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57-2/20250508-00002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民政局 |
| 公開目錄 | 區劃地名 | 發布日期 | 2025-02-18 |
| 文號 | 瀏覽量 |
曉東中學革命據點位于龍陵縣象達鎮,現為龍陵縣第三中學校址。
朱旭,字曉東,龍陵象達人,云南陸軍講武堂畢業,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任滇軍三十八軍九十九師師長,授陸軍中將軍銜,后任云南民政廳廳長。1931年朱曉東回鄉省親時,提出要出資在象達辦一所初級中學。1933年朱曉東病逝,辦學的愿望未得實現。1945年10月,其子朱家錫、朱家品從昆返鄉,為實現父親的遺愿,在朱家璧等人的倡導配合下,由朱氏家族籌資3.5萬銀元、地方政府集資1.5萬銀元,在象達小學西側老街坡創建了龍陵縣歷史上第一個初級中學——“私立象達曉東中學”。聘請時任云南省政府主席的盧漢為名譽董事長,朱曉東的夫人宋美坤為董事長,朱曉東的侄子朱家祥擔任校長。學校占地50余畝,于1945年10月開工建設,房屋為土木結構,共有房屋5幢25間,建筑面積872平方米。1946年6月正式招生,校長朱家祥、副校長張劍秋。學生來源除當地象達小學的畢業生外,尚有龍陵、騰沖、施甸、鎮康、潞西乃至緬甸等地學子前來就讀。
1946年2月,中共云南省工委派共產黨員張子齋、馬仲明、唐登岷、楊明、楊志和等到龍陵參加曉東中學的籌建和教學工作。1948年,又派董錫斗、周權、邵宗陽、李亞天等一批黨員和進步人士前來曉東中學和象達小學任教,給象達乃至整個滇西地區帶來了民主革命的火種。1949年,中共地下黨組織派匡沛興、范正、李耀章、李建明、鄭華等到滇西開展地下工作,匡沛興選定以曉東中學為落腳點。3年多的時間里,先后有33位教職工來校工作,地下黨共發展黨員7人,團員22人。1949年11月,朱家璧率“邊縱”七支隊解放龍陵,動員曉東中學的師生參軍,同時號召社會青年參軍,在龍陵組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七支隊三十六團。
1949年11月11日,龍陵全縣和平解放。11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副司令朱家璧在象達曉東中學召開萬人大會,宣布龍陵縣臨時人民政府在鎮安成立,由朱家祥任縣長,李耀章、楊永侯任副縣長。同時,成立滇西人民自衛軍龍陵人民自衛大隊,楊蘇任大隊長、朱家品任副大隊長、匡沛興任教導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學校改為公辦中學,1951年1月,龍陵縣委決定將曉東中學并入龍陵中學,1958年又在舊址上重新建房,將象達中學遷入。隨著學校的發展,原有的校舍先后被拆除,原校內建筑只存有圍墻石基一處。學校內設立了宣傳欄,展示了曉東中學原貌還原圖、萬人大會場景,校內的百年老樹作為歷史見證樹被加以保護,在僅存的圍墻石基處掛有“曉東中學遺址”的牌子作為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