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龍陵縣勐糯鎮海頭村榮膺 “全國文明村鎮”稱號,這一榮譽是對海頭村多年來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努力奮進的肯定。

海頭村坐落于勐糯鎮南部,距龍陵縣城98公里,轄6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截至2024年末,共有832戶3875人。
近年來,海頭村立足資源稟賦,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的致富路。堅果林漫山遍野,甘蔗林隨風搖曳,石斛在林間吐露新芽,香料煙、雪茄煙與現代蔬菜基地綠意盎然,六大主導產業如同六駕馬車,拉動鄉村經濟飛速向前。

2024年,全村總收入突破1.2375億元,人均收入達1.95萬元,村集體經濟實現22.058萬元的新突破。聚民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等5個專業合作社,以及范大叔、港平農業等3家龍頭企業,猶如產業發展的“定海神針”,通過“企業 + 合作社 + 農戶”的模式,帶動村民深度參與產業鏈條。“以前種地靠天吃飯,現在跟著合作社種堅果和蔬菜,一年收入翻了好幾番,日子越過越有盼頭!”村民段早蘭說。

在產業發展的同時,海頭村嚴守生態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植發展血脈。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村里積極引進先進加工技術與設備,對特色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堅果零食、石斛楓斗、石斛花茶、堅果油等,一系列深加工產品一經推出便暢銷全國。為拓寬銷售渠道,村里組織電商培訓班,培養出一批“新農人主播”。如今,直播間里熱鬧非凡,主播們熱情洋溢地推介著家鄉特產,海頭村的農產品乘著互聯網的東風,走上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餐桌。

農文旅融合為海頭村注入新動能。碧波蕩漾的大海濕地每逢盛夏,千畝荷花競相綻放,游客們泛舟湖上,聞荷香、品荷茶、享荷葉宴,沉浸式感受田園詩意。村民余寶英在濕地旁經營的傣味農家樂生意火爆,她笑著分享道:“以前我在外地打拼,看到家鄉生態美了、人氣旺了,果斷回來創業。現在一年收入30萬元,還能照顧著家人,這日子太舒坦了!”
三村古村落則是民俗文化的活態博物館。傣族織錦藝人飛梭走線,將民族風情編織進絢麗的錦緞;馬腿琴傳承人指尖撥動,悠揚旋律訴說著古老故事。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村里還開發了蔬菜采摘、水果種植等農事體驗項目,讓游客“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
同時,海頭村以文明鄉風建設為抓手,開展 “最美庭院”“道德模范” 評選,用身邊榜樣傳遞正能量;組織理論宣講、文化下鄉等活動,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通過完善村規民約,破除陳規陋習,推動移風易俗。同時,扎實推進愛國衛生“七個專項行動”與“廁所革命”,村莊道路干凈整潔,庭院綠樹成蔭,村民趙勝邦感慨:“現在村里環境美了,大家自覺維護,鄰里互幫互助,日子越過越和睦,就像生活在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從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到摘得“云南省衛生村”“云南森林鄉村”稱號,再到榮膺“全國文明村鎮”殊榮,海頭村憑借一項項榮譽,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站在新的起點上,海頭村將繼續以產業為基、文明為魂、治理為要,向著共同富裕的目標奮勇前行,書寫新時代鄉村發展的精彩華章。
記者/趙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