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市委書記趙德光邀請,大連理工大學抽調專業骨干組成保山市“園中園”產業聚集發展新模式課題研究小組,寒假期間對保山“園中園”進行實地調研,充分發揮學校科研優勢,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出實招、獻良策。市工信委主任劉志胡,龍陵縣委書記段忠華、縣長楊邵燕、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維用、副縣長張濤等領導陪同調研。
課題組先后參觀了保山市城市規劃展覽館、“萬畝濕地——清華海”、永昌閣、保山一中(新校區),全面了解了保山市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對保山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云南省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中的突出地位有了清晰的認識。
課題組在實地勘察保山工貿園區和保山硅基產業園——龍陵園中園時,召開了座談會,就保山“園中園”產業聚集新模式的由來、發展和建設等情況進行了交流。課題組認為當前保山舉全市之力打造千億元產業園區——保山工貿園區的新模式符合保山實際,有利于產業集聚,集中政府財力培育產業集群,避免了園區的分散布局、無序競爭;有利于充分依托主城區的城市功能,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有利于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飛地”,增加區縣財力,促進新型城鎮化;有利于激發各級政府的積極性,形成合力,提高行政效率。“園中園”模式不但對中西部地區有普遍的借鑒意義,對東部地區化解產能過剩,實現產業園區轉型升級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調研期間,市委書記趙德光,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朱宏春,市政協主席董禮書,副市長李宗華等領導先后與課題組就“園中園”產業聚集新模式的研究進行了探討,對課題的研究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經過調研,課題組認為大連理工大學與保山市共同開展“園中園”模式研究有利于充分發揮高校的智庫作用,為各縣(市區)、保山市和云南省完善園區規劃與相關政策提供決策參考;有利于為招商引資提供信息支持,利用大學資源加快相關企業與項目落地;有利于為企業投資保山提供咨詢服務,為東部地區龍頭企業梯度轉移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保山“園中園”等生動案例,深化理論研究,促進保山經驗的推廣,促進學校產業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的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有利于推動大連理工大學與龍陵縣及保山市的深入合作,形成一個穩定的合作平臺與載體,豐富教育部滇西對口幫扶的工作內容,探索新的對口幫扶模式。(劉光富 整理)
新聞鏈接:
國家定點扶貧工作從1986年開始,2012年11月包括教育部在內的中央八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新一輪中央、國家機關和有關單位定點扶貧工作的通知》,確定了新一輪定點扶貧結對關系,第一次實現了定點扶貧對全國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全覆蓋。為此,教育部和云南省特別制定了《加快滇西邊境山區教育改革和發展共同推進計劃 (2012-2017)》,教育部對直屬大學全面動員,協調了44所大學承擔了幫扶任務,確定了16所部屬大學定點扶貧滇西邊境山區。我校承擔了定點扶貧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任務。從2013年起學校先后選派王曉光、王志偉、張濤三位同志到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掛職鍛煉。學校領導對定點扶貧龍陵縣工作高度重視,2013年4月,學校召開定點扶貧云南省龍陵縣專題工作會議,制訂了相關幫扶措施。2013年9月校縣雙方在龍陵縣簽訂《大連理工大學—云南省龍陵縣對口扶貧框架協議》,學校定點幫扶工作全面啟動。
自結對幫扶以來,學校發揮自身優勢對龍陵縣的教育、干部培訓、招商引資、科學技術研究、校園規劃等方面進行了支持和幫助,積極推動扶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化了校地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