,幫助和督促被檢查單位規范會計基礎工作,促進全縣預算單位提高會計工作質量。二是推進績效評價管理。為全面了解和掌握專項資金支出使用管理情況,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委托中介機構對部分縣直部門、部分鄉鎮開展了專項資金支出及財政收支執行情況績效評價工作。積極配合省財政廳完成對2014年邊境地區轉移支付項目績效評價工作,在評價的縣(市)中,評價結果獲得全省第一名,獲得省級項目獎勵和增量資金1911萬元。三是強化國有資產管理。印發了《龍陵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規范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相關部門管理職責、規范國有資產處置程序,維護國有資產安全和完整,提高了國有資產管理水平,國有資產使用效益得到充分發揮。四是強化政府采購管理。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明確政府采購項目進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交易后各方當事人工作職責的通知》、《龍陵縣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從制度上切實加強對政府采購各個環節的監管。2015年審批和監管物資、服務、工程等各類采購739批次,完成單位申報審批采購預算資金8068.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987.3萬元,增長58.8%;實際采購金額7378.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603.9萬元,增長54.5%;節約資金690.2萬元,綜合節約率8.6%。
(六)注重整體推進,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進一步引導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縣域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的信貸投放,支持蔗糖、茶葉、石斛、黃山羊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12月末,我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73億元,同比增長14.6%,各項貸款余額45.2億元,同比增長12.3%。二是圍繞銀行重點支持方向,抓牢抓實融資工作。今年以來,重點圍繞政策性銀行支持方向,加大項目融資力度。2015年,申報縣域重點項目、重點工程貸款需求23.32億元,目前已獲批13.42億元,到位資金9.52億元。三是進一步完善金融組織體系。建立健全適應縣域特點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縣域金融體系。富滇銀行保山龍陵支行于9月14日正式開業運行;武漢農村商業銀行到我縣設立村鎮銀行已獲銀監會審批;新增保山市龍陵縣恒通小額貸款公司;與農發行保山市分行達成合作協議后,非公擔保公司合作銀行增至2家。四是“三權三證”抵押融資有序推進,全縣10個鄉鎮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均已開展業務,全年“三權三證”抵押貸款預計發放2500萬元。五是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黃山羊、石斛種養殖保險條款已獲得中國人民財產保險總公司批準,并于7月1日開始試點實施。12月末,已承保黃山羊6577只,保費收入32.9萬元,其中財政補助6.6萬元,已賠付45.2萬元。
各位代表,2015年全縣財政收支預算目標任務雖已較好完成,但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一是受市場低迷和國家產業政策、金融稅收政策影響,財政收入增長空間受到擠壓,后續增長乏力。二是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等剛性支出逐步加大,加之各項改革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很多改革需要財政資金投入,財力缺口持續加大。三是政府償債壓力大,融資任務重。2015年底,全縣債務余額330800萬元,其中納入限額管理的政府性債務196100萬元,納入或有債務管理的地方債務134700萬元。四是隨著新《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的實施,中央進一步理順與地方事權關系,受此影響,上級安排的專項資金將逐步減少,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的難度進一步加大。這些問題,我們將認真研究,在2016年收支預算執行中認真應對和解決。
三、2016年財政預算草案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關鍵之年,做好財政工作意義重大。圍繞面臨的形勢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2016年我縣財政預算收支編制和財政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縣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確保到2020年與全國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圍繞上述工作思路及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2016年預算收支安排建議如下:
(一)一般公共預算收支計劃情況
2016年,全縣計劃完成財政總收入84800萬元,比上年增收4134萬元,增長5.1%,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600萬元,比上年增收2030萬元,增長4.2%;計劃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6000萬元,比上年增支10941萬元,增長4.8%。
1.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支計劃情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600萬元,上級補助收入190270萬元,債務轉貸收入86000萬元,上年結余收入1370萬元,收入合計328240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6000萬元,上解支出6240萬元,債務還本支出86000萬元,支出合計328240萬元。收支相抵,預算平衡。
2.縣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支計劃情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270萬元,上級補助收入177390萬元,鄉鎮上解收入4638萬元,債務轉貸收入86000萬元,上年結余收入1370萬元,收入合計306668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14428萬元,上解支出6240萬元,債務還本支出86000萬元,支出合計306668萬元。收支相抵,預算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計劃情況
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6000萬元,上級補助收入5000萬元,上年結余收入460萬元,債務轉貸收入4000萬元,收入合計15460萬元。基金預算支出11460萬元,債務還本支出4000萬元,支出合計15460萬元。收支相抵,預算平衡。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計劃情況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50萬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50萬元。收支相抵,預算平衡。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計劃情況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20763萬元,上級補助收入4282萬元,上年結余收入23008萬元,收入合計48053萬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15264萬元,上解支出6366萬元,支出合計21630萬元。收支相抵,滾存結余26421萬元。
四、2016年財政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突出重點,發揮優勢,培育后續財源支撐
