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龍陵縣勐糯鎮褚橙產業基地進入2023年采摘季,現已采摘分揀鮮果400余噸,預計年產量約18000噸,產值約1.1億元。目前,產品已覆蓋全國所有省會城市,重點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銷售,逐步打通高端水果銷售市場,2023年,與佳農食品、山姆會員超市分別簽訂訂單5000噸、3000噸。

近年來,龍陵縣依托豐富的地熱、礦產、氣候等自然資源優勢和溫泉養生文化、抗戰文化、黃龍玉文化等得天獨厚的人文資源優勢,強化黨建引領示范帶動作用,緊緊圍繞綠色硅材、綠色食品、農文旅融合等重點產業鏈落實“五個一”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即細化一份引資清單、瞄準一批目標企業、繪制一張招商地圖、組建一支“工作專班”、梳理一套服務流程,明確各產業鏈招商路徑,以資源換產業、以資源換市場、以資源換技術,著力實現以招商引資推動發展壯大資源經濟。

礦產資源方面。龍陵縣內已探明礦藏有鉛、鋅、硅等60余種,特別是硅礦遠景儲量達4160萬噸,龍陵縣工業硅產業通過多年發展,依托升級設備、創新技術、改進工藝等,不斷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企業能耗,已基本形成產業集群,有效助推工業產業穩步發展。2021年以來,圍繞礦產資源延鏈補鏈引進鉛鋅礦開采和選礦、工業硅生產、金屬硅粉粒加工等項目11個,協議資金42.17億元。目前,已建成投產2個,正在建設和開展前期工作9個。投資9億元建設的龍陵運啟黃龍玉博物館擬確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綠色食品方面。龍陵縣立足亞熱帶季風氣候,立體氣候明顯的特點,大力發展綠色食品,以褚橙品牌為支撐的高原特色農業產業,每年從8月開始,多批次聘請多家第三方機構對鮮果進行農殘、重金屬等檢測,嚴苛的檢測標準在業內首屈一指;采用紅外線、光電探測等技術對采摘鮮果逐個檢測糖度、酸度、色澤、大小,精準進行等級分類,切實維護品牌形象,逐步成為行業標桿。以龍陵紫皮石斛為主導的特色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龍陵縣先后榮獲“中國紫皮石斛之鄉”“云藥之鄉”等稱號,龍陵紫皮石斛種植面積及產量均占全國的70%以上和全省80%以上,從石斛品種選育、基地化種植、楓斗加工交易、飲品藥品保健品研發制造的全產業鏈在龍陵基本形成,石斛產業已成為龍陵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支柱產業,是宣傳推介龍陵的重要名片。

地熱溫泉方面。龍陵溫泉資源豐富,全縣有溫泉42處,泉眼上千眼,溫泉種類包含氡氟泉、碳酸泉和硫磺泉等多種溫泉,對心腦血管疾病、風濕病、肌肉神經痛、皮膚病等多種疾患均有較好療效。近年來,龍陵深入實施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成功引進了邦臘掌溫泉項目、老梨樹溫泉康養項目,打造富有龍陵特色的溫泉康養產品集群,推動溫泉旅游業向多業態、多元化轉型升級,促進地熱溫泉資源轉化經濟優勢和地方發展動力。以邦臘掌溫泉為例,泉水中含有最佳濃度的氡、氟、納、偏硅酸根等23種于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屬典型的氡氟泉,同時還擁有碳酸泉、硫磺泉。2009年,通過招商引資引入龍陵縣邦臘掌溫泉有限責任公司投資開發邦臘掌溫泉養生度假區,憑借得天獨厚的溫泉資源,從單一的功能開發、粗放經營、低層次服務向多元化、人性化、高水準個性服務方向發展,涵蓋生態浴場、度假酒店、別墅區、功能療養區等,致力于精心打造滇西旅游度假、休閑養生的高端旅游療養勝地。近日,在中國旅游協會溫泉旅游分會主辦的第十屆中國溫泉旅游推廣季暨第六屆金湯獎頒獎典禮上,邦臘掌溫泉榮獲第六屆金湯獎“十佳養生溫泉”獎項。

紅色旅游方面。作為滇西抗戰的主戰場,松山大戰遺址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二戰戰場遺址之一,共有遺址69個,遺跡815個,保存完好的戰壕約13200米,以其無法拷貝的唯一性,成為人們追憶抗戰歷史、體驗抗戰文化的一個重要“磁點”。龍陵縣累計完成投資3.5億元,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并先后被確定為云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第二批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松山旅游小鎮已全面實現開放服務,接待游客數量和培訓人數逐年增加,2023年以來,松山干部教育基地承接各類培訓班301期7912人。目前,龍陵縣正積極與企業對接洽談,力爭引進投資企業對松山旅游小鎮進行規范化管理和科學化運營,打造以松山抗戰主題景區為核心支點,進而輻射激活縣域優質資源的旅游環線。
供稿/龍陵縣投資促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