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兩會將分別于2017年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開幕,對此龍陵工業園區干部職工反響熱烈,并有以下五點期盼。
一是大力振興園區實體經濟,推動經濟增長。拿出資金以獎代補,激勵企業提速增效;加快建設重點項目,著力培育新的增長點;引導和帶動企業走“名、特、專、新、精”發展之路,打造一批“小巨人企業”。策劃一批穩增長、增后勁、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強化政銀企合作,擴大范圍、提升層次,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撬動金融資本投身實體經濟發展。
二是大力發展新能源等綠色產業,把追趕超越體現在發展質量上。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不斷提升發展的整體素質、綜合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加快完善各類園區基礎設施,大力推進市、縣互動的服務平臺建設,更好地服務市場主體;積極探索以企業為主體的園區開發模式,組建和引進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基礎開發公司進行市場運作,推動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等綠色產業,拉動綠色消費,推動轉型升級。
三是進一步加快產業聚集,加快發展進度。圍繞提升改造傳統產業、主導引領硅精深加工產業集聚打造兩大產業集群。到2021年,以龍陵工業園區黃草壩片區為主的金屬硅生產產業集群,集群內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達2戶,1-10億元的企業達15戶;以龍陵“園中園”為主的多晶硅、單晶硅等硅精深加工產業集群,集群內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達3戶,1-10億元的企業達5戶。按照《龍陵縣工業集聚化發展的實施方案》,實施龍陵工業園區準入制度以及不符合園區發展、低質低效企業退出機制,把園區建設成為產業規劃合理,符合規劃產業集聚的高效園區。
四是持續加強創新合作模式,提升服務能力。創新投資合作模式,對符合國家鼓勵產業發展政策的項目、在行業內有領先技術的龍頭企業及能帶動園區產業發展的投資,可采用政府占股合作、廠房租讓結合、電價優惠等“一事一議”的方式開展投資合作。創新服務模式,對入駐園區企業給予“一站式”服務,設立項目推進領導小組,快速推進項目落地、建設、投產及達效,明確專人在項目籌備、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全程協助企業辦理 各種政府審批手續。
五是積極探索融資渠道,提升園區活力。按照“政府委托、企業實施、財政可承受、政府購買”模式,推動政府購買服務,實施保山硅基產業園一期路網工程及配套服務中心、保山硅基產業園一期標準化廠房、龍陵工業園區新材料產業園、龍陵縣現代生物產業園等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籌集資金支持園區快速發展。利用省、市產業基金,按照企業的成長性和增加值、稅收、就業等方面的貢獻,實施“51+49”模式,推動金屬硅生產項目、單晶硅棒生產項目、動力鋰離子電池生產項目、電動客車生產項目、石斛系列產品加工項目等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生物加工四大產業發展。積極探索“10+3”和“PPP”等合作模式,尋求與大型企業合作,吸引社會資本,解決項目融資需求,利用多元化資本參與園區開發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