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糯鎮位于怒江峽谷畔,是龍陵縣最偏遠鄉鎮之一,距縣城98公里,車程3小時,雨季常因山體塌方、交通擁堵,需4到5小時才能抵達。曾因匱乏的醫療資源,再加上交通不便,就醫難成了當地群眾的心頭病。
2023年9月,龍陵縣做出大膽改革,充分整合全縣醫療資源,由縣域緊密型醫共體總院龍陵縣人民醫院全面托管勐糯鎮中心衛生院,龍陵縣人民醫院勐糯院區正式成立,開啟了“一院兩區”的創新模式。僅僅一年半時間,勐糯院區便實現了新院區整體搬遷,開展新技術57項,年門診人次達10.5萬人次,出院人次同比增長29.11%。在2024年末,勐糯鎮全鎮人口僅1.928萬人,究竟是什么力量,讓它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實現如此飛速發展?

強力攻堅新院搬遷,奠定院區發展根基
在勐糯鎮,11層高的勐糯院區新醫療大樓格外醒目,它像一座“燈塔”,照亮基層百姓的健康之路。走進新院區,環境明亮,設備先進,分區合理,處處彰顯“以患者為中心”。“以前看病在老院,設施舊、門診少,很擁擠。現在新院區有縣級專家,技術、環境和服務都好了,周邊百姓也來這兒看病。”勐糯鎮大寨村村支書魯麗華說道。
龍陵縣把勐糯院區新院搬遷當作解決群眾就醫難題的重點,相關部門掛圖作戰,各參建單位全力推進,歷時7個月,2024年4月新院區完成整體搬遷。新院區占地48畝,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開放250張床位,設7個門診科室,新成立3個臨床科室,添置GE16排CT、宮腔鏡、腹腔鏡、LEEP刀等新進設備26臺(套),投入額9000余萬元,為院區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縣級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勐糯院區真的太厲害了!”不久前,因外傷康復出院的大寨村民甘定文逢人便夸。今年3月初,甘定文不慎從高處摔落,導致創傷性血氣胸,生命垂危。勐糯院區外婦科迅速做出判斷,立即為他進行胸腔閉式引流,成功將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以前這種危重患者轉上級醫院很危險,現在在總院專家帶領下,我們能處理常規外傷,開展腹部微創手術,危急重癥救治有很大突破。”外婦科業務骨干楊富東說。
自勐糯院區成立后,龍陵縣醫共體總院定期派醫療隊駐點幫扶。截至目前,已派出6批31名涵蓋內、外、婦、兒、中醫等多學科的專家,接收34名院區醫務人員進修,重點提升基層診治和搶救能力。總院醫療隊創造多個首例。例如:首例心臟彩超、首例腹腔鏡下膽囊、闌尾切除術、首例宮腔鏡手術、首例痛風石清除術、首例輸尿管鈥激光碎石、取石術……成功救治了眾多危重癥患者。
2023年9月以來,勐糯院區共開展新技術57項、手術842臺,開展檢驗檢查275項,住院病種562種,2025年1月接收鎮外就診患者達2484人次,同比增長485人次。除了醫療幫扶,總院在醫療質量安全、運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患者就醫體驗等方面給予勐糯院區大力指導,參與院區重大決策、幫助優化管理結構、完善院區規章制度、健全績效與薪金分配制度,提高了院區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水平,確保院區良性發展。勐糯院區通過多項驗收,獲國家衛生健康委表揚。

上下協同緊密聯動,促進分級診療實施
今年3月,家住勐糯鎮田坡村的59歲患者郭美新,因“急性闌尾炎伴闌尾穿孔”到勐糯院區就診。考慮到患者年紀大、病情重、麻醉風險高,院區醫務人員評估后,決定將其轉至總院治療。
“我們跟總院提前聯系好,直接用救護車把患者送到普外科病房。術后第三天,患者就轉回我們院區康復了,整個過程方便快捷,患者特別滿意。”談及總院接管后暢通無阻的轉診通道,院區外婦科楊富東滿是欣慰。
“一院兩區”模式,不僅拉近了兩院醫生的距離,讓雙向轉診得以高效實施,還促進了業務水平的共同提升。借助信息化建設,實現醫療信息共享、檢驗結果互認、慢病管理一網歸集,“鄉檢查、縣診斷”成為日常操作。醫共體內藥品集中采購,統一縣鄉村三級慢病藥品目錄,讓慢病常用藥在鄉鎮就能輕松獲取。完善雙向轉診機制,制定明確轉診標準,開辟綠色轉診通道,確保轉診患者能夠迅速對接專科資源。此外,院區還積極組織醫務人員進村入戶、進單位企業開展免費義診、政策宣講、慢病隨訪、健康宣教,大力普及“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在鄉鎮解決”的理念,引導居民養成基層首診的習慣,全力構建分級診療格局,實現醫療資源的高效利用,切實提升邊疆群眾就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