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龍新鄉茄子山村,提及蘇會美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一名村干部,她耕耘基層36載,踐行初心促發展;身為一名人大代表,她建言獻策34年,潛心為民謀福祉。

蘇會美曾被評為市級2005年度“雙學雙比”活動女能人、2009年保山市檔案系統先進工作者、云南省扶貧好村干部、保山市第一屆村(社區)“十佳”支書、保山市優秀黨務工作者,2019年12月被云南省司法廳授予“連續從事人民調解工作30周年”榮譽證書。

潛心思考,改善條件。2013年,茄子山村被納入貧困村,鎖定建檔立卡88戶362人,是龍陵縣33個貧困村之一。作為村黨總支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蘇會美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如何才能擺脫貧困”是蘇會美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僅憑一人之力肯定解決不了問題,她將村“兩委”班子凝聚起來,與扶貧工作隊一起開會、商議、探討脫貧問題。路不通、路況差,就積極向上級匯報、爭取資金,帶領村民們通路、硬化道路,實現了村村通。黃家組老寨子處于地質災害點,汛期易發生滑坡災害,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她就努力爭取讓該小組搬到易地扶貧搬遷點,改善群眾生活條件。2017年底整村脫貧退出和建檔立卡貧困戶退出各項指標全部達標,貧困發生率為1.55%,在全鄉率先實現整村脫貧出列,并被市級評為脫貧攻堅紅旗村。提及蘇會美,茄子山村民用一個“好”來評價她。

治理有方,鄉村和睦。茄子山村地處冷涼山區,氣候條件相對惡劣,且由于1995年茄子山水庫的修建,村里的高產農田基本被全部淹沒,剩余的大多都是貧瘠難耕的山坡地。除養殖豬牛、種植蔬菜以外,群眾難以有其他生存之計。2004年,龍陵黃龍玉橫空出世,茄子山村作為精品黃龍玉的主產區之一,村民紛紛加入開采行列。由于水庫移民遺留問題和黃龍玉開采引發的矛盾,茄子山村成了有名的“上訪”村。
不能讓別人一提起茄子山就是“窮山惡水出刁民”,蘇會美內心想道。她團結村“兩委”班子成員,以自治、法治、德治為抓手,走出一條社會治理新路子。首先就是制定規矩,自2000年,茄子山村首部村規民約制定以來,共修改完善8次,確保村規民約真正做到符合民意。其次就是發揮村民自治作用,村中男人大多外出務工,留在村里的多為婦女,蘇會美充分發揮婦女力量,組建婦女調解隊,帶領婦女學法、知法、守法、用法,讓她們主動參與社會治理。10多年來,凡是婦女調解隊解決的矛盾糾紛,無一起上交到鄉司法所。2019年12月,茄子山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鼓勵自治,鄉風文明。為了鼓勵村民們從“旁人”轉變為“主人”,蘇會美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積分制”的工作模式,讓“愛心超市”以“小積分”激發治理“大動能”。
除了傳統的政策知曉、家庭美德、人居環境等,她還結合村情加入了畜牧養殖、外出人員務工、產業發展、志愿服務等加分項,形成了茄子山特色的“愛心超市”方案。通過積分兌換,更好地規范了村民的行為,調動了村民的服務積極性,村民們比著干、爭著干、主動干,形成了“為民惠民靠民,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供稿/ 龍新鄉人大主席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