把保增長作為首要任務,研究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助推全縣經濟平穩增長。一是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全力支持現代化農業、工業、旅游服務業發展,努力爭取省市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采取貼息和獎勵等辦法,發揮好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做大特色產業,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二是加大重點領域財政投入,優化投資環境。圍繞縣委、縣政府總體部署,積極做好與上級項目對接工作,努力爭取省市的資金支持,統籌安排全縣財力,全力推進民生工程、治污治水、重大基礎設施等重點項目建設,不斷優化投資發展環境。三是大力支持招商引資工作,完善招商引資激勵機制,落實招商引資相關政策,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效益。四是落實財稅優惠政策,全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大對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力度,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及風險補償機制,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信貸支撐。積極落實中小企業財政資金扶持政策,特別對效益好、污染少、稅收貢獻大的中小企業進行重點扶持,打造多點支撐的消費增長格局。
(二)明確任務,加強征管,著力做大財政“蛋糕”
認真分析財稅收入形勢,挖掘財政增收潛力,積極支持稅務部門開展稅收稽查,強化社會綜合治稅,有效堵塞稅收漏洞,確保應收盡收。一是強化收入監控,完善收入征管措施。加強對重點稅源的監控,抓好主體稅種及零散稅源的征收管理,嚴防稅收流失,確保稅收收入穩步增長,扭轉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下降困局。二是強化非稅收入管理。繼續加強非稅收入征收信息化管理,提高非稅收入管理水平。嚴格“收支兩條線”管理,努力做到應收盡收、及時入庫。三是加大資金申報力度。按照國家積極財政政策的投資導向和重點,及時搜集信息,做好項目規劃,加強與上級部門的對接,大力爭取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重點項目和資金。
(三)改善民生,優化支出,促進社會事業發展
一是嚴格按照“增收節支、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總要求,統籌兼顧,把有限的財政資金集中用于保運轉、保民生和縣委、縣政府重點支出需要,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從嚴控制一般性開支和新增支出,嚴格按年初預算數執行財政預算,統籌用好預算安排的各項資金。二是大力推動社會事業發展。不斷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大力扶持學前教育、職業教育,確保教育投入穩定增長。增加社會保障投入,切實保障失業下崗人員、城鄉低收入群體、城鄉“失獨家庭”、農村困難群眾、優撫對象等基本生活,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推進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衛生體系,穩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繼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等制度,做好城鄉居民重大疾病醫療救助保障工作。加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投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大社會公共安全和企業安全生產監管的支持力度,推進防災減災和應急救援保障體系建設。三是全力推動脫貧攻堅。積極爭取、整合各項支農資金,推進脫貧攻堅工程,大力支持農村水、電、路、房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城鄉環境污染治理,加快生態修復建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積極推進“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完善財政補貼農民資金“一卡通”發放管理,確保國家惠農政策落到實處。
(四)深化改革,規范理財,提升財政管理水平
一是加大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統籌力度,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構建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現代預算制度。二是繼續深化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進一步健全完善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真正實現鄉鎮作為“一級財政”的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全覆蓋;三是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公務支出管理,繼續推進公務卡制度的改革,督促預算單位及鄉鎮嚴格按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規定的項目使用公務卡或轉賬結算,提高公務卡使用率;四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不斷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五是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要求,從嚴從緊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壓縮“三公”經費和會議經費,節約行政成本,繼續做好預決算公開工作,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六是不斷規范政府采購流程,著力擴大政府采購公共交易市場規模,積極探索政府采購監管新路子,解決政府采購領域存在的問題;七是繼續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建立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及債務收支情況公開機制;八是探索政府性資金運行的全程監督管理機制,加快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管理改革步伐,進一步盤活存量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九是加快推動金融體制改革,構建多層次、專業化的金融機構體系,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促進解決“三農”、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
(五)轉變作風,強化管理,塑造財政良好形象
以“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教育活動為契機,認真落實為民務實清廉要求,繼續抓好作風轉變,引導廣大財稅干部牢固樹立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圍繞財政中心工作,堅持“一手抓業務、一手抓隊伍”,把隊伍建設的全過程融入到業務工作中,加強教育引導,強化監督制約,全面提高財政干部的專業技能和管理能力;推進財政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通過健全工作機制,不斷推進構建符合財政實際、富有特色的懲防體系,努力打造一支“廉潔、高效、規范、務實、創新”的財政干部隊伍,切實塑造財政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2016年的財政工作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將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的監督指導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完成各項財政工作任務,為實現龍陵經濟持續較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