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龍山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困難群體精準幫扶,回應人民群眾普遍關切,持續完善覆蓋全民、分層分類、協同高效的社會救助體系,切實做到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有效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健全監測預警,夯實精準施策基礎
龍山鎮著力構建困難群眾動態監測與主動發現機制,為精準救助提供有力支撐。一是常態化走訪排查。整合鎮村干部、網格員、志愿者等力量,定期對轄區內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殘疾人、獨居老人、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開展全覆蓋走訪摸排,年內累計走訪達9600戶次,及時掌握實情、感知風險。二是信息化比對核驗。依托政務數據共享平臺,強化民政、人社、醫保、殘聯、教育等部門信息協同,通過定期數據交叉比對與分析,精準識別潛在困難家庭54戶,推動社會救助模式從“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三是暢通訴求響應渠道。持續優化鎮村兩級社會救助窗口服務,公開求助熱線,確保群眾反映的困難與訴求第一時間得到響應和處置,年內接收并妥善辦結各類求助咨詢60件。

精準落實政策,確保救助全面覆蓋
嚴格執行各項救助政策,確保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一是鞏固基本生活保障。穩步提高低保、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目前,全鎮共有城鄉低保對象2580人,特困供養人員190人,年內累計發放低保金、特困供養金1140.8148萬元,有力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二是發揮臨時救助效能。對因突發事件、重大疾病等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個人,簡化程序、及時施救。截至目前,共實施臨時救助13戶47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4900元,有效化解群眾急難愁盼。三是強化專項救助協同。積極協調落實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政策。年內完成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42376人,資助困難群眾參保9205人次、金額83萬元;發放2025年春季“雨露計劃”補助資金235人、47.55萬元;完成5戶困難家庭危房改造;組織開展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1575人次,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6051人次。

拓展服務供給,提升民生關愛溫度
積極探索“物質保障+服務供給”的綜合救助模式,不斷延伸關愛服務觸角。一是提升養老服務品質。持續完善養老服務設施與內容,為122名高齡、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浴等多樣化服務。二是加強特殊群體關懷。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保護體系,全面落實“一對一”幫扶聯系人制度,年內組織開展各類關愛活動5場次。完善殘疾人福利保障,為1794名殘疾人提供康復、托養、無障礙改造等服務,年內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91.1960萬元。三是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積極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和志愿服務團隊,鏈接慈善資源。年內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0余場次,成功舉辦“5·8”公益日募捐活動,初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的民生保障合力。

強化資金監管,保障運行規范高效
始終將民生資金安全規范運行擺在突出位置,持續完善監管機制。一是嚴格規范操作程序。嚴格執行救助對象申請、審核、審批、公示及資金發放程序,確保過程公開、公平、公正。全面推行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發放救助資金,覆蓋率達到100%。二是加強常態監督檢查。定期組織財政、紀檢、審計等部門對民生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和審計監督,年內開展檢查2次,對發現的問題立行立改。三是強化績效管理導向。建立健全民生保障項目績效評價機制,將資金使用效益、政策落實效果和群眾滿意度納入核心評價指標,持續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和政策執行效能。

下一步,龍山鎮將錨定民生保障“補短板、強弱項”目標,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健全機制上出實招、在創新服務上求突破、在提升能力上見實效,以更硬核的舉措、更暖心的服務,持續織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網,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