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526288-X/20250624-00001 | 發布機構 | 龍陵縣象達鎮人民政府 |
| 公開目錄 | 促民增收 | 發布日期 | 2025-06-24 |
| 文號 | 瀏覽量 |
“綠葉輕搖,碧波蕩漾,風吹禾稻翻新浪。”眼下,龍陵縣象達鎮旱地優質稻正值生長關鍵期。為牢牢守護“米袋子”,保障糧食安全,近一個月來,當地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零距離”技術服務,用實干擔當奮力書寫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豐收答卷”。
一線深耕,田間服務解農憂。象達鎮農技人員以腳步丈量土地,將服務直通農業生產一線。在田間地頭,他們針對旱地優質稻種植技術難題,圍繞殺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關鍵環節展開現場示范講解。如,在殺草時,細致講解禾本科雜草、闊葉雜草及混合雜草之間藥劑搭配的使用與注意事項;施肥環節,則依據不同地塊苗情,為農戶提供精準方案,如,分蘗期:秧苗4葉期每畝追施尿素和復合肥各10千克促分蘗,拔節期:每畝再追施尿素和復合肥各5千克。
鎮級旱地優質稻技術服務指導組應運而生,通過“技術員+網格長”機制,劃分責任田,每周至少開展2—3次巡田工作。他們仔細觀察稻苗生長狀況,一旦發現缺苗斷壟、生長不良、病蟲害等問題,便現場分析解決。遇到疑難病癥,及時通過工作群向上級農技專家請教,以“線上+線下”模式,實現農技人員到戶、技術到人、良法到田。
走訪中,農技人員主動與農戶交流,收集種植管理難題及對技術服務、農資供應的需求建議。針對農戶反映的農資購買不便問題,協調當地農資經銷商送藥到田間。同時,建立長期聯系,為農戶建立服務檔案,記錄每次服務的內容、發現的問題及解決措施。通過電話回訪、實地查看等方式,跟蹤稻苗在采取措施后的生長變化,如雜草密集區域是否得到有效封殺、病蟲害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調整施肥后稻苗長勢是否改善等,確保服務取得實效。
雙軌并行,創新模式強產業。象達鎮創新采用“實驗+示范”雙軌并行模式,推進旱地優質稻產業發展。在品種篩選上,堅持引種與試驗并重,對滇禾優811、滇禾優801、滇禾優220、滇禾優34等6個品種進行小面積試驗,綜合考量其抗旱性、抗倒伏性、豐產性、養分吸收效率等指標,篩選出最適宜當地旱地種植的品種。
示范推廣方面,采取“兩步走”策略。首先,選取海拔適中、土地連片的村組,在綜合保障和技術服務中心全程指導下打造示范田,確保示范效果顯著,讓群眾直觀看到效益;其次,以營坡村朱東畢戶2024年成功種植案例為樣板,在小組會、戶主會上精準動員,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更多農戶參與旱地優質稻種植。目前,赧灑村、營坡村、象達村、朝陽村已建成400畝示范樣板。
這場從“水種”到“旱種”的農業變革,不僅改變了大山深處的耕作方式,更讓科技興農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