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許嘉煒帶著黃浦江畔人民的深情厚誼,跨越了千山萬水,來到了滇西邊陲——龍陵,在1000多個掛職的日日夜夜里,許嘉煒嚴格按照“中央要求、龍陵所需、閔行所能”,以實干為筆、擔當為墨,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道路上,留下了堅實而溫暖的足跡。
項目賦能,夯實發展根基

許嘉煒深知,項目是發展的引擎,只有把項目做實做好,才能真正為龍陵的發展注入持久動力。期間,他嚴格按照東西部協作要求,像一位辛勤的“項目管家”,精心謀劃、全力推進滬滇協作項目。三年間,他累計實施完成了65個滬滇協作項目,涉及資金1.2億元。一個個項目如同一顆顆種子,在龍陵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在楊梅山村石斛花卉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鼓槌石斛、球花石斛、金釵石斛等各色石斛花卉競相綻放。基地負責人盧正運正耐心地打理著自己的“美麗產業”。提及石斛花卉滬滇協作項目,盧正運心懷感激地說:“多虧了滬滇協作項目的支持,基地才能運行得這么好。我們會用心經營,帶動更多的群眾在石斛花卉這條道路上增收致富。”
“許嘉煒同志先后引進了800萬元的滬滇協作項目資金,建成了石斛花卉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林下立體種植示范基地和苗床種植示范基地。這些基地不僅規模大,而且建設標準高,總面積達到了27600平方米。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能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60萬元,惠及群眾3000多人。”提及石斛花卉產業項目,龍陵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匡家華感慨道。
為使項目順利運營,許嘉煒還積極組織經營管理團隊通過外出參觀學習、培訓等方式,提升團隊的經營管理能力。“許嘉煒對項目的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關,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建設,再到后期運營,都傾注了大量心血。”匡家華由衷地談道。
情系民生,守護幸福希望
除了產業項目,許嘉煒還特別關注民生領域。在實地調研走訪中,許嘉煒了解到龍陵縣有1700名留守兒童。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許嘉煒積極向閔行區申請實施“把媽媽留在身邊”培訓項目。2024年,在許嘉煒的努力下,培訓項目順利落戶龍陵。項目以家庭教育為主線,開展了電商、石斛楓斗制作、家庭教育、婚姻家庭矛盾調解、法律知識宣傳等多方面的培訓,共舉辦28期,培訓婦女1500余人。“通過培訓,許多媽媽掌握了新技能,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既能陪孩子度過關鍵期,又能賺錢養家,真正實現了雙贏!” 龍陵縣婦聯主席楊彩煥深情地說道。
“看到孩子們能和媽媽在一起,我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這些項目不僅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也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援滇工作的意義。”許嘉煒坦然地說道。

深挖特色,點亮鄉村振興
龍陵縣龍江鄉文旅融合發展取得可喜成績,是許嘉煒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點睛之筆”。初到龍陵,許嘉煒就一頭扎進基層,進行實地考察。“2022年7月,我到龍陵掛職,第一次到龍江就感覺到這是個非常有潛力的一個地方。通過三年時間的打造,我們成功地將龍江鄉打造成為一個具有品牌知名度的鄉村振興示范點位,為龍陵的發展增添了一抹亮色。”許嘉煒回憶道。
三年內,許嘉煒為龍江鄉累計協調了3580余萬元的滬滇項目資金,持續激發“梯田+水稻+稻花魚”“茶葉品牌產業”潛能。談起龍江鄉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龍江鄉黨委書記段春榮對許嘉煒贊不絕口:“作為一名援滇干部,許嘉煒同志為龍江鄉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在項目規劃階段,他多次邀請專家前來考察,和我們一起研究發展思路。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他積極踐行‘一線工作法’,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云南省主場活動選定在龍江鄉稻田公園舉行,這不僅是對龍江鄉發展成果的肯定,也讓更多人看到了滬滇協作的力量。
“項目的實施,不僅增加了我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群眾也通過發展旅游開辦了農家樂、銷售農特產品等方式‘錢袋子’鼓起來了。項目不僅讓稻田變美了,‘錢景’也更美了。”龍江鄉赧等村黨總支書記朱朝新笑容滿面地說道。
牽線搭橋,匯聚發展合力
許嘉煒不僅是項目的推動者,還是滬滇兩地合作的“橋梁搭建者”。三年時間里,他積極協調,引進上海及其他東部省份9家企業投資落地龍陵縣,引進投資超3.2億元,帶動勞動力就業人數超500人。在咖啡銷售方面,他幫助對接上海葵潤實業公司與上海閔行區后勤公司,每年采購龍陵高山咖啡7噸,價值40多萬元。此外,他還協調社會組織及企業向龍陵縣幫扶捐贈共計733萬元物資(含現金),為困難群體送去溫暖和希望。同時,許嘉煒還大力推動龍陵縣農特產品銷往上海,累計銷售金額達2億多元。
談起咖啡銷售,龍陵縣供銷社主任楊海濤感激地說道:“許嘉煒同志,非常關心我們龍陵的咖啡產業發展,主動對接上海市場,打通咖啡銷售渠道,讓老百姓種植咖啡更有信心。”
“我們通過展銷會、電商平臺的方式讓龍陵的各種農產品能夠進入上海市民的餐桌、進入千家萬戶,讓上海市民能夠感受到龍陵本地農特產品的特色。”許嘉煒平靜地說道。

初心如磐,山海協作情誼深
“在龍陵工作的三年時間里,龍陵毫無疑問地成為了我的第二故鄉,希望通過我三年來的努力,能幫助龍陵縣的百姓提高收入、未來發展更加美好,我將把上海援滇干部的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讓滬滇協作助力龍陵加快鄉村振興步伐。”許嘉煒感慨萬千地說道。
從黃浦江畔的閔行區到滇西雨屏的龍陵,許嘉煒跨越千里,將自己的汗水和智慧灑在龍陵這片熱土上。他用一個個實實在在的項目,一項項溫暖人心的舉措,詮釋了一名援滇干部的責任與擔當。在滬滇協作的道路上,許嘉煒是執著的“追光者”,追逐著鄉村振興的夢想之光,照亮了龍陵發展的前行之路,也在滬滇兩地人民心中架起了一座堅實而溫暖的橋梁。
供稿/李長明 陳彩芬 趙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