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65-2-/2020-0915003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教育體育局 |
| 公開目錄 | 部門文件 | 發布日期 | 2020-09-15 |
| 文號 | 瀏覽量 |
各鄉鎮中心學校,縣直相關學校,局機關各股室(中心):
現將《龍陵縣教育體育局關于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進學校”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抓好工作落實。
附件:龍陵縣教育體育局關于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進學校”工作方案
龍陵縣教育體育局
2020年9月10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
龍陵縣教育體育局關于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進學校”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調動全縣教育體育系統積極參與創建工作,進一步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進學校”活動,夯實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工作基礎,根據《龍陵縣深入開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工作實施方案》文件精神,結合教育體育系統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總目標,堅持以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根本途徑,教育引導青少年努力成為民族團結的維護者、促進者,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總體要求
(一)按照教育部和國家民委印發的《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民族政策常識、民族理論常識和民族團結的教育,讓各民族學生了解統一多民族的基本國情,了解黨和國家民族理論政策法規,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的思想觀念,增強“五個認同”和“五個維護”的自覺性,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自信。
(二)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寓教于樂、喜聞樂見的少數民族文體活動,弘揚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師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營造各族師生團結友愛的氛圍。
(三)組織好課余活動,利用班會、少先隊活動、團隊活動、社會實踐、墻報、板報等方式,營造各民族學生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團結友愛氛圍。
三、重點任務
(一)落實教育課時要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堅持不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引導各族學生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深入推進民族團結教育進學校、進課堂、進頭腦,堅持民族團結教育從學生抓起,分階段、分層次、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設置具體教育內容,把不同學段的民族團結教育內容與學科教學內容有機地整合起來、統籌安排。小學高年級、初中要開設民族團結教育專題課,每學年要保證10-12個學時的教學活動時間;普通高中要在政治課程中強化民族團結教育內容,每學年保證8-10個學時的教學活動時間;中等職業學校要開設黨的民族理論與政策課程,每學年保證12-14個學時的教學活動時間。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扎實開展好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教學工作。
(二)廣泛開展民族團結主題教育活動,促進各族學生交往交流交融。圍繞“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以民族團結宣傳日、宣傳周、宣傳月為契機,在全縣中小學校每學年開展以“八個一”為主要內容的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即讀一本民族團結題材的書籍、唱一首民族團結歌曲、了解一位民族團結英模、講一個民族團結故事、觀看一部民族英雄電影、畫一幅少數民族畫、出一期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黑板報、張貼(懸掛、涂刷、顯示)一組宣傳標語,把民族團結、愛我中華、熱愛中國共產黨的種子埋入孩子的心靈深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根每一名學生。
(三)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各民族文化交融創新。學校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中,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開展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挖掘與傳承活動,聘請民族技藝大師、能工巧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擔任兼職教師,在民族聚集較多地區的學校開設民族藝術和民族體育選修課程。校園文化建設應將當地民族特色文化元素提煉并融入其中,讓青少年更多地了解中華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知道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中,一體包含多元,多元組成一體,增強各族學生對多元一體中華文化的認同,掌握了解民族傳統特色文化,讓廣大師生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四)加快普及學前教育,形成投入多元、層次多樣的學前教育發展局面。建立以縣為主的學前教育體制,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機制,制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形成投入多元、層次多樣的學前教育發展局面。做優做強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加大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工作,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面向大眾、收費合理、質量合格的普惠性服務,開辦鄉鎮中心幼兒園,實現“一縣一示范、一鄉一公辦”目標,在具備條件的少數民族聚居鄉村學前教育中實行國家通用語言、少數民族語言雙語學習。
