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寨鄉以“五個一”黨員聯戶主題實踐為抓手,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的核心作用,將目標牢牢鎖定在增收共富這一關鍵目標上,緊緊圍繞各村實際情況,精準施策,通過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展庭院經濟、農作物種植等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站穩群眾立場,壯鴻鵠之志領題攻堅。充分發揮黨員“領頭雁”作用,黨支部書記牽頭,各支部黨員聯動,每月通過開展“五個一”黨員聯戶主題實踐,以10戶為單元,因地制宜劃分微網格102個,有履職能力的771名黨員聯系服務4220戶群眾,堅持每月串一回“門子”、講一點政策、問一下民意、促一項工作、辦一件實事,積極聽取群眾意見建議,了解群眾生產生活狀況,關注群眾需求,為他們排憂解難,通過面對面傳遞黨的聲音、傾聽群眾意見、辦成一批民生實事,助推農村矛盾糾紛化解、政策宣講、人居環境提升、產業發展等方方面面取得實效,有效破解了基層治理難題。截至目前,已走訪群眾4220戶,理論政策宣講5777次,排查風險隱患51個,民意收集103條,為民辦實事364件,化解矛盾糾紛33起。

找準群眾需求,鍛服務之能解題實踐。聚焦優勢產業。鞏固傳統種植業,大力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兩煙”、核桃、茶葉等傳統產業穩步擴能增效,火腿、核桃油、牛油果等特色產業起步成勢。截至目前,全鄉茶葉種植面積達7100畝,堅果種植面積達3351畝,中藥材種植面積達778畝,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盤活閑置資源。通過依托得天獨厚的水源優勢,爭取項目資金310萬元,新建1500平方米的山泉水廠1個,建立“村集體+企業+群眾”的利益聯結機制。水廠建設過程中,采用吸納就業的方式,招收周邊村寨10余人參與水廠管理及建設,人均增加收入1萬余元,每年穩定用工20人,帶動群眾家門口就業,實現群眾走出“家門”就進“廠門”,每年員工的務工增收達60余萬元,人均每年增收超過3萬元。找準發展路徑。梨樹坪村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構建“12345”庭院經濟新模式,社員代養石斛,每盆石斛有3元代養費,同時參與合作社分紅,預計每年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示范園常年務工20余人,人均收入2萬余元。

緊盯群眾期盼,優產業之勢帶動增收。全面推行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以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為抓手,坡頭醉宜專業合作社,建成坡頭火腿加工廠后采用現金入股、社員定向出售鮮腿給合作社入股、寄售入股等多種切合實際的入股形式,經過合計折算運營,每種入股方式社員都能實現“二次分紅”;濫壩寨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實施烤煙育苗示范點建設項目,2024年以來,帶動周邊碧寨村、擺達村350余戶煙農增收1500萬元以上,幫扶脫貧戶及“三類監測”40余戶,平均每戶增收可達8000元左右,形成較好的聯農帶農作用。加大農文旅融合力度。成功舉辦“怒江明珠·滇西碧寨”第三屆、第四屆山歌會,帶動60余家個體工商戶及1000余名群眾累計創收900余萬元。突出“品牌效應”,凝聚發展合力。注冊“碧寨”“碧寨味道”商標,深度挖掘本土資源潛力,精心整合“天寧火腿、古樹核桃油、熱帶果蔬”特色“土特產”,坡頭火腿加工廠、擺達核桃油加工廠投入使用并發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