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重要一年,是我市依托地理區位、生態環境和資源優勢,著力打造溫泉之都、珠寶之都和休閑之都,將保山打造成為國際休閑度假健康旅游目的地和全國生態旅游建設示范區的關鍵之年,同時也是我縣謀劃黃龍玉產業發展,助推保山“珠寶之都”戰略實施的重要一年。
在備受國內外矚目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即將召開之際,龍陵將緊緊抓住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重大發展戰略機遇,堅持合理開發與有效保護并重、基礎研究與宣傳推介并舉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技術為支撐、人才為基礎、文化為內涵,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科學合理、規范有序地謀劃黃龍玉產業化發展,加快推進“文旅揚縣”戰略,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兩會”的隆重召開。
一是科學合理開發,提高資源效益。持續開展礦山秩序整治專項行動,采取綜合整治措施,確保小黑山首采區和重點區域的礦山秩序和社會穩定。嚴厲打擊涉及黃龍玉的各種違法犯罪行為,最大限度地保護礦產資源和生態環境。對全縣現有的黃龍玉資源進行勘探,查清礦體的分布狀況和資源儲量,以小黑山首采區開發管理模式為依托,針對不同礦點,采取多種方式,引進企業進行規范開采、有計劃地開采,實現資源產業化、效益最大化。
二是立足科技支撐,加強基礎研究。加強與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國家質檢中心、中國地質大學、中科院和各級質監部門的協調聯系,組織開展黃龍玉地質結構、成礦條件、礦物成分、致色原因、文化挖掘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工作,積極爭取黃龍玉列入《珠寶玉石鑒定》國家標準,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是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宣傳推介。繼續加強與中央、省、市各類媒體的合作,突出龍陵黃龍玉的特點和亮點,及時、準確地宣傳報道黃龍玉的相關資訊,展示黃龍玉精品,搭建黃龍玉文化平臺。充分發揮黃龍玉協會的作用,組織商家參加北京、上海、昆明、深圳等地舉辦的國際珠寶展覽會,提高龍陵黃龍玉的認知度和美譽度。繼續與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合作,籌辦好每年一屆的“玉滿乾”杯龍陵黃龍玉雕刻大賽,使其成為國內黃龍玉的頂級權威賽事;同時,積極組織縣內玉雕師創作設計精品,角逐“天工獎”、“百花獎”、“玉龍獎”、“神工獎”、“陸子岡杯”等國內有影響力的玉雕精品大賽,擴大黃龍玉的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通過各種媒體和平臺,立足龍陵,面向全國,全面宣傳推介黃龍玉,促進龍陵旅游文化事業發展。
四是規范市場管理,推動產業升級。加快推進龍玉大道、黃龍玉博物館等項目建設,完善珠寶城、黃龍玉都、黃龍玉交易市場配套服務功能,形成產業集群。以加強“龍陵黃龍玉雕”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管理使用為抓手,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執法檢查力度,依法查處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等行為和現象,規范交易市場,提升城市形象。建立創名牌獎勵機制,鼓勵支持商家爭創著名商標和馳名商標。充分發揮協會的行業自律作用,認真組織開展“放心示范店”活動,增強品牌意識,全力打造“龍陵黃龍玉雕”商標品牌,構建誠信和諧市場。
五是加強人才培養,增強發展后勁。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思路,采取多種措施,加大扶持培養力度,吸引外地優秀的玉雕師、工藝師、高等院校學生和著名珠寶玉石企業到龍陵創業發展,不斷壯大黃龍玉加工、銷售和文化研究人才隊伍。以“職業中學福建華盛玉雕教學基地”為依托,以黃龍玉協會雕刻專業委員會為龍頭,加大本地玉雕人才和銷售人才的培養力度,聘請名師到龍陵教授玉雕技法、創作設計和理論研究;選送部分優秀學生到福建、河南、上海、北京、江蘇、廣東等地玉雕院校進修深造,加強對龍新、象達、鎮安等鄉鎮居民的玉雕技能培訓。積極組織在龍陵境內從事黃龍玉加工、雕刻的優秀人才外出參加中國玉雕大師、工藝美術大師晉升培訓和國內的“天工獎”、“百花獎”、“玉龍獎”、“神工獎”、“陸子岡杯”等玉雕精品大賽及珠寶玉石展覽會,學習借鑒中國玉石雕刻各大流派的技法、創意,不斷提高黃龍玉的工藝水平和文化內涵,增強黃龍玉在中國玉石雕刻界和收藏界的影響力。(孫家貴)
來源:龍陵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