(五)提升義務教育辦學水平,提高義務教育鞏固率。大力推進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以提高教學質量為重點,深化課程和教學改革,落實國家課程方案,開齊開足國家課程,有條件的學校要開設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不斷增強學校吸引力。依法履行控輟保學職責,確保適齡兒童除身體原因外,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六)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建設現代職業教育。不斷擴大龍陵一中辦學規模,加快高中教育普及步伐,堅持普通高中以升學教育為主要目標,以特色辦學為著力點,大面積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落實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高考加分錄取政策。堅持高中階段教育與職業普通招生大體相當的目標,龍陵縣職業中學在擴大招生規模和骨干特色專業培植上取得突破。主動適應龍陵縣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以市場為導向,立足龍陵實際,科學設置專業,辦好旅游、玉雕培訓、汽車運用與維修、農村電氣技術、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等特色專業,強化學校與企業深度融合,搭建人才培養機制,切實提高職校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七)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因地制宜地推行雙語教學。依據法律,遵循規律,結合實際,堅定不移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確保少數民族學生熟練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權力,不斷提高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教學水平。有條件的學校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基礎薄弱地區的學前和低年級,開展民漢雙語教學模式。鼓勵民族地區漢族師生學習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各少數民族師生之間相互學習語言文字。
四、創建步驟
第一階段:宣傳動員(9月1日—9月15日)
教育體育局成立成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學校”領導小組,制訂工作方案,提出工作任務,細化工作措施,明確時間表,進行動員部署,營造宣傳氛圍。
第二階段:全面創建(9月16日—11月30日)
全縣所有中小學校要嚴格按照《進學校測評指標》(附件2)抓好各項任務的落實,被確定為“進學校”縣級示范點的7所學校(附件1)要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在完成普遍要求的基礎上重點抓好“五個一”即每個示范點1個主題特色、1個典型匯報材料、1組展示特色亮點的展板、1份精美的宣傳折頁、1次精彩的講解。各學校要積極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邊創建、邊示范、邊總結、邊推廣,確保創建工作落實到位。
(三)第三階段:總結提高(11月—12月)
各學校對開展民族團結創建活動“進學校”進行認真總結經驗、查找不足,進一步研究制定改進措施,迎接各級驗收。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為保證創建工作的順利實施,龍陵縣教育體育局成立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進學校”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趙應順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楊立志同志兼任辦公室副主任,由教育體育股統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進學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工作職責是貫徹落實民族團結進步“進學校”所涉及的創建任務,制定“進學校”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做好相關材料的收集、整理、匯總工作,規范做好“進學校”工作臺賬。完成工作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聯系人:楊立志,電話:6123413;楊靜招,電話:6123413。
各中小學校也要參照成立相應領導機構,落實工作任務,健全工作臺賬;各鄉鎮中心學校負責轄區內中小學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進學校”工作的組織實施和到校指導工作,規范做好創建工作“進學校”工作臺賬。
(二)強化宣傳引導
各中小學校要以打造“民族團結進教育示范學校”、“民族特色文化學校”等為抓手,圍繞黨建示范引領、融入教育教學、民族文化傳承等重點,充分考慮教育對象的特點,緊密結合師生的實際,注重貼近師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持續推進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進學校”活動。把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與學校教學、管理、服務工作結合起來,大力宣傳普及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法規、民族基本知識。充分運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工作進展、工作經驗、先進典型,每個縣級示范點學校每學期至少向縣教育體育局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2條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進學校”的相關信息,營造濃厚的正面宣傳輿論氛圍。
附件:
1. 龍陵縣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進學校”縣級示范點名單
2. 進學校測評指標
附件1
龍陵縣創建全國民族團結
進步示范縣“進學校”縣級示范點
龍陵縣職業高級中學
龍陵縣第三中學
龍陵縣木城民族初級中學
龍陵縣龍山鎮芒麥阿昌民族完全小學
龍陵縣勐糯鎮中心小學
龍陵縣平達鄉黃連河民族完全小學
龍陵縣臘勐鎮大埡口完全小學
附件2
進學校測評指標(中學、中職學校)
一級 指標 | 二級指標 | 測評標準 | 分值 | 測評方法 |
高度重視民族理論常識民族政策常識和民族團結教育 | 加強 領導 | 認真貫徹《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將民族團結教育工作貫穿于學校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 | 10 | 聽取匯報材料審核 |
