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為期15天的龍陵縣2023年殘疾人職業(yè)技能——石斛楓斗加工培訓在龍江鄉(xiāng)新寨村的石斛楓斗加工廠圓滿結束,為當地殘疾人下一步就業(yè)拓寬了渠道。
龍陵不僅是“中國紫皮石斛之鄉(xiāng)”,還是全國石斛楓斗加工第一縣,許多群眾在農閑的時候從事楓斗加工,實現了長年增收。為了讓農村殘疾人也加入這一“指尖致富”行列,實現就地就近就業(yè),龍陵縣整合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總工會、縣殘聯(lián)等部門的相關項目,由龍陵縣益民職業(yè)培訓學校的教師圍繞職業(yè)道德、楓斗加工技術、職業(yè)病預防等內容開展。培訓中,老師教的耐心,51名學員學的認真,大家都表示收獲多多。

一名學員說:“一項簡單的農活對我們來說都很難,遠處去不了,我就在家?guī)腿丝椕粋€月有200—300元的手工費。國家政策越來越好,這次專門組織我們來培訓,現在學會了,回去后又多練多做,爭取以后通過加工楓斗多賺點生活費。”
另一名學員一邊認真地學做楓斗,一邊說道:“這次培訓我積極報名,學到了不少本領,技術得到了提升。下一步,加工廠有石斛的時候我們會積極拿回家加工,增加家庭收入。”

本次培訓的范圍涵蓋了龍江鄉(xiāng)在勞動力范圍內不能外出務工的、想從事石斛楓斗加工的、符合培訓條件的殘疾人,向他們傳授楓斗加工技術,同時每天給予每人100元的生活補助。龍江鄉(xiāng)新寨村黨總支書記感慨地說:“縣上整合這個培訓項目到基層,真真是老百姓的福氣。就拿新寨村來說,家家都加工楓斗,戶戶都實現增收。這一批殘疾人培訓涵蓋了全鄉(xiāng),對殘疾人下一步的增收將會有很大幫助。”
就業(yè)是民生之本,促進殘疾人就業(yè)是幫助他們增加收入、融入社會,實現人生價值和夢想的重要途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龍陵縣開展的本次殘疾人職業(yè)技能,拓寬了殘疾人就業(yè)渠道,期待他們在未來的楓斗加工過程中能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記者/徐靜 賀彬 趙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