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龍陵縣圍繞“三產融合、三化同步、三點支撐”的發展思路,打造“豆、園、業”創新融合模式,走出了一條科技賦能、品牌引領、農旅互促的高海拔精品咖啡發展新路徑。目前,全縣咖啡種植面積共2.56萬畝,涉及2986戶咖農,年產咖啡鮮果9600噸,實現年產值6720余萬元。

科技興豆,加速推動一??Х榷沟漠a業革新
龍陵縣創新構建“立體農業+咖啡”的生態種植模式,通過林下復合種植、庭院經濟開發、綠美鄉村建設三大工程,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雙贏。2024完成新植咖啡面積2000畝、提質增效2000畝。同時,優化咖啡品種結構,引進鐵皮卡、瑰夏等世界知名精品品種。2024年全縣完成品種改良1000畝,目前主要種植品種為卡蒂姆18694畝、占92%,另有少量的鐵皮卡、瑰夏、波邦、“云咖1號”“云咖2號”。全縣新試種瑰夏、鐵皮咖等高端品種512畝,新培育“瑰夏”咖啡品種幼苗2萬多株。同時,通過項目資金撬動和金融助力,實施“數字咖園”建設,建立“專家授課+田間培訓”技術服務體系,深入推廣綠色防控、水肥一體化等提質增效技術,廣泛開展種植管理、鮮果采摘等技術培訓。2024年,累計投入產業發展資金2800余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34戶1266萬元,開展咖啡栽培、管理、采摘技術培訓2600余人次,實施綠色防控1.6萬畝,水肥一體化8000余畝,核心種植區實現水肥智能管控。咖啡鮮果產量從2021年的311公斤/畝提升到2024年的360公斤/畝,每畝增產49公斤,每畝增加經濟收入780元。

品牌強園,統籌布局從種植園到產業生態圈
龍陵縣積極構建“龍頭企業+本土企業”梯隊,積極出臺聯農帶農新型經營主體獎補辦法,通過政策引導,統籌資金、土地、人才、金融等要素,先后引入乎殼咖啡、稀音咖啡、一樹咖啡等行業龍頭企業,培育了楠迪咖啡、芮語咖啡等本地企業。保山楠迪咖啡已成功申報認定為市級龍頭企業,龍陵縣芮語咖啡獲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認證。目前,全縣有咖啡加工廠(作坊)6個,年加工咖啡1100噸左右,約占全縣咖啡產量的12.5%。同時,先后開發了楠迪小金剛、眺松山等高品質咖啡產品10余類,以“松山1887”“楠迪小金剛”“楠迪1900”等精品咖啡品牌為龍陵咖啡IP,打響“龍陵高海拔精品咖啡”品牌。保山楠迪咖啡有限公司先后榮獲亞洲咖啡年會生豆大賽第一名、首屆云南好咖啡第一名、“百勝圖”杯最佳云南咖啡水洗組第一名、第九屆云南咖啡生豆大賽暨第十二屆普洱咖啡生豆大賽“蜜處理組”第一名等榮譽和獎項。并聚力打造了松山1887抗戰遺址咖啡公園、橄欖坪國際咖博園、木城雨林秘境莊園三大主題莊園,積極探索打造咖啡加休閑康養、鄉村體驗、鄉村旅游、教育研學等多元化發展模式,不斷推動龍陵咖啡產業融合發展,形成“種植觀光+文化體驗+研學教育”的產業閉環。

全鏈興業,構建利益聯結共同富裕產業生態
依托滬滇資金和銜接資金項目,龍陵縣新建和改造一批咖啡鮮果處理和加工生產線,提升咖啡精深加工率。鎮安橄欖坪精品咖啡莊園引進先進咖啡加工設備,已實現鮮果處理、生豆分篩、烘焙功能,標準化SC生產線正在申請建設中。目前,已生產精品咖啡生豆100噸,以平均高于市場2倍以上的價格,銷售廣州、上海、北京等地。龍陵縣還打造了“線上+線下”咖啡營銷模式。線下以文化賦能為核心,豐收節期間在臘勐鎮、鎮安鎮舉行了中國龍陵高海拔精品咖啡烘焙賽及龍陵高海拔咖啡基地調研觀摩活動,成功舉辦首屆龍陵咖啡文化節活動,通過咖啡生豆大賽、烘焙賽、滇緬路徒步、美食賽等特色活動,深挖康養文旅價值。豐收節期間,全縣接待游客數量3.6萬人次,實現旅游業總收入1500余萬元。線上依托電商新業態,構建“咖啡+直播+電商”營銷矩陣,成功破解線上流量轉化密碼。

聯農帶農機制興業富民。構建“龍頭企業綁專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社綁咖農”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企業+基地+黨組織領辦的專業合作社+咖戶”的發展模式,創新“硬件設施作價入股”“利潤雙綁+二次分紅”等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土地入股+訂單農業”模式,引導農戶以土地、勞動力參與合作社經營,與農戶簽訂保底收購協議,采取訂單收購、土地流轉、代耕代種、吸納就業等方式與咖農實現合作共贏。目前,全縣共注冊咖啡企業46個,培育咖啡個體戶189戶,扶持壯大咖啡專業合作社3個,帶動2000余戶咖農戶均增收2.1萬元。
通訊員/龍陵縣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