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龍陵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結合就業“幸福里”社區創建工作,在城區就業“幸福里”社區開展第一期石斛楓斗加工培訓班,培訓班共60人,培訓時間48個課時,由就業“幸福里”社區運營方龍陵縣富民石斛專業合作社出資成立的龍陵縣益民職業培訓學校負責培訓。培訓結束后,學員將正式入駐城區就業“幸福里”社區從事石斛楓斗加工,實現就地就近就業。

為有效解決用工主體找工難、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增收難,龍陵縣結合石斛產業發展用工需求,于2024年在城區建設1個就業“幸福里”社區新型勞務用工平臺,打造企業用工和群眾就業“直通車”。
城區就業“幸福里”社區由政府提供場地,在龍陵石斛交易市場建成600平方米的石斛楓斗加工服務中心,設置加工室、烘烤室、儲存室、辦公室等功能室,配備烘烤機、電火盆、楓斗儲存柜、石斛鮮條擺放架等生產加工設備,可以同時容納近200人的加工規模。
就業“幸福里”社區由龍陵縣富民石斛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人社部門負責監督指導。合作社負責對接企業和市場,組織勞動者入駐就業“幸福里”社區,將烘烤好的石斛鮮條提供給入駐人員進行楓斗加工,免費提供加工工具,免收電費,并按約定的加工費回收加工好的石斛楓斗,按照靈活就便的原則,統籌安排好不同時間段入駐人員的工作,同時安排專業教師對入駐人員開展技能培訓和技術指導,確保人人有活干,人人能干好。

3月29日,城區就業“幸福里”社區已正式啟用,通過前期的廣泛宣傳動員,目前已有100多人有意向到就業“幸福里”社區從事石斛楓斗加工,現在正在分批次開展石斛楓斗加工崗前培訓。
通過打造城區就業“幸福里”社區,解決了城區無規范安全的石斛楓斗集中加工場地的短板,為城區及周邊村(社區)從事石斛楓斗加工的勞動者提供了就業場地,進一步完善了石斛產業發展服務鏈,有效降低了加工者在家自行加工帶來的用電用火不安全的風險。同時充分整合零工資源,提升了就業組織化程度,增加了群眾務工時長,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安心就業,持續穩定增收,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