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龍江堅持以建設“魚米之鄉·魅力龍江”農旅小鎮為自身發展定位,不斷探索“烤煙+水稻+稻花魚”特色種養模式,產業提質增效,推進農文體旅融合發展,豐富鄉村業態,促進農民增收,呈現出產業強、農民富、環境美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烤煙+水稻+稻花魚”產業提質圖強
近年來,魚和米已成為龍江最具代表性的一張“名片”和支柱產業,2024年全鄉水稻播種總面積1.9萬畝,預計實現產量1140萬公斤,實現產值4560萬元,養殖稻花魚1.2萬畝,覆蓋15個村6000余戶,預計實現產量100萬斤,實現產值2000余萬元。以學習和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為實現路徑,積極探索“以糧為基,接二連三”興產業促增收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模式,大力推行“稻香魚肥“豐”景正美”的“烤煙+水稻+稻花魚”生態種養模式,做到了農田“四季無閑”“一田四收”,穩妥有序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群眾富裕富足。經過近年集中發展,龍江“烤煙+水稻+稻花魚”產業出現發展過程監管不足、產業鏈條不夠完備等問題。今年以來,通過積極與水稻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在保證水稻不減產的前提下,通過制定育苗插秧、測土配方、病蟲害防治全過程標準,對稻花魚苗投放時間數量、魚溝尺寸、日常檢驗監測等作出規定,促進魚糧共贏、富農增收。每畝稻田平均產稻谷600公斤(稻米420公斤),產稻花魚50公斤,產烤煙162公斤,產稻草670公斤,畝均可實現綜合產值11980元,扣除生產成本后畝均可實現純收入9680元,比傳統稻田增收5900元,讓“百斤魚千斤稻萬元收入”成為龍江的生動實踐。


農文旅融合發展
龍江鄉按照“以糧為基,接二連三”的總體思路,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產業特色和區位優勢,全力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積極發揮鄉村主體作用,推動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科普研學、休閑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9月22日,以“學用‘千萬工程’,禮贊豐收豐國”為主題的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云南省主場活動在龍江成功舉辦。10月1日至7日,龍陵 龍江第八屆“稻花魚節”系列活動順利舉辦,推動形成龍江農文旅融合發展節慶品牌。同時,通過不斷升級旅游服務設施,建設了游客服務中心、觀景臺、咖啡屋、民宿等設施,為游客提供了較為便利的旅游服務和舒適的住宿體驗,停車場等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方便游客出行需求。著力打造集“優質稻品種種植+稻田觀光旅游+農耕文化展示+宜居鄉村體驗”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稻田公園成功創建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入選“保山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間”,筑牢文旅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保障。

如今,龍江已打造弄崗村、弄玲村、赧等村、勐柳村等一批旅游特色型、美麗宜居型特色示范村,鄉村發展呈現活力迸發欣欣向榮的新圖景。