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傳統認知里,春天是播種希望的季節,可在龍陵縣龍江鄉的田野間,卻呈現出一派熱鬧非凡的豐收場景,主角便是那春日里的“致富寶貝”——赤松茸。

“歡迎進入直播間的寶寶,咱們現在是在魚米之鄉·魅力龍江,這是當地種植出來的新鮮赤松茸......”每天中午10:30,龍江鄉新寨村的食用菌生鮮冷庫基地便熱鬧開來。直播、分級、打包、發貨,工人們分工有序,確保以最快的速度將最新鮮的赤松茸送到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餐桌上。

說到新鮮,每天一大早,村民們便穿梭在菌壟間,及時采摘長勢正好的赤松茸。目前還未迎來出菌高峰期,隨著氣溫回暖,出菌量會日漸增多,采菌周期也可從1月持續到5月份左右。今年,村民李慶芬家也栽種了2畝,她一邊摘菌一邊高興地說:“你看,這些赤松茸的品相和品質都太好了,送到收購點或許能評為一級菇。今天大概能采四五十斤,采了后直接送給老板就行了。”
村民口中的“老板”是來自浙江省的胡為勤,之前他在外地栽種食用菌。看中龍江的自然氣候條件和便利的交通,再加上當地有著50多畝的木耳產業發展基礎,于是胡為勤于2024年9月來到龍江并成立公司,專門發展食用菌產業。
“到目前為止,收購量大概有50多噸了。通過線下賣到昆明、深圳、廣州等地。同時,我們也在電商平臺、直播上售賣。目前整個銷售形式都是供不應求。”公司負責人胡為勤一邊指導工人分揀,一邊說道。

胡為勤來到龍江鄉新寨村后,當地為他們提供了1個菌包加工廠和2個冷庫。公司還聯合村里組織開展了技術培訓,先墊資為農戶提供菌種,教大家種植、管理,包回收,并且還帶動了當地10多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楊林香以前在外打工,她現在回到村里,每天和村民們過來分級、打包,不僅有收入,還能照顧老人小孩,她感到非常滿意。尤其看著村民們來賣赤松茸的收入還可以,楊林香表示明年也要種上幾畝。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龍江鄉新寨村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采用“黨組織+公司+農戶”的模式,在發展黑木耳的基礎上,又發展赤松茸50多畝,畝產量有望達到4噸多,預計實現產值200萬元。

龍江鄉新寨村黨總支書記沈家相表示,下步,村里將與引進的食用菌公司攜手打造產業帶,以新寨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的群眾種植黑木耳、赤松茸、小香蕈等菌類500多畝,錯峰種植,實現全年種植采收,促進群眾增收,讓“小蘑菇”為鄉村振興注入“大魔力”。
記者/徐 靜 侯云鵬 趙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