積極開展創建活動,做到有健全的組織領導機構和工作機制,并由主要領導擔任創建活動領導小組組長。 | 5 | 聽取匯報材料審核 | ||
有創建活動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有措施、有檢查、有落實,并有工作人員和經費保障。 | 6 | 聽取匯報材料審核 | ||
加強 教育 | 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針對不同年級學生,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設好民族理論政策基本常識和民族團結教育的課程,做到有教材和專(兼)職教師,并納入檢驗學習成績的考試科目。 | 6 | 聽取匯報材料審核 | |
在開展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的學校,合理配置師資,加強保障,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 6 | 聽取匯報材料審核 | ||
培養 典型 | 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班級建設,大力宣傳模范集體和個人。 | 5 | 聽取匯報材料審核 | |
促進各民族師生間交流交往 | 校園 文化 | 組織各類民族特色的興趣小組,開展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為主題的豐富多彩的民族文體活動,推動各民族學生之間結對幫學,營造團結友愛氛圍。 | 6 | 材料審核 實地檢查 |
有利于學生觀察和體驗的民族團結教育窗口、走廊、園地、展板、黑板報等,將民族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 5 | 實地檢查 | ||
有效配置民族團結教育的文本資源(含國家級民族類報刊)和音像資源。 | 5 | 材料審核 | ||
在中等職業學校,因地制宜設置民族文化類專業或課程,推動民族文化傳承創新。 | 5 | 材料審核實地檢查 | ||
保障 權益 | 在招生等方面,對少數民族學生適當傾斜,積極接納少數民族流動人員子女就讀,促進漢族與少數民族學生和家長的交流交往。 | 10 | 聽取匯報 材料審核 | |
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結合實際認真落實《教育部、國家民委關于在各級各類學校設置清真食堂、清真灶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為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學生用餐提供方便。 | 5 | 聽取匯報 實地檢查 | ||
發揮好教育資源優勢 | 主題 教育 | 充分利用班會、團隊活動、社會實踐、墻報、板報等方式,并注重利用教育基地、展覽館等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課外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 9 | 材料審核實地檢查 |
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將“民族團結教育”主題活動貫穿于學生學習生活各個方面,增強學生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自豪感。 | 6 | 聽取匯報 材料審核 實地檢查 | ||
平安 校園 | 定期排查影響民族團結的不穩定因素,妥善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糾紛,有健全的處理涉及民族因素問題的預警機制、快速反應機制和長效機制。 | 6 | 聽取匯報材料審核 | |
切實加強學校管理,做好團結穩定安全工作。 | 5 | 聽取匯報材料審核 |
進學校測評指標(小學)
一級 指標 | 二級 指標 | 測評標準 | 分值 | 測評方法 |
高度重視民族知識啟蒙民族知識常識和民族團結教育 | 加強 領導 | 認真貫徹落實《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將民族團結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 10 | 聽取匯報 材料審核 |
積極開展創建活動,做到有健全的組織領導機構和工作機制,有工作經費保障,并由主要領導擔任創建活動領導小組組長。 | 6 | 聽取匯報 材料審核 | ||
有健全的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規章制度,做到目標任務明確,措施方案具體,有檢查、能落實、有總結、見成效。 | 10 | 聽取匯報 材料審核 | ||
加強 教育 | 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開設民族團結教育課程,有民族知識啟蒙教育、民族知識常識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的校本教材,有民族團結教育輔導員。 | 10 | 聽取匯報 材料審核 | |
根據當地教育水平和實際需要,因地制宜開展民族雙語教學。 | 9 | 材料審核 | ||
培養 典型 | 開展民族團結模范班級和個人評比,大力宣傳模范集體和個人。 | 5 | 材料審核 | |
營造團結友愛氛圍 | 課余 活動 | 組織好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為主題的班會、少先隊活動和團隊活動。 | 5 | 聽取匯報 材料審核 |
有利于學生了解、觀察和體驗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窗口、走廊、園地、展板、黑板報等。 | 6 | 實地檢查 | ||
有效配置民族團結教育的文本資源(含國家級民族類報刊)和音像資源。 | 7 | 材料審核 | ||
將民族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開展民族歌舞、民族傳統體育等文體活動。 | 5 | 材料審核實地檢查 | ||
保障 權益 | 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結合實際落實好《教育部、國家民委關于在各級各類學校設置清真食堂、清真灶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為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學生用餐提供方便。 | 8 | 聽取匯報實地檢查 | |
在招生等方面,對少數民族學生適當傾斜,積極接納少數民族流動人員子女就讀。 | 5 | 材料審核 | ||
發揮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 | 課外 活動 | 利用各種教育基地、紀念館、展覽館等社會資源,組織開展好課外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 7 | 聽取匯報 材料審核 |
家校 配合 | 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交流,讓學生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關心民族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 7 | 聽取匯報 材料審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