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碧寨鄉堅持“黨建強基、文化鑄魂、旅游富民”的發展思路,以“山歌會”為文化紐帶,以鄉村旅游為主攻方向,推動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走出了一條“紅色引領、文旅搭臺、群眾受益”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以文鑄魂,讓山歌成為“紅色課堂”。碧寨鄉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碧寨山歌會”為載體,以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惠民助農政策為輔,將黨的理論政策轉化為群眾聽得懂、傳得開的“鄉音俚語”,切實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持續培育文明新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2019年以來,邀請4名“碧寨山歌”非遺傳承人、2名山歌協會骨干成員開展山歌編創,共編唱《山歌唱響二十大》《黨的惠農政策進農家》《山歌唱起來普法》等黨的創新理論山歌宣講曲目21首,發動50余名非遺傳承人、山歌愛好者、黨員干部擔任志愿者,利用群眾會、校園課間操等形式,廣泛開展“聲”入人心、山歌明“理”等理論宣講志愿服務活動230余場次,覆蓋群眾22000余人。2024年9月,“碧寨山歌文藝宣講”項目獲保山市第三屆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大賽金獎。
以節為媒,讓山歌變身“流量密碼”。碧寨鄉立足山歌特色,采取“政府搭臺、群眾唱戲”的方式,每年舉辦一屆山歌會,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宣傳策略,持續加大對外宣傳力度,不斷提升碧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2024年2月,“怒江明珠·滇西碧寨”山歌會入選云南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優秀案例。2025年春節前夕,成功舉辦第五屆山歌會,在線下,組織開展山歌賽、打歌賽、籃球賽等比賽項目,吸引23支團隊196人參賽,現場觀看人數5000余人;在線上,借助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平臺宣傳造勢,山歌會迎賓晚會當晚,20余名網絡主播利用線上平臺進行直播,線上瀏覽量達40余萬,微博話題閱讀量達503萬,微博直播登上熱搜榜第4名。
以歌興業,讓山歌激活“共富引擎”。碧寨鄉在農文旅融合上持續發力,高質量打造“山歌+文旅融合”新平臺,圍繞“猴城—古樹林沙灘—長沙壩”特色旅游精品路線,以打造“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旅游點位為重點,構筑多元化旅游業態體系,成功吸引游客到碧寨“聽山歌、賞非遺、逛大集、品美食”。2025年山歌會期間,碧寨鄉在游客聚集地、節慶活動現場開展文化活動組織、游客服務、交通引導、文明勸導等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務,營造文明和諧的旅游環境;在碧寨街子設立12個展銷臺,展銷天寧火腿、古樹核桃油、八月瓜茶等農特產品,帶動村集體增收4萬余元;在古樹林沙灘、長沙壩兩個旅游點開設美食、娛樂攤位60余個,帶動村集體增收6萬余元。在此期間,全鄉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帶動60余家實體個體工商戶及1000余名群眾累計創收460余萬元,實現“一節帶火全鄉、一歌激活百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