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飛地經濟”模式
為順應“一帶一路”建設和工業轉型升級要求,推進“工業聚集化、水電硅材一體化”發展,解決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企業不愿到縣(區)落戶的問題,中共保山市委、市政府創新體制機制,打破行政區域束縛,創新性地提出“園中園”建設模式,在保山工貿園區內為五縣(市、區)各規劃一定面積的土地建設工業園區,定位為保山硅基產業園(龍陵“園中園”)、隆陽電子信息產業園、施甸裝備制造產業園、騰沖機電產業園、昌寧生物資源加工產業園,每個園區一個定位,一個特色產業,堅持錯位發展的思路,打造同臺競爭平臺。龍陵“園中園”于2016年7月12日入駐保山工貿園區,是第一家入園的縣,定位為硅基產業園,重點發展硅基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原規劃占地面積7200畝,2019年5月,根據保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水電硅材產業發展重點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將年產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移交保山工貿園區管委會和昌寧縣人民政府實施,保山硅基產業園(龍陵“園中園”)規劃建設用地由7200畝減少為3680畝,規劃到2025年,實現百億工業產業園區,著力打造立足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我國西南部的區域性特色國際硅基產業園。
截至2022年7月底,龍陵“園中園”共有入園企業2家,即保山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和龍陵縣神龍氧氣廠。2021年全年實現工業產值74.61億元,完成稅金2.87億元,企業實現利潤14.55億元。園中園2022年1-6月完成工業產值49.25億元,完成稅金0.91億元,企業實現利潤3.66億元。①龍陵“園中園”保山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1GW單晶硅棒項目。保山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屬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成立的全資子公司,是龍陵“園中園”引進的第一家企業,主要生產多晶硅、單晶硅、有機硅及太陽能組件等硅基新能源新材料。公司選址于保山工貿園區長嶺崗片區,項目占地面積485畝,建筑面積27.15萬平方米。其中,年產5GW單晶硅棒及配套項目占地375畝,建筑面積15.7萬平方米;年產6GW單晶硅棒項目占地110畝,建筑面積11.4萬平方米。落戶龍陵“園中園”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年產5GW單晶硅項目于2017年10月1日投產,二期年產6GW單晶硅項目于2019年9月3日投產。2020年3月18日1472臺單晶爐已全部達產。縣人民政府總投資13億元。截至2021年12月,累計完成投資55億元。2018年實現工業產值15.35億元,2019年實現工業產值37億元;2020年實現工業產值54.8億元,完成稅金2.44億元。2021年全年,完成工業產值73.95億元,完成稅金5.78億元。2022年1—6月,完成工業產值48.99億元,占園區工業產值的59.55%,完成銷售收入62.25億元,完成稅金9002萬元。提供就業崗位2994人,其中龍陵籍就業1666人,平均工資6萬元/人·年,儼然已成為園區綠色硅材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現有員工3000余人,其中龍陵籍員工1666人,平均工資6萬元/人·年。在員工招聘上,優先招錄龍陵籍人員,實現對口幫扶就業,確保了我縣絕大多數貧困人員穩定就業,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成果持續鞏固。②龍陵永盛氣體有限公司年產30000立方米空分制(氧、氮、氬)及多種氣體項目。項目占地100畝,廠房及配套用房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主要建設液體空分裝置、液體儲存加壓汽化、氣體充裝等生產線及配套公輔設施。總投資3.1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1.7億元,已建成投產,全面建成達產后,產氣量312噸/日,可實現年產值約2億元,利稅約20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100余人,現有在職員工30余人。2021年全年,累計生產氧氣體32415.81噸、氮氣體3734.56噸、氬氣體764.07噸;實現產值約5300萬元,完成稅金138.57萬元。2022年1-6月實現產值2553.9萬元,完成稅金77.3萬元,完成利潤82.2萬元。
其中,保山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是保山市目前唯一一個百億級企業,也是保山市唯一入圍中國500強的企業,2021年其工業增加值增長29.53%,增速領跑全市,在做大縣域經濟總量、增加就業和稅收方面作出突出貢獻。
鼓勵和引導企業創新
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依托縣內企業、高校技術力量,促進院士專家工作站盡快組建落地,整合人才資源開展新產品和新技術研發,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的創新基地、研發基地。龍陵“園中園”在全省水電硅材一體化發展中走在前列,被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認定為“國家火炬保山硅材料特色產業基地”,被昆明理工大學冶金與能源工程學院認定為“水電硅材產業創新示范基地”,上海有色網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了“上海有色網金屬交易中心保山分中心”。逐步建立了多元化、特色化、專業化的創新創業制度體系,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為促進綠色水電硅材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