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在第十屆中國(龍陵)石斛產業發展論壇暨中醫藥文化節上,龍陵舉行了一場千人楓斗加工比賽,比賽盛況引人關注。
比賽現場,來自龍陵縣各鄉鎮的婦女代表同臺競技,大顯神通。剪切、整理、烘焙、卷曲加箍、干燥……一根根石斛原料通過一雙雙巧手變成了楓斗,不僅產值得到了提升,也更便于儲存。
龍陵縣千人石斛楓斗加工大賽從2014年開始舉辦,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三屆,旨在通過比賽促進產業的發展。今年12月初,全縣在10個鄉鎮進行了選拔,報名參賽人員達千余人,通過角逐,最終有60只代表隊的360名隊員進入決賽。在比賽規定的三小時內,評委根據各代表隊完成楓斗加工的時間、形狀以及干燥度等因素進行評判,最終評出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15名。獲得一等獎的分別是鎮安鎮正平一隊、龍山鎮河頭九隊、碧寨鄉代表隊、龍山鎮河頭一隊、龍新鄉一隊。
龍山鎮代表隊有40支代表隊進入決賽,獲得前三名的有22支隊伍,成為本次活動最大的贏家。據了解,單只龍山鎮河頭村就有800多戶種植石斛600多戶加工石斛楓斗,是石斛種植大村,也是石斛楓斗加工專業村。
王大謀來自龍山鎮白家寨代表隊,他是360人中唯一一名男性,他表示,在家里也經常幫著妻子做,所以就參加了這次比賽,“拿獎感覺沒有壓力”,比賽結果他們隊還真拿了三等獎。
來自芒麥村的孫永存所在的隊6名代表都是阿昌族,在賽場里格外顯眼,引來嘉賓、觀眾的圍觀,她說:“在家里經常做這個活,自己家不種,專門來料加工,幫別人做,每年收入兩三萬元?!?/p>
而代表黃雙芹則表示:平時在家里做覺得自己加工楓斗速度也不錯,可是來到比賽現場人山人海,感覺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還是不如別人。希望通過這次比賽,提高自己。她說:“做楓斗還是應該把質量各方面再提升的做好,我們用最土的辦法,用火一步一步地烘干,慢慢地烘干,不圖數量,只圖質量,給消費者更歡迎我們這種產品。
楓斗制作是龍陵縣石斛產品主要加工方式之一,目前龍陵縣已經培訓2萬多名學員,其中已有1萬3千余人獲得勞動部門頒發的證書。據了解,楓斗產品每市斤可以達到300多元,每市斤加工費60-100元不等,每天加工1斤到1斤半左右,加工楓斗一項的年收入可達2-3萬元。
縣婦聯主席趙燕梓介紹,石斛楓斗加工可以很好地發揮女性心靈手巧的優勢,讓廣大婦女不離鄉不離土不風吹不雨淋居家創造財富,既照顧了家庭,又有經濟收入,充分展現了龍陵婦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四自”精神,圓了全縣婦女指尖上的產業夢、就業夢和幸福夢。
縣委副書記楊鶴齡、縣政協主席楊魁、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旦榮金、副縣長蔣文超、縣政協副主席朱洪剛等領導為獲獎隊伍頒發了獎牌。
比賽期間,副市長丁昌吉、縣長楊邵燕及部分嘉賓到現場參觀了比賽。
(龍陵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