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走進平達鄉章賽村,只聽“嘩嘩嘩”的聲音,映入眼簾的是金黃色的稻田和正忙著收稻谷的收割機。

近年來,平達鄉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以國土綜合整治項目建設為契機,以土地整治為抓手,以糧食安全為底線,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切實筑牢糧食安全基石。

“曾經的章賽村因溝渠破舊、灌溉難等問題突出,不得不占用耕地種植果樹,不僅收入低還不穩定。通過實施國土綜合整治項目,不僅修好了溝渠,建好了機耕路,‘巴掌田’也變成了‘整片田’,而且全部都是機械化耕作,真是省時省力還增收。”章賽村赧凱小組長洪加云高興地說道。

“高標準”農田建好后,章賽村通過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以500元/畝的價格向群眾流轉土地580余畝,由合作社在大春期間規范化種植一季水稻。水稻收割后,又將土地返租給農戶種植香料煙或蔬菜等“短、平、快”的農作物,通過輪番種植模式,不僅實現合作社與農戶的互利雙贏,還讓基礎設施維護有人管有人抓。

“今年,我們試種了90余畝水稻,按目前收割的情況看,每畝產量約800斤,預計能收7萬余斤糧食,村集體經濟能增收8萬多元。來年,我們將580余畝全部種植水稻,不僅能將‘飯碗’牢牢地握在手中,還將‘農田’變成‘良田’,以后再也不愁無田種糧了。”章賽村黨總支書記吳大學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