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24°附近,高黎貢山的余脈環抱著一片秘境——龍陵縣龍江鄉三臺山村。雨后的村莊,云霧漫過樹梢,88.77%的森林覆蓋率,不僅繪就了一幅靜謐的自然風光,更孕育了豐富的生態資源。腐葉層下,紫紅相間的大紅菌便是自然賦予這片土地最珍貴的禮物。


三臺山村平均海拔1860米,年平均氣溫14.5℃,降雨量為1900毫米,獨特的立體氣候條件為紅菌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這里的紅菌,個頭大、色澤鮮艷、肉質鮮美,成為了市場上備受追捧的珍品。村民趙紅發,就是這片土地上的受益者之一。天還沒亮,便踏入山林,輕輕采摘這些珍寶。早上八點多,已經背著半簍大紅菌到家了。
面對鮮菌保存時間短的難題,三臺山的村民積極尋找方法。趙紅發憑借多年的經驗,將鮮菌烘干,不僅延長了保存時間,更讓紅菌的價值實現了提升。他先把菌子倒進盆里,用南瓜葉輕輕擦掉掉泥土,清理菌褶里的枯葉,再按菌蓋直徑進行分揀,并均勻地鋪在透氣的托盤上放入烘干機。“以前找的鮮菌,遇到雨天運不出就爛了,通過烘干,當天采的菌子就能處理。”他指著墻角的低溫烘干機,“我做了好多年了,一年做80斤左右干菌,能賣到700元左右一公斤,每年收入能有5萬元左右。”

而三臺山的村干部,更是積極想辦法帶領大家走得更遠。他們引進了先進的烘干設備。低溫烘干既保留了紅菌的原始香味,又確保了加工過程的純天然。這種方式不僅提升了紅菌的附加值,更讓三臺山村的紅菌遠銷外地,贏得市場贊譽。村干部陳貴昌介紹說:“每年采摘季節,都有120多名村民專門從事采摘工作,能為群眾增收超過30萬元。今年紅菌價格比較好,根本不愁賣。”

“以前靠山吃山,現在護山養山,靠加工細水長流,這日子才踏實。”護林員王樹佐說道,只有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才能煥發出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暮色漸濃,空氣中還飄著淡淡的菌香。在三臺山村,生態保護的堅守、加工增值的探索,讓生態的價值真正看得見、